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导师介绍

更新时间:2023-11-14 17: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张英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英海,男,1951年生,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教育部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北京通信信息协会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

事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以及移动通信增值业务等方面的研究。

先后主持了 “十一五”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共建等项目的研究课题,熟悉国内外通信技术的发展动态。相关研究获省部级奖多次。

博士、硕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现代通信技术、微电子、通信网络、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6082 地点:教4—217 email: wwdbupt@263.net

刘元安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元安,男,博士生导师,国家“863计划”专家、现任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长期致力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天线技术、异构网络接入与融合技术、电磁

兼容与测量技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刘教授所领导的无线电技术与电磁兼容实验室,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计划、国际合作等,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优质的科研条件,有能力为

研究生创造优良的科研环境。

硕士、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地址:北京邮电大学282信箱 邮编:100876 电话: 62281035 传真: 62281958

Email: yuliu@bupt.edu.cn

高攸纲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高攸纲,男,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电磁环境与干扰委员会中国分会主席,IEEE电磁兼容专

业学会中国大陆分会主席,港刊《中国防雷》、美刊《电磁干扰与兼容(中文版)》主编。长期从事环境电磁学及电磁兼容学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著有《电磁兼容总

论》、《屏蔽与接地》《感性耦合与阻性耦合》、《通信电缆工程》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先后8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两次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成果被国际电信联盟采纳,曾获德国柏林医学大会优秀论文奖。有两名博士后顺利出站,20余名博士,60余名硕士生取得相应学位。

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电磁学及电磁兼容技术 硕士生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天线、电磁兼容与环境电磁学;电磁生态学、电磁环境测试与评估

联系方式:62282343(宅) 办公地点:明光楼911房间 email:shidan.ml@gmail.com

吕英华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吕英华,男,博士学位。进行电磁兼容研究30年;将电磁兼容与信息技术交叉,发展出电磁辐射信息安全新方向;将计算机与电磁科学交叉进行计算电磁数值方法研究

15年;将通信、信息和电磁学与生物医学生物交叉进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12年并与空军总院、安贞医院、301医院、第四军医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有协作培养和伙伴

关系。

吕英华教授所领导的EMC&EMB研究室承担国家八六三重大项目、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全军作战任务、部级项目、合作项目等20余项。其中1项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在IEEE、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等重点刊物和国际国内主要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二百六

十多篇。该研究室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科研经费。

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电波与天线、微波技术 硕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宽带无线,智能交通;生物医学网络、电磁生物效应、医学影像学

联系电话: 010-62282664,62283303或62282818 办公地址: 教2--118、120室,教4-- 222、224室 email: yhlu@bupt.edu.cn

沈树群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沈树群,男,博士学位。1990年前研究领域是现代光学;1990年后研究领域为光电信号自动识别和图象处理。典型的成果有 “大型转镜式条码激光扫描识别系

统”、 “激光全息光盘条码扫描识别器”、“LCD大屏幕视频系统” 、“用于邮政的射频识别系统”。目前正在研制“用于邮政速递的电子跟踪系统”。近年来,先后

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9项。与人合著2本科技书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

研究方向:无线信号定位与识别;光电信号处理、图像处理 硕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

研究方向:无线信号定位识别与传感网络;光电信号处理、远程图像处理。

联系电话:62283724 地点:教3楼-735

email: shenshuqun@126.com

邓中亮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邓中亮,男,1965年生。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工程图学学会计算机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自动化与集成标准化委员会委

员,总装备部专业组专家,863微电子工作组专家。获国际尤里卡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共8项。

招收博士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通信电路与系统设计、微/纳米器件与集成 招收硕士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通信微电子、卫星导航、多媒体和无线通信等

联系电话:62283724 地点:教3-735

email: dengzhl@bupt.edu.cn

范春晓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范春晓,女,博士生导师。电子工程学院无线电技术研究中心主任,ISO/IEC JTC1/SC6国内技术归口单位WG9(工作组9)ASN.1专家,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长期从事数

据与网络安全、通信软件、电信网络管理、智能卡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隶属于刘杰教授领导的“通信与网络实验室”, 实验室承担多项国家高水平项目,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完善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科研经费。

