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研究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15 18: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练习测验题库

一、选择题(59道) 二、判断正误(41道) 三、名词解释(41道) 四、简答题(63道) 五、设计分析题(6道) (共210道)

一、多项选择题

1.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有( )

A.解释 B.控制 C.描述 D.预测

2. 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有教育与教学实践 、日常观察与经验、学科交叉点、对教育信息的分析和 等。

A.研究假设 B.社会需要 C.理论发展 D.研究方法 3. 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和 。

A.内容查找法 B.主题查找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4. 好的假设的基本特点包括科学性、推测性和 。

A.神秘性 B.明确性 C.准确性 D.可检验性 5. 研究的外部效度可细分为( )

A.总体效度 B.实验效度C.生态效度 D.普及效度 6. 随机取样的基本方法有简单随机取样、机械取样和 等几种。

A.总体取样 B.分层取样 C.整群取样 D.概率取样 7. 下面关于访谈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搜集的资料便于进行量化处理 B.有利于对心理、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

C.可以保证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D.访谈法能提高被试回 答的效率

1

8. 按行为目标、测验内容可将测验分为智力测验、个性人格测验和 等。

A.能力倾向测验 B.瑞文测验 C.创造性测验 D.成就测验 9. 真实验设计中综合采取了 等手段控制无关变量。

A.前测 B.后测 C.控制组 D.随机取样 10. 统计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 )

A.描述统计 B.假设检验 C.推论总体 D.实验设计辅助统计 11. 科学研究的特点包括继承性、系统性和 。

A.控制性 B.教育性 C.创新性 D.目的性 12. 在下列研究方法中,属于收集数据的方法的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13. 在进行文献检索时,要求做到 ,要勤于积累,还要善于思索。

A.全面 B.准确 C.文献线索清楚 D.查到原文 14. 依据研究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 )

A.测量性假设 B.描述性假设 C.预测性假设 D.解释性假设 15. 研究的效度主要有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 等。

A.实验效度 B.统计结论效度 C.理论构思效度 D.推广性效度 16. 问卷法中设计问题排列方式时,按照问题的内容的不同所应采取的排列顺序是( )

A.由熟悉到生疏 B.由一般到具体 C.由浅及深 D.由易到难 17. 下面关于访谈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访谈法费力费财 B.访谈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受到研究者素质的影响

C.某些问题不宜进行访谈 D.搜集的资料便于进行量化处理 18. 测验在研究中主要应用于( )

A.收集资料 B.建立和检验假设 C.推论总体 D.实验分组 19. 科学研究方法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

A.哲学方法 B科学研究法 C专门研究法 20. 科学研究方法的类型有( )

A、经验方法 B、理论方法 C、系统科学方法

2

21. 科学理论的几个本质特征是( )

A.程序化 B客观性 C数量化 D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22. 科学理论必须具备如下特征( )

A、客观真理性B、全面性 C、逻辑系统性 D、重复有效性 23. 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经验方法有( )

A、文献研究法 B、社会调查法 C、实地观察法 D、实验研究法 24. 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理论方法有( )

A、数学方法 B、思维方法 C、文献研究方法

25. 量的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具体研究方法中的___与___两个阶段。

A、收集数据 B、分析数据 C、确定变量 26. 课题选择的原则有( )

A、需要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 27. 课题类型有( )

A、探索性研究 B发展性研究 C争鸣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28. 研究变量分为(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干扰变量 29. 抽样方法基本分两大类( )

A、概率抽样 B、非概率抽样 C、随机抽样 30. 教育技术文献来源有( )

A、教育技术学图书 B、教育技术学期刊 C、网络文献资源 31. 检索方法有( )

A、常用法B、 追溯法 C、 循环法

32. 观察者在观察活动中,根据他是否暴露身份和观察者的参与程度,观察者扮演着四种不同的类型的角色( )

A、即完全参与者 B、观察的参与者C、参与观察者D、完全者 33. 调查研究法的特点是( )

A、 适用性广 B、效率高、范围广 C、形式灵活,手段多样 D、自然真实、简便易行

34. 教育技术研究的课题调查对象为( )

3

A、 学生 B、教师 C、家长 D、社会各界 35. 问卷可分为___和___问卷两大类。

A、结构型问卷B、无结构型问卷 C、客观问卷 D、主观问卷 36. 问卷通常包括()几个基本部分。

A、前言B、个人特征资料 C、事实性问题 D、态度性问题 37. 测量的基本要素有( )

A、对象B、标记C、符号D、规则 38. 测验的特征( )

A、间接性B、相对性C、客观性 D、直接性 E、主观性 39. 按测验的功能分,测验类型有( )

A、智力测验B、能力倾向测验C、成就测验D、个性人格测验 40. 测验的功能是( )

A、诊断的功能 B、建立和检验科学假设的功能 C、评价的功能D、预测、选拔功能

41. 测量的参照标准( )

A、目标参照标准 B、常模参照标准 C、自我参照标准 D、正态分布标准 42. 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是()几个部分组成。

A、实验者 B、 实验对象 C、实验手段 D、实验方法 43. 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有( )

A、判断性实验 B、对比性实验 C、析因性实验 D、分析性实验 44. 在实验模式设计时经常需要考虑()三个基本要素

A、变量B、事前测验与事后测验 C、实验组与控制组 45. 选择实验因变量应遵循( )

A、客观性 B、合理性 C、灵敏性 D、可转换性 46. 内容分析法的特征有( )

A、明显的传播内容 B、客观性 C、系统性 D、量化 47. 内容分析的步骤有( )

A、内容抽样B、类目与分析单元的决定C、评判记录D、信度分析 48. 内容抽样的方式有( )

