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导师介绍信通院

更新时间:2023-03-08 17:21:2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导师简介——信通院

一、 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

? 林家儒、张琳导师组:

吴伟陵,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变参信道的信息传输、移动通信及信息理论与编码。长期从事信息与通信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和承担973、863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国家奖励两次、部级奖励四次。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专利7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专著4本:《信息处理与编码》、《移动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和《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信息论分会主席,广电总局科技部专家委员。

田宝玉,男,1946年8月出生;北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1982年获北邮信息论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移动通信、信源编码理论与技术;完成多项部队、国家、部级以及横向合作科研项目,多次获军队科技成果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编写《工程信息论》、《信息论基础》(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等教材。现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

林家儒,男,1958年1月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责任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信息与通信理论、移动通信、通信系统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国家和部级项目五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进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三项。出版论著五本,在IEE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和 EI收录 20余 篇,发明专利5项。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成员。

吕铁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00年12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学位。2001年1月到2002年12月,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4月到北京邮电大学任教,同年加入美国常春藤大学之一的“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工程学院BINARY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2005年6月破格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度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091)。2008年9月前往世界著名一流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电子工程系作客座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与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享有“DSL之父”美誉的John M. Cioffi教授进行数字通信方面的合作研究。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研制,在IEEE Trans., IEEE Letters, IEICE Trans., EURASIP Journal,IEEE会议ICC、GLOBECOM、ICASSP、VTC等国内外权威通信和信号处理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文章近30篇,EI检索文章100多篇。申请19项发明专利,其中包括1项美国发明专利和2项已授权专利。

近年负责和参加各类科研项目近20项,作为负责人主持了8项,它们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横向课题等;作为主研人参加了10多项,它们是国家自然科

考研专刊 附录 1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学基金、86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清华大学985基础创新项目和意法半导体等横向课题。

受邀担任IEEE ICCS’2008、IEEE ICC’2010分会联合主席(Co-Chair),IEEE ICCCAS’2007、IEEE ICUWB’2009、IEEE PIMRC’2012、IEEE CSAE’2012和IEEE CIT’2012技术委员会成员(TPC)。受邀担任“两岸清华博士生学术论坛” 学术委员会委员和“信号与信息处理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大规模MIMO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理论和设计;物理层安全技术;网络信息论;通信中的智能信号处理等。

主要的学术任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IEEE Transaction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的审稿人。

Email:lvtiejun@bupt.edu.cn

王晓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2001至2002年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移动通信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8年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工作。正在承担国家863项目“新型宽带无线网络多用户协作传输关键技术研究”,“无线协作广播/组播的多级传输与冲突控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虚拟多天线的协作广播”等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和企业合作技术开发项目“智能通信干扰模拟器”等,在LTE、协作通信、MIMO-OFDM、协作定位等研究领域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 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信息与通信理论,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等。Email:cpwang@bupt.edu.cn

张惠民,男,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学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曾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系主任。1965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长期从事通信网,通信理论方面的研究。负责和参与近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多项信息产业部、校级资助项目,数十项企业横向项目。多次获得邮电部科技进步奖,全国科技大会、北京市科技大会等多项奖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近二十篇。

吴晓非,男,1968年出生。工作于信通院先进网络技术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师从周炯槃先生。此后一直工作于信息工程学院。目前主要研究复杂网络,移动通信和IP QOS领域。

郭莉,女,1968年7月生人, 工学博士。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软件无线电、嵌入式系统设计。主持和参加的项目包括国家计委重点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 2003年前往德国FH Darmstadt做访问学者,作为中方负责人参与德国教育和科技部支持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多次在国际会议和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为微软全球‘ImageCup’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全球第二名指导教师。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为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北京科学技术协会会员。

张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4月获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博士学位。2000年12月至2002年12月在韩国情报通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research fellow研究工作。2004年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工作,2006年起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2008年7月起任研究生院副院长,2011年6月起兼任国际学院副院长。

考研专刊 附录 2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目前研究方向为:车联网网络优化与业务分析、移动互联网、宽带无线接入等。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多项纵向基础科研项目以及国际、企事业横向委托合作项目。发表论文近百篇,包括8篇SCI论文,出版教材、专著、译著多部。 联系方式:010-62283147,zhanglin@bupt.edu.cn。

