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

更新时间:2023-03-08 08:07:0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GCT考试语文——汉字 第一章 汉字概述

第一节 了解汉字特点、书体演变过程、六书知识

(一)汉字及其演变过程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文字符号,属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行草书。(由繁到简) (二)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如日、月、山、水、牛、羊、鱼、鸟、人、口、手、目等。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就是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形声是汉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 形声字的结构(八种)

左形右声:铜 洋 销 右形左声:攻 颈 削 上形下声:管 爸 晨 下形上声:案 贡 凳 外形内声:固 匾 衷 内形外声:问 闷 闻 形在一角:哉 腾 颖 声在一角:旗 座 房

会意:这种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如采、从、苗、林、休、炎等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

假借:此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又如“闻”,本意是用耳朵听的意思,《大学》中就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后来被假借成嗅觉动词。

? 第二节 汉字考查内容及应试策略

– 一、字音

– (一)例题:教材P3例1——例3 – 语音部分的复习注意事项:

? 掌握简单的汉字知识,注意从意义角度区分字音

? 注意相同声旁的形声字的语音特点,进行归类整理,准确掌握形近字字音 ? 将自己易错字归纳整理,记准正确读音

(二)多音字整理

1、根据词性区别字音 2、根据意义区别字音 3、根据场合区别字音 书面语、口语

普通名词、专有名词 4、特殊情况字音

二、字形

(一)把握字义

1、根据字形特点推知字义

2、根据字形特点区别一些音近或形近的字 3、根据形声字的形旁探求字义 4、了解汉字一些部首的意义 (二)例题P12——14 成语:

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令人发指lìng rén fà zhǐ

【解释】: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虚怀若谷xū huái ruò gǔ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春风风人chūn fēng fèng rén

【解释】:风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乐此不疲lè cǐ bù pí

【解释】: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鼎力相助

发音: dǐng lì xiāng zhù 【错误写法】鼎立相助

释义: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一孔之见: 【注音】yī kǒng zhī jiàn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大快人心dà kuài rén xīn

【解释】: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拍手称快pāi shǒu chēng kuài

【解释】: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长命百岁cháng mìng bǎi suì

【解释】:寿命很长,能活到一百岁。常用作祝福长寿之词。 忌用于老年人

罪不容诛zuì bù róng zhū

【解释】: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不刊之论bù kān zhī lùn

【解释】: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无可厚非wú kě hòu fēi

【解释】: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出自】:《汉书·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示例】:作者的动机~,但客观效果则不尽符合作者的动机。 ◎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

无可非议wú kě fēi yì

【解释】: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瑕瑜互见xiá yú hù xiàn

【解释】:见:通“现”,显现。比喻优点、缺点都有。

瑕不掩瑜xiá bù yǎn yú

【解释】: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附录

三人成虎sān rén chéng hǔ

【解释】: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近义词】:众口铄金、道听途说 【反义词】:眼见为实

哀而不伤āi ér bù shāng

【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示例】: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的、青春的游戏。◎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不孚众望

bù fú zhòng wàng

释 义: 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例 句: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年全国高考题)

辨 析:“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管中窥豹guǎn zhōng kuī bào

【解释】: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示例】:向~寻知外,坐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 ◎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

【近义词】:窥豹一斑、管窥所及、以管窥天 【反义词】:洞若观火、一目了然

不刊之论bù kān zhī lùn

【解释】: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示例】:这可以说是~,我有同感。 ◎孙犁《万国儒<欢乐的离别>小引》 【近义词】:天经地义、不易之论 【反义词】:不经之谈、无稽之谈

大快人心dà kuài rén xīn

【解释】: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出自】:明·许三阶《节侠记·诛佞》:“李秦授这厮,今日圣旨杀他,大快人心;兄请正坐了,就决了他,使小弟得以快睹。”

【示例】:“老江,你看多么~呀!”说到这里,她喘了一口气,发觉自己太兴奋了。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九章

【近义词】:人心大快、普天同庆 【反义词】: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在劫难逃zài jié nán táo

【解释】: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出自】:毛泽东《论持久战》:“‘在劫难逃’,于是形成了绝对的敌对。” 【近义词】:劫数难逃、坐以待毙 【反义词】:洪福齐天、鸿运高照

擢发难数zhuó fà nán shǔ

【解释】: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示例】:可死之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 【近义词】:罄竹难书、数不胜数、不胜枚举 【反义词】:微不足道、屈指可数、微乎其微

弹冠相庆tán guān xiāng qìng

【解释】: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促,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近义词】:额手称庆、鸡犬升天 【反义词】:如丧考妣

洛阳纸贵luò yáng zhǐ guì

【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三都赋》

【示例】:人说“~”,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近义词】: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趋之若鹜qū zhī ruò wù

【解释】: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莘莘学子shēn shēn xué zǐ

莘莘:众多的样子。指众多的学生。

始作俑者shǐ zuò yǒng zhě

始作俑者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示例】: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 ◎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近义词】:罪魁祸首

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

【解释】: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近义词】:易如反掌、轻而易举 【反义词】:海底捞针

投鼠忌器tóu shǔ jì qì

【解释】: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

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出自】:《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

【示例】:~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近义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反义词】:无所畏惧、肆无忌惮

万人空巷wàn rén kōng xiàng

【解释】: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出自】: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示例】:此时路旁看的,几于~,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近义词】:万头攒动 【反义词】:穷乡僻壤

为渊驱鱼wèi yuān qū yú

【解释】: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出自】:《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近义词】:为丛驱雀、为人作嫁 【反义词】:损人利己

为丛驱雀wèi cóng qū què

【解释】:丛:丛林;驱:赶。把雀赶到丛林。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出自】:《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近义词】:为渊驱鱼

无妄之灾wú wàng zhī zāi

【解释】:无妄:意想不到的。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出自】:《周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示例】:能解百冤之结,能消~。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 【近义词】:飞来横祸、飞灾横祸

【反义词】:安居乐道

朝闻夕死zhāo wén xī sǐ

【解释】: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示例】: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虚与委蛇xū yǔ wēi yí

