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3-08-07 01: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欲睡,月色入户,欣然。念无与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④之侠皆宗⑤之。稍壮,折节⑥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⑦,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苏轼《方子山传(节选)》

【注释】①方子山: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洲(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期的游侠。④闾里:乡里。⑤宗:尊崇,敬仰。⑥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⑦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相与步于.中庭皆以美于.徐公

B.欣然.起行杂然.而前陈者

C...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既克,公问其故.

D.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

..距我

..至此者吾知子所以

5.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题目中的“记”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

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C.【甲】文的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甲】文中“元丰”是宋神宗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发布用来方便纪年的一种名号。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2分)A.【甲】文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复杂的思想感情。

B.【乙】文写了方山子少年、壮年和万年时的不同境遇和思想变化。C.【甲】文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D.【甲】文中苏轼的自我排遣的方式是:寻友、赏景。【乙】文中方山子自我排遣的方式是:隐居。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交横,盖竹柏影也。(3分)

(2)此吾故人季常也。何为而在此(3分)

(参考答案:B、C、C)

乙文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vc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