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绍兴市试卷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3 09: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浙江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绍兴市试卷

语 文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你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请先想成熟再答题,发挥出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6页,四大题,20小题。满分150分(另设附加题5分,最后得分上限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上、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祝你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3分)

生命的美丽在于从容:从容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是一种成熟的美,智慧的美;从容是一种淡bó ▲ 的操守,是一种灵魂的放飞;从容是一种潇洒的风度,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从容才能带来心灵的宁静,造就tián ▲ 淡人生;从容才能qiè ▲ 意生活,时刻拥有快乐。

1、试题答案:泊 恬 惬 2、试题特点:

(1)多音字(泊,pō bó) (2)书面语(恬 惬) (3)常用字(泊 恬 惬) 3、今后努力方向方法: 方向:

(1)落实多音字、书面语。 (2)落实易读错易写错的其他常用字。 方法:

(1)找资料,印发专题资料。(2)专题练习:多音字练习,别字练习,书面语练习。 2.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4分)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人要保持对自然的 ▲ :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 ▲ 的心态:待长辈 ▲ 、待平辈 ▲ 、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谦卑 谦和 谦让 谦恭 B.谦让 谦恭 谦卑 谦和

C.谦卑 谦和 谦恭 谦让 D.谦恭 谦让 谦和 谦卑 1、试题答案:c 2、试题特点:

(1)近义词辨析 (2)常用词语

3、解题技巧:

(1)先易后难(待长辈,肯定是“谦恭”,排除ABD)

(2)全面贯通(“谦卑 谦和 谦恭 谦让”都合语境)

(3)语境分析(自然最伟大,所以要“谦卑”;人与人平等,所以要“谦和”;长辈德高望重,所以要“谦卑”;对平辈要讲风格,所以要“谦让”) 4、今后努力方向方法:

方向:落实常用近义词。

方法:找资料,印发专题资料。 做练习,加强方法指导。 3.古诗文名句填空。(前4题必做,⑤⑥两题选做一题)(10分)

①百川东到海, ▲ ? (《长歌行》)

② ▲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若到江南赶上春, ▲ 。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④出淤泥而不染, ▲ 。 (周敦颐《爱莲说》)

⑤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坚决实施平抑房价的调控政策,目的是要让广大普通百姓买得起房,住得上房,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就是要“ ▲ ”。

⑥当今社会,多元发达的信息媒体,总是不加筛选地把社会的假恶丑与真善美一并呈现在大众的面前,但是只要我们学会了正确地看待世界、评判社会,就一定能“ ▲ ”,是非曲直心自明,对前途充满信心。(填王安石的一句诗) 1、试题答案:

① 何时复西归 (八上)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 (七上) ③千万和春住 (九下) ④濯清涟而不妖 (八上) 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八下)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八下) 2、试题特点:

(1)覆盖面广了,七八九都考了。(2)重点考了八年级的

(3)写景的多(前四句都是:百川 乱花 江南春 莲花出淤泥) (4)大情大理(杜甫的,王安石的) 3、今后努力方向方法:

方向:全面背诵默写 侧重美景美情美理 方法:教学时落实,复习时专题训练

4.根据语境,把下列标序号的句子接续在横线处,组成一段意义连贯的话。(只填序号)(4分)

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 ▲ ①思维方式是自己可以支配的。

②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模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④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非错即对、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面,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子。

⑤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而思维的广度又取决于思维方式。

5.观察与炼字。(6分)

“绍兴老酒”是绍兴的一张名片,其饮法值得寻味。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张图片,各用一个最为恰当的一字动词,描述图片中人物的饮酒方式,并简要说说选用这个动词的好处。 ....

图1 图2

(1)图1你选用 ▲ ,好处: ▲ (2)图2你选用 ▲ ,好处: ▲ 1、试题答案:

(1)抿、品、啜、呷、(咪) 好处:小口、慢喝、有情调 (2)干、灌、闷、(吞) 好处:大口、快喝、有豪情 2、试题特点(非连续性文本):

(1)非连续性的一句话,或一些文字,或图片数字符号

(2)真实生活 (3)成人生活 (4)地方生活 (5)鲜活生活 3、解题技巧:

(1)认真仔细阅读文本(图1要看出小口喝慢喝;图2要看出大口喝快喝) (2)认真阅读命题要求(最恰当的动词;饮酒方式;动词好处) 4、今后努力方向方法: 方向:

关注绍兴特色文化,并选择典型性的加以训练 方法:

研究“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解题技巧,并加以训练。

非连续性文本测试题目,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懂每一点内容。这是最基础的方法,如果这点做错了,后面的工作将前功尽弃。

二、要会归纳概括。要把相同内容加以合并。

三、要根据题目指令去材料中分析筛选相关信息。 四、要会比较分析。要比较内容的异同。

五、要会前后联系。非连续性文本所提供的材料,虽然是不连续的,但是是围绕一个主题的。要读懂主题,就要将材料前后联系起来阅读,不可割裂。

2011年绍兴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解答就可以按上面方法去完成。下面是题目: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一、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差不多。记得我们小的时候,连学校的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以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的方言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了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更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1.第一则材料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

2.通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语言分条概括。

3.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绍兴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

要正确回答者第一题的第一问,第一步,先读懂每个帖子的内容:第一个帖子讲“孩子们不会说方言了”,第二个帖子讲“女儿听不懂方言了”,第三个帖子讲“方言活多久取决我们能活多久”,第四个帖子讲“方言消失是自然规律”,

第五个帖子讲“外来人口听不懂方言,要讲普通话”,第六个帖子讲“用方言交流亲切”,第七个帖子讲“方言里有文化,不会消亡”,第八个帖子讲“有文化价值的未必全部可用,方言不可用”。第二步,归纳概括。第一帖,所言的是现在的孩子不会讲方言;第二帖所言的是现在孩子听不懂方言,这两帖的意思是可以合并为“现在的孩子不会讲方言不会听方言”,这都是引发“绍兴方言能存活多久”的讨论的社会现象,这就是第一问的答案。

要正确回答第一题的第三问,先要读懂每位专家的观点:第一位专家的观点是“方言生动幽默”,第二位专家的观点是“在城市生活,必须会讲方言”,第三位专家的观点是“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第四位专家的观点是“全球化的时代需要一种公共语言交流”,第五位专家的观点是“既要推广普通话,又要保护方言”。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知道,只有第四位家的观点是在解释“方言消亡”现象的。从他观点中可以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的。全球化时代,需要用公共语言交流;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他们听不懂方言的,方言的沟通价值不断减少,就会使孩子们对方言的了解越来越少。这就是这家对上面现象的解释,就是问题的答案。

6.名著阅读。(7分)

(1)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名著内容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在大人国里,格列佛发现,王国中最重要的职位通过比赛跳绳舞来决定(跳得最高而又不掉落下来,就得到最高职位);在王国里,一直存在着两个对立派别——高跟派和低跟派,为了区别,两派所穿鞋子鞋跟有高低之分。

B.梁山好汉们“落草”原因各不相同。林冲因受高太尉诱骗,误入白虎堂而被刺配沧州,后又因杀了放火暗算他的陆谦等人而被逼上梁山。宋江则因帮晁盖等逃脱官府追捕的事被发现而怒杀阎婆惜,因此被发配江州;后又因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死罪,幸得梁山好汉刑场搭救转而上梁山。

C.富家女孩冬妮娅喜欢保尔“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两人在交往中慢慢相爱并结成了夫妻。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还是坚强地给自己提出了帮助妻子冬妮娅进步的任务。

D.《童年》主人公阿廖沙三岁时因丧父而寄居到外祖父家,饱尝了人生辛酸。生性暴躁凶狠的外祖父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阿廖沙因受表兄萨沙怂恿将一块白桌布染成蓝色而遭外公毒打;徒工“小茨冈”也是因故被外公活活打死。 (2)仔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二选一作答) .....

(甲)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 A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 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 :“车呢?”

(节选自《骆驼祥子》)

选段中人物A是谁?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乙)他疾忙伸出手来,但因为看不见我站在哪儿,没有摸到我。

“这是谁?”他问,好像竭力想用那双失明的眼睛看一看似的,——多么徒劳而痛苦的

尝试啊!

