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案例

更新时间:2023-10-31 06: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

学习材料

西山生辉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六月

案例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山西洪洞县三交河煤矿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1991年4月21日16点05分,山西洪洞县三交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47人、重伤2人、轻伤4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5万元。

一、事故发生经过

4月21日早8点班下班前井下停电,约14点30分送电。下午4点班工人约138人相继入井,16点05分203掘进工作面工人打眼使电钻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冲击波扬起巷道积尘,又引起全矿井煤尘连续爆炸,导致井下多处巷道支架被推倒,顶板冒落,平峒和大巷砌碹顶冒落103处、约530m,机电设备多数位移变形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井下通风设施(风桥、风门、密闭)全部摧毁。冲击波把平峒口摧毁4m,附近房屋摧毁三间半,致使当班井下138人及8点班未出井的5人和16点班正准备入井的4人,共计147名矿工全部遇难,另有地面2人重伤,4人轻伤。

二、事故发生原因

(1)二采区202、203工作面局扇串联通风,21日早八点班下班前井下停电、停风,造成瓦斯积聚,下午4点上班后,启动局扇通过串联风机将202工作面的瓦斯抽入203工作面,使203工作面的四顺槽的瓦斯达到爆炸浓度,煤电钻失爆,工人打眼使电钻产生火花,导致瓦斯爆炸,冲击波扬起了全巷道的积尘,造成全矿井的煤尘多处爆炸。

(2)该矿没有认真吸取1980年6月8日瓦斯爆炸事故的教训。通风、

- 1 -

瓦斯、煤尘、电器设备管理十分混乱,二采区集中运输巷回风、溜煤眼回风、采空区回风、局扇串联风,通风系统极不合理;局扇无人管理,停电、停风时有发生,工作面瓦斯超限现象经常发生;矿井没有综合防尘设施,井下积尘严重;电器设备失爆严重;失爆率高达33%;对多次安全大检查查出的上述通风、瓦斯、煤尘、电器设备等重大隐患都没有认真整改。

(3)以包代管。放松对职工的安全、遵章守纪、政治思想的教育工作,挪用维简费,采煤方法倒退,用工制度混乱,对新工人和特殊工种不按规定要求经行培训,“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4)在设计改扩建时初步设计中综合防尘漏项,修改设计时考虑了动压洒水,但没有综合防尘设施,分年度投资不足,建设工期长达8年,投产验收把关不严,造成先天不足,安全工程亏欠严重。

三、事故教训

(1)瓦斯管理混乱,通风系统极不合理,局扇串联通风,溜煤眼回风,采空区回风,又加之停电,工作面瓦斯经常超限作业。

(2)矿井设计、验收和生产都没有综合防尘措施和设施,只有一处动压洒水还很不正常,积尘严重,生产过程中煤尘飞扬也很严重。

(3)机电设备管理差,电器失爆严重,煤电钻不完好,不使用综合保护,局扇不搞“两闭锁”,井下作业机电明火时有发生。

(4)采煤方法不合理,原有长壁后退采煤,后改为旧式仓房采煤,工作面作业地点都形成无风区和瓦斯库,造成多处隐患难以消除。 四、事故发生后采取的预防措施

(1)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对

- 2 -

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令、规程、规定要不折不扣的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人人皆知、遵章守纪。

(2)全面落实“一通三防”齐抓共管的责任制加强矿井通风瓦斯的管理。采掘工作面都应采取独立通风,局扇要有专人管理,不得随意关停,严禁工作面微风、无风、循环风、扩散风作业。矿井应按高瓦斯管理,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防止瓦斯积聚,杜绝违章作业,特别要重视煤尘管理,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改善装备,完善洒水灭尘系统,实行静压洒水除尘,工作面必须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喷雾洒水灭尘,各转载点喷雾洒水,各回风巷要设立净化水幕,各采区工作面设隔爆设施,要定期清扫冲刷巷道,实现综合防尘。

