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4 02: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课程作业

《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课程作业

由北碚区旧城规划引起的思考

姓名:童齐 班级:建筑学 0902 学号:0120906220207 指导老师:陈 铭

2012/11/3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旧城滨江段城市设计研究,概述了设计方案本身,并 对规划经行了多个方面的评述并在最后通过方案的研究对其设计方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布局、视线、绿色、景观、交通、肌理、城市保护、水

一、规划方案简介 1.概况

1.1区位分析

重庆市北碚组团位于重庆西北部缙云山下嘉陵江畔,是重庆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条件十 分优越。北碚旧城片区东接嘉陵江,南临龙凤溪,西 以碚青路为界,北由马鞍溪、文星湾大桥围合。三面临水,一江二面相围。北碚旧城滨江段位于北碚旧城 风貌保护区东侧,东临嘉陵江,与北碚东阳隔岸相望, 是北碚观音峡口视点重要对景景观,碚东大桥及东阳镇视点观看北碚旧城全景的前景景观,属于视线的高敏感区。

1.2视点分析

北碚旧城具有典型的山水城市特征.居住在其中的居民要求观山、望水,而同时也成为整体山水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图1)。

景观视点主要有:自然景观为嘉陵江景观、峡 口景观、旧城背景山体景观、对岸东阳飞蛾山景观。建筑景观为对岸东阳城市景观,周边九院、锦绣江山、 广电大厘、碚东大桥等地标建筑物景观。

被肴景观视点主要有:西岸鸡公山视点、东岸飞蛾山视点,及两山所形成的峡口处朝阳桥视点,对 岸东阳视点,碚东大桥视点和碚峡路视点。

1.3机理分析

北碚旧城以传统街区为主,但近期规划和建设了一批新的低密度高层住宅小区,使其城市肌理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传统街区:建筑布局为均质的,街道为线性空间,街道局部空间放大作为人的休闲活动场所,空间格局较为清晰。二是新建现代街区:建筑布局为点状等非均质性的道路和开敞空间的格局较为模糊。规划区内现状基本表现为传统街区的肌理模式(图2)。

2.规划方案

2.1功能层面

伴随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空间和活力源将呈现两极化:一极是传统的商业中心,另一极是生态风景区。北碚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在迎接新经济、新技术的挑战的同时,迎接新的城市设计理念,为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因此这设计中特别强调新罝入功能的合

理性和丰富性。为进一步保护北碚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风貌, 高标准、高水平地塑造城市滨江景观意象,与北碚旧城“旅游、文化”特色相协调,规划区功能定位为亲切宜人的高品质居住、休闲、会议度假区(图3),为市民提供滨江休闲和游憩购物等场所,塑造北碚嘉陵江江带持有的场所精神。

图1

图2

图3

在确定了两条缝合线以后t便自然产生了三条贯穿基地的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滨江公共空间轴,生态景观绿化轴和一条隐性的商业轴。这二条轴线串联了整个地块,使基地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大区域。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功能组织提供了骨架。

中心绿带和滨水公共空间被确定了以后s賄要 在这个框架下确定功能区的位罝。首先,居住区要尽可能多地被中心绿带所穿越,同时滨江公园也要尽量 被穿越。这样居住和公园便被固定在西面,且居住会以一个狭长面被中心绿带所穿越,而将滨江公园作为这条中心绿带的端头。在这样的大框架下,休闲商业区便被唯一确定在居住区,公园和滨水空间三者所 夹的一个核心区里,便于发挥其最大的活力辐射面。

2.2生态层面

未来的城市建设,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关注的核心。良好的城市生态,除了城市中更多的人工绿色空间外,更必须站在整体生态结构的高度考虑。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选择紧凑开发和疏散开发授式,是当今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种基本思路。合理的开发密度、适当的疏密布局,关注于自然的细致研究.将保障未来北碚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图4)。

滨江区的生态环境在20世纪工业化的过程中,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原始地貌的切削.使得山 城的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破坏式的结果在某 些地块显得非常明显而当上一轮的破坏性工业化建设过去之后面对着建设和谐社会这样的新时代的目标,规划师必须提出新的规划策略。也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规划师提出了生态都市的理念在滨江区内通过创 新的规划设计,合理利用现有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山地、草坡、陡坎等各种地貌,重塑一个地貌 持征鲜明的大地景观,更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为整个北碚的旧城改造提供一个新的生态改造