罗新龙,男,1972年生,2001年4月于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学会仿真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兴趣为最优化算法、数值微分代数方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结构生物信息。以第一作者和独立作者在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Software,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Chemistry等国际国内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篇,其中在SCI检索的杂志发表和接受发表的论文4篇。具体发表论文情况见申请人的发表论文部分。以第一作者申请和获得国内授权专利4项(见申请人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部分),作为项目的主要参加人员完成数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公司预研项目。更多其他信息请见个人主页:http://www.anianet.com/lxx。

牛凯,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迭代信道编译码、MIMO 空时信号处理、跨层优化、认知无线电、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电子邮件:niukai@bupt.edu.cn。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迭代同步理论与算法研究”、“信道极化码设计与优化理论研究”,主持国家863项目“远距离通信中编码调制与同步的联合优化”,主持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移动/集群通信网络智能规划与优化软件平台研发及成果转化”。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973项目 “多域协同编码调制基础理论研究”、“认知无线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2010年曾作为访问学者,赴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进行学术访问。

在IEEE会议和期刊、《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检索15篇。作为主要编著者,撰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移动通信原理》(吴伟陵、牛凯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荣获2010年全国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评选一等奖,获得了学术界的好评。在3G、信道编译码、无线资源管理领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其中10项已获得授权。 邮箱:niukai@bupt.edu.cn

贺志强,男,硕士生导师,现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理论与技术中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4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理论、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无线网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多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973、863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近年来发表SCI/EI检索文章40余篇,出版信息理论与编码方面的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获通信标准提案接受5项。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 吕旌阳

? 曾志民导师组:

曾志民,男,195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责任教授。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处处长。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及新技术,包括B3G/4G系统的关键技术、认知无线电及认知网络理论及技术等。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及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在国

考研专刊 附录 3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4部。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冯春燕,女,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室副主任。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及新技术,包括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关键技术、无线核心网网络结构及控制策略、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技术等。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以及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出版著作4部。现任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石晶林,男,1972年生,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2001年为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后。200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现任中科院计算所无线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下一代异构网络智能管理与控制,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空中接口关键技术,以及IPv6和移动IPv6关键技术等。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几十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两部。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IEEE中国分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协会高级会员,北京信息通信协会高级会员,国家信标委宽带无线多媒体组宽带无线多媒体通信MAC技术标准小组组长等。

纪阳,男,1972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移动生活与新媒体实验室负责人。200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应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和业务平台技术领域的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六框架项目以及与国内外运营商和制造商之间的横向科研项目。

裘晓峰,女,1969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移动生活与新媒体实验室教师。多年来从事与宽带网络与业务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曾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项,负责企业合作项目多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次,发表多部专(译)著,申请专利4项。近几年的主要研究有:分布式网络技术、网络安全、下一代核心网络架构、P2P技术与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

朱新宁,女,1970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室成员。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及新技术,包括B3G/4G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射频测试技术、无线核心网网络结构及控制策略技术等。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项目。

张同须,男,1964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职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室兼职教授。1987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获通信与电子系统工学硕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型电信网络的工程设计工作,现致力于IP及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设计和研究工作。曾组织并承担了CHINANET等大型全国性IP骨干网络的工程设计,并编写了有关的技术体制和设计规范,获多个国家及部级奖项,发表数十篇论文,出版两本专著。2001 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工业与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徐强,男,1977年生。副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室兼职副教授。分别于1997年和2000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电信工程学院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获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超大规模片上系统的设计、调试与测试。目前已在上述领域

考研专刊 附录 4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于重要的国际期刊、高质量的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文章;获2004年欧洲设计自动化与测试大会最佳论文奖。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二、 无线通信教研中心

? 王文博导师组:

王文博,男,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曾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院长。现主要从事无线移动通信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多次获省部级奖励,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在高水平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合作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出版著作10部。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并兼任“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工业与信息化部“TD-SCDMA科研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理事、国防通信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北京通信学会常务理事.

