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闻学院考研 外国新闻史完结篇

更新时间:2023-03-08 10:17:1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总论篇

1.《每日纪闻》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书写内容多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2. 新闻信

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也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由新闻信,直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所以无论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 官方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

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这些信件当时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新闻信,现在是可贵的历史资料。 3. 威尼斯小报

16世纪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出现的手写的小报。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

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威尼斯小报。 4.《富格尔商业通讯》

16世纪德国富商富格尔家族开设的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集的。

当时欧洲各国有些大的商行或银行,在总行与分支机构之间常有互通消息的信件,主要供业务参考,也有选择地摘抄一些售与外人阅读。

富格尔金融贸易所编集的《富格尔商业通讯》就是其中很有名的。 5. 古登堡

德国美因茨的工匠。1450年前后成功地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

他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版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 古登堡印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座重要里程碑。它使得大量而迅速地复制信息成为可能。 6. 新闻书

16世纪末,西欧等地开始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品,报道某些重要事件。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多为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

7. 定期报刊出现的标志 以及新闻事业据以产生的社会需要和实际条件 1)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的诞生。

2)近代报纸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

进入17世纪,新型资产阶级取代封建统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随着社会政治斗争的加剧,社会对信息需求增长。

原来的手抄小报逐步改为印刷出版,不定期的新闻书逐步定期化。

1

邮政事业的发展,为定期的周报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报纸首先在那些权力薄弱或者统治者较为宽容的地方兴起。 8.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的共同规律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雅致,发展进程缓慢。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进行论争,这就是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9. 资产阶级政党报纸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

原因: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体制的确立,政党自身政治目的各党派纷纷控制和创办报纸,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另一原因是报刊对政党经济上的依赖。

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倾向;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是争论报刊的发展。 10. 廉价报纸

定义: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4)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产生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集中度加强,为廉价报刊出现创造条件 阶级力量变化无产阶级和城市资产阶级数量增加,改善了政治环境 印刷技术的发展使报纸印刷的成本大幅削减、速度加快 教育的普及使报纸读者范围增大 工商业发展使广告业繁荣 11. 高级报纸

在报纸大众化的过程中,形成了“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之分。

高级报纸既详细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又登载具有说服力的社论,虽然发行量较少,但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

12. 近代无产阶级报业的发展轨迹

工人报刊是工人运动的产物。首先出现在英国。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为止,无产阶级报刊发展可分为三个阶

2

段:

㈠工人报刊的童年时期。

英、法、美、德各国工人运动肇始,工人报刊出现。

最早的工人报刊大都由联谊会、互助会之类的工人组织创办,主要内容是呼吁保障工人生活和改善劳动条件,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主张进行经济斗争。

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先后兴起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早期的工人报刊是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中创办的,其中著名的是英国的《贫民导报》和《北极星报》。它们在揭露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传播阶级斗争知识,唤醒工人阶级觉悟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㈡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马克思主义诞生并逐步与工人运动结合,工人运动逐步由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工人报刊也随着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展演变为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这些报刊在宣传革命理论、批判错误思潮、组织无产阶级政党以及同反动派进行斗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创刊于科伦的《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被誉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㈢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发展

19世纪末俄国工人运动兴起,工人报刊出现。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动员和组织群众,为推翻资产阶级同志,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这一时期重要的报刊有:1900年列宁创办和领导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这表明无产阶级报刊已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党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后,党内分裂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火星报》从第52起其成为孟什维克的机关报。1912年,布尔什维克在彼得堡创办的自己的机关报《真理报》继续出色地看占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为准备和进行十月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十月革命胜利后,《真理报》成了世界上第一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 13..过渡时期的报业特点

从19世纪末到一战,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近代报业逐步向现代报业过渡。这一时期的报业统称为过渡时期的报业。特点是:

1)独立于政府或政党之外的商业性报纸逐步取代政党报纸称为报业的主体。 2)报纸面向大众发行,销量大增,有的大报发行量超过一百万份。 3)报纸在相互竞争中逐步兼并集中,出现了拥有多家报纸的集团。 这一时期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黄色新闻的泛滥和报团的出现。 14. 黄色新闻

