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训练2-5

更新时间:2023-03-08 07:29:5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必修2 第5单元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2012·济南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 ) A. 不遗传的变异 C. 生殖隔离

B. 地理隔离 D. 多倍体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难度中等。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经过环境的定向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最终经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答案:A

2.[2012·南昌二校联考]下列各项中,只出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是( )

A.用进废退 C.遗传变异

B.生存斗争 D.基因频率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理论及识记能力,难度较小。用进废退为拉马克的观点,生存斗争和遗传变异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基因频率出现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

答案:D

3.[2012·太原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及分析判断能力,难度中等。某基因出现的频率增加,则说明该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 A、a 的基因频率之和为 1,故两曲线相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50 %;A 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并不能得到Aa的杂合体比例越来越高的结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C

- 1 -

4.[2011·湖南十二校联考]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基因频率B=0.25,b=0.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 )

A.不断增加 C.先增加后降低

B.不断降低 D.基本不变

解析:设B基因的频率为p,b基因的频率为q,则p+q =1,Bb的基因型频率是2pq,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使p不断降低,q不断升高,而2pq则先增加后降低,且p=q=0.50时2pq最大。

答案:C

5.[历年经典保留题]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进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基因型频率改变生物未必进化,但生物一旦进化则基因型频率一定改变,故A错误;女性群体和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应相同,因为男性的X染色体均来自女性,故B错误;Aa个体杂交,后代A和a的基因频率应各占50%,故C错误;一个种群中,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只有一种,那么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的频率之和一定等于1,故D正确。

答案:D

6.[2012·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蜈蚣。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蜈蚣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蜈蚣。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蜣螂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发生改变 C.该蜣螂属于消费者不属于分解者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自然选择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难度中等。从题干无法得到两类蜣螂产生生殖隔离,故A错误;该蜣螂能捕食蜈蚣,说明它是消费者,而它又能以粪便为食,它又是分解者,故C错误;该蜣螂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正确。

答案:D

7.[201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质检]假设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

- 2 -

A.1∶1 C.2∶1

B.1∶2 D.3∶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及分析推理能力,难度中等。由题意可知:某动物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2/3,a的基因频率是1/3,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是(2/3)2/[(2/3)2+2×(2/3)×(1/3)]=1/2,Aa的基因型频率是2×(2/3)×(1/3)/[(2/3)2+2×(2/3)×(1/3)]=1/2,因此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的个体和Aa的个体的比例是1∶1。

答案:A

8.[历年经典保留题]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表述是( )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 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 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

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及理解能力,难度较小。生殖隔离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是地理隔离,而不是生殖隔离。

答案:B

9.[历年经典保留题]大样本的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10/19 C.1/19

B.9/19 D.1/2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难度较大。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的频率=1-19%=81%,基因a的频率=90%,基因A的频率=10%。所以基因型为AA的频率=10%×10%=1%,基因型为Aa的频率=2×10%×90%=18%。若妻子的基因型是AA,则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1%+18%)=1/19;若妻子的基因型是Aa,则后代的患病率是[18%/(1%+18%)]×1/2=9/19,因此后代的患病率是1/19+9/19=10/19。

答案:A

10.[2012·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抽样]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隔离的知识以及理解能力,难度中等。隔离都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生殖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D

11.[2012·金版原创]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3 -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能力,难度中等。生物的变异(如长颈鹿的长颈、抗药基因和黑色桦尺蛾)是自发产生的,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对各种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同种个体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即可以自由交配并且交配产生的后代是可育的,而“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12.[2012·福州市高三质检]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各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 )

A.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 B.基因频率改变,基因型频率不变 C.两者都改变 D.两者都不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难度中等。亲代的基因频率为:A=50%,a=50%;基因型频率为:AA=aa=0,Aa=100%。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为:AA=aa=25%,Aa=50%,基因型频率改变;而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25%+50%×1/2=50%,基因频率没有改变。由于是让杂合子的豌豆连续自交,因而各代中的基因频率不变,但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有所增加,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逐渐减小。

答案:A

教师备选题1 [2012·合肥市高三质检一]1980年在安徽宣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并于当年人工繁育出第一批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扬子鳄由80年代初的几百条增加到一万多条,该保护区扬子鳄数量上升一定会导致( )

A.种群基因库增大 B.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基因产生定向突变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知识,属于分析判断层次,难度中等。种群数量增多,种群的基因库数目增大;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其突变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和种群数量无关系;种群数量增大,在外界环境条件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答案:A

教师备选题2 [2012·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统考]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 4 -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及分析能力,难度中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生殖隔离,故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B项错误;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的可溶性糖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项错误;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不利变异的个体死亡,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2分)

13. (14分)[历年经典保留题]如图为对一块甲虫成灾的农田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

(1)使用杀虫剂Ⅰ和Ⅱ后,曲线不会下降到

0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回升是通过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来实现的。

(3)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定向、不定向)的,结果导致甲虫的抗药性________(增强、减弱)。

(4)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这些缺点,你认为消灭甲虫应该采用的最佳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分析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因为甲虫存在变异,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所以种群密度不可能为0。使用杀虫剂后,在早期都取得了一定效果,甲虫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但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反而增加,这就说明杀虫剂的使用没有杀死有抗药能力的甲虫,而这部分甲虫大量繁殖,导致种群密度上升。使用杀虫剂治虫主要有两个缺点:一是使具有抗药性的甲虫增多,二是污染环境。可以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害虫。

答案:(1)甲虫存在变异,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2)甲虫与杀虫剂 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增强

(4)①使具有抗药性害虫的比例上升 ②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物防治等

- 5 -

14. (14分)[2012·泰州模拟]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10到30只。影响它们数量的首要原因是人虎冲突。近代,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很难满足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的要求。第二个原因就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

(1)华南虎和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________不同。

(2)如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那么,B、D依次表示华南虎的________、________。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________倍。

(3)如何解释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就变得异常困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华南虎和东北虎由于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交配,导致基因库不同,没有产生生殖隔离,只是形成了两个亚种。

(2)图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则B表示同化量,D表示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植物所固定的能量先流入初级消费者,再到华南虎体内,能量传递效率最高为20%,所以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1÷20%÷20%=25倍。

(3)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一方面,华南虎的生存空间缩小,得到的食物减少,生存困难;另一方面,造成地理隔离,阻碍了雌雄个体之间的交配。

答案:(1)基因库

(2)同化量 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 25

(3)①生存领地缩小,使华南虎难以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②造成地理隔离,阻碍了雌雄个体之间的交配

15.(14分)[2010·天津模拟]“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每年的4、5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翅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翅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请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题干给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哪

- 6 -

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蝶,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几年发现,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使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要加以保护,这是在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本题涉及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是某基因占该种群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A基因频率是60%,a基因频率是40%,则随机交配的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AA 36%、Aa 48%、aa 16%。理想状况一般是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都能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性状不起作用,基因不发生突变。基因突变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要看该基因对应的性状与环境的适应情况,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本题是指从物种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1)AA 36%、Aa 48%、aa 16%

(2)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性状不起作用,基因不发生突变

(3)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

(4)物种

- 7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p6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