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与“常常”之辨析

更新时间:2024-04-25 16: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往往”与“常常”之辨析

摘要: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当中,时频副词是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主要对“常常”与“往往”这一对时频副词进行辨析。通过大量的实例,在语义、语法、语用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字:往往;常常;语义特征;语法特征;语用选择;对外汉语教学 “常常”和“往往”一般被认为是一组意义、用法都差不多的同义词。例如我们可以说:

(1)a.写完作业以后,小明常常看电视。 b.写完作业以后,小明往往看电视。 (2)a.粗心的错误常常成为失败的导火线。 b.粗心的错误往往成为失败的导火线。

因为这个原因, 一些人, 特别是外国留学生常会造出类似下面的病句: (3)玛丽早上总是起晚,往往迟到。* (4)他常常隔两年出国旅游一次。*

可见,这两个词虽然貌似相似,但实际上是有区别的。本文将从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现代汉语词典》对“往往”的解释是: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如“他~ 工作到深夜”。对“常常”的解释是: (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相隔不久,如“他工作积极, ~受到表扬”。吕叔湘先生也认为,“往往”是表示某种情况经常出现,“常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在许多情况下, “常常”和“往往”均可译为“often”。这说明,这两个词在表义及用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1、“常常”和“往往”都是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都有“经常”的意思。在语义上,它们有不少重合之处,因而在许多场合可以互换而意义不变。

(5)天空的薄云, 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天气的

预兆。

(6)这里大都是原始森林,往往四五十里不见人烟。

在这两个句子中,“往往”与“常常”可以替换,尤其例(1) 句,“往往”与“常常”的作用及语义完全相同,仅仅是为了避免重复,两个词语才错开使用。

2、 从语法分布情况看,“往往”与“常常”主要放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前,充当状语,对后面成分进行修饰限制。

(7) 这故事倒颇有效,旁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 (8) 他往往会站在一旁看半天,比戏迷望着戏台还要迷十分。

3、“常常”与“往往”也可置于主谓短语前,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那些分句主语不同的复句中。

(9) 常常内容还没有讲完,下课铃声就响了。

(10) 往往小说了却人物的悲欢离合,这些人物在现实中的命运并未结束。

另外,“常常”和“往往”还能修饰形容词性成分。

(11) 搞这么一种文字实验是费力不讨好的。搜集和选用照片, 往往备极艰辛。 (12) 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 因此也比较难于生产, 并且往往比较难于在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

因此,正是由于他们具有这么多的相似点,才使得很多外国留学生难以准确掌握二者的用法。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本文将从语义、语法及语用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一) 语义功能不同 1. 语义特征不同

虽然《现代汉语词典》对“常常”和“往往”做出了详细的词义解释,但是仍然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词义上的模糊。例如: 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常常”是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往往” 表示某种情况经常出现。《现代汉语虚词例释》认为“常常”表示行为、动作屡次发生,“往往”表示某事在通常情况下一般怎样或可能怎样。很明显,这些说法并没有能够从语义上将

这两者区分开来。陆俭明、马真先生在“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中也对“常常”、“往往”进行了比较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常常”强调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往往”则强调按经验,在某种情况下,情况通常是这样。还有一种理解是:“常常”是在客观陈述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往往”是在主观总结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具有某方面的规律性。例如: (13) a. 天空的薄云,常常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b.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14) a. 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b. 大黄蜂这贼最恶,往往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虽然两种说法都是成立的,但语义是有差别的。当一个句子不表示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的经常性和频繁性的时候,我们不能用“常常”;当一个句子不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规律性的时候,用“往往”也是不恰当的。例如: (15) a.人生的紧要处往往只有几处,甚至只在一念之间。

b.人生的紧要处常常只有几处,甚至只在一念之间。*

(16) a.有许多大的改革举措, 邓小平同志常常声明“发明权不属于他”。

b.有许多大的改革举措, 邓小平同志往往声明“发明权不属于他”。* 2.语义指向不同

绝大多数句子中的“往往”、“常常”是能互换的,并且互换后仍是成立的句子, 但互换后的句子意思是有差别的。这是由于“常常”、“往往”的语义特征不同,使得它们即使在相同的句法位置上,各自的语义指向也不同。“常常”由于是对经常发生的情况的客观陈述,其语义指向就是“常常”后面的句子成分。“往往”由于是对客观情况作某方面的规律性总结,其语义指向为句中表示地点、时间、方式、原因、结果的语词或宾语的修饰限制语。从句法成分来看一般指谓语前面的状语、谓语后面的补语、宾语前面的定语。如果有多个状语, 其指向主要为“往往”后, 动词前的状语。例如: (17) a. 他常常在南河边钓鱼。

b. 他往往在南河边钓鱼。 (18) a. 他常常星期天去郊游。

b. 他往往星期天去郊游。

(19) a. 她常常和她丈夫一起来看戏。

b. 她往往和她丈夫一起来看戏。 (20) a. 他常常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

b. 他往往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

(17) a中的“常常”指向“在南河边钓鱼”,表明在南河边钓鱼多次发生(17) b中的“往往”指向地点状语“在南河边”,强调他钓鱼通常是在南河边。(18) a中的“常常”指向“星期天去郊游”,表明这种情况时常发生;(18) b中的“往往”指向时间状语“星期天”,强调他去郊游的时间一般是星期天。(19) a中的“常常”指向“和她丈夫一起看戏”,表明这种情况多次发生;(19) b中的“往往”指向方式状语“和她丈夫一起”,强调她去看戏有和丈夫一起去的习惯。(20) a中的“常常”指向“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表明这种情况经常发生;(20) b中的“往往”指向原因状语“为一点小事”,强调他大发雷霆的原因通常是为一点小事。

