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时期的非常感动

更新时间:2024-02-17 14:5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目标检测题

一、积累和运用(30分)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热忱()殉职() niān轻怕重()悲天mǐn人() ..2、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3、将下列每组词语中书写错误的字改正过来。(4分)

A.弄巧成绌 年轻怕重 头头是道 循规蹈矩 ( ) B.精疲力尽 以讹传讹 见议思迁 一劳永逸 ( ) C.如试重负 约定俗成 娓娓动听 精益求精 ( ) D.疲惫不堪 梦寐已求 悲天悯人 适得其返 ( )

4、语句的语体色彩分为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以下句子语体色彩不同于另外三句的是() A、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B、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C、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D、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5、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划线的部分删改成两个三字短语,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想一想,你肯定做得到的。(2分)

生活中有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难以登堂入室,但只要你有.勇气,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付诸行动,美好神秘的世界之门就会向你敞开,原来它是虚掩着的。 .. 划线的部分应改为:, 6、请分析下列语段的表达方式。(4分)

(1)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

(2)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 (3)据一九五七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二十二,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20.2%。( )

(4)江南的山,玲珑秀丽,树木亦青葱可爱。( )

7、抗美援朝胜利后,在一次酒宴上,一名外国记者由衷地对彭德怀元帅说:“彭元帅,您是中国

- 1 -

人民的伟大儿子!”彭元帅微微一笑说:“不,我??”,他仅仅把那位记者的话略微加以改动,调整了一下顺序,就很好地突出了祖国,反映了自己的谦虚情怀。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请把彭元帅说的话写下来。(3分)

8、某列车长曾为冬天乘客不肯随手关门大伤脑筋,于是在每节车厢里贴了一张告示:“为了大家的舒适,请随手关门。”告示贴出后,情况有所改变,但收效不大。列车长灵机一动,将告示中的对象作了改变。改后的告示为:“ ”从此情况大有改变。你知道列车长的告示是怎样改写的吗?请在横线上写出。(3分)

9、新学期,班主任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科代表的位置,你很想当某学科(可写任意一科)科代表,但你这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么说才得体而又能取得同学的信任支持呢?(表达不能超过40字)(4分)

答:

二、文段阅读训练(30分)

(一)(15分)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

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的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0、用原文填空:作者认为,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

死不苦的原因是,真正的痛苦源自(4分) 11、请从第②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2分)

答; 12、概括第②段论述的内容。(2分)

答: 13、文章最后说到 “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你认为它们有什么不同呢?(4分)(1)“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2)“解除”责任指。(10字以内) 14、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3分)

答:

- 2 -

(二)非典时期的非常感动(15分)

①非典肆虐,世人震恐,但我看到的一些镜头给我的震撼力,远远超过了非典。

②全世界的生物学家和传染病学家,在研究非典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忘掉诺贝尔,不计专利,知识共享。他们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条件,及时公开自己研究的新成果,以供同行利用开发,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对非典冠状病毒的了解速度之快,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科学家们自觉地结成了国际联盟,合力征讨非典。这种博大的胸怀、同仇敌忾的精神,不令人感动吗?

③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的政治文明,在新一届领导人身上得到鲜明的体现。在和非典的严峻斗争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信息公开的巨大力度,看到了政府的健康、自信和力量,这个变化在中国是具有震撼力的。虽然和非典的斗争是阶段性的,但这种政治进步的意义则是深远的,我们不该为此而感动吗?

④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那些一身白色“戎装”、战斗在抗非第一线的白衣战士,我就充满虔敬,想起了主动请缨为消灭非典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叶欣、邓练贤、梁世奎;想起他们“这里危险,让我来!”“我是医生,我不怕!”等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语;想起了主动要求以身试毒的74岁的老军医姜素椿??他们视疫情为敌情,把医院当战场,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舍生忘死,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光辉壮丽的人生赞歌。他们是和平时期的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特别是在今天,当那些权势的附庸、拜金的奴才仍在物欲的泥淖中蠢蠢蠕动,奸商们借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假制劣、哄抬物价、残害国人之时,抗非英雄的高风亮节,不更令人感动吗?

