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讲义—--教材讲义

更新时间:2023-10-04 15: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选择填空 ①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里规律学科。具体而言有学习的实质、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的条件、怎样创设有效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

②教育心理学是对学习者、学习、教育者及教学的系统研究

③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④学校教育起关键作用教师

⑤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

⑥教学内容可分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或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 ⑦教学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⑧对中学生情感和社会化有重要意义教学环境

⑨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①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重要领域学习过程

③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须遵循自然的思想捷克夸美纽斯

④首次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瑞士裴斯特洛其《论教学方法》。主张教师要研究学生本性 ⑤提出“四段教学法”开创教学心理学研究,致力于以心理学为基础建立教育科学德教育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

⑥出版第一步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1877俄教育家卡普捷列夫

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专著,世界上公认最早的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美桑代克动物的学习研究《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⑧《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列举七个领域德教育理论家梅伊曼

⑨我国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日小原又一撰 ⑨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

①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忽视了人的学习、课堂学习的特殊性,有局限性

②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成果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 ◆②学生课堂捣乱:训斥=强化=恶性循环(某行为后跟随评价则强化)满足其被关注需要。应:提醒全班同学关注学习及大家制定的常规中的行为规范(群体约定:学生参与规则制定) ◆②学生学习新课程过几周学习态度变: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无法跟上教师教学进度有关。有效教学应考虑学生接受度,从学生角度考虑该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正确认识这些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习教育心理学、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等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及学与教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涉及与学习过程等,从

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具体研究范畴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活动过程。

教育心理学是对学习者、学习、教育者及教学的系统研究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学生是学习主体因素。学生这一要素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过程Ⅰ群体差异Ⅱ个体差异

②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是教育活动执行者。教师这一要素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机能及教学风格等方面。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③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可分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或 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教材的变质和课堂的设置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放入表现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实际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主要组成部分,分为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教学环境对中学生情感和社会化有重要意义。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

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与重要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学习内容间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②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等,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并获得相应态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教学进行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以确保教学有效性。

③评价/反思过程: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定和反思,以促使其进一步改进的过程。 评价/反思教学前-预测评判,教学中监视和分析,教学后检验反思。学生学习过程以自身心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在教学过程背景中展开,学习的进展因教学质量而变化。教学过程以学习过程为基础,围绕学习过程进行,通过学习过程起作用。

二、学与教相互作用模式五要素三活动相互影响表现为: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 ②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③教学过程要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加以调节

④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促进学习与教学过程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意义: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1 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教育心理学可提供多种方法帮助教师分析、认识了解原因以寻找对策。可帮助教师科学客观地认识教育现象。 2 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与教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原则及技术。

3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教育心理学不仅为教师正确分析了解学生提供原则,也为预测学生行为、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干预措施提供了技术。

4 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结合世纪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 、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即对心理学现象的研究须按它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须在教育教学活动

中进行研究,须实事求是

2)发展性原则:要求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把心理现象看作变化发展的过程,故发展性原则是强调在发展中研究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心理学研究中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学世纪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还要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4)教育性原则: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对被试产生积极性影响,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来自心理学领域 ①观察法:(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方法)也称自然观察法,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放入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 ②实验法:(心理学研究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方法)在有意控制某些因素条件下,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

③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系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一件的一种方法。调查法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问卷法,霍尔所创,简便易行、取样大,研究的被试具广泛性与代表性,样组扩大可抵消中间变量影响,研究结构的统计处理具科学性等

④个案研究法: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工作者对平时自己工作经验做出总结。是历史上早就有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8世纪末到19世纪①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前:裴斯特洛齐 瑞士《论教学方法》首次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主张教育要研究学生的本性

②赫尔巴特 德教育家、心理学家,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致力于以心理学为基础建立教育科学,提出“四段教学法”开创了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为教育心理学的创立提供重要研究领域

③1879德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建立 ④卡普捷列夫 俄教育家出版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⑤梅伊曼 德教育理论家《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列举实验教育学研究课题的七个领域 ⑥对心理学创建有突出贡献:桑代克 美心理学家,19世纪末起从事动物学习研究1903《教育心理学(大纲)》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专著,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奠定教育心理学发展基础,教育心理学学科由此产生 ⑦初创时期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①20年代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成果,扩充了自己内容。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教育心理学组成内容。40年代弗洛伊德理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影响改变教育心理学内容。

②期间行为主义占主要优势,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忽视了人的学习、课堂学习的特殊性,有局限性

③发展时期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这时的教育心理学上位成为具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成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60年代人本主义思潮掀起,美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扑住教学CAI研究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和条件做大量研究。教育心理学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具独立理论体系学科正形成

70年代,奥苏伯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的学习、加涅总结已有学习研究结果,对人类学习进行系统分类,阐明不同学习类型外部内部条件,阐述学科学习涉及主要任务基本关系,为教学心理进入教育心理体系及建立系统教育心理学理论奠定重要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受到人们重视

四、教育心理学的完善(20世纪80年代后)

Ⅰ:布鲁纳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有关报告中总结教育心理学成果表现①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与教的过程,并对自身活动的心理活动作更多控制

②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③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学教与学过程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组织学生一起学习,使学生把个人科学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④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Ⅱ此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达到新水平。个领域相互吸收融合,发展了多种教学模式。 五、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

①1908房宗岳译日小泉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是近代最早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 ②1924廖世承编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③1963潘菽编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讨论稿 ④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特点:Ⅰ某些学者结合我国世纪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测验进行一定科学研究取得一定成绩Ⅱ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2)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阶段1949~1958学习改造阶段:通过学习苏联、学习马克思主义审视教育心理学研究,明确了研究工作的方向问题,通俗出现了“批判心理学的资产阶级方向的“左”的干扰 第二阶段1959~1966初步发展阶段:1959年召开“五四”学术讨论会上公开纠正心理学批评运动的错误,贯彻了“双百”方针,扭转混乱局面,出现了由恢复到初步繁荣的生机 第三阶段1966~1976跌入低谷阶段:由于十年动乱冲击教育心理学研究一度中断 第四阶段1976至今 走向繁荣阶段:“文革”后教育心理学迎来科学的春天走向繁荣发展道路。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工作者正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科研成果,综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起越来越大影响 六、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

①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与教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从20世纪50年代前集中于学习问题转向对教学问题的极大关注,此转变最初源于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进行的教育和课程改革 ②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研究发现学习动机及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学习和教学具重大影响,已有的研究成果已反应到教育心理学中如韦娜归因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③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工作者正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科研成果,结合我国教育教学世纪,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起越来越大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oa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