【解释】: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出自】:《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示例】:他也要同你~了。 ◎闻一多《诗与批评·戏剧的歧途》 【近义词】:敷衍了事、虚情假意 【反义词】:心口如一、真心实意

颐指气使yí zhǐ qì shǐ

【解释】: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出自】:《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示例】:他~,心狠手辣。 ◎林平《从夏三虫说开去》 【近义词】:盛气凌人、趾高气扬、神气活现 【反义词】:唯唯诺诺、低三下四、奴颜婢膝

著作等身zhù zuò děng shēn

【解释】:形容著述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出自】:《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示例】:会上陈列了他多年来的全部著作,那时他已是~了。 ◎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 【近义词】:学富五车

【反义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自怨自艾zì yuàn zì yì

【解释】: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出自】:《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示例】:但倘有不知道~的人,想将这位先生“送进疯人院”去,我可要拚命反对,尽力呼冤的。 ◎鲁迅《集外集·“音乐”》

作壁上观zuò bì shàng guān

【解释】: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示例】:我以为对于校长主张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复杂的背景,所以我是袖手~的。(鲁迅《两地书·七》)

【近义词】: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置身事外 【反义词】:见义勇为、拔刀相助、蹑足其问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炙手可热zhì shǒu kě rè

【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自】: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示例】:~握大权,待郎充犬吠篱边。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近义词】:烜赫一时、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侃侃而谈kǎn kǎn ér tán

【解释】: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自】:《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示例】:却从来不曾见过象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 ◎郑振铎《桂公塘·三》 【近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娓娓而谈 【反义词】:闭口无言、吞吞吐吐、张口结舌

首当其冲shǒu dāng qí chōng

【解释】: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出自】:《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

【示例】: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 ◎巴金《家》二十二

不可收拾bù kě shōu shí

【解释】:收拾:整顿、整理。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出自】: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示例】:蒲殿俊辈登台之后,因为纵容兵士的结果,弄到了一个~的地步。 ◎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近义词】:不可救药、土崩瓦解 【反义词】:旭日东升、蒸蒸日上

罪不容诛zuì bù róng zhū

【解释】: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出自】:《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示例】: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近义词】:罪大恶极、罪该万死、十恶不赦 【反义词】:大慈大悲

平分秋色píng fēn qiū sè

【解释】: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出自】:《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示例】:这场足球赛,两队势均力敌,~,最后以1:1握手言和。 【近义词】:不分胜负、不分高低

明日黄花míng rì huáng huā

【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自】: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示例】:过时之物,曰~。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

平心而论píng xīn ér lùn

【解释】: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平心而论,王弻始变旧说,为宋学之萌芽。” 【示例】:当前踧落,固是数之不偶,~,文亦未便登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 【近义词】:公私分明 【反义词】:弄虚作假

危言危行wēi yán wēi xíng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自】:《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

【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近义词】:韬光晦迹

计日程功jì rì chéng gōng

【解释】:计:计算;程:估量,考核;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

【出自】:《礼记·儒行》:“程功积事,惟贤以尽达之。”

【示例】: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寸进尺,~。 ◎清·梁启超《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 【近义词】:指日可待、企足而待 【反义词】:旷日持久、遥遥无期

拭目以待shì mù yǐ dài

【解释】: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出自】: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近义词】:静观其变 【反义词】:置若罔闻

虚席以待xū xí yǐ dài

【释义】:留出位置等待;比喻空着尊位恭候别人或以优厚的待遇招揽人才。也作虚左以待、虚位以待。

【详解】:“虚”,动词,使……空着;“席”同“位”,座位;“以”,来。 【示例】:“在爱情上,很少有人会为你虚席以待。”

【典出】:“宁可虚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滥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示例】:我说姊姊不过,只得~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

【近义词】:委曲求全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以后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拾人牙慧shí rén yá huì

【解释】: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示例】: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

故态复萌gù tài fù méng

【解释】:故态:老脾气,老样子;复:又;萌:发生。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

【出自】:明·梅鼎祚《玉合记·嗣音》:“不欺师父,韩郎遣信到此,不觉故态复萌,情缘难断。” 【示例】:马阮心上好不痛快。便又~,横征暴敛,报复冤仇,享受着这小朝廷的大臣们的最高权威。 ◎郑振铎《毁灭》八

【近义词】:故态复还、复为故态、故态复作

相濡以沫xiāng rú yǐ mò

【解释】: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近义词】:同甘共苦、生死与共 【反义词】:自私自利

各行其是gè xíng qí shì

【解释】: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出自】:《庄子·徐无鬼》:“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

【示例】:我之求死,你之求生,是~。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近义词】:各谋其是、各自为政

【反义词】:同心同德、同心协力、戮力同心

厚积薄发hòu jī bó fā

【解释】: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

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讳莫如深huì mò rú shēn

【解释】: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出自】:《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示例】:中国则~,枢府举动,真相不知。 ◎清·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近义词】:秘而不宣、守口如瓶、高深莫测 【反义词】:直言不讳、和盘托出、显而易见

和衷共济hé zhōng gòng jì

【解释】: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出自】:《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示例】: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的话。 ◎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近义词】:同舟共济、齐心协力、风雨同舟 【反义词】:貌合神离、离心离德、同床异梦

焚琴煮鹤fén qín zhǔ hè

【解释】: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前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示例】:~从来有,惜玉怜香几个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 【近义词】:烧琴煮鹤

折冲樽俎zhé chōng zūn zǔ

【解释】: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出自】: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登堂入室dēng táng rù shì

【解释】: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出自】:《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近义词】: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

【反义词】: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初出茅庐

绝无仅有jué wú jǐn yǒu

【解释】: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出自】:宋·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示例】:新的一辈继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之后成为作家的,可以说~。 ◎秦牧《两代人》 【近义词】:绝世超伦、举世无双、空前绝后 【反义词】:举不胜举、多如牛毛

苦心孤诣kǔ xīn gū yì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苦心孤诣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出自】: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示例】:~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跑向天津。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近义词】:费尽心机、苦心经营

无所不为wú suǒ bù wéi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无所不为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出自】:《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示例】:今专务游荡,~,老夫所以忧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近义词】:无恶不作、为所欲为 【反义词】: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不容置喙bù róng zhì huì

