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寒食雨》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8 19:5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古诗阅读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表达

(每空? 分,共? 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25.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6.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释]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22.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冥冥寒食雨

刘一止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

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刺促,老气尚轮囷。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注】①刘一止(1078~1161),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此诗作于宋室

南渡之后。②刺促:奔走忙碌。③轮囷:形容虽年老但志气盘曲在胸的样子。

14.诗的颔联意蕴浓深,请简要赏析。

15.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别杜审言①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②③①

18.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除了离别的伤感外,还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9.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

5、阅读下而的宋词,回答小题。

沙塞子①

朱敦儒

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不见风楼龙阀、又惊秋。

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注】朱敦儒,北宋词人。本词为靖康之难后,作者流落岭南时所作。

15.结合上阕的内容,简要说明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6.下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南柯子﹒淮西客舍接得陈敬止书,有寄

毛奇龄

驿馆吹芦叶,都亭舞柘枝。相逢风雪满淮西,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

曲水东流浅,盘山北望迷。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注】①毛奇龄,清代词人。②柘枝:指柘枝舞。《梦溪笔谈》:“寇莱公好《柘枝》舞,会客必舞《柘枝》”③征衣:旅人之衣。

21.全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22.词虽短,时空转换却多,请简述。

23.有人评价本词“别有凄凉”,作者是用哪些手法表达“凄凉”的?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下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注】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无功而返。次年十月遭劾奏,谪监郴州。南行途经岳阳作此词。 ②③①

18.“三闾”指谁?借吊“三闾”表达词人什么样的心境?

19.简要赏析“又看暝色满平芜”中“满”字的妙处。

20.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份)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份)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①淡烟流水:指画屏上的一幅《淡烟流水图》。

23.“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概括分析词中刻画的主人公形象。

24.对“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句,梁启超曾称赞为“奇语”。这一句“奇”在哪里?请赏析。 ①

参考答案

一、语言表达

1、25.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26.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2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主要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首先应明确颔联所写内容,然后再理解其中蕴藏的感情。“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燕子”“梧桐”都是传统的意象,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解答: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比如本题就是针对诗歌的颔联提问,提问的同时,不仅考查情感,同时也考查诗句的意思。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①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②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2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这是考查写景的方式。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比如本题就主要从侧面角度入手来写,不是从正面来写雨势和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虚”与“实”,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互文等。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篇二:广东省茂名市信宜中学2017届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信宜中学2017届八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3分)

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价值追求。自由平等是早期人类的基本利益,即物质财富的占有。平等表现为个体在群体生活中均等地占有财富,而自由更多体现在个体可以合理地占有属于自己的财富。现在法治社会里,平等主要是公共事务的处理原则,通过平等可以制定出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规则;而自由主要是市民在不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独立处理其私人事务的原则。平等主要出现在公共领域,而自由主要出现在私人领域。自由和平等一起构成了现代市民生活的基本原则。

在东西方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自由与平等所受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东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视平等,西方文明则更重视自由。当然这与东方文明是大陆农业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商业文明有很大的关系!

(摘自《平等与自由——中西方法治思想的差异》)

1.下列关于“自由和平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早期人类生活中,平等和自由是人类的两大基本价值追求,表现为均等与合理地占有物质财富。

B.现在法治社会里的平等主要表现为通过平等可以制定出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规则,而自由主要是市民可以独立处理其私人事务。

C.在法治社会里,平等和自由一起构成现代市民生活的基本原则,分别出现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

D.在东西方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平等和自由所受重视程度不同,东方重视平等,西方则不重视平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题。(3分)

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使财货,以廉闻。“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

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

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

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B.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

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C.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

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D.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

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题。(3分)

天宝末入朝,时禄山反,帝引见,何方诛讨?常清见帝忧,因大言曰:“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乘驿赴东京。募兵六万,皆庸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

3.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B.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 题。(25分)

刘璠字宝义,沛国沛人也。璠九岁而孤,居丧合礼。少好读书,兼善文笔。 .

年十七,为上黄侯萧晔所器重。范阳张绾,梁之外戚,才高口辩,见推于世。璠年少未仕,而负才使气,不为之屈。绾尝于新渝侯坐,因酒后诟京兆杜骞曰:“寒士不逊。”.

璠厉色曰:“此坐谁非寒士?”璠本意在绾,而晔以为属己,辞色不平。璠曰:“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也!”遂拂衣而去。晔辞谢之,乃止。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当身痛之辰,即母死之日也。居丧毁瘠,遂感风气。服阕后一年,犹杖而后起,及晔终于毗陵,故吏多分散,..

