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河北中考语文—文言文增补内容

更新时间:2023-10-30 16: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附录五 中考课内19篇文言文增补内容

一、河北省中考语文“课内19篇文言文”10年考试分析总结

(一)(2005年~2014年)已考篇目(考试题型见“附录六”)

1、2005年

(1)全省·十二县市课改区·《三峡》(全文) (2)全省·非课改区·《三峡》(全文) 2、2006年

(1)全省·十一地市课改区·《小石潭记》(节选)

考试内容: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全省·非课改区·《岳阳楼记》(节选)

考试内容:予观夫巴陵胜状,……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2007年·全省·《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考试内容:邹忌修八尺有余……虽欲言,无可进者。 [内含一道与《出师表》对比试题] 4、2008年·全省·《醉翁亭记》(节选) 考试内容:环滁皆山也……而乐亦无穷也。

【内含一道与“课外短文”对比试题】 5、2009年·全省·《爱莲说》《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 考试内容:《爱莲说》(全文)

《与朱元思书》(节选)风烟俱净……有时见日。 【内含一道《爱莲说》与“课外短文”对比试题】 6、2010年·全省

㈠ 古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文)

㈡ 文言文:《曹刿论战》(节选)与课外短文《公羊传》(节选)对比阅读 7、2011年·全省

㈠ 古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

㈡ 文言文:《桃花源记》(节选)与课外短文《岳飞传》(节选)对比阅读 8、2012年·全省

㈠ 古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㈡ 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与课外短文《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对比阅读 9、2013年·全省

㈠ 古诗词:天净沙·秋思(全文)

㈡ 文言文:《满井游记》(节选)与课外短文《作文法》(节选)对比阅读 10、2014年·全省

㈠ 古诗词:己亥杂诗(全文)

㈡ 文言文:《出师表》(节选)与课外短文《宋史·鲁宗道传》(节选)对比阅读 (二)10年未考篇目

①《孔子语录》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鱼我所欲也》

④《口技》 ⑤《记承天寺夜游》 ⑥《陋室铭》 ⑦《马说》 (三)备考分析(仅供参考)

1、考查形式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已成为命题趋势。分为课内外对比和课内外单独考查两种形

附录五 中考19篇文言文增补内容 第1页

式。

2、题型固定,实词解释、虚词意义及用法、句子翻译、节奏划分、文意理解等均涉及。

3、课内文言实词解释的词均为单字,大多出自课下注释,涉及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句子翻译,涉及课外的考查时,课内文言句都比较精短,且一般多为特殊句式;文意理解题均是针对节选段落的内容、情感等考查的。

4、分值设置上,课外文段的分值在逐年增大,2015年甚至有可能演变成“课外文段”。但考题依旧遵循“考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故对课内基础知识的掌握依旧是重中之重。

5、对照2015年河北省中考《考试说明》要求的19篇文言文中近3年未考篇目有方向地备考,准确把握每一篇文章的内容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人物形象、写景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并结合生活,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二、中考课内19篇文言文增补内容

(一) 孔子语录

1、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从学习、修养和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良好建议,对人们在现今激烈的社会生存与发展中有极大帮助,值得重视。

2、其他字词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路)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行:奉行)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复习;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④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⑤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

⑥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⑦思而不学则殆(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殆:有害)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 ⑨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⑩其恕乎(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3、成语归类

①不亦乐乎: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知新:复习学过的东西,可以得到新的认识;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见贤思齐:看见品德好的人就想和他一样,形容有好学向上之心。【原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⑥岁寒松柏:只有经过严冬,才知道松、柏能够耐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考验,才能看清人的本质。【原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⑦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终身奋斗。【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附录五 中考19篇文言文增补内容 第2页

1、现实意义——人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困难能给人更多的启发和力量。 2、其他字词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是:代词,这样的) ②行拂乱其所为(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士:贤士)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⑤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⑥国恒亡(恒:常常,经常) 3、成语归类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祸患,使人奋斗得以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沉沦而导致死亡。【原文: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 鱼我所欲也

1、现实意义——“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义。时代呼唤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地扎根,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

2、其他字词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②故不为苟得也(苟:苟且)

③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⑤贤者能勿丧耳(勿:不能;丧:丧失) ⑥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⑦妻妾之奉(奉:侍奉) ⑧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甚:超过,胜过) 3、成语归类

①舍生取义:为了维护正义而牺牲性命。【原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嗟来之食:原指因怜悯人饥饿,而不客气的呼人来吃的食物。后多用来指侮辱性的施舍。

