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1 22: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一、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主题是“园丁之歌”,由《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组成。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全文先叙事后抒情,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

《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古诗两首》都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简易。《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继续了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诗歌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搭配,活泼有趣。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习作1》写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由《师恩难忘》引开去,范文引路,写一两件事。

《练习1》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本单元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语言形式——记叙文、演讲稿、古诗,以此来感受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体验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感知演讲稿的语言形式。同时积累古诗,感受古诗独特的语言魅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本单元生字23个,会认读二类字4个,读准多音字“正”。 2.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课文大意。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认识古诗语言表达的特点。会背诵两首古诗《寻隐者不遇》《所见》。积累有关风的诗句。

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3.能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1

4.能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读中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仿写相关诗句。

6.能通过诵读和欣赏《题秋江独钓图》,进一步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7.能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学会请教别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情意:

1.《师恩难忘》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2.陶校长的演讲》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会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3.《古诗两首》引导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对乡村田园风格的热爱。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学会请教》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师恩难忘》作者选取的事例平常普通,却很典型具体,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紧扣重点词句,细细研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

2.《陶校长的演讲》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语言特点,侧重词句的训练和朗读训练,进行学法渗透。

3.《寻隐者不遇》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所见》要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习作1》重点要引导学生由课文激活学生的素材库,并作好习作点的指导,让学生写具体细腻。

5.《诵读与欣赏》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口语交际》要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会交流,学会如何请教,达成交际目的。

【单元教学建议】

(一)以读为主 读中感悟

课堂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让学生读中思,读中悟。《陶校长的演讲》第二段“四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形式呈现的。不要作过多的内容分析,而应侧重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古诗两首》在初步读懂诗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边读边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师恩难忘》要在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初步认识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读书体会作者的情感,抓关键词,品读文字,与文字对话。

(二)倡导自主 引导探究

2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它应该体现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师恩难忘》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小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田老师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呢?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促使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充分地阅读、思考,交流,并讨论、交流。《陶校长的演讲》可预设陶校长为什么要大家每天问这四个问题呢?这四个问题对我们学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寻隐者不遇》可让学生分角色合作问答,活动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三)创设情景 平等对话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情需要,积极创设理想的教学情景,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组织和激发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实现与文本世界的融合。《师恩难忘》小诗与故事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表演,从中感悟田老师的教学有方。《陶校长的演讲》让学生熟读课文,尝试演讲,体会演讲的语言特点。《寻隐者不遇》创设情景,分角色扮演,一问一答,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口语交际》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分角色扮演,在实践中学会请教。这样教学使得语文实践落实到实处,做中学,学后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高年级优秀作业若干。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3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

么。

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 ③写读后感。

三、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怎样做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

4

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历奥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索引法。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像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5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2.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 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6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

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教后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阅读材料,尝试做读书笔记。 2.训练使用工具书。

教学过程: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 2.告诉: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引导尝试。

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要求:⑴认真阅读材料。

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⑶要求不必太高。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

7

教后感:

1.师恩难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个多音字。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8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

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

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9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

教后感: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辨字组词:

尾( )炊( )歇( )诲( ) 娓( )吹( )息( )海( )

二、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教后感:

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要求: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t0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