2.3交通层面

未来城市提倡绿色交通。安全、便捷、环保、舒适的公共交通,尤其是机动交通和步行的结合,是大中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发达国家百年的汽车发展历史告诫规划师,私人汽车在带给人们良好的机动性的同时,也是几乎所有城市主要问题的根源。但一些滨江城市的交通设计的成功经验也给规划师提供了方向,

规划师通过休闲步行系统,滨江生态保护区和机动车交通的结合,努力创造一个绿色交通系统。

合理组织路网结是滨江道处的机动车和步行交通系统及二级路网的布置。同时进一步研究 城市路网和区域内路网的合理关系T使得该区域与城 市整体融为一体。

2.4城市肌理及风貌

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城市风貌定位决定着该城市和地区整体的走向和统一的风格。旧城滨江地段的风貌定位为,建筑风貌与旧城整体风貌相协调,保护北碚旧城内水岚垭、北碚公园--劳动村、河嘉村--马儿石三条脊线。保护沿嘉陵江的水际线。

北碚的建筑布局因山就势形成滨江休闲大道 到旧城中心的层次过渡。建筑

群定位力旧城整体风貌的前景景观,与背景景观相融合,保护传统山地小城的整体风貌。滨江建筑在尊重传统肌理和体量的前提下,结合现代建筑技术体现传统建筑形式并有所创新, 形成滨江地段的亮点,打造滨江地段精品。

着重考虑滨江新因在功能上,形式上与北碚老城的结合t以及历史风貌的延续,即新区的肌理保持与北碚传统城市肌理的一致性,尊重和保持北碚传统 的城市肌理,采用传统低层高密度的紧凑布局形式, 北碚传统的空间是街道的条形空间,开放公共空间也 是在街的基础上进行收放处理,尊重市民传统的生活 和居住习惯,注重创造“街的空间”。

二、规划方案评析

图4

1.规划空间布局

高等级的交通穿越性城市道路,必然对城市空间的联系和人活动造成阻隔。方案将穿越滨江区的道路作为观赏城市建设成就的景观带和车行游览路径,而非城市活动的线形展开面,可以产生很多积极的作用(图5)。

规划方案还在创造新的现代风格的时候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居住习惯,创造丰富的街道空间使新老相互交融,和谐共存。在第三层次布局中,设计师采用建筑点缀于等高线上布局的形式,使老城建筑在新建建 筑的缝隙中看到江景,形成通透的视觉景观(图6)。

由于该地块滨临嘉陵江,沿嘉陵江怍为第一层次,规划采用建筑与嘉陵江平行的u开门见山”的观景布局方式。而传统的临江建筑设计和布局,习惯使建筑的房间直接看到江景,因此多采用高层低密度的布局方式,留出足够的视线通廊,致使临江建筑越修越高,然而其背后的建筑要么建得更高,要么视线被 遮挡,滨江景观只被少数人拥有,牺牲了城市的公共利益因此,规划第一个层次为低层及多层建筑。

2.道路交通

图5

将城市活动的重心脱离滨江大道,引人西侧城 市干道解决,设计师就可以以滨江大道力界,实现区域 性的功能分工,滨江大道西侧安排居住和公共建筑t东侧则主要以公共景观户外活动为主。这样,穿越滨 江大道的交通量,特别是人流童将被组织在几个交通 节点,便于组织。

图6

3.城市的景观

作为功能相对单一的城市景观带和车行游览路径,方案充分按照低、中速景观的

设计要求和原则,合理安排滨江大道西侧建筑的组合方式,从而塑造更具震撼力的城市滨江道路景观和形象。

4.生态轴线

一条南北向伸展的生态轴,联系西面的山系和东面的水系,并成为未来北碚滨江城区构图的梭心口绿带将是一个充满野趣的生态桥梁,这个桥梁将使北碚的城市建设的概念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规划提出了生态都市的理念在滨江区内通过创新的规划设计,合理利用现有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山地、草坡、陡坎等各种地貌,重塑一个地貌持征鲜明的大地景观,更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为整个北碚的旧城改造提供一个新的生态改造