不容置喙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不容许插嘴。

【示例】:他的文章没读过三遍~。 【近义词】:不许插嘴

倾巢出动qīng cháo chū dòng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倾巢出动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倾:倒出;巢:巢穴。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出自】: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由是倾巢举落,望德如归。”

寿终正寝shòu zhōng zhèng qǐn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寿终正寝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寿终:年纪很大才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一回:“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示例】:这样看来,邮递这条路是要断绝了,刊物也就不免~了!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功败垂成gōng bài chuí chéng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功败垂成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出自】:《三国志·杨阜传》:“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晋书·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示例】:况且十二道金牌,他未必不知道是假的,何必就班师回去,以致~。(清·吴趼人《二十年目

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一回) 【近义词】: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反义词】:大功告成

不以为然bù yǐ wéi rán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不以为然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出自】: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示例】: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近义词】:嗤之以鼻、不敢苟同、满不在乎 【反义词】:五体投地、仰承鼻息

处心积虑chǔ xīn jī lǜ

【解释】: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出自】:《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示例】:如此者~,已非一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 【近义词】:费尽心机、想方设法 【反义词】:无所用心

惨淡经营cǎn dàn jīng yíng

【解释】: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出自】: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示例】:这样~之后,这一所房屋,在那条贫民窟的街道上简直是一所很整洁的屋子了。 ◎邹韬奋《经历·惨淡经营之后》

【近义词】:苦心经营、苦心造诣 【反义词】:无所用心

举足轻重jǔ zú qīng zhòng

【解释】: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出自】:《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示例】:~,动关大局。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 【近义词】:至关重大

【反义词】:无足轻重、无关大局

东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

【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示例】:回到家乡,先图个骨肉团聚,一面藏器待时,或者圣恩高厚,想起来还有~之日,也未可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 【近义词】: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死灰复燃 【反义词】:风流云散、一去不返、过眼烟云

卷土重来juǎn tǔ chóng lái

【解释】: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出自】: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示例】:他们要挣扎,他们要变天,他们要~。 ◎曲波《林海雪原》一 【近义词】:死灰复燃、东山再起、重起炉灶 【反义词】:偃旗息鼓、万劫不复

乐此不疲lè cǐ bù pí

【解释】: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示例】:更兼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无论什么疑难,每问必知,据知而答,无答不即详且尽,并且~。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 【近义词】:乐而忘返、专心致志、沉迷不醒 【反义词】: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目无全牛mù wú quán niú

【解释】: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出自】:《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豆蔻年华dòu kòu nián huá

【解释】: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示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玲珑可爱”。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近义词】:黄金时代、金色年华、黄花少年 【反义词】:风烛残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黄

狗尾续貂gǒu wěi xù diāo

【解释】:续:连接。晋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作帽子的装饰。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出自】:《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示例】:圣叹断定《水浒》只有七十回,而骂罗贯中为~。 ◎胡適《〈水浒传〉考证》四 【近义词】:佛头着粪

积重难返jī zhòng nán fǎn

【解释】:重:程度深;返:回转。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

【出自】:《国语·晋语》:“重,无乃难迁乎?”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一三·旧制一废难复》:“此又皆势处极重之难返者。”

【示例】:无如~,不惟地方上不见些起色,久而久之,连那些地方官,也就视为具文。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近义词】:积性难改、根深蒂固 【反义词】:痛改前非、拨乱反正

狐死首丘hú sǐ shǒu qiū

【解释】: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自】: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示例】:我告诉过你“~”的故事,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近义词】:归正首丘

狼奔豕突láng bēn shǐ tū

【解释】: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出自】: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示例】:在中国战场它还~,随心所欲。 ◎矛盾《东条的“神符”》 【近义词】:横冲直撞、抱头鼠窜、群魔乱舞 【反义词】: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井井有条

曲突徙薪qū tū xǐ xīn

【解释】: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出自】:《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示例】:~广恩泽,愿亟靖海安天骄。 ◎清·黄遵宪《福州大水行同张樵野丈龚蔼人丈作》 【近义词】:防患未然 【反义词】:临渴掘井

临渊羡鱼lín yuān xiàn yú

【解释】:渊:深潭;羡:希望得到。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汉书·董仲书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示例】:此为之数年,便可见效,十年便可有成,何不试之,而徒作~之叹。 ◎明·朱之渝《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 【近义词】:临河羡鱼

莫衷一是mò zhōng yī shì

【解释】: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出自】: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示例】:人们议论纷纷,~。 【近义词】:无所适从 【反义词】:一针见血

以儆效尤yǐ jǐng xiào yóu

【解释】: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示例】:我以为各人均应先打屁股百下,~。 ◎鲁迅《准风月谈·文床秋梦》 【近义词】:杀鸡儆猴、杀一儆百 【反义词】:如法炮制

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

【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示例】: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以致损明。 ◎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 【近义词】: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反义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胸无城府xiōng wú chéng fǔ

【解释】: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出自】:《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近义词】:胸无宿物、心口不一、光明磊落 【反义词】:心怀叵测、居心不良、笑里藏刀

得陇望蜀dé lǒng wàng shǔ

【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示例】: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 ◎《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 【近义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反义词】: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门户之见mén hù zhī jiàn

【解释】:门户:派别;见:成见。因派别不同而产生的成见。 【出自】:《新唐书·韦云起传》:“今朝廷多山东人,自作门户。”

【示例】:一迁就不得,则再迁就三迁就之。此则先生~也。 ◎清·恽敬《明儒学案条辩序》 【近义词】:门户之争

蓬荜生辉péng bì shēng huī

【解释】: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出自】: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贵脚踏于贱地,蓬荜生光。” 【示例】:谢人过访日~。 ◎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宫室》 【近义词】:柴门有庆、蓬屋生辉、蓬荜生光

数典忘祖shǔ diǎn wàng zǔ

【解释】: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示例】:我们要重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免得出现~的笑话。 常用成语辨误

未雨绸缪wèi yǔ chóu móu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自】:《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示例】: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近义词】: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反义词】:临渴掘井

