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期中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3-03-08 06:30:1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物理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风吹树叶沙沙响,此时的发声体是( )

A.风 B.空气 C.树叶 D.以上都是

2.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3.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有关专家指出: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大声呼救; B.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来营 C.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D.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

4.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5.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扣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响度;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6.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 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

1

7.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人说话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都有可能。 8.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 )

A.赶快将门窗关紧; B.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 C.用棉花塞住耳朵; 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9、下列连线哪一组是有错误的( )

A、光的反射 针孔成像 B、凸透镜 汽车观后镜 光的折射 看水中鱼 凹透镜 照相机镜头 光的直线传播 水中月 凸面镜 太阳灶 C、光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D、土电话 光的折射 颜料的三原色 红、绿、蓝 听老师讲课 固体传声 放大镜 气体传声 10.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1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

A.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B.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未绝对平行;

C.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11.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

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 A.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变大,像距变大 1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B.物体越小,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物体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13.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

2

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漫反射; D.镜面反射; 14.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A.黄、绿、紫; B.红、黄、蓝; C.红、黄、紫; D.红、绿、蓝; 15.如图2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 )

A.远视 凹透镜; B.远视 凸透镜; C.近视 凸透镜; D.近视 凹透镜。

16.小明仔细观察了如图3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D.光从玻璃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7.如图4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中光路可知它的物镜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 凹面镜;

18.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正确的是( )

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只有② ; 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 19.在如图5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3

20.图6中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__。

22.由于光的_________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 ) 23.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如图7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_____的缘故。她们是靠 感知节奏的。(填耳朵或

骨传导) 图7

24.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的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射而形成的像,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_____射而形成的像。

25.图8是_________成因的示意图(选填“日食”或“月食”)。

图8 图9

26.目前,光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种,如建筑物上的玻璃幕墙等。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太阳光穿过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时,由于折射向地面偏折,因此,早晨我们看到初升的太阳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___________(填“高”或“低”)。

27.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图9所示,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

4

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接收器接收,再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由S1移向S2,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________,若接收器上接收到的光点由S2移到S3,则说明被监视的液面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28.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_______cm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29、小明同学用蓝色墨水笔在白纸上写了一些字,他在只有红色灯光的暗室里看到的白纸是_______色,看到的字是_______色。 30.图10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 是乐音的波形,图 是噪声的波形. 31.攀登雪山是一项极富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登山运动

员在攀登雪山时有一个忌讳,那就是不许高声喊叫.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人在高声喊叫时,也引起周围________振动,从而传给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层的________,这样会引发雪崩造成危险.

32.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______“倾听”猎物的动静. 33.如图11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源,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铃声逐渐降低,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34.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34.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35.毕业班的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镜头,应使照相机 _______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_______胶片;在使用投影仪要使银幕上的像比原来大一些,应使投影仪_________银幕,并调节镜头使镜头_______投影片。(“远离”或“靠近”)(“远离”或“靠近”) 三、作图题(本题有3小题,每图1分,共10分)

36(1分).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12 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图10

________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5

电灯用一小黑点表示)

图12

37(4分).完成4个透镜光路图

38(5分).在下列5个方框内填入合适的透镜和面镜

四、实验题(本题3小题,共15分)

39.(8分)如图13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图13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________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_____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0.(4分)有一块透镜,不知是不是凸透镜,请你设计两种确定的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不能用手触摸镜面)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1.(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14所示。

图14

(1)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____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____的实像。

(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五、计算题(本题5分)

42.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15,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此处海底有多深?(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图15

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B A A A B B A D D D D D C C C C C 二、填空题

21、3×108;22、漫反射;23、直线传播,骨传导;24、反,折;25、日食;26、镜面反射,高;27、上升,下降;28、80,实;29、红,黑;30、甲,乙;31、振动,空气,振动;32、骨传导;3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4、会聚,发散,发散,会聚;35、远离、靠近,远离,靠近; 三、作图题略

四、39、(1)B和A的像重合;(2)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3)不能,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40、方法一:看文字,字方大了是凸透镜,缩小了是凹透镜;方法二、在太阳光下照,能在纸上出现一小亮点的是凸透镜,不能的是凹透镜;41、(1)下;(2)缩小;(3)变小;

五、计算题 42、解:海深 s=vt=1500m/s×2s=3000m,答:海深为3000米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i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