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 - 湛江南玻湖光镇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湛江

更新时间:2024-04-17 12: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报告表编号:

年 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湛江南玻湖光镇20MW渔光互补

光伏电站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湛江南玻新能源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7年2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 立项部门 建设性质 占地面积(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 评价经费 (万元) 项目内容及规模 1、项目来源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能源局于2014年10月出台《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477号),提出统筹考虑太阳能资源、土地用途、电网接入及市场消纳等条件,合理规划光伏电站开发布局和建设时序,优先安排结合扶贫开发、生态保护、污染治理、设施农业、渔业养殖等建设的具有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光伏电站项目。广东省于2014年8月出台《广东省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因地制宜建设地面光伏发电项目,鼓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将农作物种植与地面光伏电站相结合,水产养殖的棚面、水面与光伏电站建设相结合,大力提升农业、水产养殖业的经济产出价值。 湛江南玻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07月,注册地址位于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蔡屋路村民委员会办公楼306室,注册资本:人民币6750元。经营范围为:太阳能光伏电站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经营管理,光伏系统应用开发。(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见附件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1

湛江南玻湖光镇2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湛江南玻新能源有限公司 姜维武 联系人 田超 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蔡屋路村民委员会办公楼306室 18028760815 传真 / 邮政编码 524008 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蔡屋村 —— 新建√ 改建□ 扩建□ 迁建□ 延期□ 补办□ 278139 150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预计开工期 预计竣工期 2017年8月 备案编号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建筑面积 (平方米) 45 —— D4415/太阳能发电 392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2017年3月 0.3%

为有效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改善广东省能源供应和电源结构,促进湛江市麻章区社会经济发展,湛江南玻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在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蔡屋村进行湛江南玻湖光镇2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建设,装机容量为20MW,平均年发电2176万度,场址经纬度北纬21° 5'46.65\,东经110°16'17.20\(场区近中心位置)。项目建设总投资15000万元,占地面积约为417亩(即27813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光伏发电区、开关站、线路输送工程,开关站内拟布置设备楼、综合楼及户外设备,建筑面积为392m2。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各项申报阶段,现申请建设项目环保审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建设施工和建成使用后可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申请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受湛江南玻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委托(详见附件2:《委托书》),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2860号)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完成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2、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性质 项目名称:湛江南玻湖光镇2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建设单位:湛江南玻新能源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2)建设地点 项目选址位于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蔡屋村,场区近中心位置坐标E21° 5'46.65\、N110°16'17.20\,项目地理位置图及卫星图详见附图1、2。 3)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占地面积约为417亩(即2781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92m2,建设总投资15000万元。项目装机容量为20MW,平均年发电2176万度。 项目的电池组件选用265Wp多晶硅电池组件75264块,实际总装机容量20MWp。光伏阵列运行方式采用固定式。光伏阵列安装方位角为正南,安装倾斜角为15度。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2个1.6MW光伏发电单元、道路、开关站、线路输送工程等,开关站内拟布置设备楼、综合楼及户外设备,建筑面积为392m2,建设双回10kV专用线路接至110kV良丰站。 2

本项目建设内容组成一览表见表1: 表1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一览表 工程 分类 项 目名称 光伏发电分系统 逆变器 光伏发电场工程 主体工程 油浸升压变压器 光伏支架 单根注浆钢地锚 钢螺旋桩 单位 个 套 台 个 个 m2 m2 数量 12 14 14 9212 9212 备注 共安装75264块功率为265Wp的多晶硅光伏组件 —— 功率为10kV —— —— 集电线路 设备楼 开关站 综合楼 10kV出线 送电线路工程 采用直埋敷设,其中电缆沟长1.01km 192 200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回(电缆) 良丰站至发电场输电线路工程2×9km,110kV良丰站扩建1个10kV馈线间隔,其中10kV架空:2×7.5km;10kV电缆:2×1.5km 进站道路 由村道引接而来,为6m宽混凝土路面,长度约为50m。 道路宽度为4m,用于日常检修巡视,长度约4000m。 辅助 工程 道路 场内道路 供电 项目用电基本由电站内自给自足,仅在不发电的时候采用市政电网供电 由村镇自来水管网引接 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全部用于厂区内的绿化用水,不外排 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全部用于厂区内的绿化用水,不外排 项目厨房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高空排放 选用低噪声设备,加装基础减振,箱体隔声。 废电池板由供应厂商负责进行回收;生活垃圾收集后送市政收集点处理。 项目施工期合理设计,尽量少占地,减少施工工期和施工范围,以减轻施工对周围自然植被、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用 工程 供水 排水 废水 废气 环保 工程 噪声 固废 生态 4)总平面布置 项目主要功能区包括:太阳能电池方阵及内部检修通道、综合电站区域、连接各方阵的主要道路、电缆通道、送电线路。 结合本工程的太阳能资源条件、地形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本工程由12个自然分区、1个开关站、2×9km送电线路工程组成,每个分区容量为1.6MWp,每个分区包括69组光伏支架,一座箱变。 3