有备无患yǒu bèi wú huàn

【解释】: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自】:《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示例】:季斯预戒汶上百姓,修堤盖屋。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滥,鲁民~。 ◎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近义词】: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有恃无恐 【反义词】:措手不及、临阵磨枪、临渴掘井

迫在眉睫pò zài méi jié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迫在眉睫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出自】:《庄子·庚桑楚》:“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示例】:新的内战危机忽然又~了。 ◎方纪《挥手之间》 【近义词】:火烧眉毛、急如星火 【反义词】:远在天边、慢条斯理

燃眉之急rán méi zhī jí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燃眉之急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示例】:此在目前,实救~。 ◎叶圣陶《前途》 【近义词】:迫在眉睫、迫不及待 【反义词】:无足轻重、无关大局

名不虚传míng bù xū chuán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名不虚传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虚:假。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出自】:《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示例】:系船白面问溪翁,~说未通。 ◎宋·华岳《白面渡》诗 【近义词】:名副其实 【反义词】:徒有虚名

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名副其实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自】: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示例】:而况教育能不能~,还是个不能便下断语的问题。 ◎叶圣陶《桥上》 【近义词】:名符其实 【反义词】:名不副实

乐此不疲lè cǐ bù pí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乐此不疲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示例】:更兼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无论什么疑难,每问必知,据知而答,无答不即详且尽,并且~。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 【近义词】:乐而忘返、专心致志、沉迷不醒 【反义词】: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流连忘返liú lián wàng fǎn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流连忘返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流连:留恋不止。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示例】:四时随意出游,弦管相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 【近义词】:依依不舍、恋恋不舍、悠悠忘返 【反义词】:迷途知返

络绎不绝luò yì bù jué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络绎不绝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出自】:《后汉书·南匈奴传》:“窜逃入塞者络绎不绝。”

【示例】: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近义词】:连绵不断、川流不息、源源不断 【反义词】:七零八落

触目皆是chù mù jiē shì

触目皆是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出自】:唐·朱敬则《五等论》:“故魏太祖曰:‘若使无孤,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明窃号议者触目皆是。”

【示例】: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 ◎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近义词】:俯拾即是、比比皆是、堆积如山、为数众多 【反义词】:寥寥无几、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和衷共济hé zhōng gòng jì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和衷共济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出自】:《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示例】: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的话。 ◎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近义词】:同舟共济、齐心协力、风雨同舟 【反义词】:貌合神离、离心离德、同床异梦

同心协力tóng xīn xié lì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同心协力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示例】:只要我们大家~,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近义词】:齐心协力

【反义词】:勾心斗角,同床异梦

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海市蜃楼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自】:《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示例】:第五出是达摩带着徒弟过江回去,正扮出~,好不热闹。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五

【近义词】:空中楼阁、子虚乌有、虚无飘渺

空中楼阁kōng zhōng lóu gé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空中楼阁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出自】:《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示例】: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 【近义词】:虚无飘渺、海市蜃楼

冠冕堂皇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冠冕堂皇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四回:“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一幅冠冕堂皇的面目了。”

【示例】:少说些~的话,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堂而皇之táng ér huáng zhī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堂而皇之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堂皇:官署的大堂,引申为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示例】:坐在一排一排的矮椅上,和跪下的样子也差不多,大家便实行马虎主义,还是~地坐着。(邹韬奋《经历·踏进了约翰》)

耳闻目睹ěr wén mù dǔ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耳闻目睹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示例】:我从乡下跑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鲁迅《呐喊·一件小事》 【近义词】:耳濡目染 【反义词】:闭目塞听

耳濡目染ěr rǔ mù rǎn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耳濡目染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自】: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示例】:她完全没有读过书,但她单凭~,也认得一些字,而且能够暗诵得好些唐诗。 ◎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近义词】:耳闻目睹、耳熟能详

赴汤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赴汤蹈火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自】:《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示例】: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同死同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近义词】:出生入死 【反义词】:贪生怕死

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 sǐ

出生入死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自】:《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示例】: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的老兄弟,何况国家如此,不至于还闹义气。 ◎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近义词】:赴汤蹈火、舍生忘死 【反义词】:贪生怕死

大张旗鼓dà zhāng qí gǔ

大张旗鼓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出自】: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李参戎带著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的向前进发。”

【示例】:至于那一部小说,本来当属于古董之部,若要~,颂为二十世纪的新作品,则小子不敏,实不敢也。 ◎鲁迅《书信集·致胡适》

【近义词】:声势浩大、大张声势、浩浩荡荡、轰轰烈烈 【反义词】:秘而不宣、不露声色

雷厉风行léi lì fēng xíng

雷厉风行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厉:猛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出自】: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示例】:今天调卷,明天提人,颇觉~。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近义词】:大张旗鼓、闻风而动

【反义词】:积重难返、拖泥带水、和风细雨

安分守己ān fèn shǒu jǐ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安分守己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自】: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示例】:从此养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别胡行乱闹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近义词】:循规蹈矩

【反义词】: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惹是生非

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循规蹈矩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自】: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示例】:这唐僧~,同悟空、悟能、悟净,牵马挑担,径入山门。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八回

【近义词】:安分守己、规行矩步 【反义词】:胡作非为、随心所欲

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

不动声色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出自】: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示例】:他也~,勤勤慎慎办他的公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近义词】:不露声色、无动于衷、泰然自若 【反义词】:不知所措、失魂落魄、手足无措

无动于衷wú dòng yú zhōng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无动于衷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示例】: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呢?

