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稿件

更新时间:2024-05-24 01: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和孩子一起成长

实小三(12)班 魏澜妈妈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天地,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我们最快乐最幸福的事。

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上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宝藏,等待着去挖掘开发,如何挖掘开发,怎样培养教育,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很多收获,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起分享一下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体会。

一、建立平等的关系,和孩子成为朋友。

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孩子向家长学习,同时家长也从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建立真正的平等关系,不能耍家长威风、居高临下,而是俯下身子和孩子沟通交流,最好蹲下来或者与孩子同坐着,切记不能指手划脚,大声呵斥,常和孩子谈心,陪孩子一起读书、做游戏,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做一些有益的事渐渐融入孩子的世界。经常问问孩子的想法、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周末出去玩,试着让孩子去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家长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必要的帮助即可。

其实和孩子交朋友也是一门学问,要懂得和理解孩子,尽量多花

1

时间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孩子,用心体会孩子的点滴成长。多和孩子沟通,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关注孩子,和孩子手拉手的进行交谈,和孩子向同一个方向看去,主动获得孩子的信任。比如让孩子说说班级的趣事,让孩子教自己普通话,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给每个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空间让孩子能够及时感觉到你的关注和欣赏,让孩子觉得有小主人翁的感觉,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从而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

二、创造温馨的氛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良好的环境影响和决定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和生活习惯。这里的环境包括安静的自然环境、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美的情境。

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家,自然环境要舒适,周围环境要安静,若果不能把家庭住所选择在一个安静的地理位置,那么就尽量保持安静的室内环境。试想如果让孩子整日处于锣鼓喧天、吵闹烦躁的环境中,不仅影响孩子的心情,也影响孩子学习。第二、家长要营造和谐温馨、充满爱意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包括和孩子对话时注意说话做到和声细语,语调适中。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快乐、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和自

2

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人。第三、创造一个和美、富有情趣的情境。给孩子布置一个充满学习气氛的书桌,在孩子学习时就要让孩子一心一意的学,不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有人在打岔,造成孩子分心。

三、帮助孩子塑造好品格、养成好习惯。

人的成长是一个智力、非智力因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品质,好品格决定好未来。教孩子“学会做人”,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励志故事、身边人周边事,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陶冶其情操,使其人格更加完善,努力教育培养孩子具有优良的品质、健全的人格。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养成好习惯是一件受益终生的大事。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就应该注重孩子的好习惯的培养。帮助孩子制定一张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督促孩子按时起床、按时休息,早起早睡、搞好个人卫生、整理好自己的生活学习用品。叮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做作业仔细审题,放学回到家先做完家庭作业再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思考习惯、今天事情今天做完,勤奋好学、善于反省等习惯。把好习惯的培养渗透在每日生活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

四、因才施教、寓教于乐,善于寻找方法引导孩子

3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瞬间,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才施教、寓教于乐、实施个性化人性化家庭教育,善于用多种方法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第一、抓住孩子的兴致,因势利导。比如孩子都爱听故事、做游戏,那么家长就要把自己想要讲给孩子听的道理和知识相应的选用名人故事、格言警句、成语接龙等方式来传达,让孩子在听故事、背格言、玩游戏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明白一些道理和为人处事的原则。第二、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比如,孩子不喜欢吃胡萝卜,我们又希望她吃补充营养,这时并不是给他下命令,强迫她吃,而是挑了两根,问他,是吃大的那根还是小的那根,孩子一般会选择后者(这正是我们的预想),孩子也感受到了一种民主的气氛,更看到了家长对他的尊重。时间一长,她会渐渐喜欢吃胡萝卜。第三、适时巧妙地运用“鼓励”和“表扬”。孩子对鼓励和表扬很敏感。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或闪光点,立即给予积极评价,如“你听得很认真,所以回答的很好”“刚才那首诗你背的一字不漏,你真棒!”或者奖励一本故事书、铅笔等等,满足孩子被肯定的需要,刺激强化巩固好行为。第三、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注意好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的德行成为孩子衡量道德行为的标尺,让自己的善举成为孩子判定是非善恶的杠杆。同时要注

4

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扬长避短、与时俱进,随时做好孩子的榜样。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和不成熟的拙见,其实好多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有更多更好更科学的方法,让我们共勉互享,给孩子一片蓝天,努力和孩子一起成长。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yo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