15、第②段中“忘掉诺贝尔”的含义是 (2分) 16、第②段中加点的“这种”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3分)

答: 17、写出本文所使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 、 。(2分)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文章分别从 、中国的政治进步、 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6分)

19、请你给战斗在抗非第一线的白衣战士写上你最想说的话。(20字左右)(2分) 答: 三、作文(40分)

20、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议论的话题:如如何做诚信的人;如何勤奋学习,勤奋有何益处;谦虚有什么好处,骄傲有什么坏处等等。甚至生活中某些小小的事情而引发的思考、许多社会现象而触动的分析等都会成为我们议论的话题,从中确立一个观点,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看法。请你针对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观点,选择你最熟悉的和最能表达你见解的事,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观点正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②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结构安排合理,论证层次清楚。

- 3 -

- 4 -

篇二:七年思想品德期中试卷

………

………

封…

……………

…不…………

2014—2015第一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 期中试联考试卷 一、辨别题:每题1.5分,共18分。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填上“A”错误的则填上“B”。 1.中学阶段对每位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 )2.班级的美丽在于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 3.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学习上的乐趣。( ) 4.学习时间越多,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 5.“学会学习”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 6.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 7.正确认识自我就是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 ()8.外在美决定内在美。( ) 9.发掘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 10.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是我们发展的阻力。( ) 11.通过他人认识自己,会使对自己的认识更全面、更客观。 12.我们要从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出发,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为2分,共52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 13.对于刚踏进中学校门的初中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①学会自主学习 ②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 ④多花时间死记硬背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4.七年级(1)班的小华同学,在一天放学后,把教室的窗帘拆下来带回家花了近一个小时洗干净了,第二天早上又把洗干净的窗帘挂好。对此事四个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赞同哪一个?() A.甲同学看见了淡淡地说了一声:“洗得还挺干净” B.乙同学说:“小华同学的行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C.丙同学说:“班上的窗帘何苦自己拿回家洗呢?” D.丁同学说:“我还是刚才听某某同学说的,不说我还不知道呢。” 15.团结友爱是可以培养的,下面哪些方式有助于中学生培养团结友爱的思想( ) ①每天保持一种好心情 ②主动与他人交往③遇到问题时谨小慎微,总想自己解决,不求助于别人④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16.学习中有苦也有乐,但在世界的一些地方的儿童因为战争、贫穷和疾病等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失学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这就告诉我们() ①要更加珍惜现在学习的美好时光 ②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苦有乐,我们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③要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要放弃现在的学习权利 ④享受学习中的苦与乐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近年来,自然界的各种灾害接踵而来,北方的沙尘暴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惊人;洪水的泛滥造成了很多人家破人亡;“非典”造成了一部分人的死亡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各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需要互相尊重、相互关爱②还是人类的生命最重要③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

18.野生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这是因为( )

①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②地球上的各种生命都是息息相关的③地球的生命是彼此独立的④野生动植物都有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

19.在2003年2月1日,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中失事,七名宇航员魂归太空,这七位都是人类的杰出人物,培养出这样的人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是他们的生命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永远的消失了,留给我们的是伤心的回忆和无比的惋惜。对此事件理解正确的有()

①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②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一定要善待自己 ③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④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实现生命的价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下列能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是() ①每天回家,如果父母没到家,我就为他们做好饭等他们回来 ②同学遇到困难时,我能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给他们带来快乐 ③路上遇到坏人欺负他人时,我会赶快走开,以免惹祸上身 ④朋友烦恼时,我会劝说他们,让他们摆脱不快的阴影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对于青少年来说,树立合理的成长目标有利于未来发展,关于这一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偶像作为我们心中的理想形象,我们只需要努力模仿就行了

B.树立理想需要建立在我们了解自己个性特点与潜能的基础上

C.只要有了理想,无论如何都会实现的

D.树立理想需要了解社会对各种职业的角色期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

22.某校初一同学举办了一次“写一句青春寄语”的主题班会,你认为该班会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①祝福青春,感受青春的幸福②放飞自己的梦想,努力去追寻 ③带着彼此的祝福,珍惜美好的青春④解除同学们的苦恼和烦恼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男女同学在交往中应把握的原则是( )