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起源于普利策的《世界报》和赫斯特的《新闻报》的竞争。黄色新闻是在新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注重犯罪丑闻、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报道。

“黄色新闻”一词起源于《世界报》星期日版的著名连环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肥大黄色衣服的孩子,作者借“黄孩子”东游西逛的行踪,讽喻世俗人情,滑稽而有趣,很受读者喜爱。赫斯特将漫画作者挖走后,也在《新闻报》开设这个专栏。于是两家报纸的星期日版都有“黄孩子”的连环画,一时间“黄孩子”就成了两家报纸的象征。新闻界称它们为黄色报纸,把其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写作的报道称为黄色新闻。

15. 黄色报纸的特殊表现手法

1)时用大号字煽情标题,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2)滥用照片,以致偷窃和伪造照片。

3)种种欺骗手法,如捏造访问记和新闻报道,歪曲性的标题,假科学,假学术。 4)星期日增刊,增再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

5)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为民请命。报纸的作用从宣传时代进入鼓动时代

3

16. 报团

报团是指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

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17.报业垄断的标志 发行量增加,报纸总数减少 2)“一城一报”现象普遍 18.报业垄断的途径 通过报团控制所有权

通过通讯社、特写辛迪加控制报纸内容 通过广告影响报纸的编辑方针 19. 二战后报业发展的新特点 1)形成了少数“超级报团”; 2)出现了跨媒介或跨行业的垄断; 3)出现了跨国跨地区的垄断。 20. 报业垄断的成因

1)从经济上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财力雄厚、业务兴旺的报纸此能生存,通过不断吞并效益不佳的报纸来扩大规模和经营范围,仍是现代西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又促使各行业超大公司不断追求规模效益,以争夺世界市场。

2)从技术上看,高科技设备和节目制作成本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这使得财力有限的公司只能望而却步。此外,竞争又都是围绕新型产业展开的,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3)从政治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调整产业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放松管制、鼓励竞争,尤其在金融、电信、广播电视、航空等方面,为企业兼并提供了政策依据。 21. 报业垄断化的影响

优势:经济上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实力,提高再新闻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政治上独立自主的能力,防止或者低于来自政府或其他权势集团的压力。

弊端:1)越来越多的报纸控制在少数人手中,报业所有权的集中化使报道、评论趋于雷同,从而影响了新闻的多样性。

2)竞争引发兼并,缺乏竞争对手,报纸往往质量下降;而新办半只无法出现,舆论和信息来源趋于单一,损害了新闻自由和民主。

3)报团老板大都是垄断资本家,他们和金融界、工商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还涉足其中,大财团通过融资、控股、互派董事等方式,深深介入报纸的运作,使之成为垄断资本的代言人。

4)跨国媒介集团的出现加剧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造成“信息贫困”和“信息过剩”,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新的新闻秩序的呼声得不到回应。 22. 社会主义报刊体制的特点 1. 均为国有

2. 信息来源单一,言论高度集中 3. 各级报刊服从党委的领导 4. 在建设时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 22. 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

1)办报宗旨在于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

2)内容主要是批判旧世界,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作战,也要同工人运动内部种种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作斗争。

4

3)同劳动群众保持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依靠群众办报。

4)是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党和工会的领导人往往是报纸的负责人或主编。》 23. 发展中国家报业体制的不同类型 类型——表现形态——分布地区

1)政府或执政党报刊为主——全部或大部分报刊是政府官报或执政当局直接掌握报刊、控制舆论——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非洲较普遍,亚洲、拉美也有存在

2)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执政到报刊、在野党报刊、民办商业报刊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共存——多党制或市场经济国家,多数亚、拉美及某些非洲国家

3)商业报刊为主——政党很少直接控制报刊,商业化经营——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报刊商业化程度高的国家

24.发展中国家报业发展的共同特点

1)早期报刊、尤其是报业发端较早的国家的早期报刊,大多是殖民者创办的;

2)随着反殖民主义反封建斗争的开展,这些国家的民族报刊逐步发展起来,并推动了反殖民主义反封建斗争的进程;