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数据与网络安全、通信软件、智能卡系统 硕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移动数据安全与新技术、智能卡、电信网管

联系电话:62283467 地址:教4-242

email:fcx100@gmail.com

忻向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忻向军,男,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光电子与光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终身会员,中国通信学会、电子学会、光学学会高级会员,

Chinese Physics Letter、物理学报特约评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持项目包括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归国留学人员项目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项目。主要从事光网络、光通信与无线通信的融合、光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

博士招生专业:光学工程

研究方向: 宽带通信、光纤通信与无线通信的融合 硕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光网络、光通信与无线通信的融合;全光信号处理、光网络、光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

联系电话:62281162 地点:教3-732

email: xjxin@bupt.edu.cn

刘杰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刘杰,男,1961年生,获法国国立电信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处处长,享受国家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移动安全及新技术、新型智能手机、电信网络管理及混

沌理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刘杰教授所领导的通信与网络实验室承担多项国家高水平项目,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完善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科研经费。

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移动数据安全与新技术、智能卡、电信网管

联系电话:62283467 地址:教4-242

email: liujie@bupt.edu.cn

宋梅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宋梅,女,硕士学位。现任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项目来源有宋俊德教授的科研组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国内大中

型企业联合研究开发项目等。所在的PCA&CAD中心每年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可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硕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未来通信与网络融合、现代服务科学与新业务

联系电话:62282699 地点:主楼-1110

email: songm@bupt.edu.cn

俞俊生 教授 有博士招生权硕士生导师

俞俊生,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副秘书长,现任北邮-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电磁场理论与应用”国际开放实验室执行

主任,主持多项政府科研项目。199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获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赴英做访问研究。

硕士、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射频天线、通信电子电路、超宽带网络通信

联系电话:62281514(办) email:jsyu@bupt.edu.cn

吕玉琴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吕玉琴 女 1969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报话专业。现任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在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致力于通信软件研究、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应用软件和对

智能化信息终端设备的研究。近年来的项目有:IC卡公用电话系统(三级联网管理)的开发与工程实施,电子菜单系统的研究和推广, IP电话终端及通信协议,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等。

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智能信息终端、多媒体通信系统

联系电话:62283211--8000 地点:教4—437 email: lvyq@263.net

唐碧华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唐碧华,女,硕士学位。近年来,主要致力于无线通信中的数学方法研究,从事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嵌入式通信系统中通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持和完

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NTT Docomo公司、Panasonic公司等项目,有充足的科

研经费。

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联系电话:62281032 地点:教4—335

email: bhtang@bupt.edu.cn

延明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延明,女,1954年生。1977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多年来,致力于无线通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隶属于邓中亮导师组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通信微电子、卫星导航、多媒体和无线通信等

联系电话:62283724 办公地点:教3- 735

Email: ejmhuang@bupt.edu.cn

高锦春 教授 有博士招生权的硕士生导师

高锦春,女,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关键技术、通信系统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工作。隶属于刘元安教授所领导的科研团队,所在实验室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包括国

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计划、国际合作等。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北京市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奖。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优质的科研条件,有能力为学生创造优良的科研环境。

硕士、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电话:62283222 地址:明光楼905 email:gjc@bupt.edu.cn

杨伯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杨伯君,男,教授,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已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编写《量子光学基础》,《高等数学物理方法》,等

四本研究生教材,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他培养的研究生获得过全国优秀论文奖,目前研究方向是光纤通信与量子通信。

博士生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光波技术

联系电话:62283305 办公地点:教3楼-509 email:bojunyang99@sina.com

于丽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于丽,女,1963年生,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邮电大学物理系主任。一直从事光纤通信、非线性光学、量子通信的理论实验研究。作为项目负

责人与主要人员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光孤子传输技术的研究》和《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研究》,原邮电部重点项目《光孤子传输系统的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光孤子压缩态进行量子通信的实验探索》、《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自动补偿技术的研究》、《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在量子通信中应用的研究》和北京市共建项目《光子晶体光纤及WDM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1999年获得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获得中国通信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目前正在从事纳米光学,等离子体光子学的研究,承担的课题是国家973项目: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光子-电子相互作用的量子调控研究。

