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卷)高考化学押题预测卷

更新时间:2023-03-08 08:39:2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高考押题卷(1)【新课标Ⅱ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Li—3 C—12 N—14 O—16 Al—27 P—31 S—32

Cl—35.5 Fe—56 Cu—64 Ba—13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是醛类或酮类在碱性条件下与肼作用,使得>C=O转化为-CH2-。

如:

其中,X和Y不污染环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肼作还原剂 B.X是N2 C.Y是H2O O C-CH2CH3 D.【答案】D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苯甲酸和乙醇

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C、O、N组成的44gCO2和44gN2O中含有的中子数均为22NA B.2L 0.5mol/L亚硫氢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HSO3离子数为NA

C.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时,生成0.1molNaCl时转移的电子数等于0.2NA D.适当条件下2molSO2与2molO2充分反应,反应体系中最终的气体分子数为3N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44gCO2和44gN2O中分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中子数均为22mol,故它们

含有的中子数均为22NA,A项正确;B项中因为HSO3离子在水中水解,故2L 0.5mol/L

- 1 -

--12

16

14

的亚氢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HSO3离子数小于NA,B项错误;C项中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0.1molNaCl时转移的电子数等于0.1NA,C项错误;D项中因为2SO2+O2故2molSO2不可能完全转化成SO3,最终的气体分子数大于3NA,D项错误。

9.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从某中草药提取的的有机物结构如图所示,该有机物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2SO3,

-

HO OH HOOC COOH

A.分子式为C14H18O4

B.环上氢原子的一氯取代物5种 C.分子间能发生酯化反应

D.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4molH2

【答案】D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A 实验 向氯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将铝片和镁条作为电极,插入1.0mol·L-1 现象 有气体生成,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电流表指针偏向镁片 结论 氯水将Fe氧化为Fe 2+B 的NaOH溶液中 -金属铝比镁活泼 C 向1.0mol·L的NaHCO3溶液中滴加2滴甲基橙 -1溶液呈黄色 NaHCO3溶液呈碱性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Al(2SO4)先有红褐色沉淀生D 3、Fe2(SO4)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成,后有白色色沉淀生成 Al(OH)3的溶度积比Fe(OH)3的小 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氯水与过量的Fe分反应,可以发生Cl2+H2O==HCl+HClO,Fe+2HCl==FeCl2+H2↑

(有气体产生);2Fe+3Cl2==2FeCl3,铁粉过量时有Fe+2FeCl3=3FeCl2,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Cl和Fe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不能判断氯水将Fe氧化为Fe,A

- 2 -

-2+

2+

项错误;B项中,将铝片和镁条作为电极,插入1.0mol·L

-1

的NaOH溶液中,电流表指

针偏向镁片,铝片作负极,但碱性溶液不能确定金属活泼性的相对大小,B项错误;C项中,甲基橙溶液呈黄色时,pH大于4.4即可,不能直接确认溶液是碱性,C项错误;D项中,Al(OH)3和Fe(OH)3的类型相同,向浓度均为0.1mol·L的Al2(SO4)3、Fe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有红褐色沉淀Fe(OH)3生成,后有白色沉淀Al(OH)

3

-1

生成,所以Al(OH)3的溶度积比Fe(OH)3的小,D项正确。

11.下面是利用盐桥电池从某些含碘盐中提取碘的两个装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个装置中石墨I和石墨II作负极

B.碘元素在装置①中被还原,在装置②中被氧化 C.①中MnO2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2H2O+2e==Mn+4OH

-2+

-

D.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数之比为1∶5 【答案】D

12.M、Q、R、V为分别占有前3周期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和R、Q和V属于同一主族,且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沸点:M>Q

B.Q元素的阴离子和V元素的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M、Q、R、V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是碱性、中性和酸性 D.Q与R可以组成2种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 3 -

试题分析:M、Q、R、V为占有元素周期表中前3周期的元素,且为主族,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故M一定是H元素;M和R属于同一主族,故R是Na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除去H和Na的最外层电子,还剩下12个,故属于同一主族的Q和V分别是O和S元素。氢气与氧气都是分子,O2的沸点高,沸点Q>M,A项错误; Q元素的阴离子O2具有氧化性,B项错误;M、Q、R、V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NaHSO3、NaHSO4,二者的水溶液均是酸性,C项错误; Q与R可以组成2种离子化合物:Na2O和Na2O2,D项正确。 13.体积为1ml、浓度均为0.10mol/L的XOH和X2CO3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pH随lgV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2-