4

A、来源抽样B、日期抽样C、单元抽样 D、随机抽样 49. 内容分析的应用模式有( )

A、特征分析 B、原因分析 C、比较分析 D、发展分析 50.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特点有( )

A、抽象概括性与间接性 B、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与继承性

51. 行动研究最主要的特点是( )

A、为行动而研究 B、在行动中研究 C、由行动者研究 52. 演绎法的类型有( )

A、公理演绎法 B、假说演绎法 C、定律演绎法 D、理论演绎法 53.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 )

A、向比较 B、理论和事实比较 C、同类比较 D、 相异比较 54. 进行抽象包含有以下三个环节( )

A、分离 B、简略 C、综合 D、提纯 55. 研究论文的结构包括( )

A、题目 B、摘要 C、正文 D、结论 56. 教育技术调查报告包括( )

A、题目B、前言 C、正文 D、总结 E、附录 57. 演绎法的类型有( )

A、公理演绎法B、假说演绎法 C、定律演绎法 D、理论演绎法 58. 对研究数据资料质量进行审核的方法有( )

A、计量审核B、逻辑审核 C、理论审核 D、客观审核 59. 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 )

A、计划B、行动 C、观察 D、反思

二、判断题

1. 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与研究方法。

2. 广义的选题不仅指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还包括选择研究方法。

3. 选题的四项原则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需要性原则指明了根本方向,创造性原则反映了研究的本质特征,科学性原则体现了研究的内在根据,可行

5

性原则说明了研究的现实条件,只有全面、综合地运用这些原则,才能正确的选择好研究课题。

4. 一般而言,百科全书属于二次文献

5. 用同一思维研究工具在前后相隔较短的时间内测量了某一年龄的儿童两次,结果发现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致。第一次表明被试儿童未达到逻辑思维水平,第二次却发现达到了。这一例子说明该思维研究工具的信度比较低。 6. 信度是效度的基础,效度是信度的目的。由于研究的高效度必然以研究的高信度为前提,因此,可以说信度是评价研究设计与结果的最根本的标准。 7. 某份关于“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现状”的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您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吗?”这个问题属于事实性问题 8. 取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期望从样本推断总体,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保证前者具有代表性,而保证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的基本方法科学方法。 9. 作为科学观察的观察法,具有科学观察的三个基本特点,包括目的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10. 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来分,可将调查法分为典型调查、普遍调查、个案调查、专家调查和 抽样调查等。

11. 问卷法中设计问题排列方式时,按照问题的具体程度所应采取的排列顺序是漏斗顺序。

12. 对一个好的教育测验,不仅要求其测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高,还要求有常模以便比较。

13. 真实验设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对影响内容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了严格地控制,并有效地操纵无关变量。

14. 在前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多因素实验设计中,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最不严格的是准实验设计。

15. 某一项课题的名称是“学习策略对学习者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这项研究中的自变量是学习策略.

16. 理论研究的特点包抽象概括性与间接性、层次性、超前性与继承性和多样性。 17. 对研究数据资料质量进行审核的方法有计量审核和多人审核。 18. 测验在研究中主要应用于收集资料、建立和检验假设以及实验分组。

6

19. 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统计分析方法和熵运算方法。 20. 教育技术研究数据的特点是变异性和统计规律性。

21. 文献检索要求查全、查准,所谓“全”是指研究所需要的资料都要查到,所谓“准”是指检索到的文献都确实是研究所需要的。

22. 每一个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都必须要有研究假设,否则研究便不能进行。 23. 研究的四种效度是相互联系的,提高某一种效度的措施也必然会使其它的效度得到提高。

24. 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都比较耗费人力、物力,因此都只适用于小样本的研究。

25. 从标准化程度来讲,测验法的标准化程度最高,问卷调查次之,结构访谈再次之。

26. 在测验的过程中,主试应随时且耐心细致地解释被试提出的对问卷不明白的问题,当然前提是不能涉及问题的答案。

27. 一般来讲,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外部效度较高,而真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较高。

28. 访谈人员在与调查对象进行正式访谈时,注意只能提与研究有关的问题,决不能提与非研究问题

29. 新颖独特是衡量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唯一标准。

30. 由于不可靠的数据资料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所以对数据资料进行质量审核时,只要认为是不可靠的资料就要将其删除掉。

31.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文献不包括非文字资料(如视听资料)。 32. 数据的质量差、违反统计检验的假设,都会影响到研究的统计结论效度。 33. 研究情景与实际情景相差较大会影响到研究的外部效度。

34. 调查表法往往以个人或一群人为调查对象,而问卷法的调查对象多是某一教育群体或某一地区教育现状。

35. 问卷法比访谈法更可能获得较深入的研究资料。

36. 应用测验法容易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且使用的灵活性较好。 37. 干扰变量的作用会影响研究的结果,因此在实验研究中必须严格控制干扰变量,并彻底去除干扰变量的影响。

7

38. 准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的控制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那么充分和广泛,所以一般在教育研究的现场实验中基本上都采取真实验设计。

39. 心理与教育研究一般都应在课题选定之后提出研究假设,并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假设。当然,有的研究也可以没有具体的研究假设。 40. 实地研究的观察者必定是完全参与者或参与观察者,或观察的参与者。 41. 归纳法又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三、名词解释

1. 课题 2. 文献检索 3. 研究的信度 4. 取样 5. 自变量 6. 科学研究方法 7. 研究的效度 8. 样本 9. 因变量 10. 实验研究法 11. 文献研究法 12. 数学方法 13. 思维方法 14. 量的研究 15. 研究设计 16. 决断性目标 17. 对比性目标 18. 观察法 19. 结构化观察 20. 访谈 21. 测量 22. 信度

8

23. 效度 24. 类别量表 25. 等距量表 26. 实验研究 27. 单组实验 28. 等组实验 29. 实验效度 30. 准实验研究 31. 内容分析法 32. 行动研究 33. 归纳法 34. 类比法 35. 分析法 36. 综合法 37. 分类 38. 文献 39. 一级文献 40. 二级文献 41. 三级文献

四、简单题

1. 简述教育技术研究的一般过程。 2. 问卷法有哪些优点? 3. 简述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

4.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进行数据资料的分析之前,应对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其目的是什么? 5. 实验研究有何特点?

