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测量工具 - FACS(老王整理编写,最完整)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5 07: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微表情测量工具——FACS(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老王整理撰写)

1+2+5+25+26=惊讶 4+5+24=愤怒

这样的数学题估计没多少人可以求证出来。但是对于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者来说,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创举,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它的名字叫FACS(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中文翻译叫做“面部运动编码系统”。

Paul Ekman,这个名字有人很陌生有人确很熟悉,如果看过美剧《Lie to me》一定为主角Cal Lightman那神乎其技的“读心”能力印象深刻。其实,该剧的幕后心理学顾问就是Ekman教授,并且Lightman的背景是根据他来改编而成的。对微表情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应该对他有所了解,也肯定读过他的书——《说谎》,《情绪的解析》等等。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在1976年和研究伙伴W.V.Friesen作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生物反馈)他们描绘出了不同的脸部肌肉动作和不同表情的对应关系从而创制了FACS。他们根据人脸的解剖学特点,将其划分成若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运动单元(AU——Action Unit),并分析了这些运动单元的运动特征及其所控制的主要区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表情,并给出了大量的照片说明。FACS该套系统将许多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表情进行了分类,它是如今面部表情的肌肉运动的权威参照标准,也被心理学家和动画片绘画者使用。

有人会问:“我们又不是心理学家,也不是FBI或者警察,学这个对平时生活有什么用?”其实道理很简单,对于FACS可学可不学,但是对于向往更精确的观察表情,对之后表情分析有重大意义,FACS会帮助我们对面部的运动了解的更深入,不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对比这两张图,左侧是6+12,右侧是6+12+17。

多了一块肌肉的运动,情绪就会差很多,虽然不学FACS也能看出区别,但如果右侧的17的强度很小呢?是不是会忽略一些情绪的信息?我想可能会的。 而且研究FACS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脸部肌肉做了编号会让学习者对面部肌肉更敏感,了解得更深入,并能在生活中的实践里提高情绪分析的正确率,对以后的观察关打好扎实的基础。

重要AU的学习

人类面部有42快肌肉,它们分别由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有些是可以由意识直接控制,有些则不容易用意识控制。

能够通过意识直接控制的肌肉,称之为“随意肌”。

大多数人不能够通过意识控制的肌肉,称之为“不随意肌”。 这两种肌肉在之后的AU介绍中我会进行详细介绍。 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重要AU。

AU(Action Unit)——运动单元(之后都用AU来代替)

我们这里学的AU系列,只讲解面部的AU运动的识别,不提及如何去做AU的运动,由于每个人的面部运动能力不同,有些人很轻松的可以完成AU的拉动,有些人则不能,用手动的办法也无法体会AU运动的感受。因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通过镜子完成AU运动,进行自我情绪测评,更有助于对AU的理解和运动方式。如果碰到无法作出的AU或AU组合,可以根据介绍模拟场景来体验,更可以让身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边的朋友帮助一起研究讨论。

另外在观察AU之前,必须确认基准,由于每个人的长相各不相同,也有很多特殊情况,比如天生八字眉,天生左右脸偏差比较严重,或者患有疾病,都会对肌肉运动的观察造成影响。因此,在观察中要做好两点,其一是做好与基准表情的对比(静态),其二是做好运动过程的观察(动态)。练习和运用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多多积累。

AU 1

参考肌肉图,AU1——额腹(也有称额肌)的内侧肌群,其运动方向是从眉毛的内侧肌肉连到额骨上端,如图m-au1所示。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 拉动眉心及眉毛内侧向额骨顶端移动。(见肌肉图) 2. 大多数人会产生一个“八”形状的眉毛。(一般基准下) 3. 导致前额中部的皮肤产生略带拱状或水平抬头纹。

其运动含义:

据不完全统计,能够单独运动AU 1的人只占被测试人数的40%,因此AU 1可以算作我们第一个接触到的不随意肌。在生活中,自然的情况下,排除强烈的表演环境和低压力低风险的情况下,AU 1的运动,可以说多数是真实的情绪。 由于AU 1经常出现在负面情绪中,我称之为“负面倒退情绪肌。”也就是说,负面情绪中不会发生攻击性行为的部分容易触发AU1的运动。

比如内疚,害怕,担心,悲伤等情绪或者罪恶感,自卑感,慌乱感等体验。(害怕系情绪通常不会触发单独的AU 1,而会配合AU 4共同完成,之后会提到。) AU1通常预示着冻结反应与逃离反应。