A.XOH是弱碱

B.pH=10的两种溶液中的c(X):XOH大于X2CO3

C.已知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远远大于Ka2,则Ka2约为1.0×10

-10.2

+

D.当lgV=2时,若X2CO3溶液升高温度,溶液碱性增强,则c(HCO3)/c(CO3)减小 【答案】C

-2-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7、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

须作答。第36、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4 -

(一)必考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3分)

26.(14分)某校兴趣小组对SO2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进行探究,装置如下:

实验如下: 序号 试管中的药品 1.5 mL 1 mol?L CuSO4溶液I 和3.5 mL 1 mol?L NaOH溶液混合 1.5 mL 1 mol?L CuCl2溶液II 和3.5 mL 1 mol?L NaOH溶液混合 -1-1-1-1现象 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A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B,溶液呈蓝色 开始时有浅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浅红色沉淀消失,静置,生成大量白色沉淀C,溶液呈蓝色 查阅资料如下: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乙醇、乙酸等,能溶于浓盐酸。也能溶于浓或稀硝酸溶液,CuCl被氧化。

(1)甲同学通过补充两个实验:

① 证明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砖红色沉淀A是Cu2O。取少量Cu2O固体于试管中,加5 mL蒸馏水,向其中持续通入SO2,一段时间后,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蓝色,则说明砖红色沉淀是Cu2O。其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甲同学重新用实验II的方法制备新制Cu(OH)2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向洗净后的Cu(OH)2中加入5 mL蒸馏水,再持续通入SO2气体,现象与实验I相同。

检验Cu(OH)2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继续进行探究。

① 请帮助乙同学证明C为CuCl,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丙同学向洗涤得到的19.9g 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27.9g白色沉淀。这种实验结果___________(偏小、偏大或不变),可能原因是

- 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制备CuCl还可以用:将Na2SO3的水溶液逐滴加入CuCl2的水溶液中,倾出部

分清液,抽滤出沉淀,沉淀依次用36%的乙酸,无水乙醇洗涤多次,得白色粉末固体,真空或者充氮气保存。

① 抽滤出沉淀操作时用到了抽滤瓶、布氏漏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和

用品。

② 沉淀依次用36%的乙酸,无水乙醇,无水乙醚洗涤多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2Cu2O+SO2=CuSO4+3Cu(2分)

②取适量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证明Cu(OH)2洗涤干净(2分)

浓盐酸蒸馏水

(2)①白色沉淀C――――→ 白色沉淀溶解――――→出现白色沉淀(2分)

②3CuCl+ 4H+NO3=3Cu +NO↑+2H2O+3Cl(2分) 偏小(1分)

AgCl在干燥过程中有少量分解(其它合理答案也可)(1分)

(3)①玻璃棒、滤纸(2分)

②36%的乙酸是为了除去CuCl沉淀表面的酸和钠盐;无水乙醇是为了除去乙酸和水,快速干燥,防止氧化(2分)

+

2+

- 6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制备CuCl还可以用:将Na2SO3的水溶液逐滴加入CuCl2的水溶液中,倾出部

分清液,抽滤出沉淀,沉淀依次用36%的乙酸,无水乙醇洗涤多次,得白色粉末固体,真空或者充氮气保存。

① 抽滤出沉淀操作时用到了抽滤瓶、布氏漏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和

用品。

② 沉淀依次用36%的乙酸,无水乙醇,无水乙醚洗涤多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2Cu2O+SO2=CuSO4+3Cu(2分)

②取适量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证明Cu(OH)2洗涤干净(2分)

浓盐酸蒸馏水

(2)①白色沉淀C――――→ 白色沉淀溶解――――→出现白色沉淀(2分)

②3CuCl+ 4H+NO3=3Cu +NO↑+2H2O+3Cl(2分) 偏小(1分)

AgCl在干燥过程中有少量分解(其它合理答案也可)(1分)

(3)①玻璃棒、滤纸(2分)

②36%的乙酸是为了除去CuCl沉淀表面的酸和钠盐;无水乙醇是为了除去乙酸和水,快速干燥,防止氧化(2分)

+

2+

- 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z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