全庆一,男,1967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西电学士(信息工程系),1993年西电硕士(信息工程系),1997年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博士(通信与控制工程系),1997-1999年在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学与通信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至今在北邮任教。期间,2005-2006年在韩国产业技术大学访问。主要研究方向是无线技术及其应用。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啜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理论,移动通信与系统实现、通信软件等。近年来在学报、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30篇上学术论文;专利申请多个,已公开专利6个;编著了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材等5部教材,多部教材获得“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出版了多部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以及无线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著。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例如,“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3002-002和2010ZX03002-002);“IMT-Advanced 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研发”(2009ZX03003-003-01);重大专项“面向商用的TD-LTE路测仪研发”(2010ZX03002-007-02)等的研究。另外,早期还参加了国家863计划“九五”期间重大研究项目(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收发信机子系统的研究开发)的开发研制工作,是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之一;并且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华为科技基金项目(移动通信中切换技术);目前主要的研究包括:协作通信、干扰协调以及无线网络资源管理和配置等方面的理论研究;LTE网络性能仿真、网络优化等开发研究。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理论,移动通信网络性能分析和软件开发等。

联系电话:61198038 Email:chuai@bupt.edu.cn 办公地点:新科研楼633

郭文彬,男,1994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97年和2005年分别获得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电子工程)。1997年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无线研究中心任副教授。2006年到2007年进入亚利桑那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学习。研究方向:通信理论,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系统多终端信源编码,认知无线电。

胡春静,女,1969年生,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属于WSPN实验室。1991年北京邮电大学学士(通信工程),1994年北京邮电大学硕士,2007年北京邮电大学博士(通信与电子系统)。1994年留校任教至今,先后进行过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无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参编教材著作4部。

纪晓东,男,1964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移动通信及移动IP技术。参加了国家“973”、“863”项目等多项国家及部级项目以及横向项目,在学报、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考研专刊 附录 5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图像处理和传输实验室招生联系老师: 杨波boyang@bupt.edu.cn

多媒体通信与模式识别实验室招生联系老师: 庄伯金62283118-16,bjzhuang@bupt.edu.cn

? 景晓军导师组

景晓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军事通信学学科带头人、生物识别及多媒体通信实验室主任,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科学中国人2008年度人物,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1999年于国防科技大学分别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在北京邮电大学做博士后。2003年10月为国际WSEAS (World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Academicand Society) 协会希腊雅典特殊会议主席。2004年4月为国际WSEAS协会美国佛罗里达特殊会议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信息安全、图像处理、指纹识别、信息融合。近年来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863课题、军队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研究项目及多项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其中亲自主持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研7项,多次获得科研奖励。2003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文章40多篇,其中有20多篇进入SCI、EI检索。出版著作8部。

联系电话:62283790;E-mail: jxiaojun@bupt.edu.cn

陈磊,男,生于1967年1月,博士,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生导师,从事数字电视、视音频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及成果产品化工作;在科技部、北京市资助下,以企业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面向市场开展科研工作。相关工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次)、“邮电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次)。研制成功“数字电视编码、解码、复用、调制系统”、“数字电视网络适配系统”、“数字电视码流分析及监测系统”,等。目前项目:新一代视音频编解码系统、数字电视IP传输系统、下一代广播网(NGB)关键技术、数字电视广播单频网(SFN)传输适配系统、高码率复合TS流光传输系统,等。研究方向:数字电视、下一代广播网(NGB)、IPTV。

联系电话:010-62283457 Email: leichen@bupt.edu.cn

孙松林,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ACM会员。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无线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目前研究内容包括视频编码、无线多媒体通信、信号处理等。

先后主持和参加了10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部级预研和企业横向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教材专著4部。 联系电话:61198063 Email: slsun@bupt.edu.cn

苏放,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研究课题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异构网络融合研究、无线Internet应用等。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4项,获得专利1项,合作出版教材、专著2部,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企业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无线通信技术,异构网络融合,无线Internet应用。 联系电话:010-62282100,Email: sufang@bupt.edu.cn

? 李学明导师组:

李学明,男,196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媒体实验室。1992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1997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后到北京交通大学信息所做博士后,1999年到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2年曾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并讲授多媒体课程。主要从事数字图像处理、视频编码与传输、多媒体通信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考研专刊 附录 11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企业研究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次,出版专著1本、教材1本、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现为北京电子学会广播电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数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

别红霞,女,1971年5月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数字媒体室。2000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2001年任教于北京邮电大学。长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多媒体通信,主要从事多媒体信息处理、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相关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国家863重大专项项目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及军方项目等二十多项科研项目,在数字图像与视频处理算法、DSP多媒体终端及PowerPC 嵌入式通信系统及近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方面取得了多项有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多篇。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协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

