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更新时间:2023-10-10 18: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摘要:教育是立国的重要保障。知识改变命运。 随着党的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定,全社会对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表示出较大的不满意,尤其对目前教育出现的不公平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针对教育发展失衡问题,近来,我对辽宁盖州农村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法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关键词:城乡差异 教育经费 一、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城乡教育发展失衡。 除个别艰苦的等少数学校外,绝大多数的镇最近几年重点保证了教师工资(卡上工资);学校公用经费预算内基本没有安排,甚至连向学生收取的杂费都没有用足(按“一费制”前收费标准,镇街初中杂费每生年收70元,小学每生年收50元,而镇街安排的公用经费中学每生年只有54元,小学每生年只有48元);校舍常年维护费、“危改”配套费有的在上级教育转移支付经费中作了安排,有的则拖欠建筑乙方或民工;向学生收取的计算机学习费,添置、维修信息技术设备支出剩余部分个别镇也将其挪作他用;教师十三个月奖励工资、班主任津贴、“三费”、工会活动费、退休教师活动费等政策性规定福利费有的镇作了全部或部分安排,有的学校基本未作安排;部分学校将学校借读生费、学生住宿费、师生伙食团收入等也纳入了财政综合预算,用于平衡财政支出。(1)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政府在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领域采取了广泛的政策措施。以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处进和 保障了国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方面,采取了小学生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免除了学杂费政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等,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欠帐较大 。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发展。随着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是区本级,而区本级财力不足,难以足额拨付教育经费。(2)针对我国义务教育在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不公平分配的现状,以2005年5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成为国家构建义务教育体系的价值追求。如工资改革后,教师工资的津贴部分不能得到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教育系统稳定。学校维修、改造资金难以保证,上划之前乡镇、村对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现在没有了,学校维修、改造给教育部门、学校带来了较大困难。

(三)农村义务教育人力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

中小学缺编严重,结构不合理,未考虑村小学生人数少、班次多、管理及后勤人员不能缺的实际。农村初中由于生源少而导致教师编制紧张,教师跨多学科教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寄宿学生多,生活管理、安全保卫工作量大,而无专门的人员编制。(3)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因此产生的农村的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额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以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 (四)农村义务教育存在体制性障碍,教育管理缺乏生机与活力

目前,“以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尚在进一步理顺中,教育主管部门还缺乏对教

育的全局统筹协调能力,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4)贫困教育的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我们要进行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改革,就离不开教育机构的改善。教育机构的调整与改善,逐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结构要素内部实现协调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讲的“教育结构优化”。

二 应对措施

(一)开展四大援助行动

1.开展城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行动。建立城区学校定期定点支教制度,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和中心小学教师轮流到村校任教制度。广泛开展送教下乡、送培下乡活动,切实帮助农村学校提高干部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开展区级部门对口支援农村学校行动。继续实施区级部门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度,大力为农村学校提供财力和智力支持,帮助农村学校解决办学中的实际困难,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3.开展民间捐资助学行动。积极开发民间助学资源,大力倡导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和扶贫济困。加强对“解困助学金”的管理,充分发挥“解困助学金”的扶贫济困作用,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4.开展“两免一补”扶贫行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市关于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的有关规定,对经当地扶贫办认定的贫困户或自然灾害、疾病等其它原因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而已失学、面临失学或未能入学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或少年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适当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到2010年对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基本实现“两免”,对贫困学生实行生活补助,做到应补尽补。 (5)贫穷与教育收费的矛盾,就业竞争中的户籍歧视,这些问题若不尽可能加以解决,任其愈演愈烈,农村孩子辍学就会越来越多,而此造成的损失对于那些小孩来说,而且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都是难以弥补的。 (二)落实保障措施

1. 加强学校层面的“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培训指导,对中小学预算编制和经费的使用、管理等进一步规范,确保新机制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做好中小学校舍建设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建立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

2.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经费支持,加大对困难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的补助力度,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教育乱收费。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两免一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十分艰巨紧迫。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今后各部门、各单位在落实中要进一步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努力把“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全面落实到位,让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阳光工程惠泽百姓,福泽万家。

3.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要结合实际,对西宁市“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落实情况组织专项督查。对责任不明、工作不认真、落实不到位等,要严肃批评,追究责任,限期整改;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三十年》劳凯声 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9 1 第七章 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P231)

(2)《中国教育改革三十年》劳凯声 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9 1 第七章 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p229)

(3)《走进义务教育新时代》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第三章 义务教育新问题

(4)《农村教育整体改革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0 7 1 (5)《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2000 年第四期,总第41期 肖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4s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