生态带的确立是基于对规划地区自然地貌、山 体水系和生物群落的深入认识,设计一个接近固有生 态环境的并与周边融为一体的生态纽带,提供市民享 受和认识自然的场所。

打破城市连绵不断的密集扩张的趋势.创立城市的一处自然边界和结构性开放空间,改善城市内部的环境和小气候,防止热岛效应等大城市生态病的发生。

5.城市形象的塑造

世界上许多具有强烈空间感染力的现代城市, 往往在城市的中心具有一个依托自然的开放空间,如 纽约、旧金山、悉尼均面向开阔的港湾+上海的外滩 和陆家嘴面向宽阔的黄浦江,香港的中环和尖沙嘴隔 维多利亚湾相望,温哥华更是

图7 在市中心和海岸之间规划了一个充满自然魅力的斯坦利公园。面向开放空间 所展示的市中心天际线,成为这些世界名城的标志。未来北碚作为重庆一个重要城区,也应该有这样的一个空间。北碚滨江段将是最好的场所(图7)。

6.商业区的规划

作为北碚滨江区的核心,需要有一个经济和社会生活活力的中心。它集服务、商业、娱乐等功能为 一体,夜以继日地运作。规划适当密度地集中成片开发, 是国际间对20世纪城市规划建设反思的结果,也是北碚面向未来的机遇。

方案设计紧凑的开发可以相对集中多种多样的城市功能缩短服务的半径,提高其使用的便捷性。天女散花式 的开发,过大的城市空间、城市道路,不仅浪费自然 资源和资金,不合乎人性要求,也不利于形成一个明 晰的城市轮廓和中心感。

一定范围内紧凑开发的目的,是在保证足够开发量的基础上,腾出更多的生态用地。而建区的相对 缩小,有利于公共交通和步行,也有利于降低基础设施开发和维护费用。研究表明,城市开发的密度和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成反比。

亚洲都市传统显示,大凡东方名城的中心,往 往市井繁忙、里巷交错、空间丰富这种强烈的以临街为舞台的都市风情也是中国大都和世界名城的精神。相对集约的开发有助于维持土地合理的价格,人流熙搪、名店林立的商业氛围和齐备方便的配套设施也有利于房屋的销售。

三、设计方法思考 1.城市界面布局的设计

根据地块密度容积率,得出一个城市空间体量的分布图,在这个基础上,需要研究的是建筑体淆之外的负空间,为进一步加强滨江界面与主城的视觉渗 透性,并通过该策略以此来控制的滨江界面的塑造完成山水城市空间形态的建构。 而在这个方案中南北向延伸的生态景观绿化带一方面建立了不同地块的整体性,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与其垂直的绿化带建立山城和水景的关系。方案利用北碚公园以及历史保护区和保留山体,并将其改造完善,建立从北碚老城和嘉陵江之间相互渗透的生态界面。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互相看见,通过一系列的与江面垂直的视线分析来决定方案对建筑布局的安排。同时特别注意留下几个关键性建筑的视线通透性——北碚九院、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北碚公园。同样基于这个考虑,规划也特别注意新建建筑如滨江宾馆、文化艺术中心和滨江景观塔的视觉通透性。

2.道路交通的设计

规划方案合理组织路网结是滨江道处的机动车和步行交通系统及二级路网的布置。同时进一步研究城市路网和区域内路网的合理关系使得该区域与城市整体融为一体。与滨江己有步行道相结合,创建贯穿各地块和 滨江路的人行步道系统,联系滨江地段各开敞空。 步行系统应强调宜人的尺度和丰富的沿江景观变化。

3.城市肌理的处理

新的规划意味着新建筑的植入,新建筑的植人是一个繁复的工程,设计时不

仅考要考虑新建筑在形式感,肌理感上的关系,更把目光放在新建筑的功能在激活每一个城市地块时的不同作用,应该针对每各地块具体研究植入建筑的功能和形式,期望新植人建筑能够激活旧有地块