“回答我,——再说一遍!”他专横地大声命令道。

“你还想喝水吗,先生?杯子里的水让我泼掉了一半。”

(节选自《简·爱》)

这是谁跟简·爱之间的一段对话?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双目失明?随后简·爱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答:我选做( ▲ )题。 ▲ 1、试题答案:

(1)B。 A是在小人国里 C保尔妻子是达雅 D 小茨冈被十字架砸死 (2)(甲)虎妞 为了多赚钱,被暴雨淋坏了身子。 为筹钱埋葬虎妞卖掉了

(乙)罗切斯特 他的疯妻放火烧毁了庄园,他为了救她,烧瞎了双眼。简·爱表示永不离开他。 2、试题特点:

(1)《简爱》出自九下 《骆驼祥子》出自八上 (2)考察主要人物姓名、主要事件 3、今后努力方向方法: (1)全面阅读附录的名著

(2)至少了解主要人物姓名、主要事件

二、文言文阅读(26分)

(一)(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节选自课文《愚公移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惩山北之塞 ( ▲ ) (2)杂然相许 ( ▲ ) ..(3)投诸渤海之尾 ( ▲ ) (4)始一反焉 ( ▲ ) ..1、试题答案:

(1)苦于 (2)赞同 (3)之于 (4)通“返” 2、试题特点:

(1)考了九下的古文,加星号的。

(2)考了实词、通假字、兼词

3、解题技巧:境界推断法(惩、诸、反) 组词推断法(赞许,许者,赞也) 4、今后努力方向方法:

(1)落实课文实词、通假字等“语法”词语

(2)加强解词方法:成语推断法、组词推断法、偏旁推断法、词性推断法、情境推断法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

1、试题答案: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2、试题特点:

(1)考了定语后置(2)考了名词用作状语

3、解题技巧:补省略,调顺序,换词语(扣,换成“凿”,垦,换成“挖”) 4、今后努力方向方法: 方向:

重视含有语法现象的语句 方法:

重要语句要学生板演、默写

9.画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它们的区别。(4分)

答: ▲ 1、试题答案:愚公之妻的话表示疑虑和担心,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 2、试题特点:

考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异同 3、解题技巧:

(1)不可孤立分析疑问语气,要联系否定对象(山,山之一毛)分析, (2)要善于联系现实生活分析(担心,还是鄙视,联系生活可知道) 4、今后努力方向方法:

(1)课内文言文的学习,不仅是掌握文字的表层意思,也要重视深层意义。 (2)学会分析:把握事物本质,联系分析

(二)(14分)

犭婴 (明)何景明

猿善援犭婴 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 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 ,犭婴 悉移置窟中。 .

猿既下,犭婴 无有也。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犭婴 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 [注释] ① 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0.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试题答案: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2、试题特点:主谓齐全句,主语省略句

3、解题技巧:(1)注意分数,它与断的数量密切相关(2)分析主语谓语宾语 4、今后努力方法:

训练中,掌握主语谓语宾语的方法,掌握其他断句方法(句首句尾虚词,对偶句,引文标志词语??)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4分)

A.犭婴 弗得自致也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 犭婴 悉移置窟中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迹之至窟旁 / 不露蛛丝马迹 D. 犭婴 据窟啸曰 / 孙权据有江东 .... 1、试题答案:C

2、试题特点:考查了实词意义

3、解题技巧:语法分析(“迹之”之“迹”为动词, “马迹”之“迹”为名词) 4、今后努力方向:学会语法分析。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翻译: ▲ 1、 试题答案:货物原本归我所有,你怎么能占有呢?

2、 试题特点:考了反问句 考了短文重点句子(反映思想性格的句子) 3、 解题技巧: 句式特点翻译出来,关键词语不可翻译错误 4、今后努力方向:学会翻译各种句式。

13.这篇短文讽刺了一种什么样的丑行?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答: ▲

1、试题答案:讽刺了为了独占钱财而不守信义、欺诈合作者的丑行。(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 (恩将仇报) 2、试题特点:考了中心思想

3、解题技巧:4分,写出两点:不守信义,恩将仇报。 4、今后努力方向:课文文言文,选择寓言,搞懂寓意。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另有附加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照要求答题。(第19题为附加题,根据实际情况选做)

让土地休息一会儿

□豆春明

(1)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这个时候,最能感觉到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不过不要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村庄需要休息,而风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2)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这是树以休息的名义,在一遍一遍地温习自己。人也休息了,人尽量躲在角落里,避免让风发现。人变得有点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第一次把广阔的世界归还给草木、山川、流水??

