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两会学习心得

更新时间:2023-10-16 15: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两会心得体会

——两会助力教育公平“和谐发展”

3月5日,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听民声、献良计、谋国策,作为“中国式民主”的集中体现,全国两会凝聚着国人的信心,也寄托着中国梦想。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顶层设计事关发展蓝图。而教育公平则是其中备受关注且极其重要的一环。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继续促进教育公平。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大幅上调。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政策扩大到三年。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经过努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

今年,教育公平再次成为备受网友关注的十大热点话题之一,可见在中国深入综合改革的进程中,这是一场需要攻坚克难的马拉松式长跑。而两会则是有力的助推器。回望2015年,两会中的诸多教育提案一一落实:国务院首次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高考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鼓励加分,进一步彰显考试公平;国务院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以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诸多政策皆是让教育资源的分配更趋科学、公平,也映照出教育公平一步步向前迈进的脚印。

就在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稳妥采取‘多校划片’”。本是剑指治理择校热,然而此政策在具体落地中却受到诸多质疑,甚至不少家长有从择校演变为择区的焦虑情绪。

可见,如何推进学区与学区之间的教育均衡引发出推进教育公平的新难题,也是公众的迫切期待。况且,推进教育公平远远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如何转变资源配置模式,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何满足不同学生差异化的教学需求?如何在教育理念上,从管理评价导向向服务支撑导向的转变?这些都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教育公平需要回答好的问题。

我作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要做到教育公平,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公平理论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造成教育方法不当,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或多或少制约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就如何实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做到教育公平谈几点看法:

一、以角色互换去认识学生,平等对话,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按教师自己的理解、已有的经验、惯用的方法去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没有与学生沟通,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出现“供”与“求”的不对应现象,导致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行厌烦。这要求教师做到角色互换,多与学生

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选择适合有效的教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做到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公平。

二、评价多元化,公正,全面。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对学生的评价大多以分数为重要标准,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驱动起决定性作用,评价不当或不全面会严重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不见得分数高的学生将来就一定成才,一个人是否有作为,对社会贡献大小,是要看他的综合素质。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多元化,彻底改变唯分论,纵横对比,重结果,更重过程,重态度,重情感,重发展。一分为二,重赞美,更重建议。重实事求是,而不带师个人情绪,不因学生成绩好忽视他的缺点,更不因学生成绩差而小看他的进步。还要注意点上的评价与面上的结合,重点突出,全面兼顾。做到对学生评价的公平、全面。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发挥潜力。

三、建立开放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实现全员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到教育公平,重点应是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要让全体学生得全面的发展,必须建立开放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实现全员参与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有时间、有胆量进行不同方式的学习,尽发其能,尽展其才。打消各种顾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参与学习。把过去教师教学主导,讲解传授的角色转变成活动组织、调控、帮助者。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哪怕是错误的结果,只要学生在思维,在合作交流,在表达展示,他们就得到了训练。我们都应该做出一分为二的评价。给出恰当的鼓励和建议。

教育公平是奠定社会公平的基石。能够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每个人的生命才有信心。如此,一个国家方能凝聚人心,呈现出发展中的万千气象。两会进行时,期待教育公平借此和谐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ff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