6. 研究假设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有何作用?

7. 观察法作为最基本、最普遍的研究方法对教育研究有何重要作用? 8. 做好实验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9

9. 定性分析有何特点?

10.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1.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有哪些作用?

12.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有何意义? 13. 说明量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4. 说明量的研究的基本程序。 15. 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

16. 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7. 课题选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课题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18. 说出检索的步骤。 19. 科学观察的特征有哪些?

20. 观察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有何作用? 21. 科学观察的有哪些主要步骤? 22. 观察法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 23. 结构化观察有何特点? 24. 实地研究有哪些基本步骤? 25. 实地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26. 简述教育技术研究调查的内容范围。 27. 简述调查研究法的优点和缺点。 28. 调查表有哪些基本特点? 29. 访谈研究法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30. 问卷调查有哪些特点? 31. 测验的使用应注意什么? 32. 测验在研究中应用于哪些方面? 33. 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4. 实验手段有何功能?

35. 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他们各具备什么功能?36. 比较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

37. 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0

38. 建构理论研究模式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9. 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哪些? 40. 行动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41. 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区别。 42. 行动研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作用。

43. 试提出几个适合运用行动研究的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44. 研究数据、资料整理的目的是什么? 45. 研究数据、资料质量审核的内容有哪些? 46. 研究数据、资料质量审核的方法有哪些? 47. 数据资料的剔除应注意什么? 48. 统计分析有何作用?

49. 利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50. 归纳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51. 完全归纳法有何特点?

52. 用简单枚举归纳法进行合理推导时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53. 归纳法有何局限性?

54. 简述演绎法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55. 演绎法和归纳法的区别是什么? 56. 说明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57. 综合可分为哪几类? 58. 分析与综合是何关系?

59.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哪些? 60. 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61. 教育技术研究成果表述的目的是什么? 62. 撰写教育技术研究报告和论文有哪些步骤? 63. 研究论文的结构分哪几部分?

五、设计分析题

1. 一个研究课题的陈述是:“个别练习和集体练习对五年级拼写成就影响的对比研究。”请为该课题设计一个研究假设,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并给它们下操作

11

定义,指出可能的控制变量,然后应用“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模式对这一课题进行实验设计并画出图式,对实验结果如何进行分析予以说明。 2. 量表编制建构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 试设计一个关于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实验的方案,方案内容包括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对象(如何分组)。③实验手段,即网上资源的选择或设计。④实验模式的选择。⑤实验变量(自变量)控制的方式。⑥反应变量(因变量)的测量方式。⑦干扰变量的排除。

4. 试设计一个关于网络教学的内容分析类目表格,选择《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两份期刊,对它们在近两年来发表的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我国有关网络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5. 现有50名学生的成绩,原始数据如表所示,实际利用SPSS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 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成绩 82 58 93 89 72 85 97 98 56 77 学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成绩 76 57 80 60 89 51 75 60 74 67 学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成绩 85 92 83 88 65 82 73 86 86 74 学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成绩 87 60 83 84 68 84 84 89 94 75 学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成绩 71 54 93 75 90 66 77 63 86 69 6. 研究主题,撰写一篇研究论文,要求格式标准,论点鲜明,论据合理,论证充分。

12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练习测验题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BC 3. CD 4. BD 5. AC 6. BC 7. BCD 8. AD 9. ACD 10. ABCD

11. AC 12. ABCD 13. AB 14. BCD 15. BC 16. ACD 17. ABC 18. ABD 19. ABC 20. ABC

21. ABCD 22. ABC 23. ABCD 24. AB 25. AB 26. ABCD 27. ABC 28. ABC 29. AB 30. ABC

31. ABC 32. ABCD 33. ABCD 34. ABCD 35. AB 36. ABCD 37. ABCD 38. ABC 39. ABCD 40. ABCD

41. ABC 42. ABC 43. ABCD 44. ABC 45. ABCD 46. ABCD 47. ABCD 48. ABC 49. ABCD 50. ABCD

51. ABC 52. ABCD 53. ABCD 54. ACD 55. ABCD 56. ABCDE 57. ABCD 58. AB 59. ABCD

二、判断题

1. × 6. × 11. √ 16. √ 21. √ 26. × 31. × 36. × 41. √ 2. × 7. √ 12. √ 17. × 22. × 27. × 32. √ 37. × 3. √ 8. × 13. × 18. √ 23. × 28. × 33. √ 38. × 4. × 9. √ 14. × 19. × 24. × 29. × 34. × 39.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三、名词解释

1. 课题即要研究的问题,是研究所要说明和解决的问题。

2. 文献检索是从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情报的一种方法和程序。 3.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得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4. 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5. 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6. 科学研究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应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又称为科学方法。

13

7. 研究的效度: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真实、准确地揭示了所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符合客观规律的程度。 8. 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9. 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10. 实验研究法: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实验研究是指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心理与教育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其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11. 文献研究法,就是有关专业文摘、索引、工具书、光盘以及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等文献的检索方法以及鉴别文献真伪、发挥文献价值与创造性地利用文献的方法。

