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定额管理办法

更新时间:2023-03-19 05:14: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某公司劳动定额管理办法

1、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工作,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挖掘生产潜力,建设节约型企业,发挥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制定本办法。

2、管理原则

2.1坚持先进合理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则。

2.2坚持相互协调、相对平衡的原则。

2.3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2.4坚持标准化的原则。

3、管理范围

3.1公司及所属各单位的指令性计划产品。

3.2公司的工具、工装、技改、技措项目。

3.3公司所有涉及应用劳动定额的管理工作。

4、劳动定额的制定

4.1公司劳动定额分为计划定额与现行定额,计划定额是在计划期内的不变定额,是编制计划、制订价格和对分厂进行盈亏核算的依据,由劳资处定额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其它人员无权制定定额。现行定额是公司所属各单位对操作者进行工作量考核和利益分配的依据,由公司所属各单位自行制定。

4.2各类产品劳动定额的制定,以工序为基本单位,以现行工艺规程和工装设备条件为依据,根据生产类型,使用不同的制定方法,制定工序定额。对于班组作业的工种应在先进合理的劳动组织基础上,制定班组工时定额。

4.2.1新产品工时的制定,劳资处根据研究院所提供的总工艺目录、产品图纸、工艺规程制定计划定额,各单位按照公司下

达的计划定额制定分工序的现行定额。

4.2.2民品劳动定额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4.2.3公司的技改、技措项目由业务主管单位提供工作令号、产品技术资料,在工作实施前,报劳资处制定工时定额。

4.2.4工具、工装产品由实施单位提供图纸、工艺,工时定额单位制定,报劳资处审批后执行。

4.2.5机械设备大修工时,由主管业务部门根据设备大修系数计算,报劳资处审批备案。

4.3劳动定额的制定依据

4.3.1产品图纸与总工艺目录。

4.3.2产品工艺规程。

4.3.3生产计划处确定的生产批量。

4.3.4工艺装备、设备性能。

4.3.5工作地担负的工序数。

4.4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4.4.1技术定额法:在分析技术组织条件、总结先进经验、挖掘生产潜力、设计合理的工序结构,通过技术计算而制定定额的科学方法,主要适用于批量生产工时定额的制定。

4.4.2经验估工法:根据以往生产经验、统计资料以及一些同类产品的定额资料对比,进行工时估工,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或试制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

4.4.3类推比较估算法:是根据同类产品的零件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比较、分析,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和定额的方法,此法主要适用于中批量生产工时定额的制定。

4.4.4统计分析法:是以原始记录和实作工时统计为主要依据制定工时定额,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小批量产品定额的制定。

5、劳动定额的修订

5.l为保持劳动定额水平的平均先进合理和相对稳定性,建立定期修订制度。

5.2根据产品持续生产时间的长短、现行定额实际完成情况等综合统计数据以及市场需求变化来确定劳动定额修订期。

5.2.1现行定额(已生产定型的产品工时定额):每两年修订一次。

5.2.2科研试制和工艺实验产品在试生产结束后,随着产品图纸、工艺技术文件的“定型”及时修订,整台试制完成后,根据生产批量制定正式劳动定额。

5.2.3工具、工装制造典型标准定额,每两年修订一次。

5.2.4劳动定额标准每五年修订一次。

5.3遇到有下列情况将及时修订劳动定额

5.3.1改变产品工艺规程、工艺操作方法或产品设计。

5.3.2机器设备和工、卡、量具的重大变化。

5.3.3生产组织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5.3.4原材料材质规格和产品结构有较大变化。

5.3.5个别产品或工序定额明显不合理。

5.3.6重大技术革新项目的采用,劳动效率大幅度地提高。

5.3.7产品用户临时需要。

6、劳动定额的管理

6.1工时审批

6.1.1公司指令性产品由劳资处制定定额,并分车型汇总台份工时,经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下发执行。所有对外报送的有关劳动定额资料必须以劳资处提供的数据为准。

6.1.2公司的技措、大修项目的计划定额由实施单位提前一

星期将有关技术资料送交劳资处进行审批。

6.1.3技术通知所发生的返修、补加工时,由各单位定额员根据技术通知,将返修、补加的内容、数量及发生工时上报劳资处进行审批。

6.1.4工具、工装产品工时,由制造单位提前2—3天准备好图纸、工艺等必备的资料,上报劳资处进行劳动定额审批。

6.1.5指令性产品发生请托应由受托方携带图纸、工艺等资料到劳资处进行工时的审核认定。

6.1.6由于产品几何形状、材料规格等原因影响加工的,又与上道工序加工情况无关的,由研究院发临时通知,劳资处制定定额。

6.1.7由生产管理部门临时协调的产品,加工性质相同的执行原定额,如因设备等其它原因造成需补加工时的,应由生产单位定额员将需补加工时的数量、工时汇总上报劳资处进行审批,补加差额部分工时。