(3)严格电器设备的管理,建立防爆设备下井前的检查验收制度和井下电器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完善井下各种保护装臵,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消灭井下各种电器设备的失爆现象。

(4)建立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短期行为,改变领导作风,加强现场管理,狠抓班组建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井下。做到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问题在现场,狠抓“三违”,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三同时”即安全实施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矿井竣工验收时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予以验收投产。按规定提取维简费,达到专款专用,其中安全设施费用必须提足管好,确实用到解决不安全隐患的安措工程上,包质保量提高矿井抗灾能力。

- 3 -

案例二:水灾事故

晋城市郊区大东沟镇峪南煤矿 90年“11.19”特大透水事故

1990年11月19日15点19分左右,晋城市郊区大东沟镇南峪村办煤矿发生了一起特大透水事故。正在井下作业的12名矿工,除2名脱险以外,其余10名全部遇难。

事故发生后,区委区政府立即组织现场抢救。省市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组织救护。在抢险过程中共投入潜水泵13台、排水管路3500米、电缆7000米、配套设备50台件,分四级将水排到地面,进过17天抢险累计排水47360立方米,12月6日10名遇难矿工全部出井。经过17天调查认定,这次透水事故属于责任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

一、 事故发生经过

90年11月19日早8点班,该矿副矿长徐培玉,带班长孔令砚带35名矿工下井,工作安排为掘进和回采两部分,其中295度运输北巷掘进工作面安排14人,当生产到15度方向采空区与南坪煤矿越界的采空区隔煤柱被南坪煤矿越界的采空区的积水冲垮,大水经295度回风巷涌进295度运输巷,又涌入北巷,当时的北巷工作的12名矿工除两人脱险以外,其余10名矿工全部遇难。

二、事故原因

(1)峪南煤矿在295度运输巷距大巷518米处掘进巷右侧,用2米长

- 4 -

煤电钻钻出积水后,该矿领导不但不采取措施,而只用木塞堵住水孔,留下后患,继续冒险作业,是造成这次透水事故的直接原因。

(2)峪南煤矿未按正规排水系统排水,从90年7月开始就经常将295度巷内的水排至与之相邻的南坪煤矿的越界采空区,致使采空区积水增多,水压增大,最终冲垮隔离煤柱是造成这起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

(3)有关部门发现该矿越界开采,并责令其停产,退回原界,而峪南煤矿有禁不止,继续越界开采,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4)峪南村两委对该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混乱,有章不循,只重视产值产量,不重视安全管理,五个兼职探水员未坚持探水工作,越界开采后在技术资料不全的情况下让工人冒险作业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5)矿管站有关人员对该矿安全生产尤其是探放水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不严。有关职能部门对该矿非法越界开采行为制止不力,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三、教训及防范措施

(1)各级领导和职工应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实把煤矿安全工作贯彻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真正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把安全工作尤其是把预防重大事故的再次发生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2)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有关透水事故发生的规定和措施加强防探水管理,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边探边掘”的原则。配备足够的探放水专业的技术人员,制定探放水规程和措施经矿技术人员和矿长亲自审阅签字并经安监批准方可执行。有重大隐患的探放水规程措施须报请上级主管部

- 5 -

门批准。

(3)详细调查井田内的古空水和其他积水情况,并标注在矿图上做到预防水患各级部门领导心中有数。有相应的避灾路线和预防措施,并向职工认真学习贯彻。

(4)建立和完善矿井排水系统。防止排出水倒灌井下,严禁将水排至老空废巷和相邻矿井。

(5)建立水害隐患汇报制度,制定应急预案,一旦有事故发生能及时撤离人员和汇报上级部门,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

(6)强化采掘技术管理制度,实行计划采掘,按期如实绘制工程平面图,使图纸如实反映采掘的实际情况、指挥生产、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作用。

(7)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对水害的预防和透水预兆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安全技术素质,增强自身的保安能力培训探放水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8)各级干部应加强法制观念,坚决执行《矿产资源法》,不得越界采掘,不得破坏保安煤柱对贯通的越界巷道要永久密闭。

