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南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04 23: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 建设地点

南京市江南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选址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井镇(江宁街道戴家庄房),目前现状为水塘、山体裸地(主要是杂草)、农田等。周边环境现状见图1.1-1。

图1.1-1 拟建项目周边现状图

1.1.2 建设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京市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同时城市垃圾产生量也越来越大,2010年南京市生活垃圾总产量为178万吨。目前,全市日均生活垃圾产量已经接近5000吨。

1

目前,南京市采用填埋为主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中心城区共有4 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包括位于江宁区境内的水阁垃圾填埋场、轿子山垃圾填埋场,位于浦口区的天井洼垃圾填埋场以及位于六合区的马鞍垃圾填埋场。2013年前,水阁垃圾填埋场、轿子山垃圾填埋场将封场;到2015年,天井洼垃圾填埋场也将停止使用。届时,南京市将面临垃圾无处消纳的局面。

在此基础上,2011年12月,在南京市容管理局的组织下,南京市江北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和南京市江南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同时招标,目的是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快工程的建设进度,为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招投标,

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获得南京市江南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

发电厂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特许经营权。 1.2 项目建设内容 1.2.1 项目组成与工程内容

本项目主要由生产及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等内容组成,包括新建垃圾接收、贮存与输送系统、焚烧系统、烟气处理系统、垃圾热能利用系统等。主要工程组成见表1.2-1。

2

表1.2-1 主体工程、辅助及环保工程

项目 名称 生活垃圾焚烧系统 内容或规模 备注 处理能力2000t/d,4台炉并联布置。 4×500t/d的机械炉排炉 生产工程 公用工程 环保

称重、记录、传输、打印与9座垃圾卸料门,3套全自数据处理功能。卸料门采用垃圾接收 动电子汽车衡 可自动启闭的液压驱动系统。 可储存约7天额定垃圾焚烧设有半自动垃圾抓斗、全封垃圾贮坑 量,容积为31668m3 闭、负压状态、防渗。 垃圾3台单台起重量15t、抓斗容接收、积为10m3 的桔瓣式抓斗吊贮存垃圾给料 车,垃圾抓斗起重机控制室,半自动垃圾抓斗。 与输设有密闭、安全防护的观察送系窗 统 垃圾池在沿与焚烧炉进料相反的方向上有2%坡度,垃圾渗滤液收集池底部靠近垃圾门侧的侧壁收集池内设渗滤液收集泵。 与输送系统 上设26个方孔,使垃圾污水通过格栅门沿污水沟流入渗滤液收集池,有效容积900m3 2×20MW凝汽垃圾8式汽轮发电年发电量为2.8179×10kWh 热 机组 能利4台(单台最大蒸发量 用 余热锅炉 43t/h) 系统 80米高 烟囱 自动控制系统 DCS集散控制系统 2×25m3 辅助及点火燃料,0#柴油。 轻柴油储罐 按4条烟气净化线的石灰消1×100m3 活性炭储仓 耗量、4天存量考虑。 按4条烟气净化线的石灰消1×50m3 石灰储仓 耗量、7天存量考虑。 3有效存储容积2200m,可存81m×5.5m×5m(h) 炉渣储仓 储约5日的炉渣量。 按4条烟气净化线的飞灰2×160m3 飞灰储仓 量、3天存量考虑。 按飞灰固化所需用量的3天1×75m3 水泥储仓 存量考虑。 储存量30 m3。20%的氨水用31×30m 氨水储罐 于炉内脱硝和烟气脱硝。 厂区雨污分流管网铺 实现厂区雨污分流、清污分3

工程 设 烟气净化系统 “SNCR(炉内)+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喷射+布袋+ SCR脱氮”组合工艺 垃圾渗滤液采用“预处理+ UASB厌氧反应器+MBR生化处理系统+NF纳滤膜系统+RO反渗透膜系统”处理工艺; 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预处理,之后接入渗滤液处理系统的“MBR生化处理系统+NF纳滤膜系统+RO反渗透膜系统”。 污水处理系统总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m3/d。 抽气、活性炭除臭、阻隔帘幕及其他密闭措施 合理布局、安装消声器、隔声等 炉后建渣池,主厂房外建灰库,另建飞灰固化车间 40560m2 流。 焚烧炉采用SNCR脱氮工艺,烟气采用SCR脱氮。 污水处理系统 渗滤液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炉排漏渣输送机用水、余热锅炉漏灰输送机用水、引桥及地磅区冲洗水、卸料平台冲洗水、道路及绿化用水。 恶臭防治 噪声控制 炉渣和灰处理系统 绿化 炉渣外运制砖,飞灰固化后江宁水阁垃圾填埋场填埋。 绿化覆盖率30%。 1.2.2 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0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66.6万吨。 拟采用4台日处理能力为500t的机械炉排炉焚烧炉,工程拟设置4台最大连续蒸发量为43t/h余热锅炉,2台装机容量为20MW的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为2.8179×108kWh。 1.2.3 工艺