12. 数学方法,就是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得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

13.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4. 教育技术学研究中量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运用数学工具收集、处理研究资料的方法。

15. 研究设计是一项科学研究规划的制定以及付诸实施的策略,它指引着研究着顺利地、高校地完成其科学研究的任务。

16. 决断性目标是指通过研究去判断某一种现象、某一种因素是否存在;某种联系是否成立;某项措施、方法是否可行。这类研究往往在推翻了一个结论之后,会引起产生一种新的观念、假设或形成一个新的理论课题。

17. 对比性目标是通过研究去对两个不同的群体(学生或教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媒体运用、不同的方法等进行差异性的比较,从而寻找出一些事实和规律。

18.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14

19. 结构化观察是研究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过程行为表现的重要方法,结构化观察属于观察法中系统观察的一种类型。结构化观察是指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特定对象进行系统化观察,并要做严格详细的可量化记录的一种观察方法。它是为进行量化研究提供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0. 访谈,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21. 测量是按规定给对象或事件赋值,一般包括测量对象、标记、符号和规则四个要素。

22. 信度就是测量可靠性的度量,它能鉴定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3. 效度就是测量的有效性的度量,它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4. 类别量表只给出不分次序的类别、所测的一切只是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类别,而这些类别只表明某一或某几种特征的不同,如个体的性别。

25. 等距量表不仅给出了顺序,还确定了等距的单位。量表上某一部分测得的分类所反映的差异,与其他任一部分测得的分数都是相等的,如温度。 26. 实验,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实验,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理论的实践基础。 27. 单组实验,是指同一实验因素X,只对同一组(或一个)实验对象施加作用,然后测定对象所产生的变化,以确定实验因素的效果如何。

28.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相同的实验组(等组)为实验对象,使之分别接收不同的实验因素的作用,然后,将各个实验因素所产生的效果加以测量和比较。 29. 实验效度是影响着实验设计、实施、解析、推广、评价等工作的重要因素,它是衡量实验成败、优劣的关键性的质量指标。实验效度是由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两部分构成。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到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外在效度则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推广性。

30. 概括地说,教育实验研究是为了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建立的假设,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经过一定时间对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5

从而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31.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的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方面。

32. 行动研究的基本内涵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33. 归纳法就是从调查、观察、实验、测量所获得的事实和数据出发,加以概括,从大量的个别事例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从而获得一般原理和规律的一种推理方法。

34. 类比推理是既不同于演绎推理又不同于归纳推理的推理形式。虽然从内容上说,它远不及演绎、归纳丰富,但从思维的过程来看,它从个别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知识的结论,有它自己的特点,与前二者是一种并列的关系。 35. 所谓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成各个方面、各个部分来分别进行考察的方法。

36. 所谓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认识对象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在思维中再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的方法。

37. 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形成的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逻辑方法,它是一种对材料初步加工的方法。 38. 文献是指记录知识或信息的物质载体,主要是用文字、图形、代码、符号、音频视频等方式和技术手段记载在一定载体上,具有一定价值的文字资料、图书资料、音像资料与电子资料等等。

39. 一级文献即原始文献,它是以作者本人的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撰写的文献,无论创作时作者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无论其以何种载体形式出现,均为一级文献。

40. 二级文献通常是对一级文献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将分散的、无组织的、形式各异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类、摘编,使第一手资料系统化,从而具有工具性的特点,便于读者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检索和查找。

41. 三级文献是在合理利用二级文献的基础上,选用一级文献的内容,以分析、

16

综合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如专题评述、问题综述、数据手册等,它是通过分析、比较、鉴别的再造资料,具有综合文献信息、汇集重要情报、提供参考等作用。三级文献包括综述、述评、辞典、年鉴、手册、百科全书等。

四、简单题

1. ①提出问题和假设②设计研究方案③实施研究并搜集资料④处理分析资料⑤检验假设并作出讨论⑥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开始新的研究。

2. ①问卷内容客观统一②节省人力、时间和经费③匿名性强,回答真实④样本大⑤研究间接化,相互作用效应小。

3. ①构建理论体系②对各种理论观点的评价分析、整合和转换③发展和完善原有理论体系④对研究成果的逻辑证明。

4. ①通过数据资料的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收集、删除或补充有关结果②通过数据资料的整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为进一步分析及取得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③通过数据资料的整理形成典型的材料,发现某些规律。

5. ①实验研究要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境②实验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 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③实验研究有严格的研究设计。

6. ①研究假设使研究目的更加具体、范围更加限定。②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研究者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设计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去检验该假设对所研究问题中各变量的关系的推测是否正确。

7. ①通过科学观察可以获得认识事物的比较充实、比较客观的事实

17

材料。②观察研究是检验理论假设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③观察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8. ①选择适当的设计,使处理效果成分显示出来。②控制自变量③要考虑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

9. ①定性分析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②定性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③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有一定的弹性。④定性分析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⑤定性分析的主观因素影响及对背景的敏感性。

10. 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探求科学规律。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11. 第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第二,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使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第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的桥梁。第四,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 12. 第一,有效地提高观察能力。第二,使观察、实验结果更客观真实。第三,使观察、实验更为准确,定量化。第四,使教育研究资料能有效地被记录、存储与重现。第五,使教育技术研究数据处理手段发生根本变革。

13. 在实际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选择合理的量的研究方法对研究成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先进的量的研究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准确地描述教育技术现象与规律;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资料的效能;可以深入挖掘隐藏在复杂教育技术现象后面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按一般规律,学科发展越完善、越深入,定