(9)各级职能部门要汲取事故教训认真落实防透水事故和越界开采的断然措施,应对各类煤矿水害隐患逐矿经行调查,建立档案。对预防水害措施要定期检查落实,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对越界采掘的检查与制止也应形成制度。

- 6 -

案例三:顶板事故

山西汾西矿务局水峪煤矿 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

1985年 4月6点10分,汾西矿务局水峪煤矿采煤二队3209工作面距机尾64.5m处发生一起重大冒顶事故,冒顶长度12m,高度4m,压住6人,全部殉难。经济损失49.6万元。 一、 事故经过

该面于1985年正式投入生产,6日8点班由于金属支柱数量不够,停产补充柱子200根。7日零点班又开始生产,并于8点经行初次放顶。

初次放顶后,采空区除机头和中部局部破网冒落岩石外,仍有110米没有冒落,形成大面积悬顶,直接威胁工作面安全。当即矿调度主任指示沿工作面采取打剁的措施控制顶板,由于4点班已下井,队长只用电话通知井下开溜工转告带班班长,但未交待支设数量及位臵。代班长也没有安排打木剁。当班由机头开始割底煤40.5米、放顶33米。升井后代班长向队长和安全科值班安全员汇报了当班生产情况和没有打木剁的情况。8日零点班班前布臵接前班割底煤20米,而未布臵木剁,班长将人分为三套,每套2人。分三段作业。采煤工从距机头27节槽的位臵向机尾方向放震动炮30余米,在放炮过程中由于顶板压力小,支柱质量差,连续打倒柱子。局部有下沉现象,班长组织人及时扶起被打倒的柱子。时间约5点30 分班长叫两名开溜工到工作面帮助二、三段回柱放顶煤,第一段回完,在二、三段接头处开口,分别向下、向上回柱,第三段刚回一根柱、第二段刚回第三根柱。由于工作准

- 7 -

备用柱不足,工人采用先回后支违章作业。顶板突然沿煤帮冒长12米约70平方米,将6人压入。

事故之后,省厅、局、矿领导先后来到现场指挥抢救,经过59小时,于4月10日16时6名遇难矿工抢救出坑。

二、事故原因

(1)技术方面。事故班放顶工序违反作业规定的工序,操作违反先支后回的规定。工作面支护数量不够,质量低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管理方面。矿管理安全生产的业务科室,没有认真执行业务保安的责任制,把关不严,部分干部作风漂浮。没有按规程规定:初次放顶煤必须由代班长、队长、技术员、回采主任现场指挥。而技术员、调度员、安全员在没有到点,也没有放完顶煤的情况下提前升井。

(3)作业规程虽经审查,但漏洞很多,具体措施含糊不清,队里难以执行。

(4)没有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在安全工作上,对职能科室要求不严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对工人特别是新工人安全教育抓得不够。

三、事故教训

(1)坚持安全生产的方针,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是组织煤炭生产的根本方针,是煤炭生产必须遵循的原则。在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无条件的毫不动摇的坚持安全第一。

(2)搞好煤炭安全生产必须落实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制和业务保安制。该矿各级领导安全责任制、业务保安制、质量验收等制度落实不好。这次事 故是管理松懈,执行制度不严。业务部门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形成事故隐

- 8 -

患。

(3)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严格认真落实各级技术责任制,认真地编写,审批和贯彻作业规程。

(4)对职工教育抓的不好,职工的技术素质差,生产中存在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不懂操作规程盲干的现象,今后要加强安全教育遵章守纪,对“三违”行为严肃认真的追查处理。