AU 2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参考肌肉图,AU2——额腹(也有称额肌)的外侧肌群,其运动方向是从眉毛的外侧肌肉连到额骨上端,如图m-au2所示。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1. 拉动眉心及眉毛内侧向额骨顶端移动。(见肌肉图) 2. 引起眼皮侧边部分向上拉紧。

3. 导致前额靠近太阳穴附近皮肤产生拱形抬头纹。

其运动含义:

由于AU 2也属于不随意肌,比AU 1更难单独做到。虽然如此,AU 2却不能代表什么含义,所以也无从探究其意义,讨论其无意运动和有意运动也显得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不过对于有些人而言,AU 2却时常会用到。

试想一个场景,在一个酒吧,一个帅哥正在卡座上喝酒,过来一个交际美女,美女脸微侧,看着帅哥,四目相对,美女单边挑起AU 2。

在这个场景中就可以看出,AU 2的作用可以说是挑逗,也可以说是引起对方注意。

再试想第二个场景,朋友生日聚会,大家正在玩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当一个平时很开朗的男生问一个很内向的女生:“你干过最出格的事情是什么?”,内向的女生扭扭捏捏说了一句:“我。。。曾今杀过人。”开朗的男生顿时脸上出现单边AU 2。

在这个场景中可以感受到一个比较搞怪的表情,有一丝惊讶,一丝将信将疑和一丝鬼脸。

AU 2的作用其实可以确认一个人的一些性格类型,一般来说性格外向,有幽默感,喜欢取悦他人的人比较擅长用单边AU 2。确认一个陌生人的性格类型,对于表情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在FACS的介绍里就暂时不介绍了。

AU 4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参考肌肉图,AU 4——降眉肌,降眉间肌和皱眉肌的组合肌肉群,其作用是降眉毛往眼睛方向移动以及将眉毛往鼻梁骨上方接点聚拢,如图m-au4所示。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眉毛向眼睛和鼻梁移动,降低眉毛,减少上眼皮与眉毛间的距离。并且眉毛中间的距离变小,眉毛相互聚拢。(见肌肉图)

2.上眼皮与眉毛之前出现皱纹,加深双眼皮或出现眼窝纹并且在鼻梁处出现“一”形皱纹或褶皱。眉毛之间的皮肤受到挤压,造成皱纹。根据不同的人和皮肤类型,形成的皱纹各不相同,比较典型的是“川”形皱纹,与降眉肌同时作用形成“山”形皱纹。

3.原理与健美选手展示其隆起的肌肉一样,降眉肌的运动会使肌肉收缩并鼓起,在AU 1区域形成火焰状隆起,因人而异,也以强度而异。

其运动含义:

当生理或心理上的正常活动被打断,无论是内因和外因,都会引发AU 4的运动。因此AU 4被称之为“抗阻断”肌肉群。

例如,想知道答案却不知道时(思考,怀疑,疑问)——之前安逸的思维被打断陷入思考。说话被打断时(生气)——根据PAUL EKMAN的《情绪的解析》,愤怒的情绪来源于被阻断。原来的舒适感被打断时(痛苦)——安逸的感管感受被打断。

AU 4也有人称之为“困难肌”,个人认为还是稍显狭隘,毕竟像愤怒的情绪,不完全源自困难。AU 4是随意肌,大多数人都可以自由控制其运动和强度,但是在“受阻断”的情况出现,或者是回忆真实的场景,AU 4会不由自主的运动,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并且AU 4作为一个肌肉群组,起识别度也相对较容易,可以说它是对于眉毛微表情研究里最重要的AU。

AU 5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U 5——眼轮匝肌内圈和提上睑肌共同作用,将上眼皮及上眼睑提起。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 提前上眼皮与上眼睑,暴露更多眼球部分。

2. 上眼皮会因为和眼球的挤压造成一道或多道皱褶,位于眼球与眉骨之间。

其运动含义:

AU 5在进化的方面来说,有两个原始作用,一种是用来看得更清晰,确定眼前的事物,另一种则是用来支撑起眼部的面积,用增大面积来威吓对手。这不难理解,即便在动物身上依然是这样运作的。惊讶时的AU 5和愤怒时的AU 5,都是出于这两个原始动机。

AU 6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参考肌肉图,AU 6——眼轮匝肌外圈,眼轮匝肌外圈肌肉拉紧收缩,感觉像是向眼球方向包围进去,其实只是肌肉的收缩带动皮肤的隆起和褶皱,并且AU 6与AU 4中的降眉肌紧紧相依相连,因此,AU 6的运动可能同时带动AU4的降眉运动,如图m-au6所示。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 肌肉束外部围绕眼睛收缩,从太阳穴和脸颊向眼睛拉动皮肤,并小幅将整条眉