(3)土地也该休息了。

(4)要说忙,土地最忙,要比累,土地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人天天走过田野,心疼的是地里的庄稼。哪片庄稼长高了,哪片庄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但哪块田老了,哪片地伤了,人根本不去过问。人把土地折腾够了,就抛在一旁不管了。

(5)只有风心疼土地。风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风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麦苗,不允许它疯长;监督地里的蛇虫,安排它去冬眠。这些东西比人听话,整个冬天都安安静静的,不去惊扰土地。当然也有如梅花之类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动下硬要绽放得轰轰烈烈。风生了气,一个劲儿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风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土地能休息一会儿。

(6)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着自己。一块田挨着一块田,相互依偎着好像在取暖。等到稍微有些暖意,风坏坏的,偷偷溜过来,又把那点温暖抢走了,田挨得更紧了。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田在冬天里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出趟远门,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亲友呢?

(7)每一年,风都如期出现在村庄。 (8)但风显然忽视了人的善变。

(9)从前,人衣衫褴褛,不得不听风的话。现在,人锦帽貂裘,可以不怕风,不理睬风了。眨眼之间,人又把广阔的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风记得昨天还同一块地说着笑话,今天就发现那块地上立着高楼。风急得围着楼转圈,想把土地找回来。住在楼里的人抱怨:风太大。是的,够大的了,可风越来越觉得无能为力。

(10)在人的带领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风不敢肯定还有谁会听自己的话。更令风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村庄会没有冬天,世界也无冬天,土地就彻彻底底无法休息了。如今,人们只在盼雪的时候才会想起风、想起冬天。有时雪真的下在村庄或者另一个叫城市的村庄里,人便兴奋地哇哇怪叫,以为发现了天地之间的大美。可是雪一停,人就把风扔了,把冬天扔了。今天的村庄,正在习惯没有冬天的日子,已经习惯不让土地休息了。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 .(11)自然也会有人想起那些老旧的时光,那时的冬天冷得像冬天。土地懒懒的,啥也不干。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土地的怀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镜子。这种田,名叫

“冬水田”。人走到田边,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白云飘过,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风吹过来,田和水有些动荡。风安慰说:不要紧,现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 (12)这话听起来让人心酸,像是一句绝唱。 ..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14.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说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6分)

答: ▲

1、试题答案:风心疼土地,想方设法让土地休息一会儿;人很少心疼土地,不让土地休息。 2、试题特点:考查信息筛选

3、解题技巧:选择关键语句作答(4段5段中的红字) 4、今后努力方向:训练中培养筛选能力

15.联系上下文,第(3)段“土地也该休息了”这句话不能删去,请简述理由。(6分)

答: ▲

1、试题答案:这句话承上文“树休息了”、“人也休息了”而来,又总领下文,如果删去了会造成语意脱节。

2、试题特点:考了结构上起作用的语句 3、解题技巧:具体指出结构上的作用

4、今后努力方向:全面训练各种特殊语句(中心句 铺垫句 呼应句 对比句 反衬句 修辞句??)

16.细读第(10)段中第一个画线句,从语境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6分)

答: ▲

1、试题答案:这是一种暖冬现象(温室效应)。 因为暖冬现象是人类破换环境造成的,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含有对人的追责之意。

2、试题特点:考了句子意思的理解、句子表达作用的分析

3、解题技巧:抓住主要信息,联系生活,就可以完成题目。“花不谢,草木不枯萎”,是暖冬现象了。

4、今后努力方向:训练句子意思的理解、句子表达作用

17.“绝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②生前最后的歌唱。第(12)段“这话听起来让人心酸,像是一句绝唱”中“绝唱”一词的理解该选哪一项?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6分)

答: ▲

1、试题答案:该选② 冬天的田和水,失去了冬天,难以再有“放心休息”的美好时光了,风的这种安慰将成为过去了。

2、试题特点:考了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 3、解题技巧:联系语境 筛选信息回答

4、今后努力方向:训练“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培养“分析语境”能力

18.结合选文,仔细揣摩,下列语句跟括号里的句子相比,有什么优点?(选做一题)(6分) ....

(1) 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村庄里树木的花朵萎谢了,叶子凋零了,曾经是繁枝密叶的树木,成了光秃秃的一片。)

(2)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平日,人们在田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庄稼,一块一块,形色各异,高低错落。此刻田地便都还原了本色,合成了一片。)

答:我选第 ▲ 题。 ▲ 1、试题答案:

(1)原句运用拟人手法,诗意地写出了树木的花和叶萎谢、凋零的过程与情状,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留有想象的空间。

(2)原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田地由忙碌到休闲、由色彩缤纷层次错落到色泽单一的变化,富有生命力与动态感。与让田地“休息一会儿”、“累坏了土地”等表达自然吻合。 2、试题特点:考了语句的赏析

3、解题技巧:既要写出修辞作用,又要写出句子本身的表达作用(什么对象什么特点) 4、今后努力方向:加强答题格式的训

19.附加题:挑战作者。(特别说明:建议你先写作文。如果时间有余,可选做其中一题。.............5分,答对分数加入总分)

(1)有读者认为,选文第(1)段“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中“遭遇”一词不够恰当。①请..你帮助阐述理由;②如果要修改这个句子,你认为怎么改更合适?

