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检测方法初探

更新时间:2024-05-14 18: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饲料检测方法初探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各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

这种情况下,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畜产品的安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畜产品饲料的安全方面,人们给予了更大的重视[1]。检测机构一般对饲料中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喹乙醇、呋喃唑酮、铅等进行检测,本文介绍了饲料中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为饲料的检测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畜产品、饲料、安全、检测方法

农产品的安全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保障农产品安全的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地检测农产品中组分的含量。作为安全标准体系的主要技术支撑,分析测试仪器和分析测试方法已经渗透到现代农业的各领域。除此之外,作为常规的检测方法和各种快速检测法由于操作简单在饲料检测中也得到广泛地应用。现就不同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进行阐述。 1、常规检测法

对饲料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这些常规成分主要采用国标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对仪器要求不高。满足国标规范要求,可以为生产和销售饲料产品质量,提供可靠检测数据。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

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盐酸克仑特罗等的测定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该方法由于操作简单,因而得到广泛地应用。 3、色谱法

色谱法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地应用。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效果。色谱法常见的方法有: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其中,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饲料检测中应用广泛。

气相色谱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色谱方法,气相色谱系统由气源、色谱柱、柱箱、检测器和记录器等部分组成。气源负责提供色谱分析所需要的载气,即流动相,载气需要经过纯化和恒压的处理。气相色谱的色谱柱一般直径很细长度很长,根据结构可以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种,填充柱比较短粗,外壳材质一般为不锈钢,内部填充固定相填料;毛细管柱由玻璃或石英制成,内径不超过0.5毫米,长度在数十米到一百米之间,柱内或者填充填料或者图布液相的固定相。柱箱是保护色谱柱和控制柱温度的装置,在气相色谱中,柱温常常会对分离效果产生很大影响,程序性温度控制常常是达到分离效果所必须的,因此柱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检测器是气相色谱带给色谱分析法的新装置,在经典的柱色谱和薄层色谱中,对样品的分离和检测是分别进行的,而气相色谱则实现了分离与检测的结合,随着技术的进步,气相色谱的检测器已经有超过30种不同的类型。记录器是记录色谱信号的装置。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流动相储液体瓶、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记录器组成,其整体组成类似于气相色谱,但是针对其流动相为液体的特点作出很多调整。HPLC的输液泵要求输液量恒定平稳;进样系统要求进样便利切换严密;由于液体流动相粘度远远高于气体,为了减低柱压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一般比较粗,长度也远小于气相色谱柱。它具有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及定量定性分析的各个领域。饲料中呋喃唑酮、喹乙醇[2]、苏丹红染料、磺胺类药物[3]、三聚氰胺以及莱克多巴胺的测定主要采用该方法。 4、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整个分析测试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现就不同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进行阐述。 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而建立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4]。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能够对200~800nm光谱区的紫外辐射或可见光进行选择性吸收,从而实现结构鉴别和含量测定。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具有以下特点:①灵敏度高,可用于测定试样中1%~0.001%的微量成分。②准确度高,相对误差只有1%~2%。③选择性好。④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饲料成分检测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不同成分含量测定的UV-vis方法被陆续开发出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饲料工业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品质控制和质量管理方法,国标方法中多项成分检测项目均推荐使用该方法。 4.2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依据在待测样品蒸气相中的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 对由光源发出的被测元素的特征辐射光的共振吸收,通过测量辐射光的减弱程度,而求出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5]。它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各种无机和有机样品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含量。由于该法的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仪器组成简单、操作方便,特别适用于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现广泛应用于饲料中各种常量、微量以及有毒有害元素的检测。所用的仪器为原子吸收光谱仪,其中原子化系统是关键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原子蒸气。原子化装置一般包括火焰原子化系统、石墨炉(无火焰)原子化系统、氢化物发生器3种类型。陈新焕[6]等采用微波消解技术消解饲料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饲料中铜铁锰锌含量,快速,灵敏,准确,操作简便。叶云锋[7]等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预混合饲料中硒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4.3 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特定频率辐射能激发下所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来测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它具有发射谱线简单、灵敏度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线性范围较宽、干扰少的特点,能够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可用于测定饲料中汞、砷、锗等。丁红梅[8]等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饲料中的镉,该法精密度高、准确性好、检出限低。

参考文献

[1]王金荣.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新进展.饲料工业,2011,32(3):44-49 [2]张素青,李连庆,李春青,曹建友.浅谈饲料中喹乙醇检测技术.现代渔业信息,2005,20(9):28-29

[3]杜碧柏,许杨,黄运红,康敏.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磺胺类药物.分析化学研究报告,2012,40(12):1871-1876

[4]刘文光,李云芝,石瑞常,胡自江,衣葵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兽药分析中的应用.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47-48

[5]李琳琳.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饲料检测中的应用.当代畜牧,2009,(8):27-28

[6]陈新焕,王正良,能芳,杨万彪,陈练.微波消解-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饲料中铁铜锰锌.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2006,42(12): 1050-1051

[7]叶云锋,谢梅冬,农英相,唐建,盛兰第.氢化物发生- 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预混合饲料中的硒. 广西畜牧兽医,2004,20(1):15-16

[8]丁红梅,胡承迅.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饲料中镉.粮油食品科技,2005,13(1):48-4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iz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