不寒而栗bù hán ér lì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不寒而栗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自】:《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示例】: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 【近义词】:毛骨悚然、提心吊胆、胆战心惊 【反义词】:无所畏惧、临危不惧

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毛骨悚然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近义词】:不寒而栗、胆战心惊 【反义词】:镇定自若、面无惧色

坚持不懈jiān chí bù xiè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坚持不懈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出自】:《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

【示例】: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的。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近义词】:锲而不舍、坚持不渝、持之以恒 【反义词】:半途而废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锲而不舍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自】:《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示例】:夫固谓一人~,则行美于本性矣。 ◎章炳麟《菌说》 【近义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反义词】:半途而废、知难而退

前车可鉴qián chē kě jiàn

前车可鉴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鉴: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

【出自】:《清史稿·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覆性成,前车可鉴。” 【示例】:有时句法也大约受些影响,而且~。 ◎鲁迅《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五》

前车之鉴qián chē zhī jiàn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前车之鉴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出自】:《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示例】:~,请自三思。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五回 【近义词】:前车可鉴、殷鉴不远 【反义词】:重蹈覆辙

语音:

练习一

(1) 闭塞 (2) 边塞 (3) 谬误 (4) 卑怯 (5) 祛疑 (6) 忏悔 (7) 阡陌 (8) 纤维 (9) 纤夫 (10)豢养 (11)参与 (12)湛蓝 (13)接洽 (14)驯服 (15)寻思 (16)确凿 (17)围绕 (18)除刈 (19)莠草 (20)尽管 (21)尽量 (22)端倪 (23)稗草 (24)婢女 (25)咆哮 (26)同胞 (27)稽首 (28)痉挛 (29)罪愆 (30)拘泥 (31)怄气 (32)讴歌 (33)慰藉

(34)流岚 (35)欺诳 (36)讹传 (37)盥手 (38)笑靥 (39)梦魇 (40)餍足 (41)濒临 (42)庇护 (43)毗连 (44)缉捕 (45)编辑 (46)舟楫 (47)作揖 (48)央浼 (49)联袂 (50)妩媚 (51)安抚 (52)芜杂 (53)惆怅 (54)倜傥 (55)纰漏 (56)砒霜 (57)蚍蜉 (58)嗫嘴 (59)威慑 (60)匹敌 (61)有的放矢 (62)忖度 (63)与人为善 (64)校勘 (65)噬啮 (66)混沌 (67)混水摸鱼 (68)睥睨

(69)纵横捭阖 (70)俾众周知 (71)大拙若巧 (73)相形见绌 (75)泾渭分明 (77)忸怩不安

(72)咄咄逼人 (74)不胫而走 (76)以飨读者 (78)囹圄

(79)呕心沥血 (80)东施效颦

练习二

(1) 沉湎 (2) 缅怀 (3) 炽热 (4) 款识 (5) 识记 (6) 对峙 (7) 信笺 (8) 栈道 (9) 气氛 (10)本分 (11)犄角 (12)绮丽 (13)伶仃 (14)碘酊 (15)订正 (16)强逼 (17)倔强 (18)犟劲 (19)摒弃 (20)摈弃 (21)强劲 (22)劲头 (23)咋舌 (24)当场 (25)咀嚼 (26)兴办 (27)侗族 (28)胴体 (29)反诘 (30)拮据 (31)怪诞 (32)鞭笞 (33)鞭挞 (34)辎重 (35)皎洁 (36)娇宠 (37)姣好 (38)蛟龙 (39)轿车 (40)近在咫尺

练习三

(1) 膀肿 (2) 炮制 (3) 孱弱 (4) 薄荷 (5) 禅让 (6) 禅宗 (7) 重责 (8) 铜臭 (9) 伺候 (10)窥伺 (11)发酵 (12)熟稔 (13)翘首 (14)框架 (15)骁勇 (16)违章 (17)菁华 (18)觐见 (19)靓女 (20)监禁 (21)果脯 (22)胸脯 (23)呼吁 (24)抹布

(25)抹黑 (26)起哄 (27)走穴 (28)解数 (29)擂台 (30)粗犷 (31)衣钵 (32)皈依 (33)道观 (34)犒赏 (35)鸟瞰 (36)远眺 (37)罹难 (38)看护 (39)槁木 (40)浣衣 (41)恪守 (42)谛听 (43)唁电 (44)讣告 (45)踬踣 (46)汲取 (47)伫立 (48)贮藏 (49)桎梏 (50)诤友 (51)莅临 (52)日薄西山 (53)安土重迁 (54)纷至沓来 (55)一沓纸 (56)熏陶渐染 (57)色厉内荏 (58)光阴荏苒 (59)妍媸毕露 (60)觥筹交错 (61)情不自禁 (62)相机行事 (64)长吁短叹 (66)蓓蕾 (68)蓦然回首

(63)苑囿

(65)旷日持久 (67)呱呱坠地 (69)余勇可贾

(70)行若狗彘 (71)日臻完善 (72)岌岌可危 (73)负笈从师 (74)饮鸩止渴 (75)舐犊情深 (76)揆情度理 (77)卷帙浩繁 (78)戛戛乎难哉 (79)沆瀣一气

语音: 练习一

(1) 闭塞 (2) 边塞 (3) 谬误 (4) 卑怯 (5) 祛疑 (6) 忏悔 (7) 阡陌 (8) 纤维 (9) 纤夫 (10)豢养 (11)参与 (12)湛蓝 (13)接洽 (14)驯服 (15)寻思 (16)确凿 (17)围绕 (18)除刈 (19)莠草 (20)尽管 (21)尽量 (22)端倪 (23)稗草 (24)婢女 (25)咆哮 (26)同胞 (27)稽首 (28)痉挛 (29)罪愆 (30)拘泥 (31)怄气 (32)讴歌 (33)慰藉 (34)流岚 (35)欺诳 (36)讹传 (37)盥手 (38)笑靥 (39)梦魇

(40)餍足 (41)濒临 (42)庇护 (43)毗连 (44)缉捕 (45)编辑 (46)舟楫 (47)作揖 (48)央浼 (49)联袂 (50)妩媚 (51)安抚 (52)芜杂 (53)惆怅 (54)倜傥 (55)纰漏 (56)砒霜 (57)蚍蜉 (58)嗫嘴 (59)威慑 (60)匹敌 (61)有的放矢 (62)忖度 (63)与人为善 (64)校勘 (65)噬啮 (66)混沌 (67)混水摸鱼 (68)睥睨

(69)纵横捭阖 (70)俾众周知 (71)大拙若巧 (72)咄咄逼人 (73)相形见绌 (74)不胫而走 (75)泾渭分明 (76)以飨读者 (77)忸怩不安 (78)囹圄