6.2 审批工时定额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6.2.1定额水平先进合理。

6.2.2定额标准基本平衡,要做到产品之间、分厂之间、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平衡。

6.2.3补加工时一次性有效。

6.3劳动定额的使用

6.3.1生产计划处:编制生产计划、组织监控生产过程。

6.3.2劳资处:掌握企业所有产品(不包括二级民品)劳动定额的执行和完成情况,以便统计、分析、管理和修订。

6.3.3财务处:用于计算产品成本,生产费用,产品价格以及内部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的核算。

6.3.4生产单位:用于日常生产和基础核算。

6.3.5凡未经劳资处审批的工时定额一律不得作为任何生产或经济核算依据使用。

6.4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

6.4.1劳动定额的综合统计与定期分析,是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调查与统计劳动定额执行及利用的实际情况,并以此进行定期分析,为修订劳动定额提供依据。

6.4.2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制定工序定额以后,应按分厂、分零件、分工种,按台份统计汇总各类工时情况。

6.4.2.1按分厂统计,是为了便于以分厂为单位劳动需用量和确定有关的经济技术指标,以保证分厂之间的劳动力使用大体平衡。

6.4.2.2按零件统计:是为了核算各零件的价格和成本,便于经济核算。

6.4.2.3按工种统计:是为了核算和平衡各工种所需人数,便于同工种之间的调剂。

6.4.2.4按台份统计:是为了全面了解某产品的工时消耗情况,便于计算产品价格、成本和核算生产总值。

6.5有关规定

6.5.1为了准确统计分厂劳动定额的执行情况,各生产单位在上报工时之前,应将当月发生的产品缴库单、转移单送交劳资处主管定额员审查单件工时准确无误盖章后生效。

6.5.2各生产单位由于上道工序原因而发生的返修工时,由发现单位按照质量管理处的要求,填写“产品质量损失赔偿结算单”一式二份,经责任单位领导签字,或由质量管理处确认责任单位后报劳资处审批。返修工时由劳资处进行统计、汇总。

6.5.3发生废品工时,由废品责任单位负责填列废品工艺路线、废品工序,劳资处主管定额员负责审核废品工时。

6.5.4.民品定额必须按照本办法中劳动定额的制定、审批、使用、修改四项管理规程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主观需要随意修改或干预劳动定额的正常管理工作。

6.5.5各分厂一次性或单项承包项目,应以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为基础进行核算,经劳资处批准后执行。

6.5.6劳动定额制定与修改后,必需经劳资处批复后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修改、变动,如发现更改劳动定额或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6.5.7劳资处劳动定额员负责检查、指导下属单位员工操作的测实、工作日写实工作,以便掌握劳动定额水平是否先进合理。

6.5.8各分厂领导、有关人员要尊重和支持定额员工作,不得根据单位或主观需要干预定额员的正常业务工作。

6.5.9分厂定额员行政上归分厂领导,业务上受劳资处指导。要求各分厂定额员按时填报各种业务报表,建立健全实作工时统计台帐,强化基础管理,切实反映产品实耗工时情况,为工时定额的修订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6.5.10技能人员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定额,认真填写派工单等原始记录,不准“工时搬家”而影响工时消耗统计分析的准确性。

6.5.11各生产单位务必于每月10日前将本单位主产品个人完成工时汇总表上报劳资处。各生产单位须定期上报劳动定额有关报表,劳资处负责汇总、分析并提供有关部门。

7、管理机构

7.1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由劳资处归口管理。有效地组织和进

行工时定额的制定、修订和审批,以及对劳动定额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

7.2各分厂设、专(兼)职定额员,负责本单位劳动定额工作,上报月份工时统计及工时完成情况报表、实时反馈定额执行情况等日常管理工作。

7.3劳动定额工作基本要求

7.3.1及时性:产品劳动定额制定工作要保证公司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7.3.2准确性:产品劳动定额要充分体现先进合理性,既在正常生产的条件下,经过努力,多数或大多数操作者能够达到,少数操作者能够接近的水平。

7.3.3全面性:产品劳动定额要充分反映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量标准,是公正、客观的标准。

7.4公司所属各单位定额员每年应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由劳资处定期组织,以便提高定额人员素质,并保持定额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

7.5定额员属于基础技术人员,需要配备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中、高级技术的技能人员担任。

8、附 则

8.1本办法由劳资处提出

8.2本办法由劳资处负责解释并做定期修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k2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