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南网院《实验心理学》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03 12: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西南网院《实验心理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 A. 统计结论效度 B. 外部效度 C. 构思效度 D. 内部效度 本题参考答案: D

2、考察7、8、9岁三个年龄组女生对四种不同材料的不同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 A. 3种 B. 4种 C. 7种 D. 12种

本题参考答案: D

3、在实验时,要求不同的被试组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及程序。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A. 消除法 B. 恒定法 C. 随机法 D. 匹配法 本题参考答案: B

4、有研究发现,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自由回忆的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词汇辨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知实验存在 A. 期望效应 B. 练习效应 C. 习惯效应 D. 交互效应 本题参考答案: D

5、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A. 匹配法 B. 平衡法 C. 排除法 D. 恒定法 本题参考答案: C

6、在听觉实验中,研究者为了控制噪音的影响,把实验安排在隔音室中进行。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A. 消除法 B. 恒定法 C. 随机法 D. 匹配法 本题参考答案: A

7、被试间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 A. 联想技术 B. 随机化技术 C. 抵消技术 D. 平衡技术 本题参考答案: B

8、为考察词的类型(靶子词、非靶子词)以及辨别条件(高辨别、低辨别)对双耳追随效果的影响。研究者将60名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名,一组即接受靶子词—高辨别条件的处理,也接受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另一组则接受非靶子词—高辨别条件处理,也接受非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该实验中的辨别条件属于 A. 被试间变量 B. 被试内变量 C. 额外变量 D. 无关变量 本题参考答案: B

9、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误差主要是 A. 时间 B. 习惯 C. 动作 D. 期望

本题参考答案: C

10、在探讨人类对不同语义范畴类别(动物、工具)、不同危险性概念(高危险、低危险)进行加工是否存在差异的一项研究中,其实验设计应是 A. 二因素设计 B. 四因素设计 C. 二水平设计 D. 四水平设计 本题参考答案: A

11、制作感觉比率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A. 对偶比较法 B. 差别阈限法 C. 数量估计法 D. 等级排列法 本题参考答案: C

12、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 A. 因变量 B. 自变量 C. 控制变量 D. 刺激变量 本题参考答案: A

13、在反应时实验中,常用的两个因变量是 A. 速度和准确性 B. 速度和稳定性

C. 稳定性和准确性 D. 灵敏性和稳定性 本题参考答案: A

14、根据唐德斯的ABC法,辨别时间应是 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 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 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 D. 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本题参考答案: A

15、在研究交通信号灯亮度对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交通灯的亮度是 A. 因变量 B. 自变量 C. 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 本题参考答案: B

16、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A. 韦伯 B. 费希纳 C. 缪勒 D. 赫尔姆霍茨 本题参考答案: B

17、在经典的心理旋转实验中,因变量是 A. 反应时间 B. 旋转角度 C. 再认数量 D. 回忆数量 本题参考答案: A

18、以下会引起“天花板效应”的是 A. 被试不具代表性

B. 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做十以内的加减法 C. 题目过难

D. 被试不了解实验目的 本题参考答案: B

19、以下属于主试效应的是 A. 罗森塔尔效应 B. 空间误差 C. 被试数量太少 D. 没有考查交互作用 本题参考答案: A

20、 如果采用被试内设计,最容易产生的效应是 A. 霍桑效应 B. 疲劳效应 C. 实验者效应 D. 安慰剂效应 本题参考答案: B

21、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A. 需要更多的被试 B. 研究效率较低 C. 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 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本题参考答案: C

22、在时间估计准确性实验中,一只绿色小灯泡与电钟相连,主试按键让灯亮10秒,然后被试按键复制10秒的时间,这个实验中被试复制时间长度是 A. 自变量 B. 控制变量

C. 因变量 D. 潜在自变量 本题参考答案: C

23、斯滕伯格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 A. 辨别反应时 B. 减法反应时 C. 加法反应时法 D. 选择反应时法 本题参考答案: C 24、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 冯特 B. 费希纳 C. 高尔顿 D. 艾宾浩斯 本题参考答案: B

25、 在试验中要得到“交互作用”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数目,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因变量多于一个 B. 自变量多于一个 C. 因变量对于一个水平 D. 自变量多于一个水平 本题参考答案: B

26、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A. 6 B. 12 C. 18 D. 24

本题参考答案: D

27、由于实验本身刺激呈现的规律性,使得被试对刺激是否达到阈限值提前做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是 A. 习惯误差 B. 期望误差 C. 练习误差 D. 疲劳误差 本题参考答案: B