3)民族解放运动胜利后,大多数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有的国家报业重新陷入本国独裁者的控制之下。

25“三社四边协定”

实际上是欧洲社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以及美国纽约联合通讯社对世界新闻市场的垄断,于1870年1月17日签订,也叫“联环同盟”协定。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欧洲社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经过十几年的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加入,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连环同盟协定让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以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美四大通讯社之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竞争。 “三社四边协定”的具体范围划分和消亡过程 1)具体范围划分

哈瓦斯社: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中美洲、南美洲、埃及(同路透社共享) 路透社:大英帝国、埃及(同哈瓦斯社共享)、土耳其、远东 沃尔夫社:德国、奥地利、荷兰、斯堪的纳维亚、俄国和巴尔干各国

纽约联合新闻社:美国。采集的新闻经由伦敦供给欧洲三社,欧洲三社发往美国的消息 也只供给该社。 2)消亡过程

“三社四边协定”所划定的范围,一直延续到一战结束。1907年美国合众通讯社诞生,这家新兴的通讯社自创立起便努力向拉丁美洲、远东以及欧洲发展。因此美联社1914年推出“联环同盟”,开始向南美及远东地区争夺市场。此外1909年,赫斯特创办国际社,该社发展至1930年也成为世界通讯社。因此,1934年各大通讯社在拉脱维亚首府里加开会,宣布废除过去一切协定,完全遵循新闻自由的原则,由各通讯社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力发展业务。这样,通讯领域也和报纸一样,回复到了自由竞争的年代。 26 通讯社发展动向 业务范围呈扩大趋势

所提供的一部分内容仍属于新闻报道范畴,但是报道品种和形式日益增多,常见的有快讯、简讯、述评、新闻资料、专家评论、一周回顾等;另外业务扩展到提供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如商情信息、证券行情、外汇牌价、金融信息、统计资料等,这种业务范围的拓宽是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它表明新闻通讯社正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信息中心。 技术手段出现了新的重大飞跃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扩展,电子计算机和卫星通信手段广泛地运用于新闻通讯领域。

5

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国际互联网络的扩展,通讯社越来越广泛地依靠国际互联网络传送新闻,播发稿件,极大的提高了传播的时效、数量和质量。 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讯社垄断着世界上80%的国际新闻传播。

2)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拥有国内通讯社,他们在国内有记者网,其中有些通讯社各自或联合在国外设有自己的办事处或记者,以采集或发布新闻。有的则向世界性通讯社预订,或签订交换协定,接受国外新闻和提供国内新闻。

3)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文化上的落后,没有力量各自建立起强大的通讯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一项计划,支持它们建立区域性通讯社。 27. 通讯社诞生背景

通讯社是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它是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被称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近代新闻内容丰富、传播迅速,通讯社都起了重大作用。各国传媒都依赖通讯社以弥补自身新闻采访之不足。

1)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发展很快,报纸数量越来越多;

2)廉价报纸出现,报纸以注重传播政治主张转而成为传播新闻的工具,报纸对新闻的需求也大为增加。 3)各家报纸单独依靠自己力量搜集各地新闻既不经济也不可能。 4)同时工业革命中技术发展给通讯社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因此,可以说通讯社的产生是工业革命和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必然。 28. KDKA电台

是美国第一家、也是世界第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于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建立。最初播放了哈定和考克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一般认为,1920年即为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29. 广播业发展的一般历程

1)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最初播放了哈定和考克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它是美国第一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1920年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2)20世纪2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无线电广播电台。

3)20世界30-40年代为广播的发展时期。这期间技术上调频广播的发明,政治上二战各交战国开展宣传攻势,促进广播的发展。

4)二战后,大批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兴办广播,为巩固民族独立、发展经济文化事务进行对外广播的国家增加到55个。从技术上看,70年代以后调频广播电台广泛兴起,80年代以后卫星传送技术逐步推广,90年代以后数字音频广播开始勃兴,接收设备不断优化、袖珍化、多样化,广播传送的质量、效率、距离都有了空前的进步。