璠独奉晔丧还都,坟成乃退。梁简文时在东宫,遇晔素重,诸不送者皆被劾责,唯璠独..

被优赏。解褐王国常侍,非其好也。 ..

璠少慷慨,好功名,志欲立事边城,不乐随牒平进。时寇难繁兴,未有所定。还至..

白马西,属达奚武军已至南郑,璠不得入城,遂降于武。太祖素闻其名,先诫武曰:“勿使刘璠死也。”故武先令璠赴阙。璠至,太祖见之如旧。谓仆射申徽曰:“刘璠佳士,古人何以过之。”徽曰:“昔晋主灭吴,利在二陆。明公今平梁汉,得一刘璠也。”时南郑尚...

拒守未下,达奚武请屠之,太祖将许焉,唯令全璠一家而已。璠乃请之于朝,太祖怒而不许。璠泣而固请,移时不退。柳仲礼侍侧曰:“此烈士也。”太祖曰:“事人当如此。”遂....

许之。城竟获全,璠之力也。 .

世宗初,授内史中大夫。寻封平阳县子,邑九百户。在职清白简亮,不合于时,左迁同和郡守。璠善于抚御,莅职未期年,生羌降附者五百余家。前后郡守多经营以致赀..产,唯璠秋毫无所取,妻子并随羌俗,食麦衣皮,始终不改。洮阳、洪和二郡羌民,常越境诣璠讼理焉。其德化为他界所归仰如此。天和三年卒,时年五十九。 ..

(选自《宋史﹒列传卷六十三》,有删改)

4.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诟:骂,辱骂 ②谢:感谢

③慷慨:大方,不吝啬 ④过:责备,责骂

⑤烈士:有志之士 ⑥竟:竟然

⑦期年:一周年 ⑧诣:到??去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④⑤⑥⑧D.①⑤⑦⑧

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B.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C.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D.后随晔在淮南/璠母在建康遘疾/璠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璠即号泣/戒道绝而又苏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指幼年失去父亲,类似这种委婉的说法还有“失恃”指失去父亲,“失怙”指失

去母亲。

B.服阙,是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官员

须离职三年。

C.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

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朝历代都是以长子做太子。

D.解褐,是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做官,和“出仕”“致仕”等同义。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两兄弟,二人才华横溢,当时名噪一时。

B.太祖,文中的太祖是赵匡胤的庙号。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

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

C.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的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采地、食邑、

封地等。

D.卒,是古人对大夫去世的描述方式。我国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的称呼各有

不同,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而殁,则指小孩子的夭折或病死。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刘璠在年少未任官时,富有才华有正气,不向梁朝外戚才高能辨的张绾屈服。他胸怀大志,喜好功名,立志在边城立功,不乐于按部就班地晋升。

B.刘璠仁德厚道。南郑拒守未被攻下,在达奚武请求屠城,太祖也将答应的情况下,刘璠流着泪坚决请求,终于打动了太祖,保全了南郑。

C.刘璠推行善政,管理有方。担任平阳县子,任职还未到期,生羌就有五百多户人家降附。洮阳、洪和二郡羌民,常常越境来请刘璠判定案子申辩是非。

D.刘璠恪守孝道,重情重义。母亲去世极度哀伤,人形毁损,服丧期满一年后,还要借助拐杖站立。萧晔在毗陵去世,只有刘璠护送萧晔灵柩还都。

9.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寻封平阳县子,邑九百户。在职清白简亮,不合于时,左迁同和郡守。(5 分)

(2)前后郡守多经营以致赀产,唯璠秋毫无所取,妻子并随羌俗,食麦衣皮,始终不改。

(5 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冥冥寒食雨

刘一止①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

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刺促②,老气尚轮囷③。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注】①刘一止(1078~1161),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②刺促:奔走忙碌。③轮囷:形容虽年老但志气盘曲在胸的样子。

10.诗的颔联历来被称为名句,请简要赏析。(5分)

11.本诗中其他三联(首、颈、尾联)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4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句都要默写) ......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

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篇三:2016届全国新课标卷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二)及答案详解

2016届全国新课标卷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二)