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光纤通信、非线性光学

联系电话:62283305 地点:教3楼-509

email: bupt.yuli@gmail.com

李秀萍 副教授 有博士招生权的硕士生导师

李秀萍,女.2001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2001-2003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2003-2004年,韩国延世大学研究教授;2006年,德国

柏林工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7年,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访问学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出版编著2部,译著1部。完成1项国家863重大项目,2项863子课题,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其他与企业合作项目。目前在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

李秀萍副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IEEE高级会员和电子学会的高级会员,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

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专家评审团(ERP)成员,也是包括IEEE和IEE汇刊以及《电子学报》中英文版等国内外15家杂志和国际会议审稿人,同时也是John Wiley & Sons的书稿审稿人。

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射频技术

办公地点: 明光楼819 办公电话:62282900 Email:xpli@bupt.edu.c

俎云霄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俎云霄,女,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

学会图论与系统优化专委会理事。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教材3部。目前主要研究

方向为通信网路由算法、通信信号处理、电力线通信、图论及其应用。

招生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 网络生存性、认知无线电

联系电话:62283211-8007 地点:教4—440 zuyx@tsinghua.edu.cn

任建华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任建华,男,1954年生,获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学及光电子器件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完成国家863和邮电部的若干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激光器、放

大器、光纤光栅滤波器及色散补偿器等方面的研究。

招生专业为:光学工程

研究方向为:通信光电子激光与技术、功能器件与无线网络

联系电话:62281004 地点:教3—734

email: r_jh2005@sohu.com

王卫东 副教授 有博士招生权的硕士生导师

王卫东,男,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先后参加、主持了包括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在内

的多项国内外前沿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专著四部。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有充足的科研经费。

硕士、博士招生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通信技术、微电子、通信网络、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6082 地点:教4—217 email:wwdbupt@263.net

李莉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李莉,女,副教授,1998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现任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委员,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A分会单位委员。目前主要

研究内容为天线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天线设计,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和电磁场

数值计算方法等。

硕士生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天线、电磁兼容与环境电磁学

办公电话:62283300 办公地点:明光楼911房间 email:lili@bupt.edu.cn

张金玲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张金玲,女,1993获内蒙古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硕士学位。近年来主要从事生物芯片、生物计算机、生物医学和电磁场微波技术、电磁兼容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方向: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无线智能交通控制技术

联系电话:62283211-8008

办公地点:教4-440

email: zhangjing_ling@sina.com

张洪欣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张洪欣,男,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中国电子学会DSP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

IEE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等重要刊物论文评审专家,中国通信学会通信与网络技术培训专家。在国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国内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第一作者5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60余篇(第一作者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7项,主研项目8项,以第一作者获得优秀期刊论文奖2项、申请专利3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本科生优秀指

导教师奖3项。近年来主要从事无线通信与环境电磁学、生物医学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宽带无线接入与生物传感技术等研究工作。

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方向:宽带无线接入与智能信号处理

电话:62282818 地点:教4楼222

email: hongxinzhang@263.net

尹霄丽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尹霄丽,女,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研究光交换;光网络;网络管理等技术。

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光网络、光通信与无线通信的融合

联系电话:62283211--8003 地点:教4—440

email: yinxl@bupt.edu.cn

李宁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李宁:女,1967年生。博士学位。1994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攻读北京邮电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网络

与信息安全,RFID系统中间件与安全问题。曾经参加过“IC卡电话管理系统”、“工

程项目协同管理平台”、“北京市RFID技术应用集约化发展和RFID公共基础设施总体框架的研究”、“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等项目的开发。曾发表过包括EI检索、ISTP检索在内的文章18篇。

硕士生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通信微电子、卫星导航、多媒体和无线通信

联系电话:62283211--8004 地点:教4—440

email: lnmmdsy@sina.com

黄建明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黄建明,男, 1999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曾担任新加坡高性能计算研究所的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力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研究员.现为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参加

Sensor and Actuator Physics A,电子学报等期刊的审稿工作。作为负责人或主研人先后参加的国家、省部级和企业合作项目十多项。黄建明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微波毫米波通信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微电子材料和器件物理、多媒体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和智能通信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会

议上发表了五十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EI和ISTP检索文章近三十篇,获得国家专利2项。在2003年和2002分别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颁发的技术金奖和技术奖。