①要认识不同性别同学之间的性别差异,交往中,言谈举止要符合自己的性别身份②交往时要落落大方③交往时要把握分寸 ④交往时要相互尊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一名女中学生给报社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懂自己了,我心事重重,总是不自觉的坐着发呆,有几次妈妈都被我的神情吓坏了。我不想和妈妈说话,我感到了一种浓浓的孤独、迷茫和不安。”据此回答24—25题:

24.你是如何看待信中“越来越看不懂自己了”( )

A.这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需要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内心的矛盾

B.这是不正常的,这个学生应该到医院做心理咨询

C.女生情感丰富、多愁善感,男生就没有这些烦恼

D.青春悄悄来,没有办法可以控制自己

25.你认为应该如何减少“孤独、迷茫和不安”( )

①学会寻求帮助 ②自己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③心里实在难受,就大哭一场 ④和同学聊聊天,给朋友写写信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6.下列现象不符合坦然接纳青春期生理变化要求的是()

①小丽每天照镜子都会感到自己脸上的青春痘又多了几个,羞得上课不敢抬头,下课不敢和同学们面对面②上初中后,大多数男生的个子都长高了,但是小刚还是“原地不动”,他总是开朗地引用潘长江小品中的话:“科学认为,浓缩的都是精华。”③小红黑黑的、瘦瘦的,她想:“我没有漂亮的面容、姣好的身材,生活中没有快乐、没有色彩。” ④小明发育得非常

2

快,连声音也变得沙哑难听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卑,还是积极参班级活动

A.①③B.②④ C.②③④D.②③④

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据此回答27—28题:

27.认识自我的途径主要有()

①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②从他人对自己评价的态度中认识自己③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④通过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认识自己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8.下列认识中属于自我观察的是( )

①我做事比较认真,从不马马虎虎②同学们说我乐于助人,谁有困难都愿意找我帮忙 ③我性格开朗,爱好广泛 ④老师说我有管理能力,我听了以后心里很高兴 ⑤我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爱哭鼻子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③⑤

29.图中小鸡和小鸭的对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充分看到自己的优点,才能瞧不起别人B.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

C.强调自己的优势,才不会产生自卑的心理D.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

30.善于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学会( )

①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自己 ②用全面看问题的方法看待自己

③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自己 ④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人的潜能好像一座巨大的金矿,发现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据此回答31—32题:

31.关于潜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但潜能是没有办法开发的

B.特长其实就是发掘出来的潜能

C.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发现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D.只要敢于想象,并努力尝试,就可能挖掘出个人的潜能

32.发掘自己的潜能,我们可以()

①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②在实践中激发潜能

③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 ④要做伟大的事情,小事情不必考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3."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中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需要( )

A.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升入中学后面临的一切问题

B.升入中学后,只要随大流就可以完成中学适应

C.只要进入小学同学多的学校和班级,就自然完成中学适应

D.只要学习好,自然就能完成中学适应

34.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说明( )

A.旁观者即别人最了解自己B.有不少人有自知之明。觉的不如别人

C.人无法认识自己,常常被事物所迷惑

D.要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就应多从他人的态度评价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35.在中学,除了小学已有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外,还增加了历史、地理、化学等科目。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学的学习科目比小学增多了B.中学课程学习难度比小学大多了

C.中学的学习生活非常丰富 D.中学的要求比小学严格

36.在哈佛大学图书馆里有一条格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句格言启迪我们( )

A.要根据自身有独特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B.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梦想的过程

C.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

D.社会越发展,选择的机会就越多,选择的难度就越大

37.《杜拉拉升职记》的导演徐静蕾在其博客中写道:“我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认识自我,很多人失败不是因为不优秀,而是对自己认识不正确,没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而我却知道自己适合做导演!”徐静蕾博客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缺点。 B.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发掘自己的潜能。

C.不断变换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D.名人都能做到正确认识自己

38.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草鞋书记杨善洲,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奉献到最后一天。他无私奉献、服务群众,是当代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

A.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 B.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内涵,而在于长短