18

量研究(数量化)的成分就越多,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发展是学科成熟的表现,是其科学化的表现。

14. 量的研究历程通常包括四个步骤: ①选择与定义问题。②执行研究的程序。③数据分析。④结果探究与结论。

15. 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有:(一) 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中进行;(二) 研究者的角色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 (三)研究过程注重描述性资料的收集;(四)研究的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是归纳法的运用; (五)研究结果是描述性的;(六)整体性与全局性。

16. (1)拟定计划,叙述研究的问题及与研究有关的资料来源与形态。 (2)制定策略,指明以何种途径去搜集、处理和分析资料。 (3)做出预算,列出经济成本的预算。(4)明确进度,说明本研究计划所需要的时间进度。

17. 课题选择的重要意义: ①课题选择是研究战略的起点;②课题选择是创造性想象力的表现。

18. ①分析研究课题,明确检索要求。②选择检索工具与检索手段。③确定检索方法与检索主题词。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记录。⑤获取原始文献。

19. 科学观察的特征有:(1)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感知活动; (2)科学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就是说人们对发生的情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 (3)科学观察包含有理解或从理性上领会的意思。

19

20. 首先,科学的观察是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的重要渠道。其次,观察是及时获取反馈信息、验证假说的必要手段。

21. 一次完整的观察,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确定观察的目的和选定观察的对象;(2)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观察工具,设计、印制观察记录表等;(3)进入观察场所,获得观察对象的信赖;(4)进行观察并做记录;(5)整理观察结果;(6)分析资料并撰写观察报告。

22. 观察法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认识方法,但不是惟一的认识方法。观察法既有其十分明显的优点,又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我们应将观察法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扬长补短,相辅相成,充分发挥观察法的作用。观察法的优点是:(1)直接性。由于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客观事物直接接触,中间不需要其他中间环节,观察到的结果,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具有真实可靠性,是第一手资料。 (2)情境性。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实施的,对被观察者不产生作用与影响,即无外来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会产生反应性副作用,能获得生动朴素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3)及时性。观察及时,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因此所获信息资料及时、新鲜。 (4)纵贯性。对被观察对象可以做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跟踪观察,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动态演变可以进行分析。 (5)普适性。观察适用范围较为普遍,不但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普遍适用,而且在教育技术研究中,不少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等也与观察法有密切关系。 观察法的局限性是:

20

(1)受观察对象的限制。观察法适宜于对外部现象及事物外部联系的研究,而不适宜于对内部核心问题及事物内部联系的研究。另外,对有些较为隐蔽的事物也不大好用观察法,如研究青少年的网上不良活动问题就不好用观察法。 (2)受观察者本人的限制。人的感觉器官本身有不精确性。人的感官都有一定的生理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很难直接观察,所以观察往往难以精确化。人的观察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识背景与理论框架,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往往带有各自的主观性,难以做到客观化。 ③受观察范围的限制。观察涉及对象的有限性,特别是在同一时期内观察对象是不多的,这种小样本,不适用于大面积研究。 (4)受无关变量的干扰,缺乏控制。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由于缺乏控制,因变量在无关变量之中,没有纯化和凸现,从而使观察结果缺乏科学性。

23. 结构化观察的特点是: 第一,有特定的观察内容 包括: (1)学习行为信息 (2)学习成就信息 (3)心理生理信息。第二,采用专门的观察方法 。包括有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大类:(1)直接观察 (2)间接观察。第三,有限制的观察范围 第四,可量化的观察记录方式

24. 首先不带假设,进入现场,开始做初始的观察,从中发现出暂时的一般性结论,从这些结论中,研究者发现哪些应当做进一步的观察,而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又导致结论的修正。在对反复观察所得结果进行归纳与推理后,形成结论,产生理论,修正结论。

21

25. 实地研究与问卷调查、结构化观察、实验研究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在: (1)研究范畴。问卷调查、结构化观察和实验研究都属于量的研究的范畴,而实地研究却属于质的研究的范畴。 (2)资料采集。在问卷调查、结构化观察和实验研究中采集的观察资料基本上是数据,而在实地研究中采集的观察资料则基本上是文字与图片。 (3)研究重点。问卷调查、结构化观察与实验研究的研究重点是用变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力图寻找世界中存在的模式与规律;而实地研究则用丰富的细节描述来探索事物发生的社会环境和事物所传递的社会意义。

26. 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内容。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教学资源使用的过程与方法。学校支持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设备条件。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情况。

27. 优点:①适用性广②效率高、范围广③形式灵活,手段多样 ④自然真实、简便易行。调查研究除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之外,还存在以下不足:①调查研究旨在考察现状,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材料,而不是通过实验,主动操纵和改变现象与变量,因此它不能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发现A、B两现象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但究竟哪一个是原因,哪一个是结果,通常难以断定。 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常常可能出现主观偏差,而研究者往往难以控制这一点,由于调查是向别人间接了解情况,被调查者所反映的现象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可靠

22

性。在某些情况下,被调查者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想或偏见,而调查者却难以了解这种主观加入的程度,从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8. 调查表的基本特点:①调查范围较广,调查对象多是某一教育群体或某一地区教育现状。 ②偏重于事实资料的搜集,包括某教育群体的概况、发展现状等基本数据资料。 ③由被调查群体有关承办人依据实际情况填写,具有可靠性。④调查表简明,便于统计。

29. 访谈研究法的优点: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作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 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30. 问卷调查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调查对象是经过思考之后才对问卷做出反应的。这有助于获得真实、准确的资料。但是,往往由于被试发现了某些属于敏感性的问题而加以回避,从而导致拒答或回答不真实,这就会造成问卷回收率下降,或者资料可靠性下降而研究者又无法做进一步的追踪,单从回收的答卷上又无法判断答案的真伪,使回收的问卷失去了价值。(2)问卷调查适应于大样本或小样本的情况。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情