硕士生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通信微电子、卫星导航、多媒体和无线通信等

联系电话:62283724 办公地点:教3- 735

Email: ejmhuang@bupt.edu.cn

满毅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满毅,工学硕士,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现任微电子与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未来通信技术和网络管理方面的研究。长期从事移动网络管理和业

务管理的研究和设计开发。曾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09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十一五支持计划项目。

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为:未来通信与网络融合、现代服务科学与新业务

联系电话:88158069 地点:主楼1110 email: yman@mbupt.com

赵文深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赵文深,男,197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现为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北京高教学会电子工艺实习常务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电子电路测试技术、信号与系统测试技术方

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电子设计自动化

联系电话:81627095 地点:主楼-417

email:zhaows@bupt.edu.cn

张晓莹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张晓莹,女,1961年生,硕士。长期从事移动安全及新技术、新型智能手机、无线传感网络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隶属于刘杰教授领导的“通信与网络实

验室”, 实验室承担多项国家高水平项目,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完善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科研经费。

硕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移动数据安全与新技术、智能卡、电信网管

联系电话:62283467 地址:教4-242

email:zhangxy1264@163.com

王琳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王琳,女,1964年生,2004年毕业于德国耶那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博士学位。

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方向:系统生物学

联系电话:62788647 地址:教4-224 email:wanglin98@tsinghua.org.cn

刘绍华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刘绍华,男,1976年生,博士学位,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电子发展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多个国际期刊、国际会议和国内一级学报的论文评审人。长期从事高性

能网络通信和普适计算研究,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科技攻关、科技奥运、973、863、民用航天科技预研、电子发展基金等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

发表论文论著近百篇,与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课题和多个国际国内横向合作项目,技术负责欧盟第六框架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等,科研经费充足,能够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国际化的视野和世界前沿的发展平台。

硕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射频天线、通信电子电路、超宽带网络通信

电话:010-62281514 地点:教3-307

Email: liushaohua@bupt.edu.cn

刘丽华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刘丽华,女,副教授,1964年生,在电子院微电子中心长期从事集成电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主编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CMOS集成电路原理》《数字电路及逻辑设

计》等教材,研究成果曾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并多次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芯片的正、反向设计。曾经做过的主要工作有电子手表机芯CPU的芯片和指令设计,PCM通信的基群帧同步检测电路的设计,无线信道编、解码算法的研究和集成电路设计等.目前的研究方向为SOC设计技术、无

线信道编解码算法研究及电路开发,超导量子干涉元件(SQUID)的应用等。

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半导体器件与系统设计

联系电话:62283723 办公地点:教4--243 电子邮箱:llh@vip.bbn.cn

赵同刚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赵同刚,男,35岁,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 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全光通信网络中的新技术、高速光通信和光交换网络。已

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 “基于正交调制格式FSK/ASK的IP-over-DWDM光标记交换关键技术”;“ROF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等都获得好评。 近几年,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二十余篇。其中EI检索十余篇。专利一项。

招生专业:光学工程

研究方向: 全光信号处理、光网络、光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

联系方式:62281004; 办公地点:教3楼735; Email:zhaotg@bupt.edu.cn

张琦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张琦,女,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通信、光学信息处理、光接入网、光纤传感等方面

的研究工作,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10项,发表论文被SCI、EI检索20余篇。

硕士招生专业:光学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全光信号处理、光网络、光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

联系方式:电话:010-62282040 办公地点:主楼401

email:zhangqi@bupt.edu.cn

马健新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马健新,男,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光通信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IEEE/OS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IEEE/OSA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等审稿人。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optics communications、

IEEE/OSA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等国际重要学术刊

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19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2008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近年来主要从事光通信及光电子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加国家973、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在研项目。目前主要从事光网络、光通信与无线通信融合、光交换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硕士招生专业:光学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全光信号处理、光网络、光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

联系电话:62283172 地点:教3-717 email: mjx@bupt.cn

孙娟娟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孙娟娟,女,博士。曾负责主持过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软件项目,进行过移动数据业务模型和CDMA移动通信网络性能分析项目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目前