而对于老建筑在考虑保护建筑的同时,要将保护不仅看作一种保留和改造,更从整个城市空间形态的角度出发,要重点研究新植入建筑与老建筑关系,关注新建筑对 城市已有空间的完善+共同形成一个肌理延续的新城市空间。

4.公共空间的设计

北碚区就成的规划方案利用城市设计领域的经典理论——图底分析来研究这个地块原有的公共空间体系的不足,在通过新植入建筑改造这种缺陷,最终形成一个完整有序,收放自如,松紧有度的新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在设计此类规划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掘临江景观的丰富性,创造君与被看的 滨江景观。充分利用水景,发展多元化的水岸户外活动。提供河滨走廊作为公众休闲活动充分考虑 如何处理城市机动车交通和滨江休憩区的关系,保证市民由城市进人滨江休憩时的空间完整性。创造丰富的河边活动,吸引人流,在江边形成商业,休闲娱乐健身,艺术文化的纽带。同时特别注意水岸边标志性建筑的体量和形式,尤其是考虑滨江公园处结合生态景观塑造标志性建筑的可能性。

5.绿化体系的设计

在这个方案中综合研究了北碚老城的现存绿地,从北碚公园这样的集中绿地到地块内的零星绿化,并结合滨水区绿化和生态景观轴最后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生态系统。而现状滨江大堤打造为滨江的绿色游憩空间,成为市民滨江休闲活动的主场所。堤面设计绿化与硬质开场空间相结合,即成力对岸观景的绿色景观层次,也同时满足市民的亲水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浪,[ 荷兰] 尼克·诺森,戴军.创造展示和谐城市 [2] 胡玎,王越. 城市景观与旅游规划专栏:雨洪花园[J]. 城市规划学刊,2007,(6)

[3] 李静,吴人韦,吴成,等.生态设计理念的表达与运用 [4] 张浪,[ 荷兰] 尼克·诺森等. 构筑多模式的现代复合交通体系. 城市规划,2007,(1)

仅考要考虑新建筑在形式感,肌理感上的关系,更把目光放在新建筑的功能在激活每一个城市地块时的不同作用,应该针对每各地块具体研究植入建筑的功能和形式,期望新植人建筑能够激活旧有地块

而对于老建筑在考虑保护建筑的同时,要将保护不仅看作一种保留和改造,更从整个城市空间形态的角度出发,要重点研究新植入建筑与老建筑关系,关注新建筑对 城市已有空间的完善+共同形成一个肌理延续的新城市空间。

4.公共空间的设计

北碚区就成的规划方案利用城市设计领域的经典理论——图底分析来研究这个地块原有的公共空间体系的不足,在通过新植入建筑改造这种缺陷,最终形成一个完整有序,收放自如,松紧有度的新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在设计此类规划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掘临江景观的丰富性,创造君与被看的 滨江景观。充分利用水景,发展多元化的水岸户外活动。提供河滨走廊作为公众休闲活动充分考虑 如何处理城市机动车交通和滨江休憩区的关系,保证市民由城市进人滨江休憩时的空间完整性。创造丰富的河边活动,吸引人流,在江边形成商业,休闲娱乐健身,艺术文化的纽带。同时特别注意水岸边标志性建筑的体量和形式,尤其是考虑滨江公园处结合生态景观塑造标志性建筑的可能性。

5.绿化体系的设计

在这个方案中综合研究了北碚老城的现存绿地,从北碚公园这样的集中绿地到地块内的零星绿化,并结合滨水区绿化和生态景观轴最后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生态系统。而现状滨江大堤打造为滨江的绿色游憩空间,成为市民滨江休闲活动的主场所。堤面设计绿化与硬质开场空间相结合,即成力对岸观景的绿色景观层次,也同时满足市民的亲水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浪,[ 荷兰] 尼克·诺森,戴军.创造展示和谐城市 [2] 胡玎,王越. 城市景观与旅游规划专栏:雨洪花园[J]. 城市规划学刊,2007,(6)

[3] 李静,吴人韦,吴成,等.生态设计理念的表达与运用 [4] 张浪,[ 荷兰] 尼克·诺森等. 构筑多模式的现代复合交通体系. 城市规划,2007,(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xi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