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08 07:39:3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http://www.gtjia.com

小方坯连铸中碳钢铸坯表面缺陷与保护渣性能选择

摘 要:首钢二炼钢160mm×60mm小方坯连铸使用高碳钢类型FRK-45型保护渣生产碳质量分数为0.35%~0.50%钢时,连铸坯表面出现大量的纵向裂纹和横向凹坑缺陷。通过降低连铸机拉速,提高保护渣的碱度,延缓保护渣熔化速度,改善铸坯坯壳与结晶器壁之间渣膜的传热等技术措施,使铸坯的表面缺陷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中碳钢 连铸 保护渣 表面缺陷

首钢二炼钢160mm×160mm断面方坯铸机在浇注碳的质量分数为0.35%~0.50%的中碳钢时,由于保护渣性能不合适,造成连铸过程中大量铸坯表面出现纵向裂纹和横向凹坑等表面缺陷,占到总量的25%,给后道工序和产品质量带来不良影响,也给公司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减少铸坯表面纵向裂纹和横向凹坑的发生,通过提高连铸保护渣的碱度,延缓保护渣熔化速度,改善坯壳与结晶器壁间的渣膜传热,使铸坯的表面缺陷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分析2个钢种铸坯不同表面缺陷产生的机制和特征,讨论钢种成分与保护渣理化性能对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

1 FRK-45型和改进FRK-45型保护渣性能对中碳钢表面质量的影响 1.1 使用FRK-45型保护渣典型钢种的表面缺陷

出现纵裂和凹坑的A和B钢种成分(质量分数)见表1~2。

A和B钢采用相同的连铸工艺:二冷采用0.98L/kg比水量,结晶器电磁搅拌:电流350A,频率5 Hz,拉速按照1.65 m/min的恒拉速控制。

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A钢发生缺陷铸坯占到总数的24.8%,B钢发生缺陷铸坯占到总数的25.1%。A钢典型缺陷铸坯在内弧侧中间部位发生严重的纵向凹陷,长度贯穿整个铸坯。同时,在中间伴随纵裂纹,裂纹深度达10~12mm,其形貌如图1所示。

http://www.gtjia.com

B钢铸坯表面出现横向凹坑,凹坑的中间有一道横向浅沟。浅沟发展较深时就成为横向裂纹,而且振痕底部常常伴有卷渣,其形貌如图2所示:凹坑中间部位振痕最深,经现场测量铸坯振痕最深处达5~6mm。经酸洗后,横向浅沟底部出现了横向裂纹[1]。

1.2 改进FRK-45型保护渣对改善中碳钢表面质量的效果

二炼钢160mm×160mm断面方坯铸机生产钢中w([C])≥0.35%的钢种均采用FRK-45型保护渣,性能一直比较稳定。生产的SWRH82B、GCr15及60Si2Mn等高碳钢钢种,铸坯表面质量良好。浇注碳的质量分数在0.35%~0.50%区间的钢种时,出现上述缺陷。的形貌,铸坯表面质量良好。 2分析与讨论

为此,改进了原来保护渣的理化性能,提高保护渣的碱度,调整保护渣熔化速度,提高渣膜传热均匀性。为试验2种保护渣的性能,在铸机1~4流使用原来保护渣,5~8流使用性能改进后的保护渣,现场对比铸坯的表面质量。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原来保护渣,部分铸坯仍有凹坑发生;采用改进后的保护渣,浇注的铸坯渣膜均匀,铸坯表面质量良好,没有凹坑和纵裂的发生。图3为放大4倍的铸坯酸洗后的形貌,铸坯表面质量良好。

http://www.gtjia.com

整个浇次A钢和B钢所有炉次都出现不同支数缺陷铸坯,且铸机流数不固定。可以断定,在连铸机设备及工艺操作正常的情况下,铸坯表面和皮下质量取决于保护渣的性能。也就是说,铸坯表面和皮下的各种缺陷都与保护渣性能密切相关。如果选择性能合适的保护渣,可以获得表面无缺陷的铸坯;如果选择不当,则易使铸坯表面产生大量缺陷。总的来说,保护渣必须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减少结晶器内坯壳与结晶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纵裂纹的产生。保护渣应具有均匀传热的作用,尤其在结晶器的上部横断面方向上更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结晶器上部铜板与坯壳之间的渣膜保持均匀一致[2]。 2.1 保护渣性能与结晶器热流和保护渣消耗变化

在连铸机拉速一定时,使用原保护渣和性能改进后的保护渣,从结晶器导出热流有明显的差别。从图4可以看出:在1.40m/min拉速下,2种保护渣结晶器导出热量差别不是太大;在1.60m/min和1.80m/min拉速下,使用改进FRK-45型保护渣后,结晶器导出的热量比原来导出的热量少29MJ/min和27 MJ/min。图5是2种保护渣在不同拉速情况下,铸坯单位表面积保护渣的消耗量:在1.4m/min拉速下,改进FRK-45保护渣消耗量为0.32kg/m2,FRK-45保护渣消耗量为0.28 kg/m2;随拉速增加到1.65m/min,2种保护渣的消耗量分别降低到0.24 kg/m2和0.21 kg/m2;拉速增大到1.85m/min时,2种保护渣消耗量几乎没有变化。

http://www.gtjia.com

在相同拉速下使用改进后的保护渣,结晶器导出热量相应地减少;使用改进后的保护渣,铸坯单位面积的消耗量增加,结晶器内液渣膜厚度相应变厚,这使得结晶器导热缓慢,从而改善结晶器导热不均的问题。 2.2保护渣成分与理化指标