主要从事无线移动通信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

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

联系电话:62283211--8008 地点:教4-440

Email:sunjj@bupt.edu.cn

吕乃光 教授 兼职博士生导师

吕乃光,男,清华大学毕业,现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电子工程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信息光学、光电子学、光电测试等方面科研及教学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和

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出版“傅里叶光学”、“光纤通信”等三本著译作,在国际学

术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目前研究方向为光电信息技术。主要研究工作有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视觉测量技术、计算机视觉等。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可为学生提供全额或半额奖学金。

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光电信息处理

联系电话:82426918

地点:北京市清河小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email: nglv@public.bta.net.cn

宋菲君 研究员 兼职博士生导师

宋菲君,男,1966年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现任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理事、

中国光学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美国OSA、SPIE、IEEE会员。《物理》杂志常务编委、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编委,享国务院特殊津贴;电子工程学院特聘教授。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SPIE及国内学术会议上多次做大会特邀报

告;著作有《从波动光学到信息光学》、《近代光学信息处理》等;获批9项专利及

多项科研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近代光学信息处理,光电子学,光学工程和激光应用等。

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近代光学信息处理

联系电话:62561285

地点: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25号 email: cdhcgds@public3.bta.net.cn

张福学 教授 兼职博士生导师

张福学,男,现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传感技术研究中心教授。

招收博士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信息材料、新型传感器

联系电话:64879487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35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email: zhangfuxiu@263.net

余建国 教授级高工 兼职博士、硕士生导师

余建国,男,1966年生。1997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分院(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副院长,从事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研究。兼任未来移

动通信论坛理事、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工作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员、北京信息通信学会会员。

博士、硕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 光网络、光通信与无线通信的融合

联系电话:62839281

地点:北京海淀区上地东路5-3号 email:yujg@beijing-wri.com

余建军 研究员 兼职博士生导师

余建军,男,1968年生。1999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学研究员。IEEE

络和系统部委员会委员、IEEE LEOS 2005 annual meeting 程序委员会委员、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IEEE/OS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Optics Communic

杂志审稿员。有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是高速信号处理,全光波长变换,全光信号再生,超短光脉冲产生,技术以及长波端惨铒光纤放大器等方面的世界领先的光纤通信方面专家。

招收博士生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网络、光通信与无线通信的融合

联系电话:62281162 地点:教3楼-733 email: cxyu@bupt.edu.cn

平子良 教授 兼职博士生导师

平子良,男,1945年生,工学硕士,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系享政府津贴的教授。中国光学学会会员。学科专长为光电信息处理、图像识别等。发表论文40余篇,有充足的科研

经费。

招收博士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

联系电话:61228443

email: pzl@imnu.edu.cn

刘大禾 教授 兼职博士生导师

刘大禾,男,1948年生,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主要从事布里渊散射及应用、全息光子晶体的性质、光学全息的物理基础等方面的研究。有充足的科研经费。

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光子晶体、光散射

联系方式:58807601 email: dhliu@bnu.edu.cn

陈晓东 兼职硕士、博士生导师

陈晓东,男,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授,北京邮

电大学客座教授。现任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IEE天线与传播委员会

委员。在无线通信,微波器件与天线及生物电磁学领域研究成果突出,主持多项来自政府

及工业界科研项目,在国际重要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一百余篇论文,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

硕士、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射频天线、通信电子电路、超宽带网络通信

联系电话:62281514(办) email:jsyu@bupt.edu.cn

叶德信 教授 兼职博士、硕士生导师

叶德信 男 1991年4月获多伦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渥太华大学教授。多年来,分别在VLSI,DSP技术与降噪处理,人工智能网络,自动控制方面,第四代个人通

信技术及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和多个美国专利。给工业界提供过多项技术。近几年, 一直担任加拿大贝尔通信公司高级通信技术研究室的主任,主持和指导完成多项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博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系统; 硕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信息终端、多媒体通信系统

联系方式:62283211—8000

地点:教4—437 email: lvyq@263.net

侯春萍 教授 魏少军 教授 袁光林 高级工程师 刘宁宁 教授 兼职硕士生导师

侯春萍,女,博士学位。现任天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长期从事移动通信、个人通信及数字图象处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魏少军,男,博士学位。现任大唐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近年来,主要致力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和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的研究,获国家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及专利多项,并获2003年“中国半导体企业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袁光林,男,硕士学位,现任国创电信部总经理和技术负责人。