(79)呕心沥血 (80)东施效颦

练习二

(1) 沉湎 (2) 缅怀 (3) 炽热 (4) 款识 (5) 识记 (6) 对峙 (7) 信笺 (8) 栈道 (9) 气氛 (10)本分 (11)犄角 (12)绮丽 (13)伶仃 (14)碘酊 (15)订正 (16)强逼 (17)倔强 (18)犟劲 (19)摒弃 (20)摈弃 (21)强劲 (22)劲头 (23)咋舌 (24)当场 (25)咀嚼 (26)兴办 (27)侗族 (28)胴体 (29)反诘 (30)拮据 (31)怪诞 (32)鞭笞 (33)鞭挞 (34)辎重 (35)皎洁 (36)娇宠 (37)姣好 (38)蛟龙 (39)轿车 (40)近在咫尺

练习三

(1) 膀肿 (2) 炮制 (3) 孱弱 (4) 薄荷 (5) 禅让 (6) 禅宗 (7) 重责 (8) 铜臭 (9) 伺候 (10)窥伺 (11)发酵 (12)熟稔 (13)翘首 (14)框架 (15)骁勇 (16)违章 (17)菁华 (18)觐见 (19)靓女 (20)监禁 (21)果脯 (22)胸脯 (23)呼吁 (24)抹布 (25)抹黑 (26)起哄 (27)走穴 (28)解数 (29)擂台 (30)粗犷

(31)衣钵 (32)皈依 (33)道观 (34)犒赏 (35)鸟瞰 (36)远眺 (37)罹难 (38)看护 (39)槁木 (40)浣衣 (41)恪守 (42)谛听 (43)唁电 (44)讣告 (45)踬踣 (46)汲取 (47)伫立 (48)贮藏 (49)桎梏 (50)诤友 (51)莅临 (52)日薄西山 (53)安土重迁 (54)纷至沓来 (55)一沓纸 (56)熏陶渐染 (58)光阴荏苒 (60)觥筹交错 (62)相机行事 (64)长吁短叹 (66)蓓蕾 (68)蓦然回首 (70)行若狗彘 (72)岌岌可危 (74)饮鸩止渴 (76)揆情度理 (78)戛戛乎难哉

字形 练习一

(1) 漫山遍野 (4) 漫谈 (7) 生活糜烂 (10)素昧平生 (13)愤懑不已 (16)用心揣摩 (19)热情讴歌 (22)无独有偶 (25)坚如磐石 (28)披沙拣金 (31)樯桅毗连 (34)无人媲美 (37)修葺一新 (40)提纲挈领 (43)擎天柱 (57)色厉内荏 (59)妍媸毕露 (61)情不自禁 (63)苑囿

(65)旷日持久 (67)呱呱坠地 (69)余勇可贾 (71)日臻完善 (73)负笈从师

(75)舐犊情深 (77)卷帙浩繁 (79)沆瀣一气 (2) 轻歌曼舞 (5) 广袤无垠 (8) 弥天大谎 (11)梦寐以求 (14)漠不关心 (17)临摹碑帖 (20)互相殴打 (23)奇葩异草 (26)气势磅礴 (29)嗜酒成癖 (32)纰漏百出 (35)前仆后继 (38)感情融洽 (41)锲而不舍 (44)罄竹难书 3) 无理谩骂 6) 风靡一时 9) 联袂而往 12)艺术魅力 15)墨守成规 18)呕心沥血 21)藕断丝连 24)龙盘虎踞 27)如法炮制 30)荫庇子孙 33)蚍蜉撼树 36)星罗棋布 39)恰如其分 42)顷刻之间 45)切中肯綮

( ( ( ( ( ( ( ( ( ( ( ( ( ( ((46)祥和温馨 (47)驱除风寒 (48)卑躬屈膝 (49)大病痊愈 (50)却之不恭 (51)声誉鹊起 (52)有待商榷 (53)欢呼雀跃 (54)色厉内荏 (55)素稔其人 (56)裁减冗员 (57)精简机构 (58)句式杂糅 (59)孺子可教 (60)耳濡目染 (61)溽暑难挨 (62)繁文缛节 (63)含辛茹苦 (64)掩面嗫嚅 (65)芟除杂草 (66)无上光荣 (67)怙恶不悛 (68)潸然泪下 (69)赡养父母 (70)历史嬗变 (71)修缮房屋 (72)礼尚往来 (73)喜上眉梢 (74)拭目以待 (75)挑拨是非 (76)恃才傲物 (77)舐犊情深 (78)无所事事 (7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8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81)各行其是 (82)首屈一指 (83)毁家纾难 (84)倏忽而逝 (85)授予奖章 (86)闪烁其辞 (87)精神矍铄 (90)伺机而动 (93)骇人听闻 (96)曲突徙薪

(88)铄石流金 (91)驷马难追 (94)耸人听闻 (97)光阴荏苒

(89)军事部署 (92)毛骨悚然 (95)蓬荜生辉 (98)稍纵即逝

(99)莘莘学子 (100)肆无忌惮

练习二

(1) 世外桃源 (2) 夙兴夜寐 (3) 追本溯源 (4) 半身不遂 (5) 理论深邃 (6) 前后接榫 (7) 纷至沓来 (8) 院墙坍塌 (9) 白浪滔天 (10)号啕大哭 (11)誊写笔记 (12)提纲挈领 (13)金榜题名 (14)醍醐灌顶 (15)添枝加叶 (16)忝列门墙 (17)暴殄天物 (18)铤而走险 (19)家徒四壁 (20)荼毒生灵 (21)生灵涂炭 (22)囤积居奇 (23)剜肉医疮 (24)宛然在目 (25)莞尔一笑 (26)婉言谢绝 (27)惋惜不已 (28)歌声宛转 (29)顺蔓摸瓜 (30)枉费心机 (31)置若罔闻 (32)惘然若失 (33)无知妄说 (34)互相推诿 (35)甘冒不韪 (36)有条不紊 (37)从中斡旋 (38)毋庸讳言 (39)内容芜杂 (40)忤逆不孝

