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18 16:47: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言文习题和部分答案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全文,按要求答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 ..

3.念无与乐者(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

5.水中藻荇交横.(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9、遂.至承天寺( ) 10、步于中庭..( )

11、庭下如积水空明..( )

(二)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横.(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横.无际涯(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

而或长烟一空. (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欣然起.行( )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

(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文言文习题和部分答案

(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5)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五)按要求答题。

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2、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须扣住“月”字概括。)

6、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10分)

7、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文言文习题和部分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参考答案

(一)略

(二)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横( 交叉、纵横 )

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旷的 ) ..

横无际涯(广阔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天空 ) ..

而或长烟一空 ( 消散)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 ) .

欣然起行( 动身,出发 ) .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跳起,站起 ) .

(三)略

(四)(1).A (2).B (3).D (4).B (5).B

(五)

1、月光 竹柏影 比喻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4、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月色”(或“月色空明”)

6、“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7、旷达(答“豁达”也对;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闲适”、“热爱自然”不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fp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