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更新时间:2023-08-01 23:54: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吴晓波的《大败局》重温了一次,重读经典加上步入社会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后,又有了新的感悟和启发。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范本参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范本参考【一】

我终于读完了吴晓波的《大败局II》,感受颇深。书中介绍了很多商界悲剧,看到了很多明星企业的陨落。在这本书中,吴晓波分别用健力宝、科龙、华晨、迅驰、三九等9个企业的经典败局,讲述2000年到2007年发生在中国商界的很多兴衰往事。吴晓波将其9个败局案例称为中国式失败,让人感叹不已。

吴晓波认为,中国企业存在于一个独特的中国式商业环境。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一直处在一个转型的时代,法律制度在建设和完善之中,许多企业往往需要穿越现行的某些法规才能成功,这造成很多企业不时要处在灰色的中间地带,企业家不可避免地遭遇商业之外的众多挑战。如同作者本人在书的最后强调的一点:本书所描述的失败都发生在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试验之中。在此前提下,这些失败的企业具备三大失败共性因素:政商博弈的败局、创业原罪的困扰和职业精神的缺失。

按照作者的总结,该书至少给当今企业家如下警示:

首先,企业应更策略性地应对宏观政策。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政治环境下,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主导的改革开放、政府引导的带有计划又带有市场经济性质的经济环境下,政府是裁判,政策是规则。要想赢球,首先得尊重裁判,遵守规则。企业要结合自身实践,顺应政策潮流,小心谨慎、妥善应对。谁逆宏观经济政策而行,谁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其次,规避创业原罪,创新营运发展模式。原罪是一个变革时代的必然现象。但是,随着政策漏洞的弥合,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反商业贿赂的常规化,进行规范化的经营,构建良性的基于企业原点的经营环境生态平衡,将直接关系创业企业和创业者的安全和效率是创业企业不得不察之事。

第三,补足和重振职业精神。从败局中可知,必须规避两大中国式企业家性格缺陷:其一,不要违背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失去了对管理本质的把握,不要无比凶险的大跃进;其二是遏制企业家内心欲望的膨胀,任何超出能力极限的欲望,一味求大求快,都将引发可怕的后果。

由此可见,从人治到法治,形成决策科学化、流程标准化、考核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将是创业企业生存发展、x久安的必修课。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存的企业是幸运的,《大败局II》中的失败企业和企业家,让后来者获得许多有益的借鉴。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范本参考【二】

《大败局》一书是一本被评为“影响中国商界二十本书之一”的名著,不过在我看来,本书的重点就在“败”一字上。秦池、爱多、巨人、玫瑰园、飞龙、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过去都是震撼人心的商业帝国,然而他们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本书就是对这些宏伟的企业如何在短时间内分崩离析做了深度的剖析。

从各个案例中不难看出,每一个曾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具备相当的才华与能力的,而且在创业初期都是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并且他们的成功都是离不开这些的,我们都不能否认这些企业家曾经的成功。或许就是因为这本书的提点吧,我逐渐在这些企业兴起的道路上看到了预示他们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

首先,这些企业都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兴起的,当时遍地的商机的确都被这些企业家牢牢地掌握,相比于其他企业,他们的成长是极为迅速的,从地坛冲上神坛也是转眼间的,然而那时候他们的管理概念是极为不成熟的。他们通过商机得到飞速的发展是幸运的,他但们想让自己商业帝国屹立不倒运气是不够的,更需要技巧的娴熟、理性的判断以及专业的分析。诚然,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对商机的把握能力,但是那只是刚刚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初期的优势注定要被追赶上的,正因为这些企业注重过去的成功而忽略未来的可能性,不能注意到与时俱进甚至逐渐被时代排斥是他们的败笔。