练习三

(1) 咄咄逼人 (2) 腐化堕落 (3) 遁形潜迹 (4) 掇拾旧闻 (5) 咄咄怪事 (6) 轻信讹传 (7) 峨冠博带 (8) 响遏行云 (9)扼腕叹息 (10)喋喋不休 (11)最后通牒 (12)流言蜚语 (13)成绩斐然 (14)蜚声体坛 (15)敞开心扉 (16)待遇菲薄 (17)烟霏云敛 (18)匪夷所思 (19)晚霞绯红 (20)三番五次 (21)幡然醒悟 (22)翻来覆去 (23)破釜沉舟 (24)幅员辽阔

(25)原子辐射 (26)入不敷出 (27)感人肺腑 (28)名副其实 (29)言简意赅 (30)英雄气概 (31)骇人听闻 (32)放浪形骸 (33)心如槁木 (34)卑躬屈膝 (35)洗耳恭听 (36)勾心斗角 (37)钩玄提要 (38)为世诟病 (39)含垢忍辱 (40)沽名钓誉 (41)呱呱而泣 (42)姑息养奸 (43)骨鲠在喉 (44)余勇可贾 (45)蛊惑人心 (46)固步自封 (47)学贯古今 (48)娇生惯养 (49)醍醐灌顶 (50)羽扇纶巾 (51)性格粗犷 (52)步入正轨 (53)行踪诡秘 (55)和盘托出 (56)感情不和 (58)宽宏大量 (59)声音宏大 (61)鸿鹄之志 (62)侯门似海 (64)焕然一新 (65)涣然冰释 (67)张皇失措 (68)兵荒马乱 (70)惊慌不安 (71)遑论享受 (73)天网恢恢 (74)心灰意懒 (76)风雨如晦

(77)讳疾忌医 (79)不容置喙 (80)讳莫如深 (82)污言秽语 (83)浑金璞玉 (85)迫不及待 (86)即席发言 (88)即使如此 (89)过犹不及 (91)亟待解决 (92)负笈从师 (94)成功在即 (95)当务之急 (97)无所不用其极(98)丰功伟绩 (100)集腋成裘 (101)数以万计 练习四

(1) 嘉宾满座 (2) 嫁祸于人 (4) 缄口不言 (5) 公用信笺 (7) 草菅人命 (8) 娇生惯养 (10)矫揉造作 (11)优柔寡断 (13)骄奢淫逸 (14)缴纳税款 (16)庸中佼佼 (17)绞尽脑汁 (19)身手矫健 (20)直截了当 (22)攻讦他人 (23)赳赳武夫 (25)龙盘虎踞 (26)宁缺毋滥 (28)面面俱到 (29)工程竣工 (31)脍炙人口 (32)功亏一篑 (34)极度匮乏 (35)振聋发聩 (37)味同嚼蜡 (38)腊梅花 (40)无耻谰言 (41)意兴阑珊 (43)篮球健将 (44)色彩斑斓 (46)书声琅琅 (47)朗朗上口 (49)变本加厉 (50)再接再厉 (52)身先士卒 (53)语言洗练 54)貌合神离 57)性格不合 60)哄堂大笑 63)精神焕发 66)惨绝人寰 69)病入膏肓 72)恍如隔世 75)言谈诙谐 78)诲人不倦

81)百喙莫辩 84)浑水摸鱼 87)既然如此 90)物极必反 93)杯盘狼藉 96)登峰造极 99)不计其数

102)难以数计 3) 不稼不穑 6) 任务艰巨 9) 相貌姣好 12)矫枉过正 15)交相辉映 18)月光皎洁 21)孑然一身 24)前倨后恭 27)狙击敌人 30)不卑不亢 33)溃不成军 36)馈赠佳品 39)陈词滥调 42)可作蓝本 45)推波助澜 48)身体羸弱 51)身体力行 54)炼字炼句

103)计日程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历久不衰 (56)励精图治 (57)砥砺风节 (58)管窥蠡测 (59)火中取栗 (60)不幸罹难 (61)风声鹤唳 (62)暴戾恣睢 (63)劳动锻炼 (64)军事训练 (65)一枕黄粱 (66)书写潦草

GCT语文考试中常见的病句归纳起来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等。

第一种:语序不当

1.定语或状语顺序不当

如:耳针疗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气管炎的方法。(“好”是“方法”的定语,应移到“方法”前面。)

又如:广大青年,普遍地为实现四化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普遍地”是“提高”的状语,应移到“提高”的前边。)

2.定语和状语错位

如:中国政府一贯认为和平谈判是最好解决边界问题的办法。(“最好”是“办法”的定语,不是“解决”的状语。)

3.前后必须对应的词语错位

如: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是人们熟悉的徐帆和葛优。(句中的男女演员的姓名应对调,否则与前面的“男女”不对应。)

4.介词前后的词语错位

如:中关村近年来的巨大变化,对于我们这些、“老海淀”都是非常了解的。(介词“对于”应移到“中关村”前面或删掉。)

第二种: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语、谓语中心语都是单个词时,搭配不当。例如: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谓语的中心语“增大”与主语“乘客”不搭配。可改为“乘客流量迅猛增大”。)

主谓短语充当了句子中的成分,这个主谓短语中的主语、谓语之间搭配不当。例如:孩子们的奇想能否发展,老师和家长赋予学生的精神气候是很重要的。(后一个分句有两个毛病。一是“精神气候”属于生造;二是“精神气候”的定语“老师和家长赋予学生”这个主谓短语的主语“老师和家长”与谓语动词“赋予”不搭配。可改为:老师和家长能否为孩子们提供生动活泼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能否发展孩子们的想像力,至关重要。)

主语中心语或谓语中心语是并列短语,由于顾此失彼,造成部分不搭配。例如:他的业务素质和风格都比我高尚得多。(“业务素质”与“高尚”不搭配。可以将“高尚”改为“高”。)

2.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在语义上不相配。如:我们国家开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动词“开展”与宾语“局面”不搭配。可改为:“我们国家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带宾语的成分为动词性并列短语或宾语由并列短语充当,其中的一项不搭配。如:对于每一个文学品种和每一个作家,注意了其发展变化,尽可能地加强史的观念和线索。(“加强史的观念”可以,但“加强线索”就不通了。可以分两个部分表述:“尽可能地加强史的观念,突出变化的线索。”)

