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更新时间:2023-05-25 21: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本常识

基本常识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公民道德概念: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 规范和道德要求。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出的意义: 体现了对道德建设规律的自觉反映和深刻把握。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基本常识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基本常识

(三)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 项基本道德准则。“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 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 必须拥有的。” ——英国经济学家 亚当· 斯密

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基本常识

西方对中国诚信的误读:

“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但他们是地球上最 会骗人的民族。这特别表现在他们从事贸易的时候”。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正如人们一再断言的那样,中国人在世界上是罕 见的不诚实(即使是对他们为自己辩护的律师)。与同样 经历过封建社会的日本相比,似乎也难于统一起来。日本 人在零售交易中讲诚信,中国人在零售交易中也不讲诚信。 一个商品的‘定价’,即使对中国自己人而言,也显然是 虚假的。中国人彼此之间典型的不信任,为所有的观察家 所证实。” ——马克斯· 韦伯1915年《儒教与道德》

基本常识

一、诚信的语义分析

“信,诚也,从人言。” ——许慎《说文解字》春秋时期,儒家学者就把“仁、义、礼、智、信”作 为“立人”五德;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 曰:“必不得己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己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颜回》

“诚者,天地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

基本常识

以诚释信,诚中有信,信中有诚,不诚则不可 信,信必见其诚。 “诚”是指“内诚于心”,是一种信仰、理念, 而“信”是指“外信于人”,是“诚”的外在表 现,通俗地说就是“诚是信之本,信是诚之行”。

“ 诚”与“信” 各有侧重,都注重诚实守信, 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弄虚作假,讲真话、讲 实话,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

基本常识

诚信:民法中的“帝王条款”

在西方国家,诚信最早

可以追溯到罗马法的诚信契约 和诚信诉讼,在历经民法典编纂运动及各国民法体系的不 断补充完善,最终被上升为法律原则。《德国民法典》中,诚信是债务履行的一般原则,该 法典第242条规定:“债务人必须诚实信用并按交易惯例 履行其给付。” 《瑞士民法典》第2条,将诚信上升为民法的一般原则: “任何人都必须诚实信用地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 诚信原则已被各国民法广泛采用,诚信原则被奉为 “帝王条款”,是“君临全法域之基本原则”。

基本常识

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已规定:“民事活动 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 则。”

《合同法》第6条明确规定:“当事人行使权 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我国公民的基本 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 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基本常识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

大学生和农民谁更诚信?2004年8月12日《金融时报》: 截至2003年末,全国助学贷款逾期90天以上的违约率 平均为20%,个别高校的违约率甚至达到80%。 与此相对照,很多地方小额农贷还贷率高于80%,有 的地方甚至达到90%以上,还息率则普遍高于90%。

截至2003年底,4年前发放的助学贷款进入还贷高峰, 然而天津各高校贷款回收率都普遍低于80%,部分银行不 得不紧急叫停。 与此同时,新华社报道:天津市农村信用社2003年160 亿元小额农贷,到期还贷率高达100%。

基本常识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之一: 国家助学贷款的尴尬境遇

中国政府的郑重承诺:

“不让一名学生因为贫困上不起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 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在校的全 日制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生、研究生,目的是 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1999年首先在北京、上海、天津、 重庆等8个城市进行试点,次年全面推开。

基本常识

山东省农村信用联社统计显示:截至 2006年4月底,全省共有361项共计201.58万 元助学贷款到期,但在实际还款过程中, 违约78项,违约金额达36.58万元。

2005年该行各项金融信贷业务中,贫困 生助学贷款的不良贷款比例高达18.15%,远 高于社会各企业、个人、工商机构11.6%的 不良贷款比例。 ——【齐鲁晚报】 2006年5月31日

基本常识

助学贷款的特点: 单笔金额小, 牵涉人数多, 整体对象数量大, 产生利息收益低, 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效益。影响商业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

款积极性的因素: 经济效益不明显; 成本不能得到有效补偿; 如果出现违约,贷后清收成本更高;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责任追究办法还有待完善

基本常识

颇费心机的作弊卷本

基本常识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之二: 作弊之风 屡禁不止

一是作弊队伍不断“壮大”,由过去个别作弊变 成了群体作弊。 二是作弊者的心态由过去偷偷摸摸、害怕、害羞 变得比较坦然,似乎考试作弊并没有什么不光彩 的。 三是作弊手段不断出新,作弊工具变得现代化, 由过去夹带、小抄发展到利用手机传递试题答案 等多种形式。

基本常识

层出不穷、不断更新的作弊手段

基本常识

基本常识

如 此 作 弊 ?!

基本常识

四是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的 “职业枪手”,逐渐形成联络、接头、见面、谈 价、付钱、代考“一条龙”服务。

基本常识

作弊现象的判断: —我认为作弊是不正确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 们自有正确的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 作弊的可能性选择: —我不赞成作弊,但是不排除我自己作弊的可能性。 作弊现象的包容: —在考场中发现作弊行为,我会装作没看见,绝对不 会报告给监考老师。但是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些不平衡:凭 什么我得靠我自己的本事他却可以作弊! 作弊惩处对象的宽容: —对作弊被老师发现的同学先是很痛快,后来看到他 受到处罚觉得很同情,最后觉得与自己无关也就淡漠。

基本常识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之三:

学术抄袭 屡见不鲜: 考查论文、毕业论文、调查报告、设计抄袭现象司空见惯

就业过程中随意违约毁约:就业的时候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r5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