其次,这些企业因为不理性的发展而严重透支了自己的信用。信任本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存在,如果没有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商业品牌,企业注定是要失去明面上或潜在的客户的,没有了客户相当于没了经济来源,最后的结果将导致帝国的崩塌。就像爱多,市场上未付款有几个亿,最后却因为凑不到区区1000万而倒下,这固然令人惋惜,但藏在这背后的却是爱多的信用在过分的透支中已经荡然无存。还有秦池,多么令人佩服的商业帝国,却因为对于勾兑酒事件,没有给出让消费者与媒体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失去了消费者们的信任,从而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的成功的确是不容否认的,但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累积的毒瘤也是无法忽视的。

还有一点就是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和目标不明确。目标相当于海岸边的哨塔,有明确的目标,企业可以在漫无边际的商业潮流中得到正确的指引。面对无尽的商机和唾手可得的暴利,这些企业在创立之初就奔着这些诱惑而去,却没有想过接下的路应该怎么走。就像一群海盗得知海域中央有宝藏,满心欢喜去寻得宝藏后发现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海洋。过去,他们可以靠着“海域中央”这一条件来找到宝藏,如今面对茫茫的大海他们何去何从?海盗没有其他宝藏的消息,又没有留意来时的路,最终只能和宝藏一起迷失在海中,直至船的沉没。

的确,这三点不是所有的可能,但是肯定是所有存在的可能中重要的三点,《大败局》像是给我们看了这些企业败局已定的局面,然而其中的精髓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正所谓“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大败局》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企业的发展是复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又将过去这些登上神坛却又如彗星般转瞬即逝的企业的历史分析给我们看,让企业家从中能够吸取教训,谨慎发展企业的日后布局。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范本参考【三】

初识《大败局》还是在大学一年级的课堂上,一门关于企业管理的课。"脑白金""健力宝"这些响亮的名字,几乎充满了我的童年——哪里都是"脑白金"的电视广告,经典的广告词可以说老人小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健力宝"更是如此,那时候可远比"可乐""雪碧"流行得多了,一块五毛钱就能买一大瓶……而这些曾经红极一的名字,为何现在却陨落了?这些在《大败局》里都能找到答案。

《大败局》的作者吴晓波,是记者出生的企业家、财经作家,《大败局》的主要目的是探寻国内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详细分析了瀛海威、秦池、巨人、太阳神、亚细亚、健力宝、科隆、三九等新兴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基因。他们都曾经创造过令所有中国人都为之震撼的、辉煌的成绩,甚至是许多行业中的后来者企及的,但辉煌也仅仅是昙花一现,一个企业的命运可能就是因为战略上或人道主义把握上稍有偏颇而葬送,非系统、非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无疑会加速死亡终点的到来。这许许多多的失败被放到《大败局》中,提供参考、研究价值的同时,在警示着人们不可放松警惕、重蹈覆辙。

总结几个"没落的帝国"的失败基因,无非就是侵略性的扩张战略、目中无人的自大、夸大其词的营销方法、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首先,企业在本领域取得成功后采取的跨界延伸的扩张战略,造成主业精力不够、资源分散,用主业的盈利去弥补跨界延伸的行业,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而深陷泥潭;其次,目中无人的自大让有些企业为了快速满足市场需求以次充好,让有些企业面对媒体误导时公关不作为处理,最终葬送好局;再者,夸大其词的营销方法,采取"轰炸式""洗脑式"的广告,对消费者智商极度蔑视,在推广上随心所欲,最终导致消费者的信任坍塌、极度反感;最后,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体现在,第一,随意定价,从10元涨到300元的产品,破坏了品牌形象,第二,对市场规则的漠然,扰乱市场价格,在破坏市场秩序的策略中乱中取胜,第三,一味对竞争者的冷酷打压,损人利己,而非共赢。

如果没有一步一步从内部打好坚实的基础,警惕防范各种风险,爬得越高、越快,一不小心也会摔得越重。

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在我们看到企业飞速成长的同时,更应该思考如何才是长久发展的道路。共产党的十九大会议刚刚落下帷幕,党和国家不也是这样,一直在探索,一直在追寻,最终找到适合国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不断修正,警惕防范各种风险,健康、稳定发展,才有了富强、和谐的今天。