30. 简述广播电视机构体制的五种类型及特点,分析评价各种体制、格局的利弊 1)国有国营。

是由国家拥有并直接经营的电台、电视台。资产国家所有,政府直接领导管理;领导成员由政府任命,业务方针由政府规定,业务活动受政府监督;经费大部分靠国家拨款,有的辅之以受众缴纳的视听费以及广告费。 2)国有公营。

国家所有但由公司自主经营的电台、电视台。主要特点是:资产国家所有,电台电视台又相对独立性;依法组成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进行领导管理,成员来自社会各界并具有广泛代表性;政府依法加以规范和监督,但具体业务由电台电视台自主进行;经费来自视听费、国家拨款,有的辅以广告收入。 3)社会公营。

两种具体形式;社会各界筹办经营和某公众团体筹办经营。

特点:一般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在法律范围内独立进行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经费

6

靠视听费或各界资助、政府补助,个别的辅以广告收入。国家依法进行宏观调控管理。 4)私有私营。

是私人独资、合资或组成股份公司经营的广播电视企业。以赢利为目的,实行商业化经营,广告为其主要经济来源。资产为私人所有;在法制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行决定业务方针,国家只在宏观上加以调控管理。 5)公私合营。

指国家和私人合资或合办的广播电视机构,通常是由国家兴建并经营广播电视设备,私方制作节目而后租赁这些设备播送。不论合资和合办,国家通常处于主导地位,经费一般来自广告收入。

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的机构,通常被称为公共广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机构,通常被称为商业广播电视。

公共广播电视比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目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品位;弊端是经营管理缺乏活力,经济常常出现困难。

商业广播电视谋求商业利润,千方百计地改进经营管理,进行商业竞争,但节目品位不高,色情、暴力以及其他庸俗内容较多。 31. 网络传播的特点

1.数字化;2.信息容量巨大;3.多功能;4.多媒体;5.链接;6.星状网络;7.交互性;8.自由参与传播的可能性9.全球传播 32. 运作过程 传统:

信息采集—选择---加工---发布----反馈 互联网:

在线信息采集---把关权分散---多媒体的兴起和超链接信息产品----全天候新闻发布----多渠道反馈 33. 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提高公众自主参与传播程度,传媒机构不再是新闻传播垄断者

该表新闻传播主体地位原有格局。新媒体在受众数量上已经超过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 媒体机构功能改变,向多元化发展 媒体内部人员构成发生变化

34. 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㈠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1)人们不再只通过各种断续的嚎叫、音节,简单的姿势和身体的动作来应付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动。 2)语言的产生还是人们的人类、抽象、分析、综合及推测等思维能力加强,是人类在音讯传播的长度、深度、广度及精细程度上有了进步,并使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经验得以相传。

3)语言的运用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使人们无须再用如现代人”动作字谜”游戏的方式来传递音讯,减少了编码解码时间。

㈡文字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1)它标志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

2)它突破口头传播受时空限制的束缚,使信息可以流传于异时异地,保存久远。

3)它促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除社会成员的人际交流、公共交流外,还出现了专职的传播者或职业。 ㈢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使得大量而迅速的复制信息成为可能,进而可以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这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

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统治者无法遏止的潮流。 35. 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轨迹

近代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可分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工业革命与廉价报刊三个部分。

7

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雅致,发展进程缓慢。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进行论争,这就是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㈡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其原因是:各政党自身的政治目的需要以及报刊对政党不得已的经济依赖。

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倾向;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㈢工业革命和廉价报刊

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革的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各国相继进入廉价报纸时期。原因在于: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新的广大读者群。 3)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4)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4)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36. 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报业和政治的依存互动关系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和封建报刊都为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宣传。资产阶级为冲破封建雅致,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而封建官报及其御用报刊,制造舆论,维护其封建统治。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进行论争,形成了资产阶级政论报刊时期。资产阶级报刊的宣传也在客观上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2)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报刊发展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二是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又无封建复辟。其中,英国对封建传统破除不彻底,新闻出版仍受诸多限制,报业发展比较迟缓;法国革命最为彻底,但政局多变,时有封建复辟或专制政体出现,报业发展屡屡受挫;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政权巩固,报业发展较快。