及答案详解

南充高中高2013级第九次月考

语文试卷

命、审题人:胡大华林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音乐性的美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如太宗)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的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或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那种“当时年少春衫薄”式的风流、潇洒和婷婷玉立么?它们与刘、张、四杰的诗歌的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这与诗中的陈子昂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并非偶然。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西凉乐、高昌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太宗的“秦王破阵”到玄宗的“霓裳羽衣”,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慢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

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魂灵,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宜矣。内容前面已说,就是形式,也由这个灵魂支配和决定。绝句和七古乐府所以在盛唐最称横唱,道理也在这里。它们是能入乐谱,为大家所传唱的。五古从汉魏起,到唐代实已基本做完;五律则自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搞定形化以来,成为终唐之世的考试体裁、正统格式;七律要到杜甫才真正成熟,宋以后才大流行,所有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只有“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即其中夹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等)才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选自于《美的历程》

1.“诗歌和书法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对书法发展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宫廷的大力提倡下,初唐的书法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

B.冯、虞、褚的多种兰亭摹本,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它们为那个时代确立了共同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C.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D.孙过庭在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2.关于“盛唐之音”,以下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心音,它们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

B.“入俗”的绝句和尚未定形的七言,是当时在整个社会中最为流行而可歌可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是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

C.“盛唐之音”表现在书法上,即是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D.草书,又特别是狂草,融合了当时传人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出现了许多新创造,具有音乐美,体现了出盛唐风貌。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唐代,书法和诗歌既是最普及的艺术,又是最成熟的艺术,它们都是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都在唐代达到了高峰。

B.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他就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些兰亭摹本,就成了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C.陈子昂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从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

D.五古、五律、七律等体裁是在唐代以后才成熟的,这些形式都基本是文学的,而不是音乐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父仲,哀帝时为谏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歙。歙女弟为汉中王刘嘉妻,嘉遣人迎歙,因南之汉中。更始①败,歙劝嘉归光武,遂与嘉俱东诣洛阳。

帝见歙,大欢,即解衣为衣之,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臣尝与隗嚣相遇长安。其人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公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

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②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八年春,歙与征虏将军祭遵袭略阳,遵道病还,分遣精兵随歙,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

明年,攻拔落门,隗嚣支党周宗、赵恢及天水属县皆降。初王莽世,羌虏多背叛,而隗嚣招怀其酋豪,遂得为用。及嚣亡后,五溪、先零诸种数为寇掠,皆营堑自守,州郡不能讨。歙乃大修攻具率盖延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数十万斛又击破襄武贼傅栗卿等。

十一年,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投笔抽刃而绝。赠歙中郎将、征羌侯印绶,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注】①更始:更始帝刘玄。②冘yòu豫:犹豫。

4.对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女弟:古代把姊妹称为女兄、女弟,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古时的“兄”又称为“昆”。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

B.杖节:即手执符节是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

C.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的称号。一般一字为正一字为辅,文官以“文”字为首字,武官以“武”字为首字,而文武双全者得通谥,以“忠”开头,以“忠武”(诸葛亮)最美。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5.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有一项()(3分)

A.歙乃大修/攻具率盖延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数十万斛/

B.歙乃大修攻具/率盖延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数十万斛/

C.歙乃大修攻具/率盖延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数十万斛/

D.歙乃大修/攻具率盖延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数十万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歙受皇帝之命出使隗嚣,希望劝降隗嚣,孤立公孙述。后来隗嚣把儿子隗恂派到汉朝作为人质。

B.来歙的妹妹嫁给汉中王刘嘉后,来歙便应邀来到汉中。刘玄失败后,来歙劝服刘嘉归顺光武帝,光武帝非常高兴。

C.来歙在与征虏将军祭遵袭击略阳途中,因与祭遵意见不合独自率领两千人马从番须、回中径直攻到略

阳,杀死隗嚣部下金梁,占领了略阳城。

D.来歙在征讨隗嚣的过程中,隗嚣余党周宗、赵恢和天水县都投降了,后来又打败了五溪、先零等地少数民族的势力。后来蜀地人害怕了便派人刺杀来歙。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5分)

(2)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冥冥寒食雨

刘一止①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

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刺促②,老气尚轮囷③。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注】①刘一止(1078~1161),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②刺促:奔走忙碌。③轮囷:形容虽年老但志气盘曲在胸的样子。

8.诗的颔联意蕴浓深,请简要赏析。(5分)

9.本诗中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马说》中表现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

(2)王勃在《藤王阁序》中用“,。”两句描写秋日的色彩。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

(3)屈原在《离骚》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的境遇的诗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能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吗?”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吗?”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8z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