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3-03-31 03:14:01 阅读量: 综合教案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抓好科研创新,实现教学高效

——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

新学期伊始,我校的科研工作将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加强科研力度。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没有科研工作的学校是不完善的学校,没有科研能力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老师。为此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大力提倡“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态度。在本学期中,我们主要打算做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完善了教科研评价制度。

开学以来为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制定了潍坊五中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以及优秀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评选办法。

二是提升教师的业务培训

1.认真开展校本培训

(1)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日常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备课组无课调研日活动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并逐渐形成规模。做好签到、培训内容的材料收集、归档。

(2)组织好一线教师全员参与远程研修。

2.做实教师的业务培训

(1) 积极尝试新型校级培训方式

基于老师反映课题撰写无从下手陈学燕主任利用备课组微信群进行课题撰写主题培训,让老师们在空余时间进行学习,避免频繁组织会议造成老师调课难,影响教学的现象。(照片)

(2)五彩纷呈的区级学科培训

本学期我校教师参与学科培训达三百多人次,如语文学科“真语文”系列活动,英语学科的听说考试系列活动,部颁教材网络培训活动等等,给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3.成果共享,做好外来学习接待工作。

今年以来,我校接待了来自邯郸二十五教育集团、天津河西区等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的参观学习,展示了我校课改以来的丰硕成果,也坚定了我校继续向课改要效益的决心。

4.实施青蓝帮扶工程,搞好新教师培训。

为了更好的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我校开展了“青蓝工程”。制定了《潍坊五中青蓝工程实施方案》、《潍坊五中青年教师汇报课实施方案》。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也达到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了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建立教师培训台账,准确记录教师培训情况。

本学期建立了建立教师校内外培训台账,耗时长,内容复杂。但是我们努力准确记录每次培训的人员、时间、内容,一目了然。一学年共累计记录教师培训332人次。

三是深化教学评一致性

1.成立课题研究团队,制定实施方案。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学习。具体内容: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系统的学习“什么是教学评一体”,“教学评一体的形成”,“区教育局关于教学评一体的指导意见”,“区教研室关于“教学评一体”的操作流程”等内容,使教师对“教学评一体”教学模式从理论上有一个新的认识

3.组织教师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评一体”研讨观摩课,并推选语文、数学、化学三科教师参评。

4.组织中学语文、数学等学科课堂教学“教学评一体”模式骨干教师示范课。

5.组织中学语文、数学等学科课堂教学“教学评一体”模式青年教师研讨课。

6.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教学评一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7.组织青年教师汇报课,评比打分。

8.组织青年教师举行“教学评一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说课比赛。

9.“教学评一体”课堂教学新模式经验交流及论文评选。

10.实施“教学评一体”课堂教学新模式阶段性总结。

四是研磨深度学习

1.进行“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研究。集中体现学习“准、透、精”,“紧张参与精彩展示”的主体参与模式。通过实践,研究、形成五中特色的自主合作式高效课堂模式。

2.“深度学习”小组在合作中竞争,组内分层合作互助共生研究。

小组竞争,把班内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内均有ABCD四类学生各一名,互为学友,针对不同层次的目标问题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通过阶段性收评估,进行动态分类更替,激活发展。

3.“深度学习”学科教研方式转变研究。

深度学习的实践,教师是保障。为确保教师知识的“准、透、精”把握,必须强化集体备课,使一周的大集备与平时小集备以及每日反思会有机结合,集体备课两种方式:平时的小集备:在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开展的、随时进行的。程序一般有:紧扣文本研读、提炼合知识点、确定重点、难点,结合重难点,切合学生差异,设计分层递进的预习提纲初步的个人备课一同科教师交流意见一一改、补充、完善,实现二次备课的突破形成导学案。

4.“深度学习”教学评价方式的突围。

集体捆绑式评价方式:同班内学习小组评价,同年级内班级评价,备课组学科成绩评价,校内年级组评价,教研组评价,校内年级组、学科组评价,个人综合量化排名评价等机制激活师生发展。采取优秀之星、明星学习小组、进步之星团队、教学能手、校园名师.实现师生的梯度发展效应。

在下学期我们将更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使校园里有一股科研的好氛围,老师们一齐拿起智慧的钥匙打开这座一贯认为神奇的大门,跨过教育科研这座被视为高不可攀的大门,走进教育教学研究的行列,成为一名研究者。“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9s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