8

37. 工业革命兴起对报业的推动和影响(廉价报纸产生背景)

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3)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4)高速转轮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进,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收入的主要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随后各国相继迎来了资产阶级报刊的廉价报纸时期。 38. 分析19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现代报业的演变 ㈠过渡时期的报业

从19世纪末到一战,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近代报业逐步向现代报业过渡。这一时期的报业统称为过渡时期的报业。特点是:

1)独立于政府或政党之外的商业性报纸逐步取代政党报纸称为报业的主体。 2)报纸面向大众发行,销量大增,有的大报发行量超过一百万份。 3)报纸在相互竞争中逐步兼并集中,出现了拥有多家报纸的集团。 这一时期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黄色新闻的泛滥和报团的出现。 ㈡现代报业的发展

1)一战结束后,世界历史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报业也随之出现。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继续商业化进程,报业的竞争和兼并加剧。德意日等国家政治上法西斯化,其报业也走上了法西斯垄断的道路。 一战后,垄断化是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报业垄断有两个标志,即发行量增加,报纸种数减少;以及“一城一报”现象的普遍。

2)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繁荣,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国情不同,美日报业发展速度很快,英法较慢,但其特点是一致的:

⑴形成了少数“超级报团”;⑵出现了跨媒介或跨行业的垄断;⑶出现了跨国跨地区的垄断。

3)20世纪80年代以后,兼并加剧,不仅出现了巨型公司,还出现了“蛇吞象”的现象,发展前景看好、管理有方的中小企业开始向大企业发起进攻。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又促使各行业超大公司不断追求规模效益,以争夺世界市场。从政治上看,西方国家纷纷调整产业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放松管制、鼓励竞争,尤其在金融、电信、广播电视、航空等方面,为企业兼并提供了政策依据。 39.试述近代报业由孕育到诞生的发展过程

16世纪是欧洲和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受到马丁,路德为首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尼德兰革命的影响下,旧的世界秩序开始瓦解,强烈的社会动荡接连不断。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政治动荡的不断加剧,社会信息量空前增加,作坊主、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都需要了解各地的经济信息以及与此有关的政局战况;王公贵族、政客、僧侣也关心各地的局势。于是在新闻信频繁传递的基础上,出现了手抄小报和新闻书这样的传播媒介。

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作为东西方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这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航海界人士十分关心各方面的信息,于是就有人专门打听商品销路、物价、船期等信息,抄写后出售,后来需要相同信息的人多了就形成了手抄小报。到16世纪,意大利其他城市及德英法都有手抄小报发行。 大致在手抄小报流行的同时,西欧等地也出现了一些不定期的新闻印刷品,内容常为某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与记事性的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多为书本形式,被成为新闻书,也有单页的新闻传单在街头出售

手抄小报和新闻书在相当时间里并存发展,它们是近代报刊的雏形,是古代新闻传播向近代新闻事业的过

9

第六章 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1. 威廉·卡克斯顿:1476年开办了英国第一家印刷所——英国印刷术的先驱 1480年发行传单位宗教书作广告——英国广告的创始人

同时还是翻译家和出版家,1481年出版了第一本图解的英文百科全书《世界镜鉴》。 2. 巴特:1605年,出版不定期新闻书《约克郡谋杀案》

1624年,与出版商尼科拉斯·波尔尼合作创办《每周新闻续编》,连续出版23期以上,标志着英国报业的又一进步。

1641年又参加第一家报道国会新闻的《国会新闻》的编辑工作,被认为是英国第一位报人。

3.《每周新闻》: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1621年8月13日创刊,创办人尼古拉斯·伯恩和托马斯·艾克尔。这也是news 作为“新闻”之意,第一次用于刊名,从此流行开来。

4. 皇家特许制度:英控制印刷出版的措施。1528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公司的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5. 星法院:

英国封建王朝对出版自由的管制手段。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1586年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也就是著名的“星法院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该法令一直维持到1640年,在54年间成为英国出版自由最大的桎梏。

