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语文

更新时间:2024-02-22 21:46:03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基础积累(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6分)
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渐渐地有红霞渗透出来,整个芦苇荡(盖上/染上)一层淡红色,屏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燥动,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_____!它们如晨曦中报晓的使者,欢腾着飞向人群,(盘旋/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这些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_____,亲昵地送去晨光的问侯;一会儿拍翅向上,_____,似乎在等待日出的刹那。
 
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shèn)透    燥动
B.(bǐng)息    欢腾
C.亲(ní)      晨曦
D.(shà)那     问侯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A.“燥动”应为“躁动”;C.“昵”应读作为(nì);D.“刹”应读作为“chà”。
答案:B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染上    徘徊
B.盖上    徘徊
C.盖上    盘旋
D.染上    盘旋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
答案:D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B.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C.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D.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B.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纠结。
C.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D.在“做一天上海人”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在一个句子里不能同时使用两个冒号,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B.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D.较长的并列成分用逗号,顿号改为逗号。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C.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A.表意不明,可把“他”去掉;C.语意重复,可把“目的”或“为了”去掉;D.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密切沟通”之后加上“的一致意见”。
答案:B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②汙(wù)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蒙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B.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C.但当涉猎,往事耳      见:了解
D.及鲁肃寻阳            过:拜访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D.句意: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过”,到。
答案:D
 
7.下列句子中,划线“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水潦注
A.复到舅家问
B.且焉置土石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D.可远观面不可亵玩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例句的“焉”,指示代词,那里。A.“焉”,代词,指方仲永的情况;B.“焉”,哪里;C.“焉”,那里;D.“焉”,语气助词,无意。
答案:C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A.有误,《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答案:A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更”,重新;“见事”,认清事物。
答案:和一个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根据句意划分即可。
答案: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4分)
窘况为许衡州赋
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縫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②塾师:指郑燮。
 
1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及其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分析其作用。
答案: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追求。
 
1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情感赏析。做本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感情。
答案: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三)默写(6分)
1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苔痕上阶绿,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5)新时代呼唤创新,需要具有时代精神和鲜明个性的人才不断涌现。赵翼在《论诗》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同样表达了自己“贵在创新”的写作主张以及对人才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注意识记与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
(2)星汉灿烂
(3)草色入帘青
(4)人比黄花瘦
(5)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语言运用(5分)
14.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走进直播间】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极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以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深受文博界专家和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3分)
解析:本题考查给新闻拟写标题。
答案:济宁太白楼亮相《国宝档案》(或《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国宝档案》播出)
 
(2)【推介太白楼】太白楼乃任城古八景之一,名传于世千余载,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人李白曾居住在任城(今济宁),常在此与朋友一起饮酒。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其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
请参考以上资料,写一句生动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太白楼。(2分)
解析: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
答案:登太白楼,开启诗意之旅;仰望诗酒英豪,邂逅快意人生。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0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a)_____.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粱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远离书籍,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铟心灵;(b)_____。
⑤(c)_____。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晴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2018.04.23,有删改)
 
15.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3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议论文中的句子在结构上主要是起到总结全文、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的作用,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判断出它的作用即可。
答案: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提出人们的疑惑,进而引出对阅读的作用论述。
 
16.请将下列语句分别放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3分)
A.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
B.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C.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
(a)_____(b)_____(c)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理解与赏析,仔细阅读全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即可作答。
答案:B    A    C
 
17.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
答案:首先提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的错误认识,然后反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引用哲人的话进行强调,最后总结阅读的独特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5分)
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贾平凹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疼。在二三十年里,我仅呵护她的上学、就业、结婚,指望着一切能安康平顺,岁月静美。等到她的两个孩子终于上小学了,家里没了凌乱和嚣烦,有一日她送我烟酒还有几首诗,我才知道她其实还一直写诗,只是有的写在日历上,有的写在手机上,有的能念出来还没有写下来。
唉,诗这东西像种子一样,有土壤水分了就要拱土发芽,生叶抽枝的。我读了那些诗,觉得有意思,她说够不够发表水平,我说,就是够发表水平也不要发表,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
她是听我话的,生活得简单而安静,偶尔给我手机发一首诗。我对她的诗越来越辅导不了,以我的爱好,总是回复一句好或是不好,建议她给她认识的几个诗人发去让人家看看。此后很久的时间,她不再发诗给我,或许地觉得我老打击她,或许也觉得我真的不懂诗。后来我所知道的,是一些朋友认为她写的还好,竟替她把一些诗稿投给杂志,竟受到肯定,有了许多赞许的话。
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这一点上她有点像我。
她现在已经不小了,说起来有父女的名分,实际上我是我,她是她,她早不崇拜我,我也无法控制她,何况诗是她的,与我毫不相关。她的诗在各种杂志上不断地发表,偶尔我读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倒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
我曾经给许多人写过序,给许多书画展览、新书发布会捧过场,而浅浅要作公开的诗人了,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却因别的事外出,不能到现场祝贺,就写几句话赠送她。我要说的是,既然一颗苗子长出来了,就迎风而长,能长多高就多高,不要太急于结穗,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
培养和聚积能量是最重要的,万不可张狂轻佻,投机迎合,警惕概念化、形式化,更不能早早定格,形成硬壳。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
最后,我还要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
读父亲信有感
贾浅浅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他正在书房同别人说话。我坐在他的旁边。说不上来是感动还是悲伤,心头就像压着一块石头似的喘不过气来,我忽然哭出了声,眼泪汩汩地流着,像要接满桌前放着的那块凹石。
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我知道他有时还拿我当小孩一样,我也故意拽着他的袖于要把眼泪鼻涕往上抹。他嘿嘿地笑了,说是写了整整一个早上。
在家里,我是最跟他没大没小的两个人。常常当着屋里屋外的人搂着他的脖子,揪他的寿眉。着急的时候他会喊:不当当(方言,意为没大没小)。过后依然在电话里按我的要求用响亮的亲吻结束。是呀,“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他怎么忍心让自己女儿活得辛苦呢。这几年只有自己做了母亲,才体会得出那其中的深意。“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这也许是全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儿女的期待。
“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像开出的莲,它却长在淤泥里。
“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创作,不就是这样吗?我划了根火柴,燃起一根烟夹在他的食指间,笑着说我想起了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搔搔头说“好”。一朵兰花瓣,正悄悄落下。
(以上两文选自《文艺报》2018.02.05,有删改)
【注】贾浅浅,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的第一部诗集出版后举行首发式,贾平凹因故未能到场,但他提前给女儿写了一封贺信,贾浅浅读到信后,写了《读父亲信有感》。
 