(二)语法特征不同

除了语义上的不同,二者在语法特征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三点: 1、与副词的连用

“往往”与“常常”都可以出现在否定副词之后,在否定句中,“常常”可有“不常常”和“常常不( 没) ”几种形式,而“往往”则只有“往往不”这种形式,例如:

常常不吃,不常常吃,往往不吃,不往往吃(*)。“常常”在“不”前或是在“不”后,语义上差异较大,“常常不去”侧重于否定“去”这一动作,“不常常去”侧重于否定“常常”这一时间频率。

有些句子,肯定的表达不能用“常常”或“往往”修饰动词, 而在否定表达时则可用这两个词语加以修饰。例如: (21) 他常常吃早饭。*

他常常不吃早饭。 (22) 他往往吃早饭。*

他往往不吃早饭。

2、“往往”与“常常”的语义差异也带来了它们在句式使用上的不同。表达愿望,提出请求,这是祈使句式典型的语义特征, 因而,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常常”能用于祈使句, “往往”不能用于祈使句。例如:a.你要常常来我家。b.你要往往来我家。*

在相关的疑问句中, 问的重点往往是经常出现的动作行为本身, 一般不涉及到前提条件或因果关系, 因而, “往往”不用于疑问句, 而“常常”可用于疑问句。例如:

(23) 你常常看小说吗?

你往往看小说吗?* 3、与时间词的连用

由于“常常”是在客观陈述动作行为等发生的次数多,时间间隔短,因而当句子中出现表示客观时段较长的语意成分时,该成分的意义就会与“常常”的意义发生冲突,使得句子不成立。而“往往”是在主观强调行为动作等的发生是有某种规律的,与时段的长短没有关系,因而往往不受此限制。例如: (24) a.他们一家人常常好几年才能聚到一起。*

b.他们一家人往往好几年才能聚到一起。 (25) a.他常常一个月洗一次澡。*

b.他往往一个月洗一次澡。

“往往”因为是对情况的经验总结, 它一般不能与表具体时间的语词在一起。“常常”表示的是客观情况发生的次数多,与发生的时间没有关系,因而不受此限制。例如:(26) a.他去年常常散步。b.他去年往往散步。*

“往往”不能与表将来的时间词共现,因为往往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常常”可以。例如:(27) a.以后,我要常常来看你。b.以后,我要往往来看你。(*)

(三)语用方面的不同 1.句类选择的不同

“常常”、“往往”在句类选择上的不同点表现在,“常常”一般可用于祈使句、疑问句,往往则一般不能。“常常”、“往往”的句类选择,应当与“常常”、“往往”的语义特征与各种句类的语义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例如:

(28) a.请常常打扫一下房间。

b.请往往打扫一下房间。* (29) a.你常常早上锻炼吗?

b.你往往早上锻炼吗? * 2.语体选择的不同

通过《现代汉语搭配词典》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时间副词在不同文体中出现的频率是: “常常”、“往往”在科技文体中出现的频率高,在文学作品出现的频率中等,在口头语体中较少使用,在公文中几乎不出现。不同的是:在科技文体中“常常”远多于“往往”,在口头语体中往往又多过常常。 3.主客观选择的不同

主客观因素的不同也影响着“常常”和“往往”的选用。当要表示客观多次存在某种情况时,说话人应用“常常”,当说话人在对某种情况进行总结,概括规律时,要用“往往”。例如: (30)他常常天没黑就睡觉了。 (31)溺爱孩子往往会害了孩子。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出现的偏误,往往能够反映出来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常常”和“往往”的区分对留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模糊性。这主要是受到语义、语法以及语用多因素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留学生常常会造出这样的句子: (32)以前我常常比赛羽毛球。 (33)我往往跑步。 (34)他七点钟常常吃早饭。

因此,教师在教授“常常”与“往往”时,应该注意二者在语义、语法和语用方面的差异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全面讲解,让学生准确使用。

四 小结

本文主要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方面辨析了“常常”与“往往”,并归纳了二者的相同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些时频副词虽然数量有限,但在实际的交

往过程中,使用频率却很高。因此,教师要做到全面讲解、准确讲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全面掌握时频副词的实际应用规则。

五 参考书目

1.陆俭明, 马 真.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2.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 M ]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4.寿永明 “常常”与“往往”的语义语法特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

5.彭湃 彭爽 “每每与往往、常常” 成都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4年第2期; 6.脱傲 频度副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年4 月第9 卷第2 期;

7.岳国精 从“往往”、“常常”说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语言新探索; 8.沈桂丽 “常常”和“往往” 湘南学院学报2006 年12 月第27 卷第6 期; 9.李姝 试析同义词“常常”和“常”的习得 成人教育 2007.3 总第242期; 10.周小兵 “常常”和“通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p7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