23

况不同,访问调查必须面对面地提出问题,收集口述材料。由于人力、财力的原因,调查的样本数不可能太多,调查的地域不可能太广。而问卷调查是依赖调查对象自我填答,问卷可以通过邮寄分发,也可以面对面分发,因此样本数可多可少,据情况不同,某些课题可仅选数十人做问卷调查,某些课题样本可多达数千以至过万人。(3)有利于获得定量资料。问卷调查不仅能取得数量标志的数量资料,还可以获得有关属性、品质、态度为标志的计数资料。这些资料都能通过统计处理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使结果更为客观、真实、系统、科学,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水平。 31. 在使用测验的过程中,主试应注意以几点;第一,做好测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测验手册,特别是指导语和准备测验所需材料。 第二,选择适宜的测验环境,?D般应为被试日常工作或学习的环境,如让学生在教室中进行测验,同时应尽力排除一切干扰。第三,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指导语和标准时限进行测验,如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改变。第四,与被试建立良好的信任与人际关系,取得被试的合作,保证测验的效果。

32.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测验的应用非常广泛。测验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搜集资料。采用测验可以得到大量有关被试能力、性格、与群体的关系方面的资料,有助于发现问题,探讨规律;②建立和检验假说。在许多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测验结果,提出和检验理论;③实验分组。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经常用测验对被试进行实验分组,以达到等组化的要求。

24

33. 由于实验可以人为地控制有关条件,因此,它具有如下的特点:(1)它可以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所遇不到的情况,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2)它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因素分离出来,以便于分析某一特定因素的效果。(3)它便于测量,并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4)它可以重复验证。

34. (1)刺激手段。这是指实验者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设计、控制媒体的各种因素,包括媒体的内容构成、媒体的种类、媒体的组织、媒体的演播方式等方面,对实验对象产生不同的刺激作用,从而观察、测量实验对象的行为和心理上的反应,以探索其规律。(2)观察手段。这是指实验者借助广角摄影、带遥控变焦镜头的电视录像、电影摄影、电视特技等手段进行重点跟踪观察、非临场遥控观察、多场面对比观察、搜索性观察等。这样可以弥补人的感觉器官的局限性,以获得更多的信息。(3)记录、存贮与重现手段。这是指借助照相、录像、摄像记录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的行为变化过程。行为存在的环境条件,行为的各种表现形态,行为在时间上的演变,行为在空间上的分布等等。并把资料分别以照片、幻灯片、电影片、录像片、录音带、计算机磁盘、CD-ROM光盘等方式存贮起来。(4)信息处理与分析手段。这是指借助计算机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由此可见,实验过程就是实验者借助实验手段操纵控制实验因素、刺激和作用于实验对象,并通过实验手段测量和记录实验对象对实验因素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实验者通过对反应的分析获取信息。

25

35.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通常可分如下几种类型的实验。(一)判断性实验 这是通过实验,判断某一种现象是否存在,某一种关系是否成立,某个因素是否起作用,着重探讨研究对象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结构。这类实验就是为了解决“有没有”、“是不是”一类的问题,它往往肯定一种事实,从而引起产生一种新的观念,通常是在典型或极端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二)对比性实验 这是通过实验对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的两个不同群体进行差异性比较。这种实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标准;另一个是“实验组”,通过某种实验步骤,以确定实验因素对实验组的影响。 (三)析因性实验 这是通过实验探讨影响某一事件的发生和变化过程,起主要的或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类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结果是已知的,而影响或造成这种结果的各种因素,特别是主要因素是未知的、待寻找的。 36. 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都是将用文字、图形、符号、音频、视频等记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但是它们具体的分析处理方法是有所区别的。 文献分析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 内容分析则是直接对单个样本作技术性处理,将其内容分解为若干分析单元,评判单元内所表现的事实,并做出定量的统计描述。 37. 教育技术学研究中使用理论研究法,主要作用在于: ①构建理论体系; ②对各种教育技术理论观点的评价分析,整合和转换; ③发展和完善原有教育技术论体系;④对研究成果的逻辑证明。

26

38. 建构自己的理论研究模式并形成风格。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立足于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搜集完备准确的有关资料并加以科学分析;②合理确定理论分析的着眼点;③确定概念范畴并提出研究假设;④保证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⑤对形成的理论体系进行检验;⑥拟定理论研究的论文写作提纲。 39. 发生学方法;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历史――逻辑方法;系统科学方法。

40. 行动研究与传统的学术研究具有不同的特点,分别表现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情境、研究的主体、研究的应用者、研究的过程、问题的解决、结论的推论、研究的效益、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的方法等十个方面:①研究的目的――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②研究的情境――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③研究的主体――实践工作者。④研究的应用者――行动研究者。⑤研究的过程――重视协同合作。⑥问题的解决――立即应用性。⑦结果的推论――情境特定性。⑧研究的效益――解决问题与促发个人专业成长。⑨研究的理论基础――人的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教育。⑩研究的方法――兼用量与质方法,偏向质性研究。

41. 它与实验研究有着明显的差别:实验研究侧重于认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达到检验假设、发展理论的目的。当然,它已经通过对实践的主动的、有控制的变革来达到认识的目的。 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当然,这并不是说它无助于理论的形成。前