案例四:火灾事故

辽宁抚顺矿务局胜利煤矿

电器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发生在1961年3月16日16点58分,地点是矿井西部280米水泵房,因高压配电室二号电容爆炸,酿成一场火灾。可燃物猛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烟、杂物、有害气体。由于烟流失控,高温烟流蔓延窜到入风井及配电室及附近区域及相邻采区,致使在这个采区工作的人员因突然窜入的烟流熏倒、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身亡,共计伤亡141人,是我国煤矿史上罕见的惨重的火灾事故。同时烧毁电缆1万米、电机设备170台、火药3吨、雷管10万发,封闭回采工作面420米、绞车道2条、回风道2条、总经济损失448万元(1961年物价指数)

一、 事故经过

1961年3月16日14点47分,矿区域变电所发现2.2kw电力系统A相接地,经选线检查于15点30分查明是10号线路接地,即将其电源切断,

- 9 -

A相接地故障消除。矿调度通知电器工程师和一名电工在寻找、处理故障的时候又发现A相接地。因此给调度和查找故障的人员造成错觉,误以为不是10号线路,于是矿调度下令10号线路合闸送电,送电时间长达131min,使水泵房高压配电二号电容于16点58分爆炸起火。

爆炸起火以后,当班两名工人出于惊恐或其他原因、没有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直接灭火,而是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致使火灾在一段时间内无人发现处理。由于泵房临近主要入风巷道,风借火势,燃烧猛烈,当时水泵房亦没有安设防火门,火种很快窜出水泵房进入入风大巷该,该巷有大量 木棚和胶质电缆,窜入的大火很快引燃了这些可燃物,十几分钟内火头即窜至水泵房48米处的火药库的右门,并继续高速向西发展,经30分钟后火药库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高温流逆着风流沿风道流动。进入为采区送风的两条巷道从而进入采区。采区内的人员在突然灾变毫无思想准备和缺乏自救知识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而伤亡总数达141人。在这次救灾过程中由于火灾离火药库很近,一旦发生爆炸可能现状更惨。

只因后来电缆、木支架、木板燃尽火焰发展至水泥土碹受阻,火势减弱,救护队得以完成灭火任务,但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使110名工人送命,31人致伤。不能不说是一起重大的火灾事故。

二、事故原因

这场重大火灾事故,应分为两个问题分析,不能笼统的简单化。一要分析导致火灾发生的原因,二要着重分析141人伤亡的惨重事故的原因。深刻总结和吸取教训。唯有如此加以分析始能正确的得出结论而不掩盖事实。

(1) 火灾事故原因与分析

- 10 -

这场火灾是供电系统混乱,导致电器设备部件爆炸、引燃可燃物与木支架造成。其过程:

1、当10号线发现接地,在拉闸后检查故障时,一名矿建技术人员急于生产,擅自将12号与10号线的联络开关合闸送电。造成二次系统接地,矿调度认为10号线路拉闸,又发现接地,错误的判断接地不是10号线的问题,便盲目二次送电长达131min,导致电容器爆炸。

2、10号线电缆头是7月份冒雨制作的,质量低劣,绝缘程度低,又没有做耐压试验。致使A相接地使B、C两相温度急剧升高,同时2号电容器自安装以来长达3年没有检查维护,造成瓷瓶放电产生电弧,相间短路爆炸。

由上述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矿井机电设备管理混乱,机电设备严重失修和缺乏维护,目前又缺乏严格的送、断电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人员失职。

(2) 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

从矿井对本次事故程度的资料和相关参考资料的介绍看,在这次事故中没有任何人员因直接救火而被烧伤或者致死的,同时救灾期间也没有发生瓦斯爆炸之类的事故。事故伤亡141人都是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和窒息死亡的,因此可以认为,在这次重大火灾事故中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经验对通风控制不利,矿井通风系统不尽合理和通风设施布局欠妥以及缺乏有远见的火灾时期通风控制措施计划所致。

综上述火灾根本原因在于:

(1)机电管理混乱,导致电容爆炸引燃可燃物;违章作业,非电工操作,电管人员不知不晓,盲目送电;电缆接头和电容器的制作、安装质量

- 11 -

低劣,长期不检查、维护;接地无保护等。

(2)机电硐室(水泵房)缺乏应有的安全保护不遵守《安全规程》规定设臵防火门。也无消防器材,在岗人员失职,临危脱逃是火灾发生后未得到及时控制导致烟流逆向蔓延的根本原因。