本项目严格地对工艺流程进行选型,包括了垃圾炉接收、焚烧(含焚烧及蒸汽生产锅炉,以及排渣冷却等辅机)、烟气净化处理、灰渣收集处理、供水、余热利用系统等。

本项目的主要工艺流程见图1.2-1。

4

图1.2-1 项目的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叙述:

垃圾由专用车辆运送到厂区垃圾接收系统入口,经称量后卸入垃圾储坑堆储发酵。为了稳定焚烧过程,需要用行车抓斗(吊车)进行不停的撒布和翻混,使垃圾进行均质化。储坑中经过均质化处理的垃圾,按负荷量

5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⑴大气评价范围

采用估算模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确定本项目的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焚烧炉排气为圆心,半径2.5km的圆。大气评价范围见图2.2-1。

⑵噪声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厂界外200m范围。 ⑶地下水评价范围

地下水评价范围:在现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基础之上,确定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单元,即评价范围为西、北侧至洪幕山和G205国道,东、南至马头山水源涵养区,东西长约4.6km,南北距离约5.1km,面积约23.5km2。见图2.2-2。

⑷生态影响评价范围

拟建项目厂区及周边2.5km范围。 ⑸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以项目拟建地为圆心,半径3km的圆。

11

图2.2-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图(附保护目标)

12

王 港 河

图2.2-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3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3.1.1 废水

拟建项目废水主要是垃圾渗滤液、生活污水和垃圾卸料平台等清洗废水等。具体见表3.1-1。 3.1.2废气

本工程主要废气产生源为垃圾贮存系统和焚烧系统。焚烧炉的烟气经过余热锅炉进入烟气净化系统,各焚烧生产线烟气均采用“SNCR(炉内)+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喷射+布袋+ SCR”组合净化工艺。4套烟气净化系统采取平行布置,经净化达标后废气通过80m高集束烟囱排入大气。

大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状况见表3.1-2、表3.1-3、表3.1-4。 3.1.3噪声产生及排放状况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锅炉房、发电机及其它配套设施,类比同类项目,垃圾焚烧发电厂噪声源强见表3.1-5。 3.1.4 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炉渣、飞灰、废机油、脱硝催化剂、污水处理污泥及生活垃圾等,总产生量为173511.5t/a。见表3.1-6。

14

表3.1-1 拟建项目废水产生及排放状况 污染物产生状况 废水名称 废水产生量 (t/a) 主要污染物 COD BOD5 SS NH3-N TP COD SS NH3-N TP COD SS NH3-N TP COD BOD5 SS NH3-N TP COD SS 浓度 (mg/L) 50000 28000 6000 1200 20 500 400 30 10 300 200 35 5 产生量 (t/a) 6826.50 3822.84 819.18 163.84 2.73 1.33 1.07 0.08 0.03 3.29 2.19 0.38 0.05 6831.12 3822.4 822.44 164.30 2.81 19.18 19.18 处理方式 污染物排放状况 废水排放量 主要污(t/a) 染物 浓度 排放量 (mg/L) (t/a) 排放 去向 垃圾渗滤液处理后104562t/a厂内回用。浓缩液7992t/a回用于飞灰加湿机用水、23976t/a回喷于焚烧炉。 处理后厂内回用,不外排。 垃圾渗滤液及 卸料平台冲洗水 136530 预处理+ UASB厌氧反应器+MBR生化处理+NF纳滤膜+RO反渗透膜 MBR生化处理+NF纳滤膜+RO反渗透膜 化粪池+ MBR生化处理+NF纳滤膜+RO反渗透膜 0 0 0 0 垃圾车、地磅区 冲洗水 2664 0 0 0 0 生活污水 10950 0 0 0 0 处理后厂内回用,不外排。 合计 150144 — — 0 0 0 0 经处理后厂内回用,不外排。 冷却系统排水 (直排清下水) 479520 40 40 — 479520 COD SS 40 40 19.18 19.18 排入铜井河 注:生产时清洗等废水按333天计算,生活污水365天计算,废水污染物产生量按平均浓度计算。