魏芳,女,1978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数字媒体实验室。2004年获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学位。2002年曾到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主要从事视频编码与传输、数字图像处理、网络多媒体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承担了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在视频编码、图像处理、数字电影、IPTV等领域发表了学术论文二十几篇,其中多篇论文为EI、ISTP检索,并参与了两本专著的撰写工作。现为北京电子学会广播电视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 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

? 陈建亚导师组:

刘韵洁,男,1943年1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曾主持我国公用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宽带网的设计、建设与经营工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主持设计、建设与运营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一次大规模成功的实践。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9篇,专著7部。

李书芳,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6月出生,1999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青年科学家奖。北京邮电大学——国家无线电频谱监测和检验中心联合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中的射频理论与技术和电磁兼容;主要研究内容: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无线通信中射频电路设计相关理论与技术及射频检测技术等。电磁兼容关键理论与应用技术;电磁环境仿真技术与干扰抑制对策,手机电磁辐射SAR值仿真技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等。

近年承担国家863项目重大专项:射频识别应用中的通信测试技术研究;工信部重大专项:TD-SCDMA网络性能仿真及实测评估;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多项横向项目,如:2008年奥运会无线电设备自动检测系统集成,奥运移动检测专用软件与测试平台集成,其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线电设备自动检测平台”项目获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EI收录论文五十余篇,译著、教材数本,专利数项。Email: lisf@bupt.edu.cn

尹长川,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 会员。 1998

考研专刊 附录 12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年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2 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培养计划。2004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2007-2008 年,美国Texas A&M 大学访问学者。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国家级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10 余项,出版专译著3 本,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100 余篇。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网络技术。E-mail: ccyin@bupt.edu.cn

刘丹谱,博导,教授,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 会员。1998年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MIMO、OFDM和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已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和教辅2部,提交发明专利申请11项。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为多跳蜂窝网、60GHz毫米波通信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理层和MAC层技术。Email:dpliu@bupt.edu.cn

陈建亚,男, 1951年4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交换技术、接入网、下一代网络理论与技术、通信网络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863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多项大型科研项目,80年代末研制开发了我国第一代数字程控交换机,发表论文40余篇,教材及专著5本。目前主要从事下一代网络和无线接入网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王振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2002年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分别获学士和博士学位。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参与编写出版著作一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从事下一代网络、P2P技术、分布式多媒体、嵌入式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侧重于实际系统的开发,具有较为丰富的软硬件研发经验。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网络。

孙礼: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通信网络、数据通信、宽带接入网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参与完成数字交换机设计、模块化路由器、IP语音网关等项目的研制和开发以及国家863项目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与无线接入。

李剑峰,男,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一直从事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及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NSFC)等科研项目及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网络技术。目前承担NSFC项目“车辆无线通信网络的跨层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工作。电子邮件:lijf@bupt.edu.cn

罗涛,男,博士,IEEE会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近年来一直从事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及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NSFC)等科研项目及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和译著各3部,教材和教辅各1部,提交技术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已授权10余项。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网络技术,包括OFDM、MIMO、车辆通信WAVE、协同通信及认知无线电技术等。电子邮件:tluo@bupt.edu.cn

郝建军,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93年4月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8年7月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字通信理论和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NSFC)等科研项目及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20多项,出版教材及专著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提交技术发明专利15项,其中已授权6项。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理论、网络技术以及嵌入式通信应用,包括协同通信、认知无线电技术、无线车载通信和网络编码等。E-mail:jjhao@bupt.edu.cn

考研专刊 附录 13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崔鸿雁: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 会员,2006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曾在墨尔本大学以及悉尼CSIRO ICT Centre进行短期访问。曾主持和参与973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10 余项,发表论文30 余篇,出版专著2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目前是《电子学报》《通信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WCNC,VTC等学术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研究方向为新型下一代网络,网络资源管控与测量,用户移动性管理。

余浩:男,1971年7月生,博士,副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宽带交换、高速路由及下一代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10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下一代网络及智能信息系统。

邓泽林:男, 1967年9月生,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汉铭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长期从事通信网、智能网、ISDN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数据通信、交换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发表论文8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网络。

? 纪越峰导师组:

纪越峰,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通信学会会士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宽带网络与信息处理,涉及关键理论、实现技术与实际应用等,基于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及20余项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等。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兼职博导。长期从事宽带通信网的研究。目前担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 韦乐平,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兼职博导。研究领域是宽带通信网。已发表100余篇论文和8本著作,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

