MATLAB基础及应用应用

更新时间:2024-04-06 13: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MATLAB基础及应用应用

课题设计

蹦 极 仿 真 系 统

姓名:徐国富 班级:自动化1101 学号:201140287

蹦极跳系统的仿真分析

一、 课题目的

1.熟悉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一、 课题要求

如图所示胡质量—弹簧-阻尼器系统。当质量系数m=1,弹簧刚性系数k=4时,为了始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不发生振荡,阻尼系数f(0<=f<=10)应在什么范围内取值?利用Simulink对上述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三、 课题内容。

蹦极跳系统的动态仿真

1、问题描述:

蹦极跳是一种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蹦极者系着一根弹性绳从高处的桥梁(或山崖等)向下跳。当你系着弹力绳从桥上跳下来时,会发生什么?这里,以蹦极跳作为一个连续系统的例子。在下落的过程中,蹦极者几乎处于失重状态。应用Simulink对蹦极跳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2、系统模型及建模分析:

按照牛顿运动规律,自由下落的物体由下式确定:

x 为物体的位置,第二项和第三项表示空气的阻力。其中位置 x 的其中,m 为人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基准为蹦极者开始跳下的位置(即选择桥梁作为位置的起点 x=0),低于桥梁的位置为正值,高于桥梁的位置为负值。如果人体系在一个弹性常数为 k 的弹性绳索上,定义绳索下端的初始位置为 0,则其对落体位置的影响为:

因此整个蹦极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自由下落的物体满足牛顿运动定律:F=ma.假设绳子的弹性系数为k,它的拉伸影响系统的动力响应,如果定义人站在桥上时绳索下端的初始位置为0位置,x为拉伸位置,那么用b(x)表示绳子的张力。

设m为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a1,a2是空气阻尼系数,系统方程可

以表示为

从蹦极跳系统的数学描述中可得知,此系统为一典型的具有连续状态的非线性系统。

最终系统Simulink模型方块图为:

仿真过程中,参数设置如下: 设桥梁距离地面为 50 m,即 h2=50;

蹦极者的起始位置即绳索长度-30 m,即 h1=x(0)=-30; 蹦极者起始速度为 0,即

其余参数:弹性系数k=20,a2=a1=1;物体质量为m=90 kg,g=9.8 m/s2。 下面将建立蹦极跳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在如上的参数下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此蹦极跳系统对体重为 90 kg 的蹦极者而言是否安全。

从蹦极跳系统的数学方程分析可知,系统的输出曲线应该是光滑曲线。造成曲线不光滑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对此系统仿真来说,连续求解器的默认积分误差取值偏大。因此,只有设置合适的积分误差限,才能获得更好的仿真结果。对蹦极跳系统的积分误差、最大仿真步长与起始仿真步长进行合适的设置,如图2所示。

3、建立蹦极跳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 在蹦极跳系统模型中,主要使用的系统模块有:

Continuous 模块库中的 Integrator 模块:用来实现系统中的微分运算。 Functions&Tables 模块库中的Fcn模块:用来实现系统中空气阻力的函数关系。

Nonlinear模块库中的Switch模块:用来实现系统中弹力绳索的函数关系。 蹦极跳系统的模型框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系统模块参数设置:

(1)设置Integrator的初始条件为0;Integrator1的初始条件为-30; (2)设置仿真时间 0~100s。为了使曲线光滑,可设置最大仿真步长为0.1。

其它仿真参数采用系统默认取值( 变步长求解器、求解算法ode45、自动选择最大仿真步长、相对误差为l e-3)。

(3)在 MATLAB 环境下输入 赋值语言:m=90; g=9.8; k=20; a1=1; a2=1; (4)运行仿真模型Scope,显示仿真结果如下:

假设未伸长时绳索的端部距地面为50m,为了得到更真实的曲线,将50减去

输出位置得到的蹦极跳系统的模型框图如图 2 所示。

图 2

仿真后所得的曲线为:

可以看到,眺跃者已经撞到了地上。

4、仿真结果分析:

上图(b)为蹦极者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结果可看出,对于体重为 90 kg 的蹦极者,此系统是不安全的,因为蹦极者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出现了负值(即蹦极者在下落的过程中会触地,而安全的蹦极跳系统要求二者之间的距离应该大于0)。因此,必须使用弹性系数较大的弹性绳索,才能保证蹦极者的安全。当然,在蹦极者触地的情况下,系统的动态方程会发生改变,系统输出结果也将发生变化。上图的仿真结果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假定蹦极者距离地面足够大,不会触地)。

六、总结:

本次仿真设计用到了很多数学建模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了simulink的基本知识后,选择了一个课题开始进行建模。在实际实现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也对MATLAB里面的simulink功能有个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pw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