刘宁宁,男,博士学位.现任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兼电信行业总经理

硕士招生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未来通信与网络融合、现代服务科学与新业务

联系电话:62282748 62282699 地点:主楼1110

email: jdsong@bupt.edu.cn songm@bupt.edu.cn

马骏 副研究员 任志军 高工 兼职硕士生导师

马骏,男,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任志军,男,1966年生,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现任北京亿阳信通软件研究院研发总裁。

招生专业:电路与系统

研究方向:电信网络与业务管理、广带无线移动互联网

联系电话:62282748 地址:主楼1110

email: jdsong@bupt.edu.cn

李旭 教授级高工 兼职硕士生导师

李旭,男,博士,现任中国联通信息化部副总经理,长期致力于中国联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我校的研究生招生隶属于刘元安教授领导的无线电技术与电磁兼容实验

室,实验室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

计划、国际合作等,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优质的科研条件,有能力为学生创造优良的科研环境。

硕士招生专业:电路与系统

主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

地址:北京邮电大学282信箱 邮编:100876 电话: 62282835 传真: 62283228 Email: bhtang@bupt.edu.cn

林干 高工 兼职硕士生导师

林干,男,硕士,现任空军某研究室主任。在我校的研究生招生隶属于刘元安教授领导的无线电技术与电磁兼容实验室,实验室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

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计划、国际合作等,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优质的科研条件,有能力为学生创造优良的科研环境。

硕士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系统集成及物流技术

地址:北京邮电大学282信箱 邮编:100876 电话: 62282835 传真: 62283228 Email: bhtang@bupt.edu.cn

生导师

陈庆方、陈杰、朱林研究员;陈远知、冯浩教授;陈智、张富强高级工程师 兼职硕士

陈庆方,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普天集团公司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集成电路与电子系统的设计与测试。

陈杰,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IC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及芯片的研制与开发工作。

陈远知,男,1966年生,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朱林,男,硕士学位。现空军装备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委员。 冯浩,男,1970年生,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学科专长为:网络化控制系统及信息融合技术。 陈智,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伽利略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主要从

事卫星导航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

张富强,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MEMS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微电子材料、器件、工艺方面的研究。

招收硕士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通信微电子、卫星导航、多媒体和无线通信等。

联系电话:62283724 地点:教3-735

email:ejmhuang@bupt.edu.cn

沙跃家 教授级高工 吴 成 高工 兼职硕士生导师

沙跃家,男,1958年生,博士。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吴成,男,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毕业,博士。现任泰康亚洲集团技术总监。

长期从事移动安全及新技术、新型智能手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隶

属于刘杰教授领导的“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实验室承担多项国家高水平项目,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完善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科研经费。

硕士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移动数据安全与新技术、智能卡、电信网管

联系电话:62283467 地点:教4-242

email:eetxwl@bupt.edu.cn

冯显杰 教授 罗映祥 副教授 兼职硕士生导师

冯显杰,男,东南大学博士。江西省重点工程评标专家(计算机与通信类)。目前在研的项目有: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用于4G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

基于有源光纤光栅非线性光开关研究等。

罗映祥,男,北京邮电大学工学硕士。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有:光纤光栅传感与波长

移位检测的研究、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研究等。目前在研的项目有:光纤光栅传感与波

长移位检测的研究、蒙特盐化校企合作项目等。

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光网络、光通信与无线通信的融合

联系电话:62281162 地点:教3楼-732 email: cxyu@bupt.edu.cn

刘亚宁 主任医师 兼职硕士生导师

刘亚宁,主任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信息科学部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长兼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兼光生物学专业委

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电磁兼容分会生物电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常务理事,亚洲及大洋洲光生物学会执行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报》,《中国发光学报》及《基础医学与

临床》编委。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著作3部,四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北京市发明金奖1项。全队科技进步2等奖1项,国家发明3等奖1项。主要从事生物电子学、电磁生物效应、光生物学、生物超微弱发光、自由基生物学、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分子生物物理及微量元素等研究工作。

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方向:宽带无线接入与智能信号处理

电话:62282818 地点:教4楼222

email: hongxinzhang@263.net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9m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