15

表3.1-2 大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状况

产生状况 排放源 污染物 废气量 浓度 33(Nm/h) (mg/m) 烟尘 HCl SO2 NOX CO Hg Cd Pb 8013 200 733 310 200 0.5 0.5 10 产生量 Kg/h 2914 (728.5×4) 72.73 (18.18×4) 266.55 (66.64×4) 112.73 (28.18×4) 72.72 (18.18×4) 0.18 (0.045×4) 0.18 (0.045×4) 3.64 (0.91×4) 6排放状况 治理 措施 去除率 浓度 (%) (mg/3m) 99.9 95 94 75 75 90 90 99 8 10 44 78 50 0.05 0.05 0.1 0.1 ngTEQ3/m 排放量 Kg/h t/a 排放标准3(mg/m) 排放参数 高度 内径 温度 (m) (m) (℃) 排放方式及去向 t/a 23312 581.84 2132.4 2.91 23.28 (0.7275×4) 3.64 (0.91×4) 29.12 10 10 50 200 50 80 0.05 0.05 0.5 15.99 127.94 (3.9975×4) 28.37 226.96 (7.0925×4) 18.18 145.44 (4.545×4) 0.018 (0.0045×4) 0.144 焚烧炉 烟囱 90912×4 901.84 SNCR(炉内)+半581.76 干法+干法+活性1.44 炭喷射+布袋+ SCR 1.44 29.12 2.0×4 145 连续排放大气 0.018 0. 144 (0.0045×4) 0.036 (0.009×4) 3.64×10 4(0.91×10×4) ng/h 40.291 二噁英 1.82×10 65ngTEQ (0.455×103/m ×4) ng/h 14.40g/a 98 0.288g/a 0.1 3ngTEQ/m 注:本项目烟囱为四根直径为2米的集束烟囱。

16

表3.1-3 本工程NH3、H2S无组织排放源参数 序号 污染源位置 垃圾库房 1 (按10%的泄漏率计) 2 3 渗滤液处理站 氨水储罐区 污染物 NH3 H2S NH3 H2S NH3 2184 无组织排放面积 (m2) 无组织排放源强 (kg/h) 0.0138 0.0014 0.03025 0.0009 0.00287 1000 约10 表3.1-4 本工程粉尘无组织排放源参数

序号 1 污染源位置 飞灰固化车间 污染物 粉尘 无组织排放面积 (m2) 0.02 无组织排放源强 (kg/h) 0.0021 (t/a) 0.0167 表3.1-5 噪声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 (dB(A))

序号 设备名称 台数 所在车间 声源噪声级 治理措施 以玻璃纤维做隔音;安1 发电机组 4 汽机间 置防音室;调整设备使95~100 保持动态平衡(减震);在空气进、排气口处安装消声器 85 80~90 85 85~90 95 合理布局 安装消声器,建筑隔声 加装隔音箱、消声器 加装隔音箱、消声器 做泵隔振;做防音围封 60 车间外1m处噪声 2 3 4 5 6 7 冷却塔 搅拌机 引风机 送风机 泵类 锅炉排汽 2 4 4 4 12 4 室外,距南厂界最近距离约20m 垃圾池 烟气净化间 通道 综合泵房 焚烧间 85 55 55 55 55 80 选用低噪声型安全阀95~110 机控制阀设备、加装消音器并采取减振措施

17

表3.1-6 固体废物产生状况 (t/a)

序号 废物名称 1 2 3 4 5 6 合计 炉渣 生活垃圾 污水处理污泥 脱硝催化剂 飞灰 废机油 产生量 144240 55 2100 0.5 分 类 一般废物 一般废物 一般废物 一般废物 处置方法 作为建筑材料原料综合利用 (由苏州市乾宇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制砖) 厂内焚烧处理 厂内焚烧处理 厂家回收利用 稳定固化后送江宁水阁垃圾填埋场填27112 HW18(802-002-18) 埋 4.0 HW08(900-201-08) 南京汇丰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 173511.5 - 3.2 生态影响方式、范围

施工期对项目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影响范围是项目占地周边约200m区域。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项目排放的废水、废气对农业及周边陆域植被及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3.3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3.3-1及图2.2-1。