中茶x作为现在正在快速成长的企业,相信领导者会谨慎发展布局,作为中茶x的一份子,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的发展、集团的发展贡献自己一分力量,多思考,多总结,用心做的事情,结果都不会差。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范本参考【四】

一个人什么都不懂满嘴乱扯,太可怕,这就是宋鸿兵。一个人什么都懂还满嘴乱扯更可怕,这就是郎咸平。而吴晓波不像前两位“网红”,嘴炮功夫了得,他的书多是案例、史实,参杂少量评论。大学时初读他的《激动三十年》久久不能平息。中国现代企业史随时间不长,却也曲折宏大。近期读了《大败局》、《大败局II》读出了武侠小说的味,高手过招,场面最是荡气回肠,手眼最是欲壑难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也出现了很多名噪一时的企业,甚至有一些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知名度。而这些企业中的佼佼者大部分淹没在短短四十年的中国现在企业史中。秦池,巨人,爱多,玫瑰园,飞龙,瀛海威,三珠,太阳神,德隆,健力宝先后从地底跃上神坛,又迅速从神坛跌至地底。每一次的失败都让企业环境或者资本市场震动不已,其原因各有异同,吴晓波总结了三点:1、普遍缺乏道德观和人文关怀。2、对规则和秩序缺乏必要的尊重。3、缺乏职业精神。吴晓波没骂这些企业家,而是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的失败是后来企业成长的养料,他们利用市场与规则的空白迅速发家,又因为市场或企业的不完善迅速衰落。

我对书中“三株”的案例印象比较深刻。“三株”红火的时候正是我读小学的时候。记得那时候放学路上到处有人发送“三株”的传单,一些销售人员还会上门发送。传单做成类似报纸的形式,众多老年人在报纸上现身说法,记载着无数药到病除的案例。当时天天在学校接受科学知识的教育,对传单上的“故事”并不相信。但对当时信息封闭,知识文化欠缺,病痛缠身的老年人来说,这种宣传无疑是效果显著的。小学同学的父亲当时辞去厂里的工作,下海加盟当时另一个保健品“红桃K”,赚的盆满钵盈。用雷军的话说就是“站在风口,猪都会飞”。

三株相当多的做法为后来的保健品乃至家电等恒业的企业所效仿和放大,它的某些幽灵至今仍徘徊在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家的潜意识中。三株曾经无数次地发下誓言,要在20世纪内将人类的寿命延长十年,可是,他自己的“寿命”却不过短短的六七年。

一家年销售额高达80亿的公司,拥有十五万员工的庞大企业尽然崩塌的这么迅速,且听不到一声惋惜和同情。“这个企业怎会如此脆弱?”吴晓波在书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在支撑三株这个企业,我想是那些传单和销售人员。至于产品,恐怕只是一瓶糖水而已。企业的第一桶金多半都是肮脏的。可是很多企业在拿到这样的第一桶金后不思进取,继续想靠肮脏的手段拿到第二桶金、第三桶金。投机式的发展迟早会付出代价的。只有稳步的增长才是好的增长,一把赢不可能把把赢。

现如今的中国企业更高端、更现代化、更庞大,也带有更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共性,即使满嘴跑火车靠忽悠运作资本的乐视,也跟上当下流行的“生态”、“互联网+”。 段永平的步步高,现在越发野蛮地生长,现在步步高vivo手机已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中占领很高的部分。段永平惯用的手段是"敢为人后,后中争先"邓市场培育完成,然后强势抢夺,这样的战术在步步高学习机,手机等产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开创新的商业模式主打线上销售,以“质好价低”为标准,多元化为战略的小米继续站在风口浪尖。

产权、政府、股市、炒作、扩张、多元化等词语是本书的关键词,书中相当大一部分的企业都是从优质的产品起步,逐渐走上壮大、扩张的道路,最终迷失在资本游戏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也仅仅只有不到四十年,中国缺的还是百年老店,民企、国企都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那种静下心来做事的气度,也许发展太快,变化太快,挣钱太容易,让人心浮躁。在纷繁复杂的现在企业竞争中希望能看到更多有道德、有专注、有情怀的好企业,期待吴晓波先生在年老后回味这段历史,出版《大胜局》。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范本参考【五】