答: ▲

1、试题答案:“遭遇”通常用在“遇到不幸”场合中,选文要表达村庄应该有冬天,所以“遭遇”一词使用不当。 改成“村庄便遇不上冬天” 2、试题特点:考了词语的感情色彩 3、解题技巧:把握词语感情色彩 4、今后方向:训练词语感情色彩

(2)选文第(10)段最后一句:“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有读者提出,从立意看,如果把这里的“在”字改为“住”字,会更好。请你帮助阐述理由。

答: ▲

1、试题答案:“留在”表达的是作者对土地遭受破坏的无奈与对土地未来命运的担忧,即担心土地的消失。“留住”表达的是作者担忧被破坏的土地还能不能承载得住明天的村庄,是对人类生存前景的忧虑。立意更深刻,所以改为“住”更好。 2、试题特点:考词语表达作用

3、解题技巧:分析“留”的对象即可。 4、今后努力方向:训练词语表达作用

四、作文 (60分)

20.根据下面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如写成诗歌,则不少于16....行)

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开放的季节,有的开在春天,有的开在夏天,有的要到秋天,也有的则在冬天怒放。为什么非要赶在春天里开放呢?只要找准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你也许会开放得无比绚丽。

1、 试题特点:

考思维了 考审题了 2、 解题技巧:

(1)分析命题者文字:

每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季节(因)→不必开在春天(果)(因)→找准适合自己的季节,就会开放得无比灿烂(果)

重点是:找准适合自己的季节,开放得灿烂无比

(2)分析命题要求:自拟题目,不少600字。 (3)分析写作范围:

( A)限制:找准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 开得灿烂

未限制:如何找准,什么是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纵向: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横向:品德?才能?特长?身体?环境?条件?)找准与灿烂的关系如何 (B)比喻:花比喻人。

(C)对象:自己 别人

(4)分析体裁:记叙文 议论文 散文

(5)分析课文的借鉴材料内容: 《行道树》,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安排是一致的,制造清新,迎接光明(一致) 《丑小鸭》,恒久的梦想,不屈奋斗,终成白天鹅。(恒久、奋斗) 《木兰诗》, 不走寻常路,替父从军,壮士十年归。(创新、救国) 《邓稼先》,回国,奉献军事科学,成两弹元勋。(爱国,爱科学)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才略大进。(学习) 3、 今后努力方向:

(1) 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上下功夫 (2) 加强审题训练

(3) 丰富新颖深刻材料积累

4、范文

找准自己的位置

雄鹰只有进入天空才能自由翱翔,小鱼只有进入江河才能自在游动,狮子只有进入森林才能尽情奔驰。天空、江河、森林就是他们的位置。所以,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些人,狂妄自大,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于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时随随便便,最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位置。战国时期的大将赵括,他的位置不在沙场,而在后方。可他却带

兵打仗,最终四十万赵军悉数被白起活埋。这样纸上谈兵的人,去当个理论家倒能为赵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可带兵打仗却勉为其难。正因为他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导致他最终失败了,而赵国的元气大伤。有些人,他本在一个已找到的位置上呆着。可他在其位不思其政,他的业余爱好大过了他的本职工作,最终导致他在本位上的一事无成。如李后主、宋徽宗等,他们的位置是朝堂之尊,可偏偏走了歪路。如果他们能励精图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他们肯定会做的有声有色。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将走向繁荣富强。可是历史不容假设。正因为他们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导致他们把祖宗留下的大好河山让给别人,最终成了亡国之君。 如果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那么可以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着名的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她早先选择体操,可在这个位置上没有多大进展。于是他忍痛放弃,选择了撑杆跳,在这个位置上,她凭借体型的优势和对体育事业的执着,不断创造辉煌,最终获得撑杆跳女皇这一无比光荣的称号。因此,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找准自己的位置,需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这样就不会因为头脑发热,找到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位置。也要清楚自己在怎样的位置,在这样的位置上该干什么,这样才不会本末倒置,造成自己人生上的失败。除此之外,要多听旁人的意见,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尤其是自己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在何方时,旁人的意见无疑是黑暗路途的明灯。比如唐太宗听从魏征的谏言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宋太祖听从赵普的意见杯酒释兵权维护宋朝长治久安,康熙听从他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意见智擒鳌拜开创康乾盛世,这些人都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就了一番伟业。