毛下拉特别是眉毛根部。

2. 由于眼窝内的皮肤没有骨骼支撑,眼轮匝肌的收缩会将眼睛上下的皮肤挤在一

起产生鱼尾纹。

3. 与鱼尾纹的作用力相同,肌肉挤动皮肤与下眼睑及眼袋处,可能产生眼袋纹。

同时带动眼袋处的皮肤往上移动,从而影响嘴角上方附近的皮肤小幅向上移动。

其运动含义:

AU 6是一个比较复杂的AU,其没有准确的含义,但是它在生活中的最大作用是分辨真假快乐情绪。辨别是否是快乐的表情时并非看是否嘴是否笑得很自然,更能透露快乐情绪本身的确实眼睛周围的这个AU 6。它是为数不多的不随意肌,通常情况下,在快乐和愉悦的情绪下会不自主得运动,它比AU 12(之后会提到)更显得诚实,更反应无意识。

但是AU 6也在其他的情绪下有作用,比如,痛苦,疼痛,不适的表情,一般4+6的表情是可以判定痛苦的情绪和疼痛的感觉,而且强度比较大还有7,9,11和43参与。但一般4+6是关键判定,其他的AU可以做为辅助表达强度。原因之后会详细介绍,这里捎带一些,AU 6和AU7其实是同一组肌肉,只是一个是外圈,一个是内圈,而AU 6和AU 11在眼角附近连在一起,容易同时拉到,AU 4和AU 9也是,在鼻梁附近也是连在一起的,因此会集体带动。

还有种情况,在强光下,为了保护眼睛,使眼睛的进光量小一些,AU 6和AU 7会收缩让眼睛眯起来。当然也根据小孔成像的远离,近视者也会眯起眼睛看东西,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会更清楚一些。

AU 7

参考肌肉图,AU 7——眼轮匝肌内圈,眼轮匝肌内圈肌肉拉紧收缩,将眼睑推向眼球,运动比较明显的体现在下眼睑,如图m-au7所示。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 收紧眼睑,下眼睑比较明显,推动眼睑使眼睑和眼皮挡住一部分虹膜。 2. 由于眼睑的收缩,眼睛的形状也会有改变,下弧形的下眼皮会被推成水平,强

度更大时会变成上弧形,造成“弯弯的月牙眼”。

其运动含义:

AU 7的原始作用是压缩眼睛面积,用来防止风沙入眼或者抵御强光,也有让视线模糊的作用。因此在表情上被称之为“不信任肌”

怀疑或不信任的情绪,产生于眼前的事物与自己的通常认识不同或者完全不敢相信,因此AU 7会将眼睛面积压小,以表示自己没看清,没听清或不明白。也有说AU 7在愤怒情绪中也存在,没错,比如带有攻击性的眼神,通常有比较大强度的AU 7存在,但此时的AU 7 并非情绪使然,而是攻击前的准备,完全是进化而来的生理生存本能。这里的AU 7的触发是为了保护攻击时眼睛区域更少的受伤,这个动作是在动物中也能看到的。包括之后会提到的9,10 ,11,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启动鼓起眼睛周围的肌肉,一来保护眼睛,二来为嘴张大腾出足够的空间,用来威吓和用牙齿攻击。所以同样的原理就可以解释为什么AU 7在害怕系的情绪表情中被触发。

AU 9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参考肌肉图,AU 9——鼻肌和提上唇鼻翼肌,收缩能够提起鼻子除鼻软骨之外的各部分软组织,并抬起鼻翼和上唇人中区域,如图m-au9所示。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1. 加宽鼻翼及提升鼻翼并拉动皮肤沿着鼻子两侧向上朝向鼻根导致出现沿着鼻子两侧的褶皱和横在鼻根的褶皱。

2. 由于AU 9的运动,会挤压和带动鼻子周围的皮肤鼓起,并产生直线状的鼻唇沟。

3. 并会拉长人中部分的距离,强度随着加大会带动AU 4,AU 6共同作用与脸部。抬起上唇人中部分,压低眉心部分。(FACS原文中提到:由于Au 9 几乎总是涉及到一些降眉,所以你不能评定为4+9除非你也看到由于4 导致的双眉聚拢的迹象出现了,或者如果活动持续到可以看到他们单独的动作。)

其运动含义:

AU 9的运动在原始阶段是舌头顶上颚和关闭软腭同时存在的,这个是避免鼻子闻到难闻的气味而采取伴随行为。其含义是厌恶,讨厌。随着人类的社会化,这样的表情也在表白着其非常明确的含义。比如看到讨厌的人,对自己做了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事情,都会用这样的表情来表达摒弃。这个表情事实上比较内化,更多的倾向于自我的心理状态,程度比较低,不容易催化攻击行为。而攻击行为中出现AU 9,已经在讲述AU 7的时候提到了,情绪本身是愤怒系情绪,而AU 9是保护眼睛的辅助行为。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比如,一个女生看到自己的男朋友,或看到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会做一个伴随AU 9的表情,其实是一种娇嗔的表现,就像比较活泼的女生对着自己的男朋友说:“讨厌~~”,表情和语言表达非常一致。

AU 10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参考肌肉图,AU 10——上唇方肌,将上唇的人中两边到嘴角以内部分像眼窝于颧骨之间处拉动,如图m-au10所示。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 提升上唇,主要作用于人中两边到嘴角以内部分。人中部分只是从动,是被作用点两边一起带上来的。

2. 由于上拉作用,挤动脸颊的皮肤鼓起,并出现倒L形的鼻唇沟。

3. 由于AU 10与AU 9中的提上唇鼻翼肌就作用点非常贴近,同时也会带动该肌肉运动,在AU 10强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加宽鼻翼及提升鼻翼。

其运动含义:

AU 10的原始含义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动物在攻击时会拉动AU 10来展示自己的牙齿,包括现在一些原始部落的野人也会利用这个方式来威吓对手。因此AU 10的含义是一种外显的示威,对于人来说是种极其复杂内动力,有一种生命中绝对容不下对方的意思。有人指出AU 10单纯的是厌恶的表现,其实厌恶的强度可能还不足以用AU 10来表达,可能是一种深恶痛绝的表现,也可能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恨和鄙视,在自我的原则上是绝对无法容忍的表现。AU 10表达的情绪是极其负面的,并且会引发非常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攻击行为,一旦出现绝对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AU 11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参考肌肉图,AU 11——颧小肌,将鼻翼两边(鼻唇沟附近)的皮肤向眼角处拉动,如图m-au11所示。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1. 将鼻翼两边(鼻唇沟附近)的皮肤向眼角处拉动,并略微鼓起脸颊和颧骨附近皮肤。

2. 由于AU 11的作用,会加深上中部的鼻唇沟,并且略微提起上嘴唇。

其运动含义:

AU 11是一条辅助肌肉,它弥补了AU 6,AU 10和AU 12未能作用到的区域。一般用来对表情做程度加强的作用,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它都会辅助参与。另外由于AU 11的根部与AU 6紧密结合,并且是随意肌,可以通过意识随意运动,因此它总是充当一个“假笑制造商”的角色。能够正确识别AU 11对判定真假快乐是非常有用的。

AU 12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参考肌肉图,AU 12——颧大肌,嘴角向耳窝处拉动,如图m-au12所示。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 嘴角向耳窝处拉动。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愤怒的典型表情的FACS表达式为4+5+24,并伴随头部前倾的动作,与害怕的情绪相反,所有的身体行为是冲着目标对象去的,属于战斗反应。对于其关键判定也有两种,一种是4+24,另一种是AD 29(下巴外伸,见附录)。一般在愤怒情绪的强度不大的情况下,AU 5不一会出现,但AU 5的出现也说明了攻击性非常明显了,所以在不导致攻击性的情绪判定中4+24成为判定的关键组合之一,4为抗阻断,24是用力,无论是用力压抑情绪还是准备用力攻击都属于愤怒情绪范畴。另一种AD 29,完全可以单独判定愤怒情绪,一般面无表情中加入了24+29,这样的表情已经非常冷酷可怕了。

厌恶

对于厌恶情绪,在之前的AU 9和AU 10中已经提及到了,厌恶情绪就如同AU 9和AU 10的专属情绪。厌恶究其触发点可以总结为两点,一种是对长期刺激产生的不良反应,另一种则是对于违背自我意愿和价值的无视行为及反抗情绪。因此应该分开厌和恶两个字分别讨论。比如有日本女生上传自己吃自己的呕吐物的视频,有些人是因为觉得吃呕吐物很恶心,因此讨厌看这种视频,而有些则是完全无法接受这种行为本身,就会出现厌恶情绪,而能够接受觉得这个没什么的人则会出现轻蔑情绪,可见其两种的内因引发的行为也是不同的。