(3)发火后泵房区域通风系统布局欠妥,通风控制设施布臵不全不妥是矿井通风设计和管理上的失误。

矿井未编制灾害预防规划和实施计划,从矿领导到工人缺乏应对灾害的知识和能力,灾害来临束手无策是未能限制和减少灾害后果的主要原因。

案例五:跑野车事故

霍县矿务局团柏矿 6.25副斜井跑车事故

1989年6月25日2时零5分,团柏矿副斜井发生一起跑车事故,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约7.5万元,出事后我们对这起事故经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情况汇报。

一、事故经过

6月25日零点,承包团柏矿副斜井巷道清理工作的吕三元工程队12人。在带班长张海有的带领下到副斜井口准备生产。约零时35分,工程队张海有到运搬对值班室找值班员苗治国说:今晚不能生产。苗听后和张一同来到井口,架绳桥下和张说:这边有两个车,那边有三个车。你们用这几个

- 12 -

车先干。苗说完就离开了。到调度汇报请示,得到调度员的许可和答复后,返回运搬队值班室。约过了二十分钟苗走出运搬值班室查看,看到副斜井上部车场钢丝绳在动,便以为工程队已按规定和副斜井人员取得联系返回值班室。

在同一时间,当苗去调度室汇报时,工程队张海有在没有与井口人员和开绞车司机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擅自行动,指挥本班人员将空车挂好安排人员下井。并同本班其它人员一起将悬吊式悬吊器抬起。然后亲自打点将6个空车从右侧道放下之后,安排王井口打点。自己随其它人员一起下井组织清理工作。

凌晨两点工程队6个空车装完打点升井,绞车启动后约2分钟,由于变坡点吊式挡车器提起高度不够,使挡车器左挡车粱插入矿车上边的自动摘钩环中。造成左行道上的下行矿车自动脱钩跑车。矿车跑至副斜井下部单道变向叉时与右侧上行的6个矿车中的第四个相撞,根据现场勘查上行6矿车的第三、四矿车的连接装臵撞断,碰头插孔被拉开,手接环飞出。第四、五、六矿车撞出12.9米翻到在右帮。矿车中的道渣、旧料石、杂物从车厢飞出,散落在下部车场16.1米的坡段,造成该坡段的工作人员伤亡及部分电气设备损坏。

二、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我们对这一事故经行了调查分析,是一起重大的恶性责任事故。

(1) 工程队违反安全措施。擅自操作做为安全设施的悬吊式挡车器。

- 13 -

(2)工程队在没有按施工措施要求在井口绞车房、井口把钩工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擅自打点开车,冒然开始工作,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是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不了解挡车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造成跑车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3)运搬队当班调度员没有亲自通知本队井口人员,井口人员在没有生产任务的情况下,没有安排专人井口值班,给违章创造了条件。也是事故的原因之一。

(4) 作为原矿方,对工程队的资历审查不严、不细搬运队在副斜井有工程队的情况下如何配合安排的不好、不严密对工程队的安全教育搞得不好,也是事故的原因之一。

三、防范措施

为了吸取事故教训,预防和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特提出如下防范措施:

(1) 从领导到职工进一步提高对党的安全方针的认识。坚持“安全第一”真正做到安全意识不高的人不用,不安全的事不干,生产必须安全。

(2)认真整顿队伍,加强队伍的安全监管。

(3)在事故范围内大力开展以整顿劳动纪律为重点的反“三违”活动。对违章人员严肃处理,教育广大职工自觉的遵章作业、遵章指挥、遵循劳动纪律,真正把安全落到实处。

(4)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真正做到不合格不上岗,严禁特殊工种无证上岗,强化安全意识和提高素质。

(5)完善各项安全设施,加装各类机械闭锁和电器闭锁保证安全。

- 14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ah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