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党制度优势与特点

更新时间:2023-03-08 06:19:2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纲领,也是发展人民政协事业的指南。学习党的十七天精神,结合人民政协工作,应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机制建设、自身建设,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地参政兴国,履职为民。

一、加强制度建设,实现自我完譬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个制度的显著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人民政协是实行这项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制度建设,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1、加强制度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政治方向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人民政协成立 58年来,为协商建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人民政协的建立是历史的选择、科学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们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党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政协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为人民政协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总原则和总要求。人民政协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不搞多党制、两院制、“三权鼎立”。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认识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目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四项制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性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性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区域性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础性制度。四项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政治制度,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政协组织构成多党派、多民族、多宗教、多界别,具有广泛性、进步性、知识性、代表性,集中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是人民政协事业之基、参政之本、活力之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我们要增加使命感和责任感,善于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贡献力量。

3、加强制度建设,必须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不断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人民政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人民政协要永远铭记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建设人民政协和发展人民政协立下丰功伟绩,并创立和发展人民政协理论。人民政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首先要学习领会十七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同时要学习和领会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论述;学习和领会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以此推动深入学习人民政协理论。通过学习,明确人民政协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理论指导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团结和民主原则,团结包容,民主协商,合作共事;坚持科学发展观原则,把发展作为参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原则,反映维护各族各界群众利益。通过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二、加强机制建设,全面履行三大职能

政协章程明确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机制,一方面是指内部组织机构、职能和相互关系。一方面指玉作规律及与党委、人大、政府、社会的有机联系所形成的系统。加强人民政协机制建设最重要的是履行三项职能。

1、坚持党的领导,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政治基础,把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结成一个广泛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要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必须有一个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人民政协的重要原则,也是人民政协的重要政治特色。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政治协商反映了我国多党合作的关系,体现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政治协商有利于在政协组织内,广泛听取社会各种意见,有利于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党

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这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它从机制上保证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政治协商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协商,就是内容有计划。、程序有时间表;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体现及时性、连续性、务实性。政治协商两个方面,党委既是.协商对象又是协商主导方面。党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统一部署和协调,才能使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纳入党委和政府的决策程序,才能坚持政治协商的原则。

2006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规定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主要形式,科学规定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程序和相关职责。一是明确了党委或政协党组提出并研究确定协商议题。二是政协党组按政协章程和有关规定安排协商活动。三是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参与政治协商。四是政协及时整理并报送协商成果。五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协商意见,要认真研究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选准协商议题,把握主题,服务大局是核心,安排好活动才有活力,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是关键。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参与协商活动,才能体现互相监督、互相支持、团结合作。政协认真分析整理,提出高质量建议是重点。党委和政府认真研究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是求真务实。五道程序环环相扣,是政治协商机制运行的保证。

2、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发挥各党派、各界别和委员的作用,是从各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现形式,是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党的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人民政切、的民主监督是依据宪法和政协章程开展的,既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又同其它监督形式一样,具有对权力运行的制度制约和监督作用,各种监督形成合力,增强实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强调了民主监督的原贝r胜和政治性,民主监督要围绕主题,讲大局,提出意见和建议是建设性,而不是破坏性的。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政协组织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监督,对象和范围更宽,途径明确,民主监督勤口规范。中国共产党在政协中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进行相互监督,这是在人民政协体制内的政党之间的监督,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目标是长期共存,方法是互相监督,关系是肝胆相照,效果是荣辱与共。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涉及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事关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相关部门,以及政法机关,民主监督的内涵丰富、领域宽广、特点鲜明,足以说明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应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

健全制度,形成民主、平等、求实、顺达的民主渠道,使民主监督持之以恒。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寓政治协商之中、寓参政议政之中、寓反映社情民意之中,是特殊渠道,解决重要问题。人民政协通过提案、建议案、报告等形式提出,经过研究、反复论证,会议审议,向党委政府提出的重要建议,内容更重要、形式更庄重,充分体现人民政协整体功能和着眼全局的建设意见。人民政协委员通过视察、提案、举报、大会发言,以及监督员等多种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这些意见具有独特的视角、特有的见解,反映比较重要的问题,体现了政协委员的识大局、顾整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政协依照章程开展民主监督,依靠党委重视和关心,依靠政府的支持和保证,并与党委和政府监督机构、新闻媒体协调配合,使民主监督及时准确,不断提高效率和质量。

3、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参政议政实效。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应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着力改变不适应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科学发展作为人民政协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坚持“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共同意愿。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五个方面提出我国发展新的更高要求,从“四位一体”建设的总体格局作出了新部署,这为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提出了新的课题。把握十七大的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提高“参政议政实效”是党对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新要求,为此人民政协工作应既发扬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创新工作。一是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调查研究、咨询论证、提出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的建议、意见,建言献策。探索联合调研,政协专委会、党派团体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共识,有利解决重要问题,有利提高效率、提高效益、收到实效。二是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团结包容的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协助党和政府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环境,为振兴中华提供力量支持。三是反映社情民意,关注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禾嗌。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问题咨政建言,献计出力。政协委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注意反映和维护各族、各界及各阶层群众的具体利益,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三、加强自身建设,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委员素质,关系到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要以促进民主党派合作、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机关建设为重点,形成“四位一体”的自身建设格局,不断提高素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贡献。

1、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发挥人民政协促进党派合作的作用。人民政协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统一战线组织,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一方面应高举旗帜,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一方面应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尊重和保障民主党派权利,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为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2、全面提高委员素质,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政协委员是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和各族各界的代表人士,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珍惜政协委员的荣誉,尊守政协章程,认真履行职责,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这是政协委员的民主权利,也是应尽义务。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人民政协理论和政协章程,积极参加政协培训,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本领,努力提高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政协委员来自各界别,联系各界别,发挥政协界别作用,团结一个界别,联系一条战线,可以把社会方方面面,分散个别的意见集中起来,有利集中民智,了解民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政协专门委员会要加强与界别联系,开展适合界别要求和特点的各类活动,使界别活动有活力、有影口向。

3、加强人民政协机关建设,提高履行职能钓能力。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是人民政协的首要任务,要原原本本地学,系统深入地学,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同心同德完成各项任务。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发扬团结、民主、务实、奋进的作凤,提高全局观念、服务意识政策水平,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从理论、思想、工作、作风、服务等诸方面提高素质。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政协工作干部队伍。

4、加强党的建设,发挥政协组织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十七大对党组织和党员提出了建设目标和新的要求。政协委员中的中共党员和机关中的中共党员,要带头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发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廉洁自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努力成为合作共事的模范、发扬民主的模范、守法奉公的模范。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

中国共产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中国人民的领导者。

2、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也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3、社会主义制度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破坏,都是国家和人民的敌人。

4、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事务。

统一战线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参加。

统一战线在国家政治、社会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5、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6、民主集中制

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选举产生。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国家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

7、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武装力量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8、依法治国

任何个人、政党和社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民族一律平等。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b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