表3.3-1 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

序号 保护目标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所属行政区 洪幕社区 洪幕社区 南山湖社区 洪幕社区 南山湖社区 洪幕社区 南山湖社区 南山湖社区 洪幕社区 洪幕社区 距最近厂距烟囱距离方位 界距离规模 人数 功能 (m) (m) SE S NW SSE N SSE NE NW SW E NE 18

南庄※ 戴家庄房※ 福兴村※ 嵇凹 嵇家 李家大村 杨安 高场 大柘塘 嵇村 134 321 425 589 741 953 1130 1140 1240 1250 1470 60 98 207 350 449 751 814 942 867 967 1221 67 50 48 75 40 70 50 87 150 居住 80 居住 144 居住 225 居住 120 居住 160 居住 150 居住 180 居住 103 205 居住 135 295 居住 南山湖旅游度假南山湖社区 区 非常住人口 序号 保护目标名称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小柘塘 北庄村 戴村 祝塘 庄房 小石山 周岗 铜坳 大石山 孙旺店 山林 光明 小洪幕村 铺头 中村 安德 郭塘 南山医院 老良塘 所属行政区 洪幕社区 南山湖社区 洪幕社区 南山湖社区 南山湖社区 南山湖社区 南山湖社区 洪幕社区 南山湖社区 南山湖社区 南山湖社区 南山湖社区 洪幕社区 星辉社区 南山湖社区 南山湖社区 南山湖社区 南山湖社区 洪幕社区 距最近厂距烟囱距离方位 界距离规模 人数 功能 (m) (m) SW N SE NE NNW NW NW SSE NW NNE NW NW SSW NW NE NE NNW NNE SSW 1530 1580 1650 1670 1780 1820 1850 1970 2020 2040 2120 2310 2320 2340 2360 2370 2410 2420 2430 1205 1281 1522 1342 1516 1615 1650 1705 1841 1690 1671 1686 2110 1674 2041 2095 2119 2171 2140 55 70 50 45 50 45 76 60 80 64 64 45 50 72 100 居住 280 居住 200 旅游 180 居住 200 居住 180 居住 175 居住 180 居住 240 居住 192 居住 192 居住 98 居住 150 居住 216 居住 127 270 居住 188 374 居住 155 467 居住 床位(125) 医院 105 235 居住 ※注:南庄、戴家庄房、福兴村居民将在项目试生产前全部搬迁完毕。

3.4 环境影响及预测结果分析 3.4.1 施工期

⑴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各种机械运行中的噪声水平一般在75~110 dB(A)之间。 施工各阶段声级为75~115dB(A),由于施工场地噪声源主要为各类高噪声施工机械,且各施工阶段均有大量的机械设备于现场运行,而单机设备声级一般高于90dB(A),又因为施工场地内设备位置不断变化,同一施工阶段不同时间设备运行数量亦有所波动,很难确切的预测施工场地各厂界噪声值。

参考同类施工机械噪声影响预测结论,昼间施工机械影响范围为60m,

19

夜间影响范围为180m。

由于附近村庄距离工程建设工地较近(200米范围内尚未拆迁完居民),因此,应禁止夜间高噪声施工(打桩阶段夜间禁止施工),昼、夜施工均应做好防护措施,施工噪声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噪声限值要求,避免对附近的居民产生不利影响。

⑵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为TSP。由于在地面平整、挖沟等过程中破坏了地表结构,会造成地面扬尘污染环境,堆土和露天堆放的土石方也产生扬尘,同时施工中运输量增加也会增加沿路的扬尘量。施工中土方挖掘和堆土扬尘影响局部环境,属短期影响,其影响随施工结束而消失。运输扬尘一般在尘源道路两侧30m的范围,扬尘因路而异,土路比水泥路TSP高2~3倍。对于施工扬尘应采取定期洒水作业,由于施工场地附近现状大部分为水塘和林地,故施工扬尘产生的影响不大。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次污染源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燃烧柴油和汽油排放的废气,施工车辆的尾气排放要满足有关尾气排放要求。但由于施工期较短,场地较小,所以废气污染是小范围、短暂的。

⑶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土方施工开挖的渣土、碎石等;物料运送过程的物料损耗,包括砂石、混凝土等。由于本工程基本上都是在厂界内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定点堆放、管理,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在可承受限度范围。

另外,车辆装载运输时泥土的散落、车轮沾上的泥土会导致运输公路上布满泥土。因此施工中必须注意施工道路堆土的处置,及时清理。

施工期生活垃圾及时清理,由市政环卫部门负责生活垃圾的收运。 ⑷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工程少量基坑排水主要为地下水,采用明渠排水方案,排入附近河流;混凝土拌和养护废水集中收集,经沉淀中和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在施工人

