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

更新时间:2024-05-30 00: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智能家居的概述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普及,现在人们也希望在家居环境中添加各种智能化的设备,能将家电设备、家居环境因数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联系起来。这也是智能家居系统的原始构想[1],智能家居系统是一种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系统,在合适的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下,将家居环境中的设备通过网络实现物物相连的功能,同时也将家居环境中的各种环境因素也添加到网络中,满足了人们通过网络控制家电设备了解家居环境因素的要求,进而可以满足人们对家居环境更高级需求,而这些要求是传统家居无法完成的。智能家居是在原有家居环境的基础,结合无线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化电子信息控制技术,实现家居智能化,提高家居环境的安全性、高效性、舒适性、便利性等。智能家居概念的提出远远早于手机的诞生,可是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手机,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诞生与发展才促使了智能家居系统相对较快发展,物联网技术使得家居中的各种家电设备、家居环境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家电自动控制功能、局域网无线控制功能、远程控制功能、环境监测功能、红外转发功能等。智能家居相比普通家居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智能化,在原始家居的基本功能上引入了核心控制器[2],它的主要作用不仅具有传统家居的功能,还具有信息交互功能,监控家居环境内的家电的运行情况以及家居环境,在用户需要了解家居情况时将信息发送给用户,按用户的要求去控制家电的运行,在家居环境异常时自动处理并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用户。物联网技术的诞生与发展解决了智能家居中物物相连的难题,这个难题的解决,使得智能家居在未来必将得到广大用户的期待,未来的市场将会高速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自身居住的环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家居的出现就是在人们的这些要求下产生的,传统的家居只能满足人们简单的居住功能,对于除了居住功能以外的一些要求根本不可能实现,智能家居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这也是传统家居与智能家居的根本区别。早在上个世纪末期,智能家居的概念就被提出来,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很难实现,智能家居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发展起来,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产品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各类产品标准不一,不能互相兼容,智能家居也没有普及开来。所以综合智能家居发展的情况来看,现在有必要研究一种成本低而且兼容性较好的智能家居系统。

二.智能家居的硬件组成

整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硬件包含很多,除了各类家用电器、主从核心控制器等,还包括传感器设备、各类通信模块等。其框图如下图

2.1红外模块

红外遥控系统主要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发射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遥控器,主要是由微处理器芯片、红外发光二极管、矩阵键盘等组成。遥控器上的每一个按键对应于一个编码,当按键被按下时,编码通过红外光产生的脉冲发射出去。按键不同,码值不同,由微处理器产生的脉冲信号也不相同。为了避免其他红外线的干扰,红外信号常常调制在某一载波上;接收部分主要由解析遥控信号的微处理芯片、红外光电二极管以及一些其他对应的外围电路,红外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红外线后将遥控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微处理芯片的处理后,得出发送的指令信号,与芯片内部预设的指令信号比较,找到将要执行的指令,然后去执行指令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然后通过一些外围电路去执行对应的功能。

2.2烟雾传感器电路设计

烟雾传感器MQ-2传感器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烟雾有很高的灵敏度,尤其对烷类烟雾更为敏感。当空气中被检测的某种可燃气体浓度超出预设值或者发生火灾时,MQ-2内部电桥电路失去平衡,导致有电压输出,从而起到检测的作用。其内部结构原理图如下图

三.智能家居的软件组成

智能家居系统软件设计是主要的,硬件只是模块化的搭建,只有在正确的软件驱动下才能完成智能家居应该具有的功能。一个好的软件系统能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务,能使用户的命令更快、更准确的得到执行。在软件设计中,系统涉及到蓝牙协议、红外转发协议、GSM协议等,软件设计需要处理这些协议,实现一个多协议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其控制主程序如图

四.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Arduino的编译环境IDE的特点、系统各个部分的软件设计包括红外转发、传感器信号采集、局域网控制以及远程控制等,并给出了各个子系统设计思路与对应流程图,以及移动终端设备与主从核心控制器之间交互信息的过程。最后介绍了远程控制时用到的AT指令、Unicode码以及以文本模式发送短信时的格式。

五.参考文献

[1]李启明 土木工程合同管理[M].第二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于惠中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沈 杰 工程估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张凌云 工程造价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李启明,朱树英,黄文杰 工程建设合同与索赔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陈绍科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J].城市建设,2010(2):213-214.

[7]郑 钢 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投资的造价控制[J].中国科技纵横,2010(4):274-275.

[8]http://wenku.http://www.wodefanwen.com//view/4f56a6e8ff00bed5b8f31d7a.html?re=view&qq-pf-to=pcqq.c2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4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