一般认为厌恶的表情FACS的表达式是9+10,但我认为表达式应该是9或者10,或者说9的强度大还是10的强度大,从而判定其厌恶情绪的偏重点。例如:一个公司的领导为了和臭名昭著竞争伙伴合作,以求在商战中的胜利,分别找两个经理谈话,这两名经理都不太情愿,而且都和竞争公司有些私人恩怨,当谈到让他们去往竞争公司洽谈合作细节的时候,A经理脸上出现AU 9和,而B经理脸上出现了AU 10,那我想,就应该派A经理去,绝对不能派B经理去。原因在与A经理只是讨厌叫他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派他去即便谈不成也不会制造什么摩擦,而B经理是从观念上完全排斥对方公司,派他去不但一定谈不成合作,可能还会争吵起来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悲伤

悲伤的情绪相对其他6个情绪来说相对比较简单,该情绪的触发点可以总结在一个“失”字上,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就是失去感,而且是各种形式的失去感,通俗来说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是一种从有到无的体验。比如3岁大的孩子,玩具坏了,就会悲伤;亲人离去,就会悲伤;情人分手,就会悲伤;理想的破灭,就会悲伤;这些都是失去的感受而不是真正的失去,两者是不同的。

悲伤的典型FACS表达式为1+15。而判定关键则是AU 1并非是AU 15,比如EKMAN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不赞同死刑的人,来说一段他们非常赞同死刑的论调,并要求煞有其事的说出个所以然来,他们之中有一个20-30左右的男性,在阐述完理由之后被问:“那你是真的赞同死刑应该被立法?”,这位男士回答:“是的,我非常赞同。”但将录像放慢时,他在回答是的的同时AU 1小幅动了一下,EKMAN解释说,这里是悲伤的信号,事实上他并不赞同死刑,他对死亡抱着悲伤的情绪。因此,AU 1可以单独作为判定悲伤情绪的关键。但在这里我要指出,抓住AU 1的同时千万不要漏掉了AU 4是否存在,因为1和1+4所表达的情绪是不同的,必须做好区分,才能判定更准确。

悲伤的情绪和害怕的情绪一样,也是一个系情绪,它其中还包括了内疚,羞愧,悔恨,惆怅等等情绪,并且在面部表情上表现几乎是一样的,所以同理,必须通过身体语言和行为过程做具体分析和判定。

总结

对于表情以及情绪的研究还在不断的发展深入,个体的差异对研究者仍然是一个难题。所以对于表情或者相关行为心理学的学习千万不要形而上学,以偏概全。因为人作为一个非常复杂而智慧的生物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存在,不能因为一个表情,一张照片,一小段视频就妄下定论。时下也有一些基于美剧《Lie to me》中提及到的测谎“技巧”,这些定论并非是真正的科学所作出的定论,也有编剧的别具匠心,为了使影视作品和科学区别开,EKMAN教授对每集中出现的错误定论做了学术提醒意见,我崇拜这份科学的精神,同时也希望学习者和研究者也能做好。表情的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研究者针对我国的国情做一些区域性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希望能够将这门科学普及开来。

我非常欢迎爱好者和研究者们对我的文章中的错误加以修正和批评,更欢迎和我一起交流探讨。邮箱:melaowang@163.com,新浪微博:http://weibo.com/blackframe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图片来源:PAUL EKMAN——《FACS Manual》 肌肉示意图来源:老王制作 参考文献:

PAUL EKMAN——《FACS Manual》 PAUL EKMAN——《情绪的解析》 达尔文——《人和动物的表情》

附录

未详细介绍的FACS编码

AU21 AU43 AU45 AU46 AD19 AD29 AD30 AD31 AD32 AD33 AD34 AD35 AD36 AD37 AD38

颈部肌肉绷紧 上眼皮下降 眨眼

单边闭眼(媚眼)

吐舌头 下巴往外伸 下巴左右移动 咬紧牙关 咬嘴唇 嘴里吹气 嘴里鼓气 往内吸气 舌头推嘴 舔嘴唇 鼻孔扩张

AD39 M51 M52 M53 M54 M55 M56 M57 M58 M61 M62 M63 M64 M65 M66

鼻孔收缩 头转左 头转右 抬头 低头 头左倾 头右倾 头前倾 头后缩 眼睛向左 眼睛向右 眼睛向上 眼睛向下 斜视 斗鸡眼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1. 嘴角垂直向下拉动,嘴唇呈n形。 2. 嘴角下方可能出现U形褶皱。

其运动含义:

对于AU 15的讨论还未停息,由于《情绪的解析》里提出悲伤的表情是1+15,因此很多人觉得AU 15应该被列为悲伤系情绪里的判定关键AU 。个人不完全承认这点,AU 15的出现可以在悲伤的情绪中更加强情绪的强度,可貌似还不能把其列为标杆和唯一的作用里,因为它也同样经常出现在别的表情和AU搭配里。比如:高傲,不屑,严肃,肯定,决定。这些表情里都含有AU 15,要是硬要跟悲伤扯上关系也是可以的,但这样矫情就没意思了。所以我提出一个观点,AU 15除悲伤系情绪外的另一个作用是表达对自己表达的情绪的自我肯定,通常情况,排除故意演戏的情况,AU 15的出现都是比较认真严肃的情况,比如NBA总决赛,最后一场,球队领袖投出关键一球,此时他的表情是5+14+15+17,这让人感到一种决心,一种对自己的肯定。又比如听一个非常精彩的讲座,教授在台上讲了一个非常有深意有内涵的话,肯定有学生有1+2+14+15+17(并点头),是表达一种认真的肯定,更是对自己能够与教授的想法契合的一种肯定。这样也同时能够解释达尔文在《人与动物的表情》一书里提到的10+15+17是不屑的情绪,我称之为负面轻蔑情绪,是一种否定他人(AU10)强行肯定自己(AU 15)的心理状态。虽然这样的观点还需更多的求证,但我坚信对于AU 15的研究一定会有一个完全让人信服的成果出现。

AU 16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参考肌肉图,AU 16——下唇方肌,将下嘴唇垂直向下拉动,如图m-au16所示。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 将下嘴唇垂直向下拉动。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下唇与下巴交界处可能出现褶皱。

其运动含义:

AU 16一般情况下在尴尬的情绪中使用频率最高,特别是再尴尬的苦笑中,会出现11+12+16,这个是比较典型的表情。AU 16同时也是强化AU 10的,因为AU 10可以露出上牙,而随着程度加强,AU 16会帮助露出下牙,使攻击和不满升级。不过,不能说AU 16可以拿来判定愤怒,厌恶等情绪内。

AU 17

参考肌肉图,AU 17——颏肌,将下巴头垂直向上推动,如图m-au17所示。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 推动下巴头垂直向上移动。 2. 挤动下唇向上顶出。

其运动含义:

AU 17作用是表达拒绝言语表达,被称之为“不语肌”。它可以与任何表情搭配,无论是正面的,负面的,中性的都可以搭配,例如:1+15+17表达悲伤但不想说什么。4+5+17+24表达不想说话生闷气,不想与任何人交流。1+2+5+6+12+14+17表现一种俏皮,用表情告诉对方:“我什么都不用说,你懂的。”AU17单独使用也是同样的作用,表达我不想说话,不开心了。

AU 18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 推动嘴的双唇向前以及拉动其向中心移动,就像附着在双唇中间的线拉动它们向前,皱起嘴巴。

2. 反延长嘴部的打开,是嘴部的打开更小和更圆,且双唇出现收紧 3. 导致双唇向前突出

4. 在上唇上方的皮肤产生短的褶皱以及也可能在下唇下方产生褶皱,以及在双唇本身的褶皱。

5. 可能导致在下巴系统非常轻微的褶皱或展平或鼓胀。

AU 20

参考肌肉图,AU 20——笑肌和颈扩肌,笑肌将嘴唇横向拉动,颈扩肌将嘴唇往脖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在表皮上的运动反应:

1. 吸允嘴唇红色部分和附近的皮肤到嘴里,覆盖牙齿。

2. 导致嘴唇的红色部分消失不见, 嘴角可能出现短的褶皱或鼓胀。

———————————————————————————

到此为止,已经介绍了FACS中所有重要的AU,只要能完全掌握这些AU,对于表情的研究来说,可以说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台阶。这些AU几乎完全涵盖了面部所有的肌肉,而且每块肌肉都有自己的特定位置,可以通过镜子练习并找准每个AU的运动情况,并且可以尝试从身边的人开始练习。如果能做到每个AU在脸上的位置和相应的编号及运动含义都能烂熟于心,我相信对于“微表情”最难攻破的观察关已经可以宣告只剩最后一道城墙了。

对于FACS的其他内容,将在附录的表格上列出,比较容易理解,就不多介绍了。关于FACS的强度判定等内容,这里也不涉及到,想要研究更深入的朋友可以参考PAUL EKMAN的《FACS Manual》和《InvGuide》。

7个通用表情的FACS判定关键

根据PAUL EKMAN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人类无论什么民族什么文化什么环境都共有的7个情绪表情,分别是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轻蔑。接下来详细介绍这些表情如何在FACS中表示,如何做情绪分析,如何判定这些情绪。

快乐和轻蔑

快乐

快乐可以说是人类一生中所追求的情绪,在种种欲望和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得到这种情绪。因此可以说,快乐是这个地球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情绪。表达快乐情绪最典型的表情就是笑容。正确辨认出会心的笑容成为识别快乐情绪的最佳途径和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方法。