动词和宾语在词性上不搭配。如:掖县人精于算计,漂洋过海到关外经商,善于心计。(“善于”与“心计”不搭配。“善于”只能带非名词性宾语。“心计”是名词,可以改为:“工于心计”。)

3.修饰成分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例如:不幸被害牺牲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不仅感人,而且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事件”前面的几个定语都不能修饰它。“被害牺牲”只能修饰人,而不能修饰事件。“可歌可泣”一般用于定语时也是修饰业绩或悲壮的事迹等,是褒义词,与中性词“事件”不搭配。本句可改为:不幸被害牺牲的先烈们那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不仅感人,而且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状语和中心语不搭配。例如:这对他后来写剧本和写小说带来了很大的好处。(用“对他后来写剧本和写小说”修饰“带来了”,不搭配。可改为:这给他后来写剧本和小说带来了很大好处。)

补语和中心语不搭配。例如:三人一桌,五人一圈,个个吃得赞不绝口。(补语应是表述动作的直接后果的。用“赞不绝口”作补语比较勉强,因为它是较远的后果,用在这儿不合适。这个补语可改为:“满头大汗”或者是“满意极了”。)

第三种:成分残缺或赘余

1.主语残缺

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例如: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蜂蜜含滋补血液的铁、铜、叶酸等物质,易被人体吸收。(如果没有介词“据”,这句话的结构非常清楚:主语是“现代医学研究”,谓语是“表明”,其余部分都是宾语。但有了这个介词,“现代医学研究”就成了介词“据”的宾语,整句话就没主语了。)

“使”动词造成主语残缺。例如:过去一年承蒙观众的厚爱和支持,使《桥》节目有了可喜的进步。(根据全句的意思,“使《桥》节目有了可喜的进步”的,是“观众的厚爱和支持”,所以应当去掉“承蒙”;或者去掉“使”,主语为“《桥》节日”。)

2.谓语残缺

谓语中的主要动词残缺。例如:教材根据汉字特点,遵循记忆规律,运用多种方法,由著名记忆专家王维主笔。(主语“教材”只能“编写”,不能“根据”什么“遵循记忆规律”,也不能“运用多种方法”,原句无疑缺少动词“编写”。)

做修饰成分的主谓短语中的谓语残缺。例如:这篇报道写了他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依靠班组同志的革命干劲的先进事迹。(“先进事迹”的定语应是个主谓短语。“依靠班组同志的革命干劲”后边残缺了“扭亏为盈”等内容的谓语动词。) 前一分句状语后边的中心语脱落,后一分句又有了主语。例如:老张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问题,他感到非常气愤。(状语“对……问题”后边没有中心语,后面的分句又出现了主语“他”,可将后一分句的“他”删除,让后边的“感到非常气愤”做状语的中心语。)

3.宾语残缺

由于宾语的定语较复杂,宾语残缺。例如:我的家乡曾发生过电源线引入雷电,使没有拨离电源的电视机遭到雷击。(“曾发生过”的对象应是一种现象、一类事情,原句只说明了这类事的特点,不能作为宾语直接使用,应在“雷电”后加“的现象”等。)

丢了宾语,话没讲完。例如:这次来我国参展的130位艺术家共242件具有学院派和现代派的作品,包括油画、水彩以及雕塑作品,显示了巴西艺术家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追求,展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学院派和现代派”后边如果没有“风格”一词,这个动宾短语的宾语就没了中心语。所以,应改为“具有学院派和现代派风格的作品”或去掉“具有”一词。)

4.成分赘余

赘余词语使表意重复。例如:两人一边走一边说,一直走到东单才互相分手。(“互相”和“分手”在语义上有重复的地方,应去掉“互相”。)

赘余词语使句子不通。例如:病理性肥胖,可有因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脂醇增多、脑垂体病变、脑损伤、胰岛瘤、糖尿

病等疾病引起。(“因……疾病引起”清楚完整,“有”在句中没有存在的道理。)

第四种:结构混乱

两种结构扭合搀杂。分两种情况:一是本该分为两句却硬拼成一句;二是既想说这,又想说那。

例如:今天,这个小报和大家出版见面了。(小报“出版”与和大家“见面”是两个意思,应分别表达。这样硬拼凑在一起,就不通了。可改为:今天,这个小报出版并和大家见面了。)

又如:车辆在低温条件下,首先遇到的是发动机起动困难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润滑油粘度大,汽油雾化不良,蓄电池工作效能降低等原因造成的。;原因是……”和“是……等原因造成”两种表述方法混在了一起。修改方法:删掉“原因造成的”或删除“主要原因”,把“其”改为“这”。)

第五种:表意不明

有些句子有歧义,有些句子是因为代词的指代不明确,还有一些句子是违反了省略原则,多种情况造成语意不明。例如: ①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可以理解为“几个学校的/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几个/学校的领导”。强调一方面的意思,可改为“局长嘱咐几所学校的领导……”)

②主编同志:您转来的信我都看了,意见提得很好,在此我感谢他们指出了我的疏忽之处,完善了我的设想。(句中的“他们”指信“,”他们“的指代对象就明确了。)

③大约在西汉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仪器进行气象观测了,但那时比较简单。(是“仪器”比较简单,还是“气象观测”比较简单,句意不明。应补出省略部分。)

第六种:不合逻辑

句子表意不合事理或前后矛盾。例如:

①本放大器系采用最新设计,获国家专利,选用性能极优的进口微波低噪声器件装配,其性能远优于普通放大器,适且于任何型号的黑白和彩色电视机,使用本品可清晰地收到150公里以内的电视节目。(“高性能全频道电视天线放大器”的优越性,在:“设计”、“装配”、“性能”三方面“获国家专利”,是总说的句子,应放在“采用最新设计”的前面,或放在全句最后。按事理顺序,就说完性能再讲“适用于……”,所以最后一个分句应放到“适用于”前边。)

②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为了防止……不……”的意思是“为了事故再发生”,与后半句中的“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相矛盾。应去掉“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3w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