C.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为3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39.在公共汽车上,一位抱着孩子的农村妇女随着车子一晃不小心碰到了旁边坐着的一位漂亮姑娘。那位姑娘皱紧了眉头说:“真倒霉。”这位漂亮姑娘( )

A.外表漂亮但心灵不美B。没有达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C.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D。外在美比内在美重要得多

40.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社会上这些并不少见的现象说明()

A.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

B.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C.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D.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41.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40秒,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发生一次5.7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全力开展救灾工作。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是因为()

A.生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 B。人的生命高于一切、重于一切

C.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D。集体利益高于一切

42.作为根本方法的“统筹兼顾”,同样可以指导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此,我们( ) ①应该根据自己的爱好,全力以赴培养自己的特长

②既要掌握课内知识,又要吸取课外知识

③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重视身体锻炼,提升道德素养

④务必一心一意读书,国事、家事、他人事,事事不关心

A.① B.②C.③D.④

43.初一(5)班的小宇在小学时候做事马虎,学习懒惰。进入中学后,他决心改变自己。现在,他的行为有了很大变化,学习认真了,成绩进步了,并且对自己的将来很有信心。小宇的变化告诉我们,在认识自我时应该( )

A.既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也要看到自己的未来 B.只看个人的长处,不看个人的短处

C.只看个人的失败之处,不看个人的成功之处D.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44.据统计,我国仅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每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意外伤亡人数接近50万。在同学甚至好友之间,因为一些小摩擦、小误会而引发恶性案件的数量,正在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些触目惊心的统计结果警示我们( )

A.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我们应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B.加强立法,就能杜绝未成年人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C.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体谅、尊重他人

D.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会宽容,学会理解

45.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里的“自知”包括( )

4

A.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B.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他人的缺点

C.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D.既要认识他人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他人的内在素质

46.“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没有班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个人的智慧就难以发挥作用。下列选项中表明这个道理的有( )

A.蝼蚁之穴溃千里之提出B.花要叶捧,人靠人帮

C.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助D.有志者事竟成

47.有个中学生,平时体育课跑步总时不及格,被同学称为“蜗牛”。一次学校组织效游,草丛中出现了一条蛇,同学们撒腿就跑,但这位中学生却比其他同学都要快得多。你认为( ) ①人的潜能是巨大的②其他同学没有跑快而已 ③他平时不想跑步而已 ④他的潜能被激发了

A.① B.② C.③ D.④

48.子贡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下列各选项所表达的意思与这句话最相近的是( )

A.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B.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C.过则勿惮改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5

篇三:第二次月考试题2005-11

/ / /

/ / / / / / / / / / / 号/ / 考/ / / / / / / / / / / / / / / / / / / / 姓/ / / / / 班题 答 得 不 年内 线 封 密 / / / / / / 校/ / 学/ / / / /学 / /小 / 乡/ / 龙/ / 祥/ / / / / 县/ /充 / /西 / / /) 1/ 1/ -/5 /0 /0 /2 /( / / / /祥龙乡小学初三语文月考试题(二)

(满分120分 120分钟完卷)

一、选择题(20分) 1.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颢.气(hào)庇.护(bì)箕踞..(jījū) 祈祷.

(dǎo) B.避讳.(huì) 遗憾.(hàn) 揆情度.理(duó) 拘囚.(qiú) C.折.腾(zhē) 丞相.(xiànɡ) 斜辉脉脉..(màimài)松驰.(chí) D.栈.桥(zàn) 褴褛.(lǚ) 瑟.缩(sè)星宿.(xiǔ)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砥柱中流 牵强附会 满腹狐疑 走头无路 B.姑息养奸 崭露头角 极贫极弱 趾高气扬 C.人云亦云 随机应变 面面具到 望文生义 D.根深蒂固 焕然一新 不苟言笑 岿然不动 3.下列加线成语使用不准确...