而人类作为社会化的动物来说,笑容被赋予了除表达快乐之外的作用,比如表达友好,即使心里并不想表示友好,再如,尴尬时故作正经,还如,窘境下的苦笑,这些笑都成为一种复杂理性的表现,也成为在社会上生存的“潜规则”。所以笑不等于快乐,而快乐也不一定要笑的非常夸张,一丝浅笑或脸上划过一丝欣慰都能表达快乐。

根据《情绪的解析》上的描述,快乐的表情用FACS表示出来是6+12。

在之前的AU介绍里已经提到,AU 6是不随意肌,很难用意识控制,并且它是识别快乐情绪的关键。AU 6的观察在一开始是有一些困难的,因为通常会把关注点放在眼袋附近,观察有没有收缩挤压眼睛,使之变得眯起来。不能说这个方式不对,只能说还不够直观,而且容易张冠李戴。因为在11+12的作用下,一些皮肤比较松弛的人,也会出现以上情况,这就会对快乐的情绪造成误判,特别是判断特别职业的中老年,例如,政治家,警察,法官等等。根据大量的分析比对,我发现判定AU 6比较直观的区域应该在眼角与太阳穴之间的区域,这里除了AU 6几乎没有别的肌肉参与运动。在AU 6运动的时候这块区域会受到挤压并鼓起,而且还会出现褶皱,进而挤压出鱼尾纹(鱼尾纹也不是判定AU 6运动的唯一线索)。试想,一个人逮着口罩还能不能让人看出自己的快乐。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就是AU 6就是快乐表达器,更是快乐测谎仪。

轻蔑

自达尔文提出人类6大通用情绪表情之后,PAUL EKMAN教授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轻蔑”的表情,从而成为7大通用情绪表情。这个表情的FACS表达式为6+L/R 12(L=left左,R=right右),简单来说就是快乐的表情中单边嘴角上扬。对于这种轻蔑的情绪,应该从心理状态的方向去讨论。

6+L/R 12这个表情事实上是一种正面情绪,背后的动机是基于自己高于对象的表现,是一种对自己表达自负的行为。通常轻蔑(正)的情绪出现在对智力和能力的对比,并且对象一定是自己认为不如自己的人或者办事能力不如自己的人身上。这与地位无关,仅仅指向于个体智力和能力方面。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而达尔文的《人类与动物的表情》里提到,轻蔑,不屑的表情是10+15+17。这里我定义这个轻蔑情绪为负面轻蔑情绪。这个情绪的发生情况与轻蔑(正)恰恰相反,自身的实力不足以与对方相比,但为了降低自己的焦虑和挫败感,便会采取这样的诋毁和不合作情绪加以反击,心理台词就是“切,你有什么了不起。”

但这两者的共同点是相比较的双方必须有可比性,并且是针对自己接受的领域,如果所做的事情是自己根本不会去干的事情,自己完全不接受的事情,没有比较可言,会出现什么样的情绪?可能是厌恶,嫌弃。

试想场景:

一个专业的两个教授,A教授与B教授(这里不讨论人品问题),能力水平都自诩甚高,当A教授参加B教授的讲座,发现B教授在一个专业问题上出现纰漏。A教授脸上就会出现轻蔑(正)的表情,来表达“你比我差远了”这样的心理台词。

如果结果改变一下,A教授在讲座上,看到B教授的新理论,非常精辟,非常有见地,贡献也很大,业内反响也很热烈。A教授脸上就会出现轻蔑(负)的表情,来表达“运气好而已,理论依据大多都是基于我的研究成果,没什么了不起。”这样的心理台词。

惊讶与害怕

通常对于这两个情绪表情来说,是比较难区分的。其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两个表情一般人看来很相似,另外的原因是因为惊讶与害怕同时出现或者前后出现的情况比较多。但是就研究表情而言,这两个情绪是差别比较大的,而且通过研究这两种情绪的差别和表情的辨别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不同的应对。