光伏区外有村村通道路,进入光伏区的道路充分利用现有土路,采用分散就近引接的方式,尽量减少新建道路工程量。光伏电站内的施工检修通道充分利用光伏支架之间的间距,满足运行要求。站内道路路面宽度为4.0m。道路采用砂石路面,路基在原地面基础上整平夯实。道路的纵向坡度结合地形设计,横向坡度为1.5%,满足设备运输及运行管理的需要。 本工程采用265Wp 多晶硅电池组件,每个组串单元由60块1640mm×992mm多晶硅电池组件组成,并列7路汇入1个组串式逆变器。由于场地条件限制,组件串布置形式按竖向4行11列布置。电池组件固定支架结合电池组件排列方式布置,支架倾斜角度15°,采用纵向檩条,横向支架布置方案,支架由立柱、横梁及斜撑(或拉梁)组成。亩。光伏直流汇流箱悬挂于光伏阵列支架上,箱式逆变器、箱式变压器考虑阴影遮挡影响,与光伏方阵留有足够距离,光伏阵列周围留有4米宽的运维通道。 太阳能电池阵列由12个1.1MWp子方阵组成,每个子方阵均由若干路太阳能电池组串并联而成。每个1.6MWp太阳能电池方阵由太阳能电池组、汇流设备、逆变设备及升压设备构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串联个数为69(一个组串)。 本期工程结合地形、地貌进行总平面布置,以达到用地指标较优、日常巡查线路较短的方案。整个光伏电站的总体布置见附图3。 5)站址太阳能资源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具体地点为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蔡屋村,场区近中心位置坐标E21° 5'46.65\、N110°16'17.20\。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 h增加到2300 h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 MJ/m2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 h、年平均气温22.3 ℃。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项目地20年平均的太阳辐射量年总值约为5292.36 MJ/m2,相当于峰值日照时数1470.1 h,参照QX/T89-200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依据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评估指标(太阳总辐射年总量:5040–6300 MJ/m2,属于“资源很丰富”区),本项目地太阳能资源属“资源很丰富”区,适宜建设光伏电站。 3、主要电气设备 表2 项目主要电气设备情况(节选部分) 序号 1 设备名称 光伏组件 4

数量 75264块 备注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监控系统 汇流箱 逆变器 油浸升压变压器 无功补偿柜 馈线柜 站用变柜 计量柜 PT柜 出线柜 SVG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10KV交流电缆 10冷缩电缆头配套 调度数据网及二次防护设备 微机保护装置 固定支架 光伏专用电缆 直流电缆 10KV电缆 环境测试仪 测控及保护系统 消防报警系统 电源系统 调度部分 通信部分 485通讯线 六类网线 单模光纤 1套 196只 14套 14台 2台 4台 1台 2台 2台 2台 2套 50米 4套 1项 1项 1套 270000米 60000米 2500米 1套 1套 1套 1套 1套 1套 1000米 1500米 1000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公用工程 1)给水系统: 施工期:根据项目提供的资料,项目施工期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从附近村镇使用拉运,施工用水量约30t/d,施工人员生活用水量3.6t/d。 运营期:项目运营期用水主要为员工生活用水,项目供水由村镇自来水管网引接。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DB44/T1461-2014)表4中城镇公共用水定额,职工日常办公用水量按80L/d·人计,职工人数为8人,则职工生活用水量为0.64t/d(233.6t/a)。 5

因项目所在地区雨量充足,营运期间无需对太阳电池组件进行人工清洗,所以无清洗废水产生。 2)排水系统: 施工期:施工废水应经过隔油、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环节,避免直接排入水体。施工期施工人员不在施工现场食宿,统一租住在周边农民房内,因此施工场地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在施工区使用流动厕所,收集统一处理。 运营期:项目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制。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城市绿化用水水质”全部用于场区内的绿化用水,不外排地表水体,不会对项目附近的水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3)供电系统 本项目用电基本由电站内自给自足,仅在不发电的时候采用市政电网供电。 5、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根据光伏电站的特点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优势,本电站拟配置8名生产管理人员,采用2班运行制,年工作365天。员工均在项目内食宿。 6、项目进度安排 施工人数及进度安排:项目拟定施工人数100人,不设施工营地,统一租住在周边农民房区。预计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2017年8月竣工,施工工期为5个月。 施工现场:根据现场踏勘,施工现场正计划进行“三通一平”,完成后,具备开工条件。 交通环境:场址区内有简易道路与乡道相接,可满足光伏电站运输车辆的运输要求。进场道路采用粒料,面光伏组件、逆变器箱式压以及其它设备可通过汽车直接运抵场址。 施工现场管理:1)施工场地周围设置不低于2米的遮挡围墙或遮板;2)施工场地应经常洒水防治粉尘;3)施工过程产生的土石方,暂放施工现场空置区域,根据施工进度将土石方进行回填或用于场区道路建设,剩余土石方运至当地指定纳泥场所。 7、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状况 项目位于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蔡屋村。项目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均为鱼塘,西北面35米为蔡屋村,南面20米处为红树林保护区。项目四至示意图见附图2。 6