陆月明:男,博士,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与纪越峰教授同一导师组。200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学位,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得者,从事云计算、搜索引擎、智能光网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和完成课题10多项,获得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发表文章80多篇。

田慧平:女,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纤通信与光子晶体,微纳传感与器件集成,与纪越峰教授同一导师组。主持圆满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973项目、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著名SCI期刊《 Physical Review E》《,Optics Communications》 等审稿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包括《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E》,《Journal of Society of America B》,《J. Phys. B》《Applied Physics B》、《Optics Communications》等国际著名期刊,申请发明国家专利10余项。

孙咏梅,女,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研究方向为宽带网络与信息处理,与纪越峰教授同一导师组。曾在日本NTT未来网络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光通信、数据网与光网融合、物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和主研人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多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等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次,合作出版教材1部。

考研专刊 附录 14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乔耀军:男,博士,副教授,与纪越峰教授同一导师组。2000年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就职于Lucent和Fujitsu研发开发中心,长期从事光接入网,高速光传输系统和光交换网 络的研究与开发,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王宏祥,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目前研究方向为宽带网络与信息处理,,与纪越峰教授同一导师组。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在业务驱动的光互联网络、光突发交换网络、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IEEE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多30余篇,多篇文章被SCI和EI检索。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1次,合作出版专著1部。

李慧,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研究方向宽带网络与信息处理,与纪越峰教授同一导师组。从事融合网络优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973项目课题1项,参加过多个国家863项目和企业项目的研发,在多业务融合的光互联网管理、光网络规划和优化、宽带光接入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APOC、ICCC、ISCIT、CHINACOM等本领域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十余篇篇已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合作出版1部著作,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基于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

? 温向明导师组:

温向明,男,1959.4,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网中心责任教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中国通信学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大学生电子竞赛委员会主任。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在研项目7项,已结题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均为项目负责人,曾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方向:宽带移动通信理论、多媒体通信和信息处理(博士)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LTE及IMS网络融合技术、信息检索与过滤技术(硕士)。电子邮箱:xiangmw@bupt.edu.cn

武穆清,男,1963.7,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网教研中心·宽带通信网络实验室工作。1981年考入北京邮电大学,获电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由法国科学院资助在法国巴黎阿尔卡特研究中心和法国高等电力学校(Supelec)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第四代移动通信新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宽带通信网中业务流量控制与性能分析、无线自组织网络、特宽带通信技术(UWB)、定位技术与业务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以及通信网理论的教学工作。现任北京邮电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处长,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宽带通信网络实验室主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研究方向: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博士),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硕士)。联系电话:010-62281116 电子邮箱:wumuqing@bupt.edu.cn

刘勇,男,1962.10,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德国大学进修计算机网络安全,在日本进修数据通信,在美国硅谷进行多媒体通信项目的合作开发。在科研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承担过多项国家级,部级以及横向项目。目前所在的研究领域和所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 移动通信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网络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研究应用,多媒体通信协议,图像压缩,识别和检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究方向: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和信息处理(博士)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硕士)联系方式:电话:010-62283591E-mail:liuyo@bupt.edu.cn

考研专刊 附录 15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和会议上发表50多篇相关论文,获授权专利6项。研究方向:宽带无线通信新技术。 赵成林: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

张陆勇,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64年8月生,河北省。主要从事超宽带、感知无线电CR的融合、应急通信技术研究,曾参加国防科工委847项目的关键技术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两年完成信息产业部产业基金项目城市应急联动与综合服务中的应急通信项目,获国家电子学会科技三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检索论文14篇,ISTP检索11篇等。研究方向:无线宽带通信技术。

黄小军,女、1965年生;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先后进行过无线新技术、移动流媒体,GPSone定位系统、移动POC与即时通信、移动终端3D图像引擎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以及通信电源的研发。主持及参与十余项国家级及企业合作的研究开发项目。发表文章20余篇,发明专利2项,编著一部,译著一部。现任中国通信协会电源学会委员。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计算机应用、通信电源。E-mail: hxj@bupt.edu.cn

陈萍,女,高工,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93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信号处理。

邹卫霞,女,1972年生人。199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2002年获得山东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邮电大学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有短距离无线通信新技术及电磁兼容等工作,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EI检索14篇,ISTP检索3篇,申请专利5项。