18.阅读《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每处不超过10字)(3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
答案:①觉得好玩,并不鼓励    ②惊讶、感叹、羡慕    ③出版第一部诗集
 
19.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
②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
答案:①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女儿受到鼓励之后,激发出的创作热情和才华。
②通过描写姿态、语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体贴、疼爱。
 
20.“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句话,贾平凹要告诉女儿哪些道理?(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义,然后结合文本主旨和写作背景分析其内在含义即可。
答案:提醒女儿道路漫长,锲而不舍;告诫女儿专心投入,淡泊名利;鼓励女儿心怀梦想,开拓进取。
 
21.读完这两篇文章,你可能会颇有感触。请写一段推荐语,将其推荐给同学或父母。(任选个角度,80字左右)(4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此类题目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给同学:两篇文章深情款款,读完之后我被这份父女之情深深打动了。父母之爱永远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让我们认真读一读,慢慢领会吧!
(2)给父母:读过两篇文章,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贾平凹父女那有趣的互动仿佛就在眼前,我立刻被这种亲密和谐的父女关系吸引了,也快快让这动人的场景出现在我们家吧!
 
五、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温·卡维林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伏尔泰
读了上面两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目中给出的材料是两句名言,第一则表现的是谈话的重要性,谈话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所以这句话可理解为表现了交流的重要。第二句话提到了“耳朵”,可以引申出倾听,所以这一则名言表现了倾听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用语言来与他人交流,展现自己的心灵。同时,我们还需要倾听,倾听他人的心声,去领会他人的心灵之美,以此立意构思即可。
答案:
倾听
飞鸟用啼叫歌唱生活,游鱼用肢体传达信息,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抒发情感,表达对生命的赞美和自然的感叹。这就是倾听。倾听是一种交流,是一种亲和的态度,是我们了解彼此心灵、领略大自然的悠悠路径。我们要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山风松涛、溪韵海啸,学会倾听他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其中有欢乐的音符也有痛苦的音符。要认识这些音符,那就应该去倾听。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觉得倾听就在你身边。人生又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有骤然翻起跳跃着的水花,也有波澜起伏的大浪。要感受这海的心声,那就应该去倾听。一旦你有了这种感受,你就会感到倾听就在你身旁。
倾听是心灵之花。倾听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倾听是划破漆黑夜幕的流星,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开不败的花,它能绽放出生命之蕊,换取人们的欣赏和信任。
倾听长者的教诲,就如同读一本好书,实乃受益匪浅。倾听朋友的诉说,与朋友共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让朋友感觉自己不是孤单的。倾听他人的牢骚,让他人感到舒畅、满足和轻松。闲暇之际,独步山间树林,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鸟儿的歌唱,昆虫的啼叫,小泉的呜咽,山风的呼啸……让人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热土,让人寻回内心深处最美丽的真实。
在跋涉的道路上,跌倒时希望有人扶持;忧虑时希望有人分忧;寂寞时希望有人陪伴;失败时希望有人鼓励。这都需要倾听陪伴。渴望倾听之人对倾听的向往,如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迫切。倾听是春天刚发芽的嫩草,充满活力与希望,也给人带来新生力量和希望之火。倾听犹如炙热的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把枯燥与烦闷一拂而尽,送来愉悦轻松的感觉。
当你失落时,一声清脆的鸟啼能给你安慰;悲伤时,一阵清风能给你开解;彷徨时,一泓清泉能给你帮助……倾听在呼唤,我们需要倾听。朋友,难道我们不应牵起倾听之手,去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9u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