愿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新昌考生的优秀作文:唱歌跑调,改吹口琴。(切题,具体)

2011年绍兴中考作文题目 题目: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要求: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个(如写诗歌,则不能少于16行);

②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审题: 1、“微笑”的意思是“积极健康”,“唱生活的歌谣”的意思是“乐观地建设生活、发展生活、创造生活”。

2、“什么生活”是没有限制的,可以是学习,可以是工作,可以是休闲?? “谁”是没有限制的,可以是自己,是父母,是老师,是朋友??

体裁没有限制,可以记叙文,可以散文,可以议论文

3、

范文:

(一)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磨难)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每—次的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象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就这样,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失败)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去把“人”字写直写大,活出一种尊严,活出一种力量,不向金钱献媚,不向权势卑躬。清贫,是一首朴素的歌;平凡,是一行亮丽的诗。微笑着,我们去唱去吟,去平静中看红尘飞舞,在孤寂中品世事沉浮。(尊严)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尘封的心胸敞开,让狭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豁达宽容回归。这样,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层层叠叠打开:蓝天,白云,小桥,流水??潇洒快活地一路过去,鲜花的芳香就会在你的鼻边醉人地萦绕,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身边曼妙地起舞。(心胸)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眼泪,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仁慈,要为善良的心灵而发;同情,给予不幸的朋友;关怀,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微笑着的我们,要用微笑的力量,去关照周围,去感化周围,去影响周围,直到每一个的脸上都挂起一片不落的灿烂笑容。(慈爱)

(二)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绍兴一考生

“天蓝得海豚跳跃,风轻得往事睡着。世界被美好拥抱,微笑的眼睛像双白色羽翼飞越昨天,回忆变透明。闻到明天的太阳,有草的香气,微笑的眼睛带着真挚旅行,哪里有感

动就停在哪里,只要真心相遇,是什么样的结局都美丽……”这是某天在广播里听到的一首歌,听完歌就感觉心底有某块东西被深深地触动,我实在无法忘记那些微笑着的眼睛。

那个春天是如此刻骨铭心。非典肆虐时,患皮肤病的我,正在一家皮肤医院接受治疗。 过了4月20日,非典疫情逐渐呈现出狰狞的面目。病房里戒备森严,医生和护士开始全副武装———谁敢保证,前来探望病人的家属中没有感染者。一天晚上,我与一位姓许的护士阿姨聊天。我问:“小许阿姨,你怕不怕非典?”她瞥了我一眼,平静地说:“怕啊,非典还没有特效药,染上了,就有可能见上帝,谁都怕的。”

22日时,皮肤医院也要抽调医护人员去抗击非典的前线。傍晚,我们这些病人获悉,小许护士已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我们一帮子病友围着小许阿姨千叮咛万嘱咐。吃过晚饭,我妈妈也闻讯去看望小许阿姨,回来时默默不语,眼圈有些湿润。第二天上午,主任大夫在查房时告诉我们,病房准备腾出一些来,收治非典病人和疑似患者,病情较轻的患者,要做好转院或者回家的准备。果然,下午,就有人向我们做工作,劝我们回家。于是,病区里开始忙乱起来,医生护士们忙碌着出出进进。

妈妈去买回家车票,回到病房的时候,还带来了打印好的感谢信。感谢信最后,衷心祝愿平安和吉祥萦绕着那些可敬的白衣天使。我把感谢信贴在病区的墙壁上,医生护士们匆匆走过,捂着厚厚的口罩,一双双明亮的眸子向我们投递着谢意。我忽然感到,口罩遮掩着他们的脸庞,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啊———他们的眼睛在微笑。

4月25日的下午,我们离开了病房,在电梯里,我们再次遇到小许阿姨,我真诚地对她说:“小许阿姨,加油。”她向我们点头示意,对我们说:“谢谢,你们也要多保重。”口罩遮掩了她大半的脸庞,但是,那双清澈的眼睛分明在微笑。电梯打开的刹那,她的身影一闪而过,像美丽的天使在飞翔。