20

圾堆放在垃圾贮坑内散发出恶臭的气体,其主要成分为H2S、NH3等。采用以下方式控制恶臭气体:①采用封闭式的垃圾运输车;②垃圾卸料大厅、垃圾贮坑采用封闭式布置;③在垃圾焚烧厂主厂房卸料大厅的进出口处设置风幕;④垃圾贮坑所有通往其它区域的通行门设双层密封门;⑤设置自动卸料密封门,使垃圾贮坑密闭化;⑥在垃圾贮坑、储渣池上方抽气作为助燃空气,使贮坑区域、储渣池形成负压,以防恶臭外溢;⑦规范垃圾贮坑的操作管理,利用抓斗对垃圾不停地进行搅拌翻动,可避免垃圾的厌氧发酵,减少恶臭产生;⑧定期对垃圾贮坑进行喷洒灭菌、灭臭药剂;⑨焚烧炉停炉检修期间,开启电动阀门及除臭风机,臭气经过活性炭除臭装置吸附过滤达标后排入大气。

综合分析全厂所采用的废气治理措施,类比运行中的焚烧厂的实际处理效果,本项目建成后所排放的二噁英类的控制效果完全可以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的1.0 ng(TEQ)/m3标准要求,也可达到欧美标准0.1ng(TEQ)/m3标准要求,其它重金属、飞灰、酸性气体等污染物质也均可保证达标排放;通过恶臭控制措施可以减轻恶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无组织排放的臭气厂界浓度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由此可见,本项目所采用的废气治理技术,通过全面的、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措施得以保障,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3.5.3 噪声控制措施

本工程噪声源主要来自风机等空气动力设备、大功率水泵等。项目将根据设备情况分别采用以下降噪措施:①对锅炉空排气管道控制阀、安全阀选用低噪声型设备,安装排气消音器,对阀与消音器间的管路做减振处理;②对风机做隔音箱,安装排气消音器;③对各种泵类采取加装橡胶接头等振动阻尼器;水泵等基础设减振垫;④锅炉房等选用隔声、消音性能好的建筑材料;⑤加强管理、机械设备的维护;⑥主厂房合理布置,噪声源相对集中,控制室、操作间采用隔音的建筑结构。在运行管理人员集中

26

的控制室内,门窗处设置吸声装置(如密封门窗等),室内设置吸声吊顶,以减少噪声对运行人员的影响,使其工作环境达到允许噪声标准;⑦总图合理布局并加强厂区绿化,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通过采取上述治理措施后,可确保减少本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5.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固体废物,有炉渣、飞灰、废机油、脱硝催化剂、废水处理污泥及生活垃圾等。

根据对同类生活垃圾炉渣浸出试验资料,炉渣属一般固体废物,拟作综合利用。

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焚烧灰尘属危险废物,编号为HW18,本项目对飞灰采用水泥固化后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后,送江宁水阁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待江南生态垃圾填埋场建成后,飞灰经厂内固化后送该场填埋进行卫生填埋。

废机油为危险固废,委托南京汇丰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进行焚烧处置。 脱硝催化剂厂家回收。

废水处理污泥及生活垃圾进入本工程焚烧系统焚烧处理。

综合分析认为,本项目污染控制措施可以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且满足环发[2008]82号文相关要求。 3.6 生态保护措施

工程建设完成后,整个评价区要完善绿化,使得绿化率保持30%。这些绿化工程,不但能美化环境,而且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效能。树林、草植物及枯枝落叶腐殖质层能阻挡和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增加土壤的入渗量,减少地面冲刷,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在整个评价区的植物配置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并较多应用观赏性树种,营造宜人的共享空间,并且通过乡土植物和新材料的应用,最大限度的降低绿化成本和后期管理维护的成本。

⑴以乡土树种为主,营造生态型的绿地空间。乡土树种是一个地区适

27

应性最强的树种,也是绿化中管理最粗放的树种,易成活,后期维护简单,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好的植物景观群落。故在评价区的植物配置中大量应用如国槐、金丝垂柳等乡土树种作为行道树种,成为有序且自然气息很强的林荫道景观。