27

者是正规性的,后者常常被看作是“非正规性”的。它们在研究目的、问题的产生。假设的形成、取样、统计分析和结果的应用上有诸多的不同。

42. ①行动研究有利于学校的教学改革。②行动研究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③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④行动研究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⑤可以给师范生提供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案例。⑥行动研究克服了教育技术理论与教育技术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43. ①行动研究应用于关于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研究。②行动研究应用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③行动研究应用于基于网络化条件下综合学习课程的研究。④行动研究应用于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44. ①通过数据、资料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②通过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取得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③通过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形成典型性的材料,发现某些规律。

45. 研究数据资料的质量审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研究的总体看,应检查达到研究目的所要求的各个方面的资料、数据是否收集齐备。包括问卷或量表是否全部回收,实验所要求的各个方面的数据是否全部收集,某?D方面的数据数量是否达到标准,如果问卷未全部回收或数量有遗漏,应查明原因并尽量补。达不到一定的回收率或实验样本不够,某些研究将会被视为无效。二是

28

对被试个体的资料、数据的审核,检查每一个被试的资料、数据有无缺失或遗漏,有无前后矛盾之处,结果登记中有无错行、错号等差误。

46. 研究结果的质量审核的方法有两种;计量审核和逻辑审核。计量审核即核查研究数据资料中各项计量资料。逻辑审核方法是指检查研究数据、资料的内容是否合于逻辑,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47. 按照上述两种方法对研究数据、资料进行质量审核,对于一些有明显错误的资料和数据,应深入调查,追究其原因,尽量加以纠正。如果无法纠正,在不影响抽样效果,保证研究数据资料的一定的有效率(一般规定为80%以上,某些研究要求95%以上)的基础上,应对这些错误结果予以剔除。应该注意的是,研究数据资料的质量审核的正确性与研究者的水平,经验以及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如果不能确定某些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就应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或熟悉该方面情况的其他研究者审核,切忌凭主观臆测进行判断。

48. 目前,统计分析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首先,统计分析可以为教育技术学研究提供一种清晰的形式化的描述。例如,某班语文测验后知道某一学生的成绩为85分,大约是较优秀的成绩。如果用统计分析方法,可以计算出全班语文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5分。这样就可知该学生高于平均分数2个标准差,其成绩高于全班86.4%的学生。可见,统计分析可以使问题分析清晰而准确。 其次,统计分析是进行解释和科学预测的重要

29

方法。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性,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类型,如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这就是对教育技术现象的解释。研究者根据数据、统计资料,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可对教育技术现象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估计和判断,使研究者发现直觉难以悟察的规律,这就是科学的预测。对教育技术现象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是教育技术学的目的,而这必须借助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才能完成。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树立这样的观念:借用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不是降低了研究的严格性,而是用更严格的方法保持研究的严格性,使我们更接近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

49. 其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数据的录入。将数据以电子表格的方式输人到SPSS中,也可以从其他可转换的数据文件中读出数据。数据录入的工作分两个步骤,一是定义变量,二是录入变量值。第二,数据的预分析。在原始数据录入完成后,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分析,如数据分组、排序、分布图、平均数、标准差的描述等,以掌握数据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情况,保证后续工作的有效性,也为确定应采用的统计检验方法提供依据。第三,统计分析。按研究的要求和数据的情况确定统计分析方法,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第四,统计结果可视化。在统计过程进行完后,SPSS会自动生成一系列数据表,其中包含了统计处理产生的整套数据。为了能更形象地呈现数据,需要利用SPSS提供的图形生成工具将所得数据可视化。如前所述,SPSS提供了许多图形来进行数据的

30

可视化处理,使用时可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研究的需求来进行选择。第五,保存和导出分析结果。数据结果生成完之后,则可将它以SPSS自带的数据格式进行存贮,同时也可利用SPSS的输出功能以常见的数据格式进行输出,以供其他系统使用。

50. ①整理事实性认识材料;②对材料做出概括性的结论;③从特殊结论推向一般性结论。

51. 完全归纳法有两个特点:第一,它的结论没有超过前提所断定的范围,结论中下判断的对象完全等同于前提的集合。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必然性的推断方法。第二,完全归纳法要求完全枚举出一类事物中的所有因子,所以这种方法不能用在具有无穷因子类的事物上。完全归纳法也可以称为穷举法。

52. 第一,要尽可能在枚举大量事例的基础上进行概括。第二,所列举的个别事物要尽可能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重复。第三,推导出来的普遍性结论没有与任何公认的观察事实发生冲突。 53. 归纳法的局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它只能得出不充分可靠的结论。因为在使用不完全归纳法时,只能从考察部分的对象出发,而不大可能去穷尽全部的对象。或者说,不完全归纳法的结论,是超出了前提范围的。前提所断定的是“某些”、“有的”,而结论指的却是“一切”、“凡是”、“都”这样的结论有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对的。就是说,从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带有或然性。(2)它未必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归纳的结果,往往只概括了一类事物表面现象的共同性,而未必能抓住根本的、本质

31

的东西。(3)它在概括事物的共性时,把事物的属性看作为某种既成的东西、静态的东西,它所概括的是事物的过去,难以概括它的发展和未来。这是因为人们在进行归纳时,通常是以已经出现、已经认识的事物为依据,而归纳的结论却要推及到尚未产生、尚未明了的事物。

54. 演绎法,就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演绎的基本形式是三段论式,它包括:(1)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原理或一般性假设;(2)小前提,是关于所研究的特殊场合或个别事实的判断,小前提应与大前提有关; (3)结论,是从一般已知的原理(或假设)推出的,对于特殊场合或个别事实做出的新判断。

