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政治统考复习《生活与哲学》辩证法练习卷

更新时间:2024-04-21 23: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年高二统考复习《生活与哲学》辩证法练习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单项选择题

1、新农保试点,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各地要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周密测算,提出可行的试点实施方案。这主要强调了

A.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C.结合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才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D.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 2、2011年1月18日至21日,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9日出席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奥巴马引用中国谚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祝福两国,放眼未来。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②“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陈谵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 ③“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 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A.①② B. ②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3、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认为“一家企业要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现有的产品。”这就是著名的达维多定律。它的哲学依据是: A.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 B.创新是对现有的技术成果的全盘否定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辩证否定

4、(2011年佛山市)福岛核危机表明,人类需要重新审视核能的应用。仅有清洁是不够的,还必须是安全的,开发核能的同时,更要提高其可控性。这启示我们要坚持

A.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D.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5、(2011年佛山市)经国务院批准,1月28日起,上海、重庆两地正式对个人住房试点征收房产税。两地的征税对象、税率等有所区别,但其通过财产税调节楼市需求的目的却是一致的。这表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处理问题的基础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是亦步亦趋的

6、(2011年广州市)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10年,超过1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C.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7、(潮州市2011年高考二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做法体现了 A.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在分析形势时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 C.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的飞跃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决定作用

8、(潮州市2011年高考二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哲学上看,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创新,其依据是 ①辩证法的否定观的要求 ②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创新精神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2010年3月14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多次引用古代诗词或典故,说明一些问题,显示出其“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据此回答9~10题。

9、在记者会开始时,温家宝总理说:“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C.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向前进 D.实践是认识来源和发展的基础

10、温家宝总理回答关于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问题时说:“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就是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其中,“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①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②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④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广东立足省情,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确立了分类指导方针,采取不同政策措施,力争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东西两翼地区达到富裕小康水平,山区全面实现小康;2010年,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段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2010年10月10日这一天恰好是三个“10”连在一起,有人认为它意味着“十全十美”,此日结婚就会

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所以登记结婚的新人特别多。这些新人向往美满生活的思想没有错,但是在行动上是违背了

A.发展的暂时性

B.联系的普遍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客观性

13、近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锐意改革,敢为天下先,使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的变化说明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C.人能够突破规律建立新的联系

14、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这一基本观点就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发展规律

C.实践观点

D.群众观点

15、在谈到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时,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此古语蕴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A.①②

②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前提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①④

D.②③

B.①③

16、201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说,必须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项重要任务。要大力增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之所以注重创新,其哲学依据在于 ①创新既要立足实践,又要尊重权威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④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的否定观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目前,“偷菜”游戏成了最风靡的网络游戏,这让许多中学生又爱又恨,欲罢不能。“偷菜”给了人们很多快乐,但是如果不适可而止,沉迷于此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是因为 A.世界是物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18、(11湖南雅礼中学)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发生9级地震,对日本经济和全球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这次破坏性极大的灾害事件,日本人表现镇定,现场救援也有序展开。日本大地震带给日本经济冲击巨大,但对日本经济复苏和振兴有激励作用。这蕴含的哲理有

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普遍存在的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9、(11深圳中学)11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国家,约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9亿人的巨大市场——作为

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后危机时代显现出聚合效应,“10+1>11”和合力正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向好发展,促进区域自由贸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聚合效应的显现证明了 ①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③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④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0、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GDP硬性目标“隐居”了。有关人士指出,这不是说我们不再关心GDP增长的“快”,而是说在当前要特别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强调经济发展的“好”,避免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快”。这说明

①事物变化的趋势就是发展 ②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

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一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材料二:决定强调,要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国家水利建设要坚持五个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二要坚持统筹兼顾,三要坚持入水和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五要坚持改革创新。

(1)结合材料一,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解读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水利建设? (2)材料二中国家关于水利建设的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2、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地图的悄然变化,中西部开始与东部展开争抢农民工的激烈竞争。如重庆多家企业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处,通过拉横幅、现场咨询等方式作宣传,希望返乡过春节的农民工能留在重庆上班;更有机构发出慰问信,承诺“重庆西永新机会,十万电子好岗位。这里不仅有充裕的工作岗位,有收入的保障,有公租房、子女入学等政策环境”;重庆市地方官员在今年春节期间也有一项新工作,就是设法把返乡过年的农民工截留一部分下来。

材料二 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10万,就业形式更加趋紧。各媒体频繁报道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场面,以及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题中所反映的经济现象。(8分)

3、 2011年2月16日以来,利比亚局势持续动荡,3万多名中国同胞的安危牵动着国人的心。我国政府迅速作出安全撤侨的重要指示。国家撤侨安全保障应急机制紧急启动;中央军委派出军舰、飞机提供支持和保护;驻利使馆加紧与周边国家协调,克服重重困难,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多条撤离通道撤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和中资企业的共同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撤侨任务,赢得了国人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材料体现了哪些辩证法道理?试分析说明。(10分)

4、材料一、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当年,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起航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注定要在风雨中发展壮大,因为她要推翻的是一个反动力量十分强大的社会制度,她要建立的是中国自古未有的社会制度。因此,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是因为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党旗总能历风雨而弥艳。

材料二: 为迎接建党90周年,各地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群众瞻仰革命遗址,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学习革命英烈的事迹。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10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10分)

5、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在需求结构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偏低。消费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偏低,而且财富分配不均衡,制约了消费水平的提高;二是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抑制了人们在一般消费支出上的积极性;三是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结合材料,从哲学常识的角度说明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10 分)

2011年高二统考复习《哲学与生活》辩证法练习卷参考答案

1-5 CADBB 6-10 DABCB 11-15 CDACC 16-20 BCBBC

1、(1)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加快水利建设与发展正是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2)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水利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同时要坚持统筹兼顾。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水利建设要坚持入水和谐,统筹兼顾。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水利建设要坚持改革创新体现了这一点。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民工荒在短期内会影响用工企业的生产,但从长期来看,也有利于农民工待遇的提高和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民工荒的现象并不能代表我国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不应求,我们应清晰地看到“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结构都有待优化。(4分)

3、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利比亚骚乱不仅给利比亚本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而且也影响到包括我国侨民在内的其他国家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3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比亚骚乱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为了顺利完成撤侨任务,特事特办,甚至动用了军队的力量参与撤侨。(3分)③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撤侨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以及我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也离不开周边国家的支持。(4分)(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

4、(1)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属于新事物,注定要发展壮大。(4分)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此,前途是光明的。面对强大的反动统治,总要经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因此,道路是曲折的。(3分)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3分)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开展中共党史教育活动,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在当今中国,爱国与爱党、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开展中共党史教育,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开展中共党史教育活动,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5、①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调整经济结构体现了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按客观规律办事相结合的道理,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3 分)② 事物的结构影响事物的功能,调整经济结构有利于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2 分)③ 事物内部结构调整能够引起质的飞跃。只有调整好经济结构,才能实现传统发展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质的变化。(2 分)④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调整经济结构坚持了群众观点,是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导,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体现。(3 分)(从其他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但满分不要超过本题最高分ro 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vo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