(四) 口技

1、其他字词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用作状语,远远地)②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 ③宾客团坐(团:围绕) ④既而儿醒(既而:不久,紧接着) ⑤妇抚儿乳(抚:抚摸,安慰) ⑥絮絮不止(絮絮:连续不断的说话) ⑦当是时(是:这) ⑧一时齐发(一时:同时)

⑨众妙毕备(毕:全,都) ⑩宾客意少舒(舒:伸展、松弛) ⑾曳屋许许声(曳:拉) ⑿奋袖出臂(奋:扬起、举起) ⒀几欲先走(几:几乎) 2、成语归类

①众妙毕备:各种妙处全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原文: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②无所不有:指什么都有。【原文: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五) 记承天寺夜游

1、现实意义——要有豁达的心态,不能被世俗名利所牵绊,感悟自然,淡然处世。 2、其他字词

附录五 中考19篇文言文增补内容 第3页

①寻张怀民(寻:寻找) ②欣然起行(欣:高兴;然:??的样子)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④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是,大概是)

(六) 陋室铭

1、现实意义——在生活、工作与学习中,个人应做到不慕虚荣、不慕名利。 2、其他字词

①苔痕上阶绿(上:名词用作动词,长到)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 ③谈笑有鸿儒(儒:旧指读书人) ④可以调素琴(素:不加装饰的)

(七) 马说

1、现实意义——提醒当今社会要任人唯贤,善于识别人才并努力做到不浪费人才,人尽其用,社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2、其他字词

①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祇:只是)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 ③不以千里称也(称:著称) ④策之不以其道(道:正确的方法) ⑤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通晓) ⑥执策而临之(执:拿,握)

(八) 三峡

1、现实意义——郦道元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又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因此在他笔下的山川草木,不只有美的形象,而且带有几分灵气。盛夏的奔放热情,春冬的俊逸闲远,秋日的忧伤啸叹,构成了三峡丰满而多情的性格。

2、其他字词

①略无阙处(略无:毫无) ②隐天蔽日(隐:遮蔽) ③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④至于夏水襄陵(襄:上)

⑤其间千二百里(间:相距) ⑥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⑦虽乘奔御风(御:驾) ⑧林寒涧肃(肃:寂静) ⑨属引凄异(引:延长) 3、成语归类

①隐天蔽日: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现在比喻某人或某集团权力很大,能够做到一手遮天。往往是贬义词。【原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重岩叠嶂: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原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原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清荣峻茂:指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原文: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⑤林寒涧肃:树木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原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九)岳阳楼记

1、现实意义——从范仲淹被贬谪但仍以天下为己任这一角度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社会激烈竞争中,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的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

2、其他字词

①横无际涯(横:广远) ②薄暮冥冥(薄:迫近)

③去国怀乡(国:国都) ④忧谗畏讥(谗:名词用作动词,说坏话)

附录五 中考19篇文言文增补内容 第4页

⑤百废具兴(兴:兴办) ⑥增其旧制(增:扩大;制:规模) ⑦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⑧横无际涯(际涯:边)

⑨朝晖夕阴(朝:早晨;晖:日光;阴:昏暗)⑩日星隐曜(隐:隐藏;曜:光辉)

⑾山岳潜形(潜:隐没;形:形体) ⑿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⒀锦鳞游泳(锦:美丽的) ⒁宠辱偕忘(偕:一起)

⒂把酒临风(把:持、执) ⒃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 ⒄微斯人,吾谁与归(斯:这;归:归依) 3、成语归类

①政通人和:政事通达,百姓和乐。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原文:越明年,政通人和。】 ②百废俱兴:许多已经荒废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原文: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③浩浩汤汤:指水波浩荡的样子。【原文: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④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原文: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⑤春和景明:春风和煦,景物鲜明。形容春天的美好【原文: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⑥宠辱偕忘:受宠或受辱都不计较。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原文: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⑦静影沉璧:形容水面十分平静、月光怡人。【原文: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⑧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原文: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十) 小石潭记

1、现实意义——作者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其他字词

①闻水声,如鸣珮环(闻:听;如:好像,仿佛) ②日光下澈(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下) ③伐竹取道(伐:砍伐) ④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⑤卷石底以出(卷:弯曲) ⑥皆若空游无所依(若:好像;依:依靠) ⑦怡然不动(怡然:呆呆的样子) ⑧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⑨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⑩明灭可见(见:看见)

⑾犬牙差互(差互:互相交错) ⑿悄怆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幽深) ⒀隶而从者[隶:附属的人,指随从;从:跟从,随从(动词)]