55. 演绎法和归纳法有很大的区别,这是由它们的特点决定的: (1)归纳是从认识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推出一般原理和普遍事物;而演绎则由一般(或普遍)到个别。在认识发展过程方面,演绎法和归纳法的方向正好相反。(2)归纳(指不完全归纳)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而演绎则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其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前提是否正确,以及推理形式是否符合逻辑规则。 (3)归纳的结论超出了前提的范围,而演绎结论则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演绎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的范围,并非说演绎是重复已经知道的东西。若是这样的话,对科学研究便没有什么意义了。众所周知,最多且最充分应用演绎法的学科是数学。数学的全部理论体系几乎都是以少数公理为依据,由公理出发,经过一系列的演绎推理

32

而建立起来的。同样道理,许多新知识的理沦论证,都是要以已知的知识为依据,通过演绎来进行,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乃是获得新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56. 归纳和演绎这两种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逻辑方法,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作为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即演绎是归纳的指导,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一切科学真理都足归纳和演绎的辩证统一。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但这个归纳过程,既非盲目的,也非随机的。归纳什么,如何归纳,都必须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之下进行;否则,个别的属性多种多样,是无法用归纳法得到正确科学结论的。从实际材料进行归纳时,必须进行选择。 这个选择必然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之下进行的,而这个指导思想往往是演绎的结论。没有演绎法作为归纳的一般指导,就不可能有归纳的科学成果,就不可能有新知识的积累。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的大前提是一般,一般来说,它来自经验的归纳.演绎是从归纳结束的地方开始的。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没有归纳也就没有演绎的基础。例如,物理学许多定理的演绎出发点“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就是在干百万个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产生的。 归纳和演绎是互为条件、互相渗透的,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归纳出来的结论转化为演绎的前提,归纳就转化成了演绎;演绎的结论往往又是归纳的指导思想,演绎又转化为归纳。人们正是在归纳和演绎的交错中,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使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对自然界的认识才不断深化。

33

57. 第一,把部分综合到整体。在此类综合中,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以及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当处在不同层次上的部分综合为整体时,所得的整体模式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第二,把特殊性综合到一般性。它是从一般的抽象结论出发,逐渐形成对个别事物的本质认识的综合。这是把个别性综合到特殊性中去,又把特殊性综合到一般性中去的不同认识层次的综合。 第三,把一类事物综合到另一类事物中。它是把从一类事物中抽析出来的结论,运用到另一类事物中去。此类综合较典型地反映在类比、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它能把表面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综合起来。这是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理论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综合方法。

58. 分析和综合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第一,对立性。分析与综合的对立性指分析法认识的前进方向与事物发展方向相反;综合法认识的前进方向与事物的前进方向一致。也就是说,分析与综合在思维方向上是相逆的。 第二,统一性。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性表现在:①分析和综合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综合以分析为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另一方面,综合是分析的前提,没有综合也就没有分析,这是因为任何分析都是在一定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的。绝对而纯粹的分析或综合是不存在的,它们两者相互渗透,最终达到殊途同归的目标。②分析和综合是互相转化的。一方面是分析向综合转化,任何分析都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没有综合就没有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因此,综合是分

34

析的完成和归宿;另一方面是综合向分析转化,每一个综合的认识,既是前一阶段分析的终点,又是后一阶段分析的起点。人的认识就是在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循环往复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和提高,才能逐步从事物的多种属性和各个方面中抽象出那些必然的本质的东西,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科学概念和判断。 59.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 第一.纵向比较。 第二,理论和事实比较。第三,同类比较。第四,相异比较。 60. 教育技术研究成果表述粗略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用事实来说明问题。此种类型包括教育技术观察报告,教育技术测量报告,教育技术调查研究报告,教育技术经验总结报告和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报告。要求材料要具体、典型,格式规范,要科学客观地呈现研究过程和方法,并合理解释结果。②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这是理论性研究成果。此种类型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及高校的学位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③第1、2类的综合,但综合中又有所侧重。

61. 对教育技术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表述,主要目的是:①通过展示研究的结果及价值,得到社会的鉴定、评价和承认,以取得社会效益。②提供有关研究过程的实际资料及对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有利于学术交流与合作。③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促使研究的深化、成果的扩展以及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和新的事实,有利于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④有助于提高研究工作者的分析

35

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应该看到,研究成果数量多少和质量的高低,能否取得某个领域的实质性进展,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都是衡量学术水平、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应及时地对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表述。

62. 教育技术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是研究报告及论文的撰写。从构思到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其间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确定报告或论文的题目及研究报告类型;②拟定写作提纲; ③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

63. 各种类型的研究论文都有自己的习惯写法,但也形成了一定的共同结构部分,这就是:题目 、摘要 、导言、正文 、结论和参考资料。 五、设计分析题

1. 答案要点:

参考研究假设:集体练习比个别练习更能提高五年级的拼写成就。 自变量:拼写练习 因变量:拼写成就

控制变量:师生自身因素、环境、师生相互作用等 设计模式:基本模式: O1 X O2 -------------- O3 O4

实验结果分析:比较(O2 ― O1)与 ( O4 ― O3)

2.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也即测验的标准化过程,必须按标准化的程序进行,并按标准化的程序去使用。虽然测验编制的方法和过程依测验的性质不同而

36

有所不同,但由于测验原理大致相同,因而测验编制的程序也是基本相同的。a.拟定测验编制计划。b.编选测验项目。c.试测和分析。 d.编排制表。e.建立常模。f.鉴定测验。 3. 参考第八章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内容

4. 参考第九章 内容分析法第四节案例2从美国博士学位论文元分析看教育技术研究趋向

5. 参考网络课程中第十二章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定量分析第三节利用SPSS进行统计描述

6. 参考第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表述中第三节教育技术研究论文的撰写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xe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