28、要得到“男性被试对绿色刺激反应更快,女性被试对红色刺激反应更快”,需要证明

A. 性别和颜色的主效应显著 B. 性别和颜色的交互作用显著 C. 性别和颜色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D. 性别和颜色的主效应有一个显著 本题参考答案: B

29、以下这些做法,哪项是违背伦理的

A. 有些被试提出要求想看看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就仅打开了他自己的实验结果给他本人查看,并给他进行了一定的说明。

B. 在一项欺瞒对被试无害的实验中,为了控制实验的反应性,我没有告诉被试实验的真正目的,到实验结束完成后告诉他全部的真相

C. 实验进行到一半,被试提出不舒服,我跟他说为了实验的完整性,做完实验才能走。

D. 老师在课上跟学生说,期末成绩有一部分,必须以参加实验、听两场讲座或者写一篇著作的读后感才能获得的。 本题参考答案: C

30、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 本题参考答案: A

31、在一个实验中,被试的简单反应时是300ms,辨别反应时是450ms,选择反应时是850ms,该被试的选择时间是 A. 550ms B. 400ms C. 150ms D. 100ms 本题参考答案: B

32、在唐德斯(F.C.Donders)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B、C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A. RTA >RTB >RTC B. RTB >RTC >RTA C. RTC >RTA >RTB D. RTA >RTC >RTB 本题参考答案: B

33、在心理学研究报告中,阐明研究所使用的被试、仪器设备和实验程序等情况的部分属于 A. 引言 B. 方法 C. 结果 D. 讨论

本题参考答案: B

34、考察7、8、9岁三个年龄组女生对四种不同材料的不同学习效果,其实验处理有 A. 3种 B. 4种 C. 7种

D. 12种

本题参考答案: D

35、在实验研究中,排除法可用来控制额外变量,但也可能导致研究效度的降低。它可能降低的效度是 A. 内部效度 B. 外部效度 C. 构思效度 D. 统计结论效度 本题参考答案: B

36、下列哪种研究方法被认为可以直接考察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A. 相关研究 B. 实验法 C. 观察法 D. 调查法 本题参考答案: B

37、在心理学实验中,用来控制研究参与者偏差和研究者偏差的方法是 A. 控制组 B. 相关法 C. 随机分配被试 D. 双盲实验 本题参考答案: D

38、甲运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测量乙的智商。在测量过程中,甲急于早点测完,于是有意无意地提示乙某个题该怎么解答。最后测得的结果表明乙的智商高达180,而实际上乙的智商只处于中等水平。甲对乙的这种影响称为: A. 顺序效应 B. 实验者效应 C. 霍桑效应 D. 安慰奖效应

本题参考答案: B

39、在教育与心理实验研究中的被试内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A. 同一被试接受一次以上的实验处理 B. 不同被试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

C. 一部分被试接受一次以上的实验处理,一部分被试只接受一次实验处理 D. 所有被试只接受一次实验处理 本题参考答案: A

40、在2×4的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

本题参考答案: A

41、以下哪个概念不是信号检测论所特有的 A. ROC曲线 B. 差别阈值 C. 似然比 D. 辨别力指数 本题参考答案: B

42、波斯纳(M.I.Posner)采用大、小写字母组合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时既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他采用的方法是 A. 减法反应时法 B. 加法反应时法 C. 开窗实验法 D. 心理旋转实验法 本题参考答案: A

43、为考察词的类型(靶子词、非靶子词)以及辨别条件(高辨别、低辨别)对双耳追随效果的影响。研究者将60名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名,一组即接受靶子词

—高辨别条件的处理,也接受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另一组则接受非靶子词—高辨别条件处理,也接受非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该实验的交互作用是 A. 词的类型*辨别条件 B. 靶子词*非靶子学 C. 高辨别条件*低辨别条件 D. 词的类型义辨别条件*追随效应 本题参考答案: A

44、在探讨性别与被试年龄(青年、中年、老年)对某品牌手机偏好影响的研究中,其实验设计为 A. 2×3设计 B. 1×3设计 C. 2×2设计 D. 3×3设计 本题参考答案: A

45、做一个心理学研究,首先要考虑的是 A. 研究课题 B. 实验设计 C. 变量控制 D. 因变量指标 本题参考答案: A

46、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应该让被试签署知情同意书。在知情同意书中,应 A. 要求被试实验过程中不可退出 B. 要求被试给出最佳的答案

C. 告诉被试实验一旦开始,便不可中途退出 D. 告诉被试实验任务的大体内容和数据的处理方式 本题参考答案: D

47、加工水平效应的研究表明:最初知觉的加工水平越深,对经验的记忆越好。若要求被试对同一组汉字进行汉字结构判断或汉字词性判断,然后对这些汉字进行再认测

验,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汉字结构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与汉字词性判断后的再认成绩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 前者高于后者 B. 前者低于后者 C. 没有差异 D. 无法判断 本题参考答案: B