⒁潭中鱼可百许头(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3、成语归类

①怡然不动:静止的样子。【原文: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②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原文: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原文: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犬牙差互:形容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原文: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十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1、现实意义——?要虚心地向他人请教。?要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批评和建议。?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2、其他字词

附录五 中考19篇文言文增补内容 第5页

①窥镜(窥:照,看) ②受下赏(下:下等)

③乃下令(下:下达,颁布) ④邹忌讽齐王纳谏(纳:接受) ⑤而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 ⑥旦日,客从外来(旦日:第二天) ⑦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⑧谤讥于市朝(市朝:公共场合) ⑨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然) ⑩期年之后(期年:满一年) 3、成语归类

①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就像集市一样,热闹非凡。形容往来的人很多。【原文: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十二) 醉翁亭记

1、现实意义——欧阳修表明的与民同乐的思想,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民本思想,却与现在提出的“以民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何其相似。

2、其他字词

①四时之景不同(时:季节) ②太守宴也(宴:名词作动词,设宴) ③环滁皆山也(环:环绕;也:表判断)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茂盛) 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寓:寄托)⑥饮少辄醉(辄:就)

⑦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⑧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雾气;开:散开) ⑨晦明变化者(晦:暗;明:明,亮) ⑩行者休于树(休:休息) ⑾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伛偻:腰背弯曲) ⑿临溪而渔(渔:钓鱼、捕鱼) ⒀泉香而酒洌[洌:水(酒)清醇] ⒁杂然而前陈者(陈:摆开) ⒂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 ⒃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离开)

⒄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 ⒅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⒆颓然乎其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 3、成语归类

①峰回路转:形容路径曲折复杂,有时也形容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原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原文: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③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原文: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④醉翁之意:指另有用意或别有用心。【原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山肴野蔌:指野味和野菜。【原文: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十三) 爱莲说

1、现实意义——文章借“莲”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近墨者黑”。

2、其他字词

①宜乎众矣(宜:应当) ②可爱者甚蕃(可爱:值得喜爱的)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④予谓菊(谓:认为)

⑤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 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⑦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3、成语归类

附录五 中考19篇文言文增补内容 第6页

①出淤泥而不染:比喻从污浊的环境中出来,却能保持纯洁的品格而不沾染坏习气。【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原指莲茎挺直,不生蔓,也不分枝;后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拖泥带水,不节外生枝。【原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十四) 与朱元思书

1、其他字词

①天山共色(共色:同样的颜色) ②从流飘荡(从:顺、随)

③负势竞上(负:凭着) ④泠泠作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⑤好鸟相鸣(相:互相;鸣:和鸣、鸣叫) ⑥蝉则千转不穷(千:表示多) ⑦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2、成语归类

①奇山异水:不同一般的奇异山水。【原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望峰息心: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原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十五) 曹刿论战

1、现实意义——战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2、其他字词

①齐师伐我(师:军队) ②肉食者谋之(谋:谋划) ③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④虽不能察(察:明察) ⑤忠之属也(属:类) ⑥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⑦遂逐齐师(逐:追赶) ⑧既克(既:已经;克:战胜)

⑨一鼓作气(作:振作) ⑩彼竭我盈(竭:尽;盈:充满,旺盛) ⑾夫大国,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⑿惧有伏焉(伏:埋伏) ⒀望其旗靡(靡:倒下) 3、成语归类

①小恩小惠:指为了收买人心而给人以小的好处。【原文: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②一鼓作气:本指作战时擂第一通鼓,士气就振作起来了;现在多形容做事时鼓足干劲,趁势一次做完。【原文: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原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④彼竭我盈:指别人的气势已丧尽,自己的气势正旺盛。【原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⑤辙乱旗靡: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原文: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十六) 桃花源记

1、现实意义——文章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幻想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对大同社会风貌的一种艺术构想,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2、其他字词

①豁然开朗(开朗:宽阔明亮) 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附录五 中考19篇文言文增补内容 第7页

③鸡犬相闻(闻:听见) ④闻有此人(闻:听说)

⑤遂迷(遂:终于) ⑥后遂无问津者(遂:于是,就) ⑦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介词,沿着,顺着)⑧夹岸数百步(夹岸:两岸) ⑨才通人(才:仅仅) ⑩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⑾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 ⑿悉如外人(悉:完全,都) ⒀并怡然自乐(怡:快乐) ⒁此中人语云(语:告诉,后面省略“渔人”) ⒂便扶向路(向:从前的,旧的) ⒃诣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⒄欣然规往(规:计划) 3、成语归类