车站的里里外外,攒动着戴着口罩的人群。我的鼻子忽然酸酸的,在人们谈非典色变时,小许阿姨和那群年轻的白衣天使却在冲锋陷阵,无私奉献。

至今,我脑海里一直铭刻着白衣天使们眼睛里的微笑。口罩掩盖了他们的面容,但是,那眼睛里的微笑,却是我遇到的最可贵的笑容。“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以我一直认为眼睛在甜甜地微笑,心就在狠狠地幸福,哪怕是即将面对死神的要挟,注满坚强的歌谣也会随着微笑的眼神飘然而出。我想,我也会用眼睛来微笑,唱出生活最为坚定的歌谣。

解读得分点:能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是这篇作文成功的关键。4月20、22日、4月25三个时间,让读者不得不相信这件事情在他的脑海中流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文以歌词开头,别具一格。不是为引歌词而引歌词,所引歌词能很自然的引出“微笑的眼睛”,读完这个非典里遭遇有双“微笑的眼睛”的小许护士的故事。透过这双“微笑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灾难和危险面前敢于奉献的天使,从容镇静的天使,热爱本职工作、富有爱心的天使。我们从“会笑的眼睛”上感知,“我也会用眼睛来微笑,唱出生活最为坚定的歌谣”。中心的亮相,可谓水到渠成,自然流露,毫不夸张。读来虽淡然但非常有味道。

(三)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绍兴一考生

记得《中国达人秀》中来过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孩: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后来来到大城市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但几年前,却因为一场车祸,她的亲人都离她而去,而她也失去了双腿。然而这挫折与磨难并没有就此打败她,她仍然憧憬着自己的梦想——在舞台上唱出属于自己的歌。

我并没有记住她的名字,因为我只是匆匆一瞥,然后便换台去找寻其它节目了。而再换回来时,我的眼睛却被女孩灿烂的笑容给深深地吸引了。女孩正拿着话筒在舞台上,而她手中紧握的衣角却不小心将她的不安、紧张、激动、开心都给泄漏了出来,一件简单的白衣也因为这复杂的情绪变得光彩动人起来。

终于,音乐响起,镁光灯亮起,舞台中的女孩举起了话筒,一切开始。是天籁吗?如淙淙的溪流,叮咚的泉水。是魅惑之音吗?如月光下鲛人甜美的歌声,亦或是被幻化成双腿的美人鱼的歌喉。我想都不是的,但我却被深深的吸引。真正的亮点是女孩那自信的微笑,是甜美的笑容,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光芒将我刺透,无法让人想象这笑容背后的辛酸。

的确,微笑确实有这种魔力。

或许命运总是爱捉弄你,让你的人生坎坷多舛;或许生活总是欺骗你,总是让你在恍然大悟后才发现失去最重要的东西;或许磨难会接踵而至,让你措手不及;或许亲人的相继离去又让你悲痛欲绝;或许社会的压力之下你不得不如同被

赶的鸭子一样,焦躁、不安;或许你会觉得你总是在悬崖上面,往前走怕坠落,往后走怕堕落,进退两难。或许……

那么,亲爱的朋友,微笑着生活下去吧,微笑着唱起生活的歌谣吧,这样你会发现:

命运只是和你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冷玩笑,无伤大碍的困难只是冷笑话的第一效应,而你会发现,接下来的日子,你会变得很愉悦;

生活只是个贪玩的小孩,她用丝带蒙住了你的眼睛,只为躲在角落看你手忙脚乱的样子,那么相信吧,生活这个小孩迟早会给你这个大姐姐一个甜蜜的吻;

磨难其实是带刺的玫瑰,她用翠绿的藤蔓困住了你,却给了你一个世界的玫瑰的美艳与芳香;

离去的亲人成了你的影子。或许你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但当你走进阳光,沐浴阳光,你会发现,他们就在你的身后,不离不弃;

社会的压力其实是一桌可口的家常菜,他永远是你补充能量的驿站,他给了你无限动力; 在两难做成的悬崖上,你会发现其实你有一双翅膀,可以飞跃整个世界,去触摸云彩,去告别晚霞,去迎接朝阳。

朋友,看吧!微笑确实有一种魔力。

所以,请你微笑吧,去唱响生活的歌谣,用微笑的力量去感化周围的人,将你的喜悦分享给每一个人,直到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起一片不落的灿烂笑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sj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