惊讶

典型惊讶的表情的FACS表达式为1+2+5+25+26。

这个表情通常伴随猛烈吸气与将手捂住嘴的行为,1+2+5的行为特征是充分将眼睛瞪大,瞬间提高瞳孔的进光量,从而能看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25+26是猛烈吸气的需要,可以有更多的氧气吸入,保证机体的下一步运作。通常这个过程非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常快,持续不到一秒,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如果一块石头突然飞向面门,我们惊讶的情绪从发生到产生表情和机体变化需要很长时间,那石头绝对就直接和面门做了个亲密接触,那这个情绪还有什么用?惊讶情绪本身是从应对突发事件前的情报收集工作进化而来的,其作用是使机体出现短暂的冻结反应,眼睛为大脑提供更准确的线索,嘴为大脑处理事件和之后采取应对措施瞬间提供更多氧气。惊讶情绪是不提供行动的内驱力的,只会出现在冻结反应中。进过长时间的进化,人们对于任何突发状况和意料之外的事件都会引发惊讶情绪,从而出现惊讶表情。不但如此,惊讶的的同时还会参入别的情绪作为混合情绪出现,比如:1+2+5+6+12+25+26,这表情就是典型的惊喜的表情(同理也可以得到惊恐表情),很容易理解,6+12是快乐,1+2+5+25+26是惊讶。

FACS上对惊讶的判定分为两种,一种是稍纵即逝的1+2+5,持续时间不到一秒,即便没有26的参与也可以判定其惊讶的情绪是真实的。另一种则是26单独出现,不管是否有25帮忙分开嘴唇,也不管是否有短时间的1+2+5出现都可以直接判定惊讶情绪的真实性。

害怕

害怕情绪无论从内驱动力到外部表相都与惊讶情绪不同,典型的害怕表情的FACS表达式为1+2+4+5+7+20。

可以从这个表情上看出眼睛在睁大的同时有4+7的作用来保护眼睛区域的安全,这是一种进化来的保护行为,一面看清事物,一面保护眼睛来抵御危险。而AU 20之前在AU介绍里提到是保护性吸气与逃离反应的特征,通常还伴有颈部紧张(AU 21,参考附录)和脖子带动头部向后运动(M 58)。害怕的情绪可以帮助机体远离危险,只会在出现逃离反应。惊讶是由于生活环境遭到打断,生存情况出现异常,生命遭到威胁而触发的。例如:领导找员工谈话,说要其下岗,员工呈现害怕,是因为生存情况就会下降,生活可能会很拮据,其念头可能是“这还怎么活的下去啊”,因此引发情绪。(当然也可能会产生愤怒情绪,之后会提到。)

在生命遭到威胁时,惊讶和害怕通常会同时出现,出现1+2+4+5+7+20+25+26的表情来表示惊恐。这也是一个混合情绪,不过在低强度下,惊讶与害怕是依次出现的。

害怕表情在FACS的判定关键在于1+4和1+4+7,持续时间相对会比较长,也比较容易捕捉,例如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回应莱温斯基事件的时候说道:“我从来没有和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这个女人产生性关系。”有身体语言专家指出克林顿在说话的同时眼睛看的方向与手指的方向不一致,说明是在撒谎。而EKMAN将短片慢速播放发现他在说THAT WOMAN的时候,出现了1+4的微表情,说明他当时在高压力下无法掩饰其害怕的情绪。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说明利用FACS关键判定情绪的作用。

另外提一下,害怕的情绪不单单是一个情绪,其实它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有很多分支的情绪所触发的表情事实上是和害怕的表情是一样的,比如,担心,担忧,恐慌,恐惧,恐怖等等,因此这些情绪我称之为害怕系情绪。因此并不能从表情上直接判定这些具体的情绪,但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和行为过程判定,在此不多介绍。

愤怒与厌恶

愤怒与厌恶的表情差别确实是很大,但是对于这两种情绪的争论却是源源不断,因为这两种情绪貌似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人提出碰到让自己愤怒的对象那一定会厌恶对方,而厌恶的人出现在自己面前总是让人很不爽,有一种杀之而后快的冲动。其实这种争论只是两者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发生于自我对本我的调节出现问题的时候,简单理性与复杂理性已经无法控制本我的攻击欲的时候出现的控制状态。这种失控状态不适合用来给社会生活带来什么积极作用。就好比恼羞成怒,乐极生悲等等,都是情绪失控而导致的情绪错乱。可以交给精神病学专家研究,在表情的研究领域里暂时可以不讨论。

愤怒

愤怒的触发点根据《情绪的解析》的介绍总结为受到“阻断”,我认为这非常确切,而且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的愤怒情绪的起始原因,不过其中还要包括性格和对本我控制的能力在内。在害怕情绪的例子中提到的将要下岗的员工,在那种情形下其实也会出现愤怒的情绪,因为早已习惯生活状态将被阻断,而领导就是阻断他的唯一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个性张扬和控制能力略显不足的人就会出现暴跳如雷的场面,而性格怯懦的人会出现害怕的情绪,而个性比较外向但控制能力较强的人会生闷气,之后就会用自己“擅长”的心理防御机制调节自己的情绪。

版权均属王栋尼(老王)本人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得到本人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老王整理编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人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zr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