从表4和表5保护渣的成分和理化指标变化来看,FRK-45型保护渣属于低熔点、低黏度、快熔速型保护渣。浇注A钢和B钢时,浇注温度相对较高,保护渣熔速过快,熔渣过早裸露在大气中,热量损失大,造成结晶器上部横断面上局部钢液过冷,液面处坯壳收缩离开结晶器壁形成横向凹坑。提高渣中的CaO、MgO的含量后,随w(CaO)/w(SiO2)由0.62提高到0.87,保护渣的半球熔点提高了90~140℃。渣中的w (Na2O)由11.05%降低到1.72%,延迟了保护渣的熔化速度,由原来的29~34s延长为59~70s。同时,把渣中的础(Al2 O3)由原来的3.80%提高到11.98%,提高了熔渣的黏度。Horst Abatis研究认为[3],渣中w (Al2 O3)在2%以上时,熔渣黏度几乎没有变化,但w (Al2 O3)大于10%时,黏度急剧升高。改进后的保护渣黏度发生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的0.47 Pa·s提高到0.89Pa·s。把保护渣中w (Al2 O3)控制10%以上,可以得到较高黏度保护渣。

2.3钢的凝固机制分析

从A钢和B钢凝固特性来看,碳的质量分数为0.09%~0.17%的碳钢从液相冷却到1495℃时发生包晶反应,δFe(固体)+L(液体)→γFe(固体)。发生δFe +L→γFe转变时,线收缩系数为9.8×10-5/℃,碳的质量分数大于0.53%钢液凝固时未发生包晶反应δFe→γFe,线收缩系数为2×10/℃。碳的质量分数介于0.17%~0.53%的钢种在发生包晶反应前如图6所示:以碳的质量分数为0.45%钢为例,在钢液凝固的过程l~2当中,δFe相的含量少于J点δFe的含量(79.5%),而是(0.53-0.45)/(0.53-0.09)×100%=20.9%。

-5

http://www.gtjia.com

设定凝固区间钢液线收缩系数与δFe含量成线性关系,则此时线收缩系数为4.6×10/℃(图7)。钢液中各种合金元素相互发生作用,A钢和B钢中的V和Cr元素在1600℃对C相互作用系数为-13和-34,这2种元素都是强烈降低钢中碳活度元素,导致钢液在凝固1~2过程中析出的δFe量要大于相对的碳质量分数。实际线收缩量落在图7所示意的圈内,导致铸坯凹坑和纵裂缺陷的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4]

-5

结晶器采用弱冷却对包晶钢的表面质量有很大的改善效果。碳的质量分数在0.17%~0.53%之间,钢液凝固过程收缩量相对较大的钢种,通过提高原来保护渣的碱度、熔点、黏度后,保护渣的溶化时间变长,把保护渣的熔化温度提高到1100~1250℃之间。这样,保护渣的熔速变慢,在钢液面上形成适当厚度的熔渣层和粉渣层,防止钢水氧化和热量损失,与结晶器弱冷有相同的效果。同样,保护渣黏度提高,保护渣的消耗量相对变大,坯壳与熔渣层之间的热阻相对变大,导出热量相对少些。这也就是使用改进后保护渣,会引起结晶器内导出热量减少,对凝固收缩量严重的钢种铸坯表明质量有很大的改善。 3 结论

1)小方坯浇注含有碳活性弱化元素较高(Cr和V)的中碳钢时,钢液凝固时发生过包晶反应,其线收缩量大于相对应碳含量的线收缩量。采用低熔点、低黏度、快熔速的保护渣,结晶器四壁导热不均匀和钢液凝固时线收缩量较大两者综合因素,是导致铸坯表面出现纵裂纹和横向凹坑的主要原因。

2)采用高熔点、高黏度、低熔速的保护渣,使铸坯单位表面积保护渣消耗量增加,结晶

[5]

http://www.gtjia.com

器内导热热阻变大,结晶器弱冷导热均匀性得到改善,降低了铸坯凹坑和纵裂纹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王文学,王雨,迟景灏,等.不锈钢铸坯表面缺陷与保护渣性能的选择[C]//连铸保护渣技术讲座及研讨会.重庆:2006.

[2] 蔡开科.连铸结晶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3] Samyon Royzmen.Continuous Casting of Peritectic steel[J].Stee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2000,80.

[4] 黄希枯.钢铁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5] 卢盛意.连铸坯质量[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http://www.gtjia.com

器内导热热阻变大,结晶器弱冷导热均匀性得到改善,降低了铸坯凹坑和纵裂纹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王文学,王雨,迟景灏,等.不锈钢铸坯表面缺陷与保护渣性能的选择[C]//连铸保护渣技术讲座及研讨会.重庆:2006.

[2] 蔡开科.连铸结晶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3] Samyon Royzmen.Continuous Casting of Peritectic steel[J].Stee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2000,80.

[4] 黄希枯.钢铁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5] 卢盛意.连铸坯质量[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rg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