初读《大败局》的时候我还在念小学,书名如此触目惊心耸人听闻,不免引起我的好奇心,我从父亲的书柜上取下一探究竟,而一翻开我便仿佛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欲罢不能地读完,酣畅淋漓,扼腕叹息,一个懵懂的孩子刹那间置身在充满了机遇、危险、暴富、恐惧、激进、厮杀的商业社会,久久不能平静,或者说再也无法回到翻开前的状态。

对我而言,那是一个关于商业的启蒙,亦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此之后,电视上的商业广告,路边正在衰落的保健品小店,蜂拥而出的计算机门面,隐藏在书店背后的盗版光碟店,还有热炒的标王和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都重新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清晰而透彻,如烟花般璀璨又悲壮。

后来读《大败局Ⅱ》时已是在中学,新的失败案例上升到了一个更大的格局和政商纠缠,更复杂的资本游戏。《大败局Ⅱ》显然不如前作惊世骇俗,但其中的暗涌和关于改革中的政商解读,依然藏在吴晓波的春秋笔法之后,开篇《健力宝》的案例和李经纬仰天长叹的悲情定格,伴随着我喝了十年的健力宝渐渐消逝,但彼时我还未能细细体味其中的线索与博弈。

我读了很多遍《大败局》,不过正如看史书一般,看时只是当成故事,小时候并未细细思索,但其中的魔力和故事背后的深刻总是吸引我反复再读。当我追溯自己的成长史时,我很欣慰地发现,大败局赐予我的,不仅仅是关于商业、关于中国政商的启蒙,更是用“大·败·局”三个痛彻心扉又掷地有声的字,印刻在我的内心里,让我不知不觉从小学起成为了一个“失败学”的研究者,而真正在复盘和反思中成为了一个“失败学家”。这可能是大败局给我最大的财富。

即使后来吴晓波从三十年的改革开发写到上下两千年的经济变革,我还是固执地觉得,《大败局》MBA式教案的分析和反思,是他最为精彩、最为生动、也最为经典的作品。

《大败局Ⅰ》的案例,大多数是一场狂热、激进的燃烧殆尽。保健品行业占据大半,是这个行业先天卑劣基因的必然结果;草莽创业者迷信广告、针对广大群众无下限的营销轰炸和被广告绑架,也多数注定了惨败的结局。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范本参考【六】

书籍列举了数个在商业上曾经辉煌的公司最后倒下的案例,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思考。

创业真的是九死一生,书里面众多的企业家无不是在某一时间段内做出了惊人之举,累积了一定财富才会被吴晓波“记录在案”,可即便他们曾经辉煌一时,在过程中犯的几个小错在某些时间也会爆发成压倒企业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创业失败。有的时候可能都称不上是企业家犯的错,可能是整个时代或者某个行业突然的变冷导致的异常。

其实人生的每次选择都是一次“赌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只是有些选择在没几天以后看到了结果,有的选择可能在更长的时间里面才会显现。书中的创业者都在那个年代选择了下海经商,这个选择深深的影响了他们,可能他们中的部分后面要做的更大的选择不是自己本身想要做出的,但是在边上环境的影响下导致他们又不得不继续做出一些决定,在某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竭尽自己所能。

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对一些事情说NO。当你在机缘巧合站到某个相对较高的点时,你会发现你看到的更多,听到的更多,同时从四面八方来的各种“力量”也会跟“风”一样四面八方涌过来,往往会在你还摸不清头脑的时候就推着你往某个方向前进。如果你很清楚自己的方向,这时候你就可能能够捋顺这些风,这时候他们就会变成一个整齐的推着你的力量,你会觉得全世界都在帮助你,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本身的目标就是错的,走到最后是悬崖。很多人却是跟我一样不独立思考,感觉哪边风声大就往哪去,结果往往迷失在了途中,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还记得自己是大学时候看的《激荡三十年》,当时觉得改革开放那个年代真是最好的年代,涌现出了这么多伟大的企业家,看完《大败局》才发现一将功成万骨枯才是真理,那个年代是由众多的充满勇气、激情、努力、奋斗的人累起来的,我们平时听说的如雷贯耳的那些商业传奇人物其实都是从众多人里脱颖而出的,更多的人掩藏在我们不会轻易发现的地方。或许每个时代对于当代的人来说都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范本参考【七】

