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

更新时间:2023-05-21 05: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 可以直接打印用!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执教者: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关于苏轼的文学常识,熟读背诵全文

2、结合课下注释,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

4、反复朗读,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二、学习重难点

1、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课前预习

1、注音:

解衣( ) 寝()藻荇( ) 遂至()相与()

2、导学案160页,理解词义(2),并自行翻译全文,翻译不了的做好标记

3、作者及背景简介(查找资料完成)

导学案159页

乌台诗案:(一句话简括:起因经过结果)

唐宋八大家:

四、导学步骤

(一)、文本翻译(课下注释是重点,瞻前顾后是关键)

1、朗读,小组合作释疑

2、老师抽查过关

(1)翻译接龙

(2)重点词句抽查,注意加粗词语的翻译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质疑探究(“我思,故我在”)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一同赏月。

1

《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 可以直接打印用!

2、作者夜游,看见了描写了怎样的夜景?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赏析。(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想象奇特,比喻新奇。

3、作者夜游期间,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结合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心情)

提示:欣然起行(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寻(有急切访友之情)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感慨知音稀少)

4、小组讨论文中“闲人”是什么意思?

提示:“闲人”,即清闲的人。(1)“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面上是自嘲的说法,实际上是为自己的行为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懂得欣赏它。(2)“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三)、拓展延伸

1、探讨完课文,请大家再次一起吟诵描绘月下美景的语句。如果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

(A、丛中蛙鸣不断。B、村中狗吠鸡鸣。C、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

2、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苏轼是个乐观豁达、心胸开阔、豪迈达观的人。

(四)、小结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五)、布置作业

1、《导学案》163页当堂评价方案相关题目

2、课外收集的有关写月的诗词名句。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h1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