陈佃军:男,1965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8年于复旦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于电气通信大学电子工学科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8年-1990年在青岛电视机厂任助理工程师,1993年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现主要从事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等方向的通信基础理论研究,在相关的国际会议及期刊发表论文十几篇。研究方向:无线通信理论。

六、 网络搜索教研中心

? 郭军导师组:

郭军,男,生于1959年10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北邮模式识别实验室主任。分别于1982年,1985年获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与通信专业学士与硕士学位,1993年获日本东北学院大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跨媒体信息检索,手机短信过滤,网络舆情分析,网络管理与控制等。主持多项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包括Science,TPAMI等国际著名期刊论文上百篇,获省部级奖励多项,获授权专利5项。研究方向:信息检索、智能信息处理。Email:guojun@bupt.edu.cn。

蔺志青,女,生于1959年,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与通信专业。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在网络中的应用。从事NGN、互联网应用、图像处理、信息检索、数据挖掘、电子政务等方向的研究及应用开发。参与多项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多项网络应用开发项目,发表论文多篇,获得授权专利2项。联系电话:62282165(办)Email:linzq@bupt.edu.cn

张洪刚,男,生于1974年5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网络搜索教研中心主任,1996年获山东大学学士学位,1999年3月与2002年7月分别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工学硕士与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及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项目主要有:

考研专刊 附录 21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网络图片检索及过滤、基于视频检测的电子警察系统、监控视频中行为智能分析、手机视频智能监控及过滤。目前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曾先后参与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发表SCI和EI论文30多篇,获授权专利3项,出版教材1部。研究方向:网络图像、视频检索及过滤、计算机视觉。联系电话:62283059-1003;办公地点:教三楼803,Email: zhhg@bupt.edu.cn

刘刚,男,1973.12出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隶属模式识别实验室。2003年获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近年来一直从事模式识别(文字识别、语音识别)、音频信号处理、音频检索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方向:音频信号处理、语音识别、音频检索等。联系电话:62283059-1013,Email:liugang@bupt.edu.cn

徐蔚然,男,生于1975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实验室。199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00年大连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并加入北京邮电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实验室。目前的主要领域为:信息检索、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主持参加了TREC、TAC、ACE等国际著名检索评测,获得好成绩,并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在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多篇。研究方向:信息检索、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联系电话: 62283059-1002电子邮件: xuweiran@bupt.edu.cn

张彬,女,1970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模式识别实验室,1992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网络管理与控制、网络告警相关性分析及故障定位、网络管理协议、数据挖掘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主持并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和企业横向合作等多项项目,在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编写教材3部。研究方向为:现代网络管理.电话:010-62282934EMAIL:bluezb@bupt.edu.cn

张闯,男,1975年8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网络搜索教研中心。1998年获吉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得吉林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的研究方向与关注领域为:多媒体信息内容过滤与检索、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面向交互过程的用户检索行为建模、自然场景多特征融合与目标检测、复杂信息网络传播动力学建模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完成过多项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知名企业横向委托开发项目等研究工作。目前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并拥有技术发明专利。硕士研究方向为:图像检索、复杂网络建模、移动互联与移动搜索技术。联系电话:62283059-1008Email:zhangchuang@bupt.edu.cn

杨文川,男,1970年3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9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技术专长为网络智能数据分析,舆情监控与预警。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发表被SCI/EI检索论文多篇。目前指导在读研究生15人,正承担若干国家、省部级和企业联合项目。研究方向:网络智能数据分析。联系地址:杨文川北京邮电大学95号信箱100876E-mail :jtsphd@21cn.com

董远,男,1970年生,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分别在1990年,1996年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1999年获上海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1999年到2001年,任Nokia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China,Research Scientist,是Nokia手机中文识别的主要开发人员。2001年到2003年,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博士后(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ff ),期间,是欧盟项目Coretex的主要研究开发人员,Coretex的目的是提高语音识别的核心技术。2003年至今,任北京邮

考研专刊 附录 22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电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音视频分类classification 与聚类clustering 。在相关重要会议与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是多项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基金项目的评阅人、评审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音视频检索(音视频中的事件分割与检测event segmentation and detection,目标检测objective detection,目标人检测speaker detection,亮点检测highlight detection),说话人检索,语音识别与合成等。Email:yuandong@bupt.edu.cn

