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王振廷版课后答案106页要点

更新时间:2023-10-03 09: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试说明下列磁学参量的定义和概念:磁化强度、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磁导率、磁化率、剩余磁感应强度、磁各向异性常数、饱和磁致伸缩系数。

a、磁化强度:一个物体在外磁场中被磁化的程度,用单位体积内磁矩的多少来衡量,成为磁化强度M

b、矫顽力Hc:一个试样磁化至饱和,如果要μ=0或B=0,则必须加上一个反向磁场Hc,成为矫顽力。

c、饱和磁化强度:磁化曲线中随着磁化场的增加,磁化强度M或磁感强度B开始增加较缓慢,然后迅速增加,再转而缓慢地增加,最后磁化至饱和。Ms成为饱和磁化强度,Bs成为饱和磁感应强度。

d、磁导率:μ=B/H,表征磁性介质的物理量,μ称为磁导率。

e、磁化率:从宏观上来看,物体在磁场中被磁化的程度与磁化场的磁场强度有关。

M=χ·H,χ称为单位体积磁化率。

f、剩余磁感应强度:将一个试样磁化至饱和,然后慢慢地减少H,则M也将减少,但M并不按照磁化曲线反方向进行,而是按另一条曲线改变,当H减少到零时,M=Mr或Br=4πMr。(Mr、Br分别为剩余磁化强度和剩余磁感应强度) g、磁滞消耗:磁滞回线所包围的面积表征磁化一周时所消耗的功,称为磁滞损耗Q( J/m3)

h、磁晶各向异性常数:磁化强度矢量沿不同晶轴方向的能量差代表磁晶各向异性能,用Ek表示。磁晶各向异性能是磁化矢量方向的函数。

i、饱和磁致伸缩系数:随着外磁场的增强,致磁体的磁化强度增强,这时|λ|也随之增大。当H=Hs时,磁化强度M达到饱和值,此时λ=λs,称为饱和磁致伸缩所致。

2、计算Gd3+和Cr3+的自由离子磁矩?Gd3+的离子磁矩比Cr3+离子

Gd3+有7个未成对电子, Cr3+ 3个未成对电子. 所以, Gd3+的离子磁矩为7

μ

B, Cr3+的离子磁矩为3

μ

B.

3、过渡族金属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磁矩比它们各自的自由离子磁矩低的原因是什么?

4、试绘图说明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物质在外场B=0的磁行为。

5、 分析物质的抗磁性、顺磁性、反铁磁性及亚铁磁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答:(1) 抗磁性是由外磁场作用下电子循轨运动产生的附加磁矩所造成的,与温度无关,或随温度变化很小。

(2) 根据顺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把顺磁体分为三类,一是正常顺磁体,其原子磁化率与温度成反比;二是磁化率与温度无关的顺磁体;三是存在反铁磁体转变的顺磁体,当温度高于一定的转变温度TN时,它们和正常顺磁体一样服从局里-外斯定律,当温度低于TN时,它们的原子磁化率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小,当T→0K时,磁化率趋于常数。

(3) 反铁磁性物质的原子磁化率在温度很高时很小,随着温度逐渐降低,磁化率逐渐增大,温度降至某一温度TN时,磁化率升至最大值;再降低温度,磁化率又减小。 (4 ) 亚铁磁性物质的原子磁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6、什么是自发磁化?铁磁体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有人说“铁磁性金属没有抗磁性”,对吗?为什么?

a、组成铁磁性材料的原子或离子有未满壳层的电子,因此有固有原子磁矩。在铁磁性材料中,相邻离子或原子的未满壳层的电子之间有强烈的交换耦合作用,在低于居里温度并且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这种作用会使相邻原子或离子的磁矩在一定区域内趋于平行或者反平行排列,处于自行磁化的状态,称为自发磁化。 b、铁磁性材料具有一个磁性转变温度:居里温度Tc。一般自发磁化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超过居里温度Tc后全部消失,此时材料表现出顺磁性,材料内部的原子磁矩变为混乱排列。只有当T<Tc时,组成铁磁性材料的原子磁矩在磁畴内才平行或反平行排列,材料中有自发磁化。