48、为考察词的类型(靶子词、非靶子词)以及辨别条件(高辨别、低辨别)对双耳追随效果的影响。研究者将60名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名,一组即接受靶子词—高辨别条件的处理,也接受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另一组则接受非靶子词—高辨别条件处理,也接受非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该实验设计是 A. 被试间设计 B. 被试内设计 C. 混合设计 D. 回归间断点设计 本题参考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

49、能够影响反应时的因素有 A. 刺激选择数目 B. 被试的动机 C. 任务难度 D. 个体差异

本题参考答案: A B C D

50、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可推测

A. β增大,d′增大 B. β减小,d′不变

C. β增大,d′减小 D. 两者均不变 本题参考答案: B

51、在某记忆实验中,要求被试识记50个单词。单词的频率可以作为 A. 结果变量 B. 自变量 C. 因变量 D. 额外变量 本题参考答案: B D 52、韦伯定律

A. 是指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相对不变 B. 适应中等强度刺激范围 C. 对于不同感觉通道的K值不同 D. 是指感觉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本题参考答案: A B C 53、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特点有

A. 将“有无前测程序”这一变量引入实验设计中 B. 可采用被试内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所有主效应

C. 可检验“前—后测效应”与“实验处理”之间是否有交互作用 D. 可检验前测处理的效应 本题参考答案: A C D

54、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试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A. 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 B. 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 C. 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 D. 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 本题参考答案: D

55、采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感觉阈限时,容易产生的误差有

A. 习惯误差 B. 疲劳误差 C. 练习误差 D. 空间误差 本题参考答案: A B C

56、 影响研究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A. 被试的成熟与发展 B. 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 C. 统计回归

D. 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本题参考答案: A B C D

57、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 A. 恒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最小变化法 D. 系列探索法 本题参考答案: B

58、有人想检验课堂教学中屏幕上呈现的四种类型的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没有发现这四种搭配类型的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差异。可能的解释是

A. 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本来就与学习效果无关

B. 所挑选的文字颜色与背景色的四种搭配类型之间差异过小 C. 对学习效果的测量不准确

D. 授课教师的差异削弱了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类型的影响效果 本题参考答案: A B C D

59、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A. -0.22 B. 0.22 C. 0.33 D. 3.00

本题参考答案: C (三)、论述题 60、实验分析题:

Brooks、Church和Fraser(1986)请学生被试观看一段一分钟短片,内容是一位研究人员对某人的访问。短片的声音被屏蔽了。研究人员依然要求学生对被访问者做出评价。实验分4种不同的条件: (1)被访问者没有注视采访人;

(2)被访问者注视采访人的时间为5秒; (3)被访问者注视采访人的时间为30秒; (4)被访问者注视采访人的时间为50秒。

统计结果显示,被访问者注视采访人的时间越长,被试对他的评价就越积极(理智、值得信任、善于交际)。注视采访人5秒的被访问者得到的评价最差。 请根据上述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个实验吗?为什么? (2)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个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额外变量分别是什么? (4)实验中如何操纵或控制自变量、因变量以及额外变量? (5)这个实验能得出因果推论吗?为什么? 本题参考答案:

(1)这是一个实验吗?为什么?

这是一个实验。因为研究者人为的操纵了条件(自变量),即被访问者注视采访人的时间,以考察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果又什么差异,使得这一研究成为了实验。 (2)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在人间交往中目光注视对人的印象形成的影响。

(3)这个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额外变量分别是什么? 自变量:被访问者注视采访人的时间; 因变量:被试的评价;

额外变量:实验刺激;被试特征;主试;环境等。

(4)实验中如何操纵或控制自变量、因变量以及额外变量? 自变量的操纵:下操作定义;确定自变量变化范围及水平数; 因变量的观测: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使用合适的指导语;

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控制(恒定法、平衡法、随机化法、排除法、匹配法)和统计控制。

(5)这个实验能得出因果推论吗?为什么?

能。因为额外变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自变量(被访问者注视采访人的时间)与因变量(被试的评价)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明确的,因此可以得出因果推论。

(3)这个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额外变量分别是什么? 自变量:被访问者注视采访人的时间; 因变量:被试的评价;

额外变量:实验刺激;被试特征;主试;环境等。

(4)实验中如何操纵或控制自变量、因变量以及额外变量? 自变量的操纵:下操作定义;确定自变量变化范围及水平数; 因变量的观测: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使用合适的指导语;

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控制(恒定法、平衡法、随机化法、排除法、匹配法)和统计控制。

(5)这个实验能得出因果推论吗?为什么?

能。因为额外变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自变量(被访问者注视采访人的时间)与因变量(被试的评价)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明确的,因此可以得出因果推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92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