⑵培育草坪,寻求更合理的植物生态系统。草坪的景观效果及防护效果均较佳,可以净化空气、吸滞尘土、杀菌防病,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绿色的草坪能减缓太阳的辐射,保护人们的视力,并能防止噪音、净化水源、保持水土、调节环境小气候。

⑶大量应用观赏性植物,为了丰富评价区的植物景观,在植物配置中应用较多的观赏性植物等,保证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在整个植物配置中常绿树种的用量不超过50%,以强调绿色和生态性,为了增强植物景观效果,在厂区内种植月季等时令花卉,保证七至九月鲜花不断。

⑷分区绿化

为美化环境,工程建成后,平整弃土,植树造林,可绿化区域种植观赏花草,美化环境,使拟建厂区成为一个办公条件舒适、环境优美、赏心悦目的人造景观。

通过增加整个厂区的绿化和立体绿化,可将厂区与周围环境进行绿色隔离。绿地的布置从工艺角度考虑,一般来说,可分为厂前绿地、防护绿地、缓冲绿地三种。

厂前绿地厂前区,以美化环境、防噪和除臭为主,种植常绿树、开花草木、灌木等,以丰富四季景色。

防护绿地主要是废气、恶臭卫生隔离防护绿地。常以北方高大树木、灌木、花卉和草类交替种植成密实的混合林带,对净化空气起到一定作用。

缓冲绿地分布在生产区内,在靠近恶臭源的地方布置对NH3、H2S等恶臭气体吸收效果好的树种如刺槐、泡洞、榆、加拿大杨等;在靠近粉尘源的地方布置对空气净化效果好的树种,如毛白杨、刺槐、泡桐、柳树等。

⑸景观美化

28

拟建工程的建设要在风格上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并使之增景。为此,在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设计时,在颜色、体量、线条等都要与大背景相协调。绿地要精心设计,达到园林的效果。 3.7 环境风险分析 3.7.1 环境风险预测结果

本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主要考虑三种情况:非正常工况主要考虑两种情况:一是焚烧炉配套的烟气处理设施达不到正常处理效率时的废气排放情况;二是关于二噁英类物质的非正常排放,在焚烧炉启动(升温)、关闭(熄火)过程中或由于管理及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炉温不够情况下二噁英的非正常排放;三是焚烧炉内CO量过大造成爆炸事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非正常工况及事故排放情况下,二噁英类、氯化氢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正常情况下有所增加,但仍能满足相关评价标准要求。在最大可信事故情况下,本项目周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均可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加强对这些目标所在地的突发事故污染监测和防范是必要的。为了防范事故和减少危害,需要制定事故的应急预案。当出现事故时,要采取紧急措施,如果必要,要采取社会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故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总体上拟建项目建成后,在确保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的基础上,风险水平可接受。

3.7.2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由专人负责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制订“环保管理人员职责”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制度。企业应配备活性炭除臭装置、通讯报警设备、自动监控设备、紧急冲淋装置、防护设备、围堰、事故池10000m3(兼做消防废水收集池)、雨水排口断装置、监测装置等;并制订应急预案等防范措施;加强事故风险防范。 3.7.3 应急预案

建设单位将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29

和本报告书要求,制订风险应急预案。同时,加强应急预案演习,应对可能发生的应急危害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即可以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对事故进行紧急处理;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3.8 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论证

根据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知,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加以控制,并保证相应的环保资金投入,使项目建成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本项目环保投资约19719万元,包括烟气处理、固废处理、废水处理及噪声、臭气治理等,占总投资额的18.01%。

根据本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知报告中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技术合理、经济可行。

3.9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

本项目采取较完善可靠的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可使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最大程度的降低,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具体表现在:焚烧炉废气经采用“SNCR(炉内)+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喷射+布袋+ SCR”工艺处理焚烧系统;焚烧废气由锅炉尾部排出后进入烟气净化装置;废气经处理达标后通过80m高烟囱排入大气;可以保证焚烧烟气的达标排放。

本项目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采用“预处理+ UASB厌氧反应器+MBR生化处理系统+NF纳滤膜系统+RO反渗透膜系统”处理工艺;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预处理,之后接入渗滤液处理系统的“MBR生化处理系统+NF纳滤膜系统+RO反渗透膜系统”,经处理后的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19923-2005)标准后在厂内回用,不外排;只有清水外排通过厂区雨水管网外排;对外界水环境影响较小。在采取了一系列的降噪措施后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噪声不扰民。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垃圾均得到了妥善处置或综合利用。本项目产生的“三废”在采取合理的治理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wx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