刘瑞芳,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分别于1994年与1997年获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士与硕士学位,于2006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8.9-2009.8在美国德州农机大学(Texas A&M Univ.) 作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统计推断理论及其在网络上的应用。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WEB信息检索,网络舆情分析,网络社团挖掘,曾组织和参与多项纵向和横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编写教材3部。办公地点:教2-432,email: lrf@bupt.edu.cn

陈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男,1978年生,2000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获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学位,并加入北京邮电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实验室。主要从事模式识别、数字图像、数字视频处理和网络搜索方面的研究,作为主研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在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多篇,出版教材1部。目前的研究项目主要是网络舆情分析和全网搜索、过滤相关项目。研究方向:网络搜索、信息检索及图像识别。联系电话: 62283059-1009电子邮件: chenguang@bupt.edu.cn

李小文,男,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85年在加里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地理学硕士、博士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主持过多项攀登、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现在是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获国际\雄才伟略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及首都劳动奖章等,发表研究论著160余篇部,其中38篇研究论文被SCI引用557次。

程明虎,男,1962年出生,一级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理事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常务理事。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95年在英国Bristol大学任Research Associate,并获该大学博士学位。1995—1996年在英国里丁大学任Research Fellowship。该导师是我国科技部批准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我国重大灾害性气候和天气机理和预测理论”的倡议人之一,现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助理。曾负责筹建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五大研究中心之一的灾害性天气研究中心。现领导一个有研究员、博士和研究生等10余人组成的遥感和遥感资料应用研究组,负责承担了11个研究项目。已完成学术论文和科技报告80余篇,专著一部。研究方向:雷达卫星气象学和雷达卫星遥感

七、 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

? 雷振明导师组:

雷振明,1951年生于河北唐山,1986年获北京邮电学院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是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曾组织开发成功国内第一台ATM交换机,国内第一台数字交叉连接系统等。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现从事宽带网络监控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和产品在国内各主要运营商获得广泛应用。研究方向:宽带IP网络。联系电话:010-62283741办公地点: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email: lzm@kuanguang.com.cn。

杨洁,女,1971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

考研专刊 附录 23 AimGraduate 2012 Appendix bbs.byr.cn

院副院长。1999年、2007年分获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目前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从事IP网络中的流量监测、业务识别、流量建模及业务质量改善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采样的高速网络流分类技术研究”及“网络流量分析分类系统研发”等企业合作项目。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研究方向:宽带IP网络

联系电话:010-62283038 办公地点:教2-427 email: janeyang@bupt.edu.cn

何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1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999年获博士学位。之后后在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工作。1996年-1999年作为软件开发负责人参加863计划项目10G bit/s ATM交换机BTC1-9500;1999年-2000年作为MPLS交换机开发项目技术负责人;2001-2005年,全面参与了流量监视分析系统的策划和设计,该系统已在全国各地获得了广泛应用;2006年至今全面负责企业网络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该系统已通过公安部信息安全中心的安全审计产品的检测。获得原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子邮件brianhe@bupt.edu.cn

周文莉,女,1969年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4年硕士毕业后,在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工作。2006年取得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曾参与多项863和信息产业部项目,参加了国内第一台ATM交换机的研制。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现主要从事宽带网络监控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发。研究成果和产品在国内各主要运营商获得广泛应用。研究方向:宽带IP网络。email: zwl@bupt.edu.cn

八、 其他导师:

李道本:男,汉族,1939年3月20日生,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通信与广播专业,毕业后继续攻读信息理论专业研究生,1964年研究生毕业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工作。八十年代曾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洛山矶大学、东北大学做访问学者、教授。其研究领域是信息论、调制与编码、未来移动通信等。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项,国家“863”项目两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两项等。申请国际PCT专利50余项,发表专著两本、译著五本,及100多篇论文。历任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游向东,男,出生年份:1968年。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会员高级会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会员。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信息处理专业硕士。曾任:北京邮电学院科技开发公司,开发部部长。北邮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银邮电子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研究所所长。北邮通信集团、安博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移动多媒体通信、嵌入式无线终端。近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嵌入式系统、多媒体通信等方面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的项目有:列车调度命令无线传输系统的研制、天津轻轨屏蔽门信号传输控制系统的研制、重庆一军工厂军用电台控制板的升级改造、济南烟草“烟草专卖零售终端-----万店通终端开发及产业化”、北京教委“智能化IMS终端产业化”、基于软交换的网络音视频通信

考研专刊 附录 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u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