初读《大败局》的时候我还在念小学,书名如此触目惊心耸人听闻,不免引起我的好奇心,我从父亲的书柜上取下一探究竟,而一翻开我便仿佛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欲罢不能地读完,酣畅淋漓,扼腕叹息,一个懵懂的孩子刹那间置身在充满了机遇、危险、暴富、恐惧、激进、厮杀的商业社会,久久不能平静,或者说再也无法回到翻开前的状态。

对我而言,那是一个关于商业的启蒙,亦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此之后,电视上的商业广告,路边正在衰落的保健品小店,蜂拥而出的计算机门面,隐藏在书店背后的盗版光碟店,还有热炒的标王和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都重新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清晰而透彻,如烟花般璀璨又悲壮。

后来读《大败局Ⅱ》时已是在中学,新的失败案例上升到了一个更大的格局和政商纠缠,更复杂的资本游戏。《大败局Ⅱ》显然不如前作惊世骇俗,但其中的暗涌和关于改革中的政商解读,依然藏在吴晓波的春秋笔法之后,开篇《健力宝》的案例和李经纬仰天长叹的悲情定格,伴随着我喝了十年的健力宝渐渐消逝,但彼时我还未能细细体味其中的线索与博弈。

我读了很多遍《大败局》,不过正如看史书一般,看时只是当成故事,小时候并未细细思索,但其中的魔力和故事背后的深刻总是吸引我反复再读。当我追溯自己的成长史时,我很欣慰地发现,大败局赐予我的,不仅仅是关于商业、关于中国政商的启蒙,更是用“大·败·局”三个痛彻心扉又掷地有声的字,印刻在我的内心里,让我不知不觉从小学起成为了一个“失败学”的研究者,而真正在复盘和反思中成为了一个“失败学家”。这可能是大败局给我最大的财富。

即使后来吴晓波从三十年的改革开发写到上下两千年的经济变革,我还是固执地觉得,《大败局》MBA式教案的分析和反思,是他最为精彩、最为生动、也最为经典的作品。

《大败局Ⅰ》的案例,大多数是一场狂热、激进的燃烧殆尽。保健品行业占据大半,是这个行业先天卑劣基因的必然结果;草莽创业者迷信广告、针对广大群众无下限的营销轰炸和被广告绑架,也多数注定了惨败的结局。

吴晓波总结的失败基因有三点: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许多具有专业知识及天分极高的人几乎总能做成他们想做的事,所以他们极少有失败的经验。而正因为他们极少失败,所以他们从来不曾学过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

2000年,美国人托马斯·斯坦利出版了《百万富翁的智慧》一书,对美国1300位百万富翁进行了调查。在谈到为什么能成功时,受调查者竟没有一位归因于“才华”,最普遍的答案是:诚实,自我约束力,善于与人相处,勤奋,和贤内助。

在商业的博弈竞争中,利益当然是永远的考量,可视野的远近决定了策略的选择是诚实还是狡诈,这一点上,刚刚步入纸醉金迷和一夜暴富的中国草莽型创业者,显然还没能进化出避免失败的基因。

七年之后的《大败局Ⅱ》,则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了。格局更大,利益更大,产业结构更复杂,资本操纵更疯狂。

如果说《大败局Ⅰ》的失败多是由于企业家的原罪,那么《大败局Ⅱ》里的失败,或多或少,更不能一言以蔽之,法罪错位、出局与轮回之外,是改革的原罪,这个命题的笔触锋芒,藏在政商和资本的背后,既无法细细剖之,又不能看清全貌,《大败局Ⅱ》的文字背后,是改革的波诡云谲。