材料内部相邻原子的电子之间存在一种来源于静电的相互交换作用,由于这种交换作用对系统能量的影响,迫使各

原子的磁矩平行或反平行排列,形成自发磁化。

c、材料的磁性来源于电子的轨道运动和电子的自旋运动。所有的材料处于磁场中时,外磁场都会对电子轨道运动回路附加有洛伦兹力,使材料产生一种抗磁性,其磁化强度和磁场方向相反。

抗磁性是电子轨道运动感生的,因此所有物质有抗磁性。但并非所有物质都是抗磁体,这是因为原子往往还存在着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所组成的顺磁磁矩。原子系统具有总磁矩时,只有那些抗磁性大于顺磁性的物质才成为抗磁体。

7、 分子场的本质是什么?在铁磁体中起什么作用?

答:分子场的本质:分子场的性质不是磁场,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分子场来源于相邻原子中电子间的交换作用,它导致了磁有序。从本质上讲,这是属于静电作用。 在铁磁体中的作用:铁磁物质内部存在很强的“分子场”,它使原子磁矩同向平行排列,即自发磁化到饱和;铁磁体的自发磁化分成若干磁畴,由于磁体中各磁畴的磁化方向不一致,所以大块磁体对外不显示磁性。

8、试用磁畴模型解释软磁材料的技术磁化过程。

9、磁畴大小和结构有哪些条件决定。

10、哪些磁性能是组织敏感的?举例说明成分、热处理、冷变形、晶粒取向等因素对磁性的影响?

从金属内部的因素考查,可把铁磁参量分为两类,即组织敏感性参量和组织不敏感参量。组织和结构不敏感参量不受组织和结构的影响或影响很小,属于这类参量的有Ms(饱和磁化强度),λs(饱和磁致伸缩系数),K(磁晶各向异性参数)和Tc(居里温度)等,它们与合金的成分和铁磁相性质及数量有关。组织和结构敏感参量强烈地受组织、结构因素以及应力状态的影响,属于这类参量的有Hc(矫顽力),μ(磁导率),χ(磁化率)和Br(剩余磁感应强度)等,它们均与技术磁化有关。

11、什么叫磁弹性能?他受哪些因素影响?

物体在磁化时伸长或收缩受到限制,则在物体内部形成应力,从而内部将产生弹性能,即磁弹性能。

物体内部的缺陷、杂质等都可以增加其磁弹性能。 对于多晶体而言,若磁弹性能是由于应力的存在而引起的,那么磁化方向和应力方向的夹角、材料所受的应力、饱和磁致伸缩系数和单位体积中的磁弹性能都会影响该磁弹性能。

12、技术磁化过程可分为那几个阶段,各个技术磁化阶段的特点是什么?什么叫单畴体?单晶体一定是单畴体吗?

第一部分 OA 是可逆磁化过程 可逆是指磁场减少到零时 M沿原曲线减少到零 在可逆磁化阶段 磁化曲线是线性的 没有剩磁和磁滞。在金属软磁材料中 此阶段以可逆壁移为主。 第二部分 AB 是不可逆磁化阶段 此阶段内 M随磁化场急剧地增加 M与H曲线不再是线性。此阶段中若把磁场减少到零 M不再沿原曲线减少到零 而出现剩磁 这种现象成为磁滞 巴克豪森指出 这一阶段由许多M的跳跃性变化组成 是畴壁的不可逆跳跃引起的。

第三部分 BC 是磁化矢量的转动过程 第二阶段结束后 畴壁消失 整个铁磁体成为一个单畴体 但其内部磁化强度方向还与外磁场方向不一致。在这一阶段内随磁化场进一步增大 磁矩逐渐转动到与外磁场一致的方向 当磁化到S点时 磁体已磁化到技术饱和 这时的磁化强度称饱和磁化强度Ms。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ro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