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更新时间:2023-08-09 21:34: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2.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知识链接

苏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 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嘉祐二年(1057 年)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 年)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 年)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 年)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 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 5 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94 年)哲宗立,任用司马光,废除新法。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再次请调外任。先后任杭州、颍州、扬州知州。后迁礼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读两学士。绍圣元年(1094 年)哲宗亲政后,苏轼又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 年)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死于常州。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承天寺”在湖北黄冈县南。《记承天寺夜游》作于宋元丰六年(1083 年), 时作者被贬在湖北黄州。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 一、读通课文,识记字词。

二、借助注释,合作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合作探讨,研读课文。

1.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

2.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3.作者所描写的夜景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4.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5、结合背景谈谈你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理解。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试背课文。 五、作业:

1.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 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 抒怀。请你课下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 附:以下描写月亮的诗句,积累过多少?把喜欢的诗句写上采集本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 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7n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