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茯苓的药用价值和药理作用浅析

更新时间:2024-03-27 09: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茯苓的形态特征及鉴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化学成分......................................................................................................... 2

1.2.1 多糖……………………………………………………………………………….2 1.2.2 三萜类化合物…………………………………………………………………….2

1.2.3 其他成分………………………………………………………………………….2

2 茯苓的药用价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中医典籍记载...............................................................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现代药理研究................................................................................................. 3 2.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抗自由基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延缓慢性肾损害的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血液粘滞度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镇静、镇痛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2.8 其他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临床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结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药茯苓的药用价值和药理作用浅析

学号:1104304 姓名:韩威超 专业:基础兽医学

摘要: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茯苓是

我国一味传统中药,自古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它因其独特疗效和超强的功效,受到古代中医界广泛好评,也是我国当今中医药界不可或缺的良药。本文就其形态特征、化学成分、药用功效、临床应用、现代研究、常用配伍等做了系统的研究和详细的介绍,以期能为该药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的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茯苓;中药;药用价值;药理作用 1 概述

茯苓Wolfiporia cocos(Schwein.)Ryvarden&Gilb.是一种高等担子菌,隶属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茯苓属Wolfiporia,我国药典记载,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1.1 茯苓的形态特征及鉴别

关于茯苓形体特征,《本草图经》早有记载:“出大松下,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作块如拳在土底,大者至数斤,似人形、龟形者佳。皮黑,肉有赤、白二种。或云是多年松脂流入土中变成,或云假松气于本根上生。二月、八月采者,良,皆阴干。

《中国药典》记载茯苓形态呈类球形 、椭圆形 、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广泛分布于我国吉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鉴别方法有3种:

(1) 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2) 取粉末1g,加丙酮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

1

加冰醋酸1ml 使溶解,再加硫酸1 滴,显淡红色,后变为淡褐色。

(3) 取茯苓片或粉末少量,加碘化钾碘试液1 滴,显深红色。[1]

1.2 化学成分 1.2.1 多糖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糖(Pachymose),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含量约为84.2%。[2-3]

1.2.2 三萜类化合物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已从茯苓中分离得到三萜类物质40种。根据化学结构差异茯苓中三萜类物质可分为七个类型:羊毛甾-8-烯型三萜、羊毛甾-7, 9(11)-二烯型三萜、3, 4-开环-羊毛甾-8-烯型三萜、3, 4-开环-羊毛甾-8-烯型三萜、三环二萜类、齐墩果烷型三萜、羊毛甾-8-烯型三萜。[4-6]

1.2.3 其他成分

除了以上两种主要成分外,茯苓还含有树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卵磷脂、组氨酸、β-茯苓聚糖分解酶、蛋白酶及钙、镁、磷、铁、钠、钾、锰等无机元素等多种成分。[7-8]

2 茯苓的药用价值 2.1 中医典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对茯苓做了最早描述:“《吴普》曰∶茯苓通神,桐君∶甘;雷公、扁鹊∶甘,无毒。”

《千金翼方》载曰:“茯苓:味甘,平,无毒。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本草纲目》把茯苓归于木之上品,曰:“气味:甘,平,无毒。性温,味甘而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主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心腹胀满,小儿惊痫,女人热淋。劳七伤,开心益志,止健忘,暖腰膝,安胎。止渴,利小便,除湿益燥,和中益

2

气,利腰脐间血。逐水缓脾,生津导气,平火止泄,除虚热,开腠理。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它还指出茯苓有赤和白色之分,白色者补,赤色者利。利,行水之功,补,益心脾也。

2.2 现代药理研究 2.2.1 利尿作用

李森等研究发现茯苓单独给药,对大鼠、小鼠有较显著的利尿作用,且作用持久,茯苓能促进动物尿中K+排出量升高。[9-10]

茯苓的利水作用与体液的利尿激素样调节机制以及肾的生理作用关系密切。茯苓素是利水消肿的主要成分,它能激活细胞膜上与利尿有关的ATP酶,从而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11]

2.2.2 镇静作用

茯苓煎剂小鼠腹腔注射, 能明显降低其自发活动, 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过度兴奋;对戊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茯苓可增强硫喷妥钠对小鼠中枢抑制作用, 麻醉时间显著延长。

有研究表明茯苓中的三萜化合物可使胰岛素的分化诱导活性增强,还有抑菌、镇静作用。[12-13]

2.2.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2.3.1 降低血脂含量

心血管系统是人类血气运输的关键通路,现代医学证明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原因之一,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脾与人体多种受体、酶的关系密切,而某些受体、酶的缺陷正是导致高脂血症的主要因素。故高脂血症源于脾虚,其基本病机就是脾气虚弱,痰瘀互结,《金匮要略》说茯苓健脾渗湿,《用药心法》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所以,茯苓可以通过脾的运化,肺的敷布,肾的蒸腾来完成血脂的吸收、化生、转运与输布,从而,减少血管内脂质含量,使血管运输血液畅通无阻。[14]

2.2.3.2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孙建等发现桂枝茯苓汤可以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逐渐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

3

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他指出该病源于肺失宣降则咳喘,津液失于输布,聚而为痰,痰湿阻肺,肺失治节,心血营运不畅终至肺病及心,瘀阻血脉。进一步将该病病因病机概括为本虚标实,以肺脾肾心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其中痰瘀阻肺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以温经通络、化痰平喘为法,其中茯苓健脾渗湿,防止生痰,对治疗该病有重要帮助。[15]

2.2.4 抗肿瘤作用

冯泳等实验观察小半夏加茯苓颗粒含药血清对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发现癌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说明,茯苓还有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成分。[16]

王琪等探讨了桂枝茯苓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发现桂枝茯苓丸可以上调肿瘤细胞p21waf/cip蛋白表达,下调SurvivinmRNA表达。显微镜下观察癌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团块状散布核内或边集核膜下,并可见凋亡小体。[17]

2.2.5 抗氧化作用

曹宇等研究发现,羧甲基茯苓多糖在有效浓度内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并且对H2O2和Fe2+混合发生反应生成的·O具有较高的清除作用,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O也有一定的清除效果,这表明其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而且,他认为茯苓的抗氧化作用机理可能是它对活性氧自由基有直接清除的作用。[18]

2.2.6 增强免疫力

覃川杰等研究了口服茯苓多糖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华鳖饵料中添加茯苓多糖对中华鳖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显著增强作用。他发现茯苓能够增加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同时增加溶菌酶的分泌和提高溶菌酶活性。[19]

刘媛媛发现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10的影响显著,提高IFN-γ水平,降低IL-10含量。从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分泌。[20]

2.2.7 其他作用

此外,还有众多学者研究茯苓的医疗功效,发现茯苓对治疗婴儿湿疹、风湿、妇女乳腺增生和慢性前列腺炎等诸多疾病有显著而独特的疗效。[21-29]

3 临床应用及常用配伍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kz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