的一句是( )A.人总有一天会衰老,变得老态龙钟。

B.“宏志班”的学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却不以为然,一心扑在学习上。C.在这次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上,展出的产品包罗万象,琳琅满目。 D.我们严正警告陈水扁不要错估形势,立即悬崖勒马,停止一切分裂活动。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

B.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C.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D.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故乡》的故事情节是()

A.“我”和闰土二十年来前后关系的变化的对比 B.“我”和故乡二十年来前后情景变化的对比

C.“我”回故乡——“我”在故乡——“我”离故乡 D.“我”的悲凉——“我”的愤恨——“我”的希望 6.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闹钟是都市里的公鸡B.爸爸是我幼年的玩伴 C.窗户是房间的眼睛 D.椅子是骑不动的马

7.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在泰山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纳米电池”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B.他不仅忙了一天,而且精神特别好。

C.是否具有安全保障措施,是“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D.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8.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营业员说:“这里的衣服都不合你的身,你长得太肥了。” B.售票员对前来询问发车时间的旅客说:“你没长眼吗?墙上不是贴着!” C.我对同学张琦说:“不好意思,昨晚是我拿错了你的衣服,现在请你收好。” D.老太太自我介绍道:“我先生是个煤矿工人,从事采煤工作已经12年了。” 9.根据语言要连贯的要求,填空恰当的是 ( )

现在国内外风行快餐,它的特点就在一个“快”字。武汉钢铁公司开办了快餐食堂,()职工们非常赞赏地说:“这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快节奏啊!”A.用餐的时间被职工们极大地缩短了。 B.职工们用餐的时间能极大地缩短吗? C.使职工们用餐时间不能不极大地缩短。 D.使职工们用餐的时间极大地缩短了。 10.通假字的个数正确的一项是( )

①意有所极,梦亦同趣②而游者皆暴日中 ③无征不信 ④夫不能以游堕事 ⑤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⑥曝沙之鸟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二、填空题 (8、9小题选做其一)(12分)

1.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所批驳的敌方论点是,所采用的批驳方法是 。

2.驳论文围绕批判对方的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论点,常采用三种方法,它们是 、、。 3.月落乌啼霜满天, 。出自张继的《 》。

4.《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5.勤能补拙是良训,。(华罗庚) 6.业精于勤而 。(韩愈) 7.仁者见仁, 。(《周易》)

8.请用简明的语言谈谈你对右边这幅图的理解(限50字)(2分)

答: 9.请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

两个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 爱心是 ,。 10.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4分)

①又是一个宁静的清辰,阳光洒在草地上,柔柔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睡梦中儿子。②一阵风吹来,凝聚着泥土和草木的气息,我贪婪地吮吸着,心里感到久违的舒畅。③我绕着校园慢慢地走着,看着优美的环境,心中涌起种种欣喜和娇傲,为自己、为母校。④请让我带着你领略她的风韵与内涵,绕着校园走一圈。

(1)第①③句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第①句: 改为第③句:改为 (2)第②句有个词语运用不当,应改为 (3)第④句是病句,应改为三、阅读理解(48分)

(一) (10分)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 “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着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1.《故乡》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的短篇小说,选自他的短篇小

说集《 》。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 。衬托人物是 ,线索人物是 。(2.5分)

2.杨二嫂特意登门看我的主要目的是 。(1分) 3.本段文字写杨二嫂出场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突出了她怎样的性格?(2分)

答:4.文中有一处动作描写表现了杨二嫂贪财自私的品性,请找出这一描写。(1分)

答:5.杨二嫂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答:6.从记叙的顺序看,介绍杨二嫂年轻时的情况应属于 (顺叙、插叙、倒叙)(0.5分) 7.文中“你放了道台了”一句意思是 (1分)

(二) (13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若夫: ②已而:③去: ④谓:2.第①段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 (2分) 3.第①段在写景方面,采用的方式是 (2分) 4.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表达作者复杂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2分)

5.“太守之乐其乐”的具体内容是(2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译:

7.第②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 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 之乐,曲折表达了作者的心情。(1分)

(三) (12分)

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

错的。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1.“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呢?”这句话是 句,其作用是 (2分) 2.选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1分) 3.“从实际出发”的具体内涵是()(2分)

A.想——从实际出发B.先想,后进行观察C.先想,再观察,然后行动。 D.从实际出发去想,再去接近实际——观察与行动,取得经验后再到实践中去检验。 4.文中举出“游泳”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2分)

答: 5.为什么想出来的道理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请用邓小平同志的一条论断来回答。(1分) 答: 6.文中加“”句中的“这”指代 (1分) 7.如果加点的词语换成“多次试验”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四)非典时期的非常感动(13分)

①非典肆虐,世人震恐,但我看到的一些镜头给我的震撼力,远远超过了非典。

②全世界的生物学家和传染病学家,在研究非典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忘掉诺贝尔,不计专利,知识共享。他们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条件,及时公开自己研究的新成果,以供同行利用开发,是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对非典冠状病毒的了解速度之快,也是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科学家们自觉地结成了国际联盟,合力征讨非典。这种..博大的胸怀、同仇敌忾的精神,不令人感动吗?