①落英缤纷:鲜花盛开,花瓣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落的暮春天气。【原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原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而又得意【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扰的理想处所或与世隔绝的幻想世界。【原文: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⑤豁然开朗:形容由狭小幽暗顿时变得宽敞明亮,也形容(经别人指点或自己的思考)突然明白和领悟。【原文: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⑥黄发垂髫:常用指老人和儿童。【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⑦无人问津:无人过问,受到冷落。【原文: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⑧鸡犬相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和一种安宁的生活环境。【原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十七)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现实意义——文章现身说法,用来对比太学生的优越条件,劝勉太学生们务必珍惜时机,虚心地、认真地学习。这种循循善诱的精神,是很感人的,也是具有说服力的。即使在今天,也有它的借鉴作用。

2、其他字词

①主人日再食(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②烨然若神人(烨:光彩照人;若:好像) ③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如,赶得上) ④余幼时即嗜学(嗜:喜欢,爱好) ⑤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观:看) ⑥弗之怠(弗:不;怠:懈怠) ⑦不敢稍逾约(稍:稍稍、稍微;逾:超过) ⑧负箧曳屣(负:背着;曳:拖着) 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这样) ⑩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 ⑾尝驱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曾经;叩:请教)⑿未尝稍降辞色(辞:言语) ⒀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⒁俯身倾耳以请(倾:侧着耳朵) ⒂或遇其叱咄(叱咄:训斥,呵责) ⒃俟其欣悦(俟:等待)

⒄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益:更加) 3、成语归类

①德隆望尊:道德高尚,有声望。多用以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原文: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形容虚心请教,认真求学。【原文: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③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原文: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附录五 中考19篇文言文增补内容 第8页

(十八) 满井游记

1、其他字词

①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然:表转折,连词,但是;浃:湿透)②娟然如拭(娟:美好)

③宠辱偕忘(偕:都) ④偕数友出东直(偕:和,与) ⑤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靧:洗脸;掠:梳掠) ⑥冻风时作(作:起)

⑦风力虽尚劲(劲:猛,强有力) ⑧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⑨呷浪之鳞(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 2、成语归类

①飞沙走砾:沙子满天飞,石子遍地跑。形容风势非常大。也作“飞沙走石”。【原文: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②汗流浃背:汗流的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极度惊恐或惭愧。也形容浑身大汗。【原文: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十九) 出师表

1、现实意义——诸葛亮的高风亮节,令人怀念,让人敬仰。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唯有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的人,历史才不会忘记他。诸葛亮的光明磊落与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和当今的部分腐败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其他字词

①愚以为营中之事(愚:谦词,相当于“我”) ②兴复汉室(兴:复兴)

③若无兴德之言(兴:发扬) ④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旺,兴隆) 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将要,副词) ⑥临表涕零(临:面对) ⑦益州疲弊(疲:人力弊困;弊:物资缺乏)

⑧盖追先帝之殊遇(盖:语气助词,是因为;殊遇:优待,厚遇) 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付:交给;刑:惩罚)

⑩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昭示,显示;理:治理)

⑾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挑选;拔:选拔) ⑿不宜偏私(宜:应当)

⒀悉以咨之(悉:副词,都,全;咨:询问) ⒁性行淑均(淑:善;均:平) ⒂庶竭驽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⒃躬耕于南阳(躬:亲自) ⒄至于斟酌损益(损:除去) ⒅察纳雅言(纳:采纳) ⒆以彰其咎(彰:表明,显扬) ⒇以咨诹善道(诹:询问) (2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怠慢,疏责) 3、成语归类

①妄自菲薄:毫无根据的自己看不起自己。【原文: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三顾茅庐:比喻诚心实意的一再邀请。【原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不毛之地:不长五谷、草木。指贫瘠、荒凉的地方。【原文: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④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说话颠三倒四、语言混乱,令人莫名其妙。【原文: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⑤亲贤远侫: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原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⑥苟全性命:苟且偷生,保住活命。【原文: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附录五 中考19篇文言文增补内容 第9页

⑦计日而待:等待的时日很快就要到来。指为时不远。【原文: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⑧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违法乱纪。【原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⑨危急存亡:指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⑩陟罚臧否:赏罚善恶。【原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⑾斟酌损益:(处理事情)斟情酌理,掌握分寸。【原文: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⑿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的平庸之才,是他人自谦的一种说法。【原文: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⒀不求闻达:指不追求有名声和显达而安于默默无闻的处境。【原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⒁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原文: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百姓、事业等奋斗终身。

附录五 中考19篇文言文增补内容 第1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ii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