8、项目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人民币1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为45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的0.3%。环保治理措施及投资一览表如下: 表3 工程环保投资一览表 类型 序号 1 2 施工期 3 4 5 1 2 运营期 3 4 5 内容 废气治理 废水治理 固废治理 噪声治理 绿化 废水治理 固废治理 废气治理 噪声治理 绿化 环保措施 洒水、覆盖、围挡、加强绿化 施工废水沉淀池 建筑垃圾及弃土及时运往指定的消纳场地进行处理 设备降噪 植被生态恢复 污水处理设施 垃圾池、危险废物收集装置、委外处理 油烟净化器 设备降噪 场区绿化、景观 投资(万元) 5.0 2.0 5.0 1.0 8.0 10.0 5.0 0.5 0.5 8.0 45 环保设施投资合计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问题 本建设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环境污染。 (2)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所在地为鱼塘,项目所在区域无工业污染,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主。 7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蔡屋村,场区近中心位置坐标E21° 5'46.65\、N110°16'17.20\。湖光镇位于雷州半岛的东北部,区域范围从北纬21°2’30\至21° 10’8\,从东经110°12’37\至110°20’44\,距离市区13 公里,东临东海岛,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省道S373 线、疏港大道穿越境内,是广州、霞山、遂溪、雷州、徐闻、海南省和东海岛的交通枢纽。全镇陆地面积152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6 公里,下辖27 个村委会、2 个居委会,68 条自然村。 2、地质、地貌 湖光镇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全镇绝大多数地方海拔低于20 米,北部稍高,有块状低矮的丘陵。由于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曾经是火山活跃地方,湖光镇境内多玄武岩。在此种岩石和当地气候条件共同作用下发展的土壤类型是砖红壤,呈强酸性。 3、气候、气象 湖光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集中。临近海边,受到海洋的大力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暑期长,冬季短,温差小。气温年平均23.1℃,七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8.9℃。湖光镇年降水量丰富且稳定,年均降水量达1550mm,年际变化大,雨季为4-9 月,以南风为主,旱季为11 月至次年3 月,以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约3.1m/s。由于地处太平洋西岸,湖光镇平均每年都会受到台风影响,台风给湖光镇带来大量降雨,缓解农业旱情的通常也会带来损害。 4、水文特征 湖光镇境内主要有三条河流,分别是旧县河、蔡屋河和那郁河。由于当地降水丰富且稳定,河流,流域内水土保持好,河流流量大且稳定,含沙量小。不过在刮台风的时候,台风雨会带来大量降水,使河水猛涨,但没有出现过河岸决堤的现象。 5、植被及动植物资源 虽然在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天然植被是热带季雨林,但在湖光镇境内现在鲜有见到天然植被,绝大多数的土地都被利用并覆盖有人工植被。湖光镇的土壤类型是砖红壤湖光镇人民应地制宜改良土壤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种植了相关农作物。现在8