我想打一个比方,《大败局Ⅰ》的失败,如一场广场上的引火自焚,最能吸引到无数人围观和火焰蹿高的时刻,也是企业自身被燃尽的`必然结局,从开始就注定了。而《大败局Ⅱ》的案例,企业家像是滚雪球,推着越来越大的雪球试图爬坡登顶,但雪球越来越大,资本越滚越大,为了推动雪球,企业家只能不断加速,不断在愈发陡峭的山坡上兵行险着,有人赢了,将雪球推到山顶,一览众山小;但案例中的输了,我们无法再像《大败局Ⅰ》一样简单地将他们的失败归结于先天性的失败基因。但逆着山势推雪球,并不是一场关于胜利的竞赛,而是一场关于存活的游戏。

彼得·德鲁克曾说自己“在学术界不是很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他跟大多数管理学家和理论家不一样,他认为管理首先是一种实践,而后者则认为是“科学”。

我曾说,大败局在商业启蒙之外,给了我失败启蒙。而我亦是认为所有与人有关的科学,首先是一场实践,其次才是科学。所谓心智,心在智前。

作为一个自封的“失败学家”,学业、竞技、生活中我经历了太多同龄人未曾体会过的失败,但我学会不断用复盘和反思去剖析失败,拆解自己的失败基因,不断去完善知识,增加自己的预判力。知识不是预见,但预见是知识的一部分。

成为一个失败学家的好处就是,虽然你依然会失败,但每一次的失败,会比短暂的成功更融化到你的骨血中,更成为你下一次实践管理的经验和预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乒乓球的竞技,经过多年的磨砺,我认为自己一直在进步,对比赛的掌控力越发娴熟,所谓的“进步”并不是说我的技术精进,也不是我花时间去练习,可能从12岁开始,我的球技便一直在倒退。但是在不断的失败反思中,球技之外的心智,我却一直在进步,我克服了自己轻敌、紧张、懦弱、失控的诸多“失败基因”,渐渐升级成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同时亦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练。

当有人问我关于比赛的理解时,我常说:我其实并不喜欢赢,我只是不喜欢输。

他们会不屑,认为这不是一样的么?

我只好笑道:不,这并不一样。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致胜之形。

大败局读书心得体会范本参考【八】

玫瑰园的教训,重大投资之前,千万别只低头看项目,更要抬头看一眼风向,千万别跟趋势为敌。九几年做房地产的每个人都是举步维艰,艰难活下来的,在2000年之后才迎来了大发展,但坚持不下来的就只能变成先烈。

但真的找到了风口却完全不知道正确的起飞姿势,结果充当了反面教材,后面的人看到他们被吹死的惨状后,才总结什么是不能做的,把不能做的反过来做也就成了应该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瀛海威是悲催的,他在互联网的历史上就承担了这么一个提供负面典型的功能。当然瀛海威也不是个案,实际上在互联网的江湖里,抢跑的往往成了先烈,比如ICQ没做成,OICQ到做成了,ebay没在中国干下去,但x巴巴却成为了巨头,杨致远的雅虎虽然开启了互联网的时代,但却屡屡被后面的小兄弟碾压,败走中国市场,最后连美国也玩不下去了。论做机顶盒,陈天桥是鼻祖,但却被无情的干掉。从那以后,盛大诸事不顺。网易比腾讯早了好几年先搞出了微信,但却被三大运营商联合封杀,就连雷军的米聊也比微信要早个把月,但却在增长期残酷的被打败。所以跟随是一门技术,别老说人家抄袭,能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这也是本事。

仰融千算万算都是防止别人从他手里把华晨和金杯抢走,但他却从来没算过,有人可能宁可砸坏他的金杯,也不让这棵摇钱树长到别人的院子里面去。他们的盘算是,长到别人院子里面,我就半毛钱拿不到,如果把它砸个稀烂,至少还能分点卖废品的钱。这个事情在中国的商业史上不止一次的出现,当年健力宝和三水县的股权之争,其实就是这个心态。他们不会把国家的利益以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更别说什么民族工业了。在他们眼里所有的利益,只有一个归属那就必须是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lb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