③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的政治文明,在新一届领导人身上得到鲜明的体现。在和非典的严峻斗争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信息公开的巨大力度,看到了政府的健康、自信和力量,这个变化在中国是具有震撼力的。虽然和非典的斗争是阶段性的,但这种政治进步的意义是深远的,我们不该为此而感动吗?

④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那些一身白色“戎装”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我就充满虔敬,想起了主动请缨为消灭非典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叶欣、邓练贤、梁世奎;想起他们“这里危险,让我来!”、“我是医生,我不怕!”等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语;想起了主动要求以身试毒的74岁的老军医姜素椿??他们视疫情为敌情,把医院当战场,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舍生忘死,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光辉壮丽的人生赞歌。他们是和平时期的董存瑞、邱少云、黄

继光。特别是在今天,当那些权势的附庸、拜金的奴才仍在物欲的泥淖注

中蠢蠢蠕动,奸商们借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假制劣,哄抬物价、残害国人之时,抗非英雄的高风亮节,不更令人感动吗?

【注释】淖(nào):烂泥

⒈第②段中加点的“这种”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2分)

答:

⒉第②段中“忘掉诺贝尔”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⒊写出本文所使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并各举一例。(2分)

⑴: ⑵: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5.文章分别从 、中国的政治进步、 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2分) 6.请你给战斗在抗非第一线的白衣战士写上你最想说的话。(20字左右)(3分)

答: 四、作文(任选一题)(40分)

1.《伤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随笔,文中写道:仲永生五年,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因此,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十多年后,仲永泯然众人矣。

请写一篇议论文来表述你对此的看法。 要求:①以《读〈伤仲永〉》为题,可加副标题

②要适当运用举例、道理等论证方法 ③字数600字左右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 ,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

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此次渔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他只好又空手而归。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无论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请以“目标与现实”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 D B C C6-10. B D C D B 二、填空题

1.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驳论证 2.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3.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5. 一分辛劳一分才 6.荒于嬉 7.智者见智 8.两个种树的人为了超额完成任务,竟然把树种到了铁路线上。漫话讽刺了那些只图虚名不问实效的人 9.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湾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10.(1)辰-晨 娇-骄 (2)凝聚-混合、夹杂 (3)请让我带着你绕着校园走一圈,去领略她的风韵和内涵三、阅读理解

(一)1.鲁迅 呐喊 闰土 杨二嫂 “我” 2.讨要东西 3.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泼辣、放肆4.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5.由于农村经济的破产,城镇小市民经济也日趋贫困化 6.插叙 7.做了大官 (二)1.句首发语词,意思是“要说那??,像那??” 不久 离开 是 2.纵情山水 3.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 4.醉能同其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5.与民同乐,这是作者的政治理想6.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三)1.设问 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2.摆事实,讲道理 3.D 4.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做”(实践)的重要性 5.导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从实际出发 7.不好。“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构成递进,表明学会游泳必须经过许多次的行动,强调了“做”的重要性;“多义地试验”也有必须多“做”的意思,但缺乏形象感,不够生动 (四)1.忘掉诺贝尔,不计专利,知识共享,自觉结成国际联盟,合力征讨非典 2.忘掉金钱和荣誉(不计专利,知识共享) 3.举例 对比 (例略) 4.抗击非典时期很多人和事让人感动(非典时期,我看到的一些镜头给我的震撼力,远远超过了非典) 5.科学家的博大胸怀、同仇敌忾的精神 抗非英雄的高风亮节6.你们不愧为人民的健康卫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人民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 人们不会忘记你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ex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