种植物种类有水稻、甘蔗、富贵竹、干蒌树、发财树、富贵竹、香蕉、桉树、火龙果、和各类蔬菜。 项目所在区域未发现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6、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见表4。 表4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功能区划名称 水环境功能区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声环境功能区 是否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 是否属于水库集雨区 是否属于水源保护区 是否属于风景保护区 是否属于水库库区 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污范围 是否三河、三湖、两控区 土地利用规划 项目所属类别 项目附近的水域通明海海域水质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 属二类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项目所在地为声环境功能1类区,执行GB3096-2008中1类标准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其他农用地 9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概况 湛江市总面积1.3万km2,海岸线长2023.6 km,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辖有雷州、吴川、廉江三市,徐闻、遂溪二县,赤坎、霞山、坡头、麻章、开发区五区,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试验区,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24.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5.01万人,乡村人口429.13万人。 麻章区是湛江市主城区的西部组团,前身是湛江市郊区,1984年和1993年先后划出坡头区和东海岛后,1994年更名为麻章区。辖区总面积476平方公里,下辖麻章、湖光、太平3个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麻章经济开发区),国营湖光农场在本辖区内,目前麻章区常住人口26.54万人。 湖光镇距离市区13公里,东临东海岛,陆地面积13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6公里,下辖24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68条自然村,总人口7.88万人,交通便利,有公交线路:3、6、9、18线公交车直通湖光,位优势十分明显,省道S373线,疏港大道、湖光快线和新湖大道穿越境内,是通往广州、霞山、遂溪、雷州、徐闻、海南省和东海岛的交通枢纽。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农工商中等专业学校、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多所院校和科研单位坐落该镇,铺仔圩是湖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它位于全镇的东中部,东距霞山15公里,北依著名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可直通湖光农场、麻章镇、遂溪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到太平镇,往雷州半岛海南岛,南与东海岛隔海相望,湛江至海南的公路穿境而过,2003年被广东省认定为省级中心镇,享有县级行政权限。 2、经济实力 湖光镇农副产品资源丰富。郊区是蔗糖的主要产地之一,此外还有稻谷、花生、蔬菜、热带水果等等;鱼虾、蟹等水产品也有相当的比例。湖光镇产稻谷、甘蔗,广有果林和橡胶林。西南临海,海岸线长达47.6 公里,水产养殖155000 亩,多辟为对虾养殖池,对虾产量1550 吨,产值300 万元;海产品丰富,年产值达1.2 亿元,创汇400 多万美元。镇内三分之一村庄以捕鱼为副业,特产金兴膏蟹远近驰名。湖光镇富贵竹走向产业化,形成了全镇的龙头产业,远销欧美和东南业各地,创利润200 万美元。有多种经济作物如:香蕉、美人瓜、甜蜜蜜菠萝、翠红西红柿、释迦果、珍珠茄子等又进行引种,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0

3、文化教育 湖光镇科教文卫体工作不断发展,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2100 户。体育事业成绩显著,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稳步提高。全镇体育场地设施总数38个。全镇有完全中学1 所,初级中学2 所,城镇中心小学1 所,乡村小学23 所,中心幼儿园1 所。创建了一批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全镇现有文明村15 个,文明户4875 户,文明单位11 个,其中北潭村被评为省文明卫生村,程村、交椅岭、那柳、月岭等村庄被评为市生态文明村,旧县村被评为市特色文化村,东岭村被评为区特色文化村。 4、文物保护 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没有重点文物保护点。根据现场勘查,项目用地范围内无敏感区。 11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环境空气质量调查引用《热带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试验基地项目》(建设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监测单位:深圳市政院检测有限公司)的质量调查结果,监测时间为2016年8月9日-15日,监测地点为位于项目北面的湖光岩风景区,详见下表5: 表5 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监测结果(24小时平均值)(单位:μg/m3) 项目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GB3095-2012二级标准 (24小时平均) SO2 0.014 0.023 0.019 0.15 NO2 0.020 0.029 0.025 0.08 CO 0.400 0.900 0.731 4 TSP 0.092 0.131 0.114 0.3 PM2.5 0.033 0.053 0.042 0.075 PM10 0.048 0.076 0.063 0.15 从上表可知,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结果中,SO2、NO2、CO、TSP、PM2.5、PM1024小时平均浓度均值均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故项目周围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2、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附近的近岸海域为通明海,经查《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通明海水质目标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二类水质标准。pH、盐度、悬浮物、DO、CODCr、无机氮、非离子氨、活性磷酸盐、汞、砷、镉、铅、铜、锌、石油类、硅酸盐、粪大肠杆菌群等12个项目中,各项指标均能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二类水质标准。(数据来源:《湛江市环境质量报告》(2015 年度))。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规定,项目所在区域属于1类区,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 广东中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7年1月16日对该项目周围噪声进行现场监测,昼夜各监测1次。监测布点位置见附图2,监测数据见下表6。 12

表6 拟建项目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 监测点 1#项目东面边界 2#项目南面边界 3#项目西面边界 4#项目北面边界 监测值 昼间 48.4 49.3 47.8 47.4 夜间 41.2 42.5 40.9 40.5 昼间≤55 夜间≤45 (GB3096-2008) 1类标准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昼间的环境噪声值为47.4~49.3dB(A)、夜间的环境噪声值为40.5~42.5dB(A),边界昼、夜间的噪声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的要求,说明项目附近声环境质量良好。 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现状为鱼塘,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结构较简单,区域内主要有常见热带草本植物。评价区域自身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决定了区域内野生动物的特征,即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稀少。在长期和频繁的人类活动下,本区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大型野生动物已经绝迹,常见的动物有昆虫、爬行类(蛇)、田鼠、家鼠以及蝙蝠、麻雀等常见的鸟类。 经调查,评价区域内没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不具有地区特殊性。区域内也没有法定保护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tj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