6。 《国会纪闻》:1641年11月汤姆斯发行,是第一家专门报道国会新闻的周刊。 主办人塞缪尔·派克被称为英国第一大记者。

7 《信使报》时代:保皇派这一时期出版的反击国会派的报刊都是以此为名。

8 约翰·利尔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平均派领袖,也是杰出的出版自由战士。 平均派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中下层农民利益的代表,在内战中冲锋陷阵。利尔本是卓越的宣传家,他坚信天赋人权,其著作从人民主权的观念出发,提出取消国王和上议院,呼吁自由、民主,实现信仰自由等要求。他被称为“生而自由的约翰”。

9.耐德海姆:这一时期是报业的发展低潮。皇家特许公司恢复特权。

在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下,只允许出版两种官方报纸:《政治信使报》和《公众情报者》。这两种周报的主编同为奈德海姆。他是革命时期的报坛名人。1657年,他在伦敦创办英国第一家以刊登广告为主的《公共广告》周刊,被认为是广告报的始祖。

10。牛津公报:1662年,斯图亚特王朝颁布“特许制法令”,严厉管制报纸,并发行新的官报——《牛津公报》。《牛津公报》:1665年11月16日创刊,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张报纸。他改变了过去新闻书的形式,为单页两面印刷。逢周一周四出版。第二十四期起迁回伦敦,改名《伦敦公报》。后又改为每周四次出版,延续至今。

11. 弥尔顿和《论出版自由》:

弥尔顿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伟大的诗人。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政论小册子,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1644年发表了《论出版自由》的演说,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弥尔顿全面批评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他相信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具有战胜其它意见而存在下来的无可比拟的力量。从弥尔顿的这种思想出发,形成了现代关于“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由修正过程”的概念。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 12. 洛克和他的自由主义哲学思考: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激进的政治思想家,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

10

一。哲学上,论证知识起源于感觉。政治上,反对军权伸手,主张权力分解,保护私有财产,拥护代议制。主要著作:《民主论》、《人类理智论》等。 洛克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具体观点有:

第一、人的自然权利有四项内容:即生命、自由、财产和惩罚权。自由是一切的基础。 第二、任何人都有一种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即任意使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从道理上讲,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人抛弃自己的观点,盲从于不可理解 的权威,无论人们的理解怎么错误,理性是其唯一的向导。

13.《每日新闻》:1702年马利特在伦敦创办。是英国第一家日报。初创时只有半张,单面印刷。新闻无标题。内容以翻译荷文、 法文消息为主。马利特还是英国报人中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的人。停刊一段时间后,由巴克利复刊。他继承报道事实、不加评论的传统,由对版面内容作了重大改进。由单面印刷改为双面,用半页登分类广告和车船消息。后扩版。1735年,同《自由英国人》、《伦敦新闻》合并,易名《每日公报》,成为保守党的报纸,所以又是世界上第一家政党日报。

14. 丹尼尔·笛福:英国第一个职业记者,被称为“英国报业之父”。笛福于1704年2月19日创办了评论杂志《法国每周评论》.笛福一生编辑或为之撰过稿的报刊大约有25家。他力主选择大众关心的话题,写作趣味化、通俗化。 1719年笛福的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在《每日邮报》上发表,获得成功。 《评论》:18世纪初在英国兴起的杂志,是当时英国三大评论期刊之一。1704年2月19日由“英国报业之父”丹尼尔.笛福创办,彼时名字为《法国每周评论》。每期8版,最初为周刊,后改为周二刊,第二年改为周三刊,并将名字减缩为《评论》。每期都登有政治、商业和社会问题的文章,还常有副刊,一直出版到1713年停刊。

15.《闲谈者》:1709年4月12日斯梯尔创办。兼有政治性和文艺性,每期两页,每周发行三次。以戏剧、轻松论文、文艺作品为主的内容吸引了大批读者。1711年因政治原因停刊。

16.《旁观者》:《闲谈者》停办后,斯梯尔和阿狄生合办。该刊笔调轻松、乐观、富于趣味,娓娓谈论人生问题,指导读者的道德观,易于被人接受。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杂志。1712年因印花税颁布停刊。 17.《绅士杂志》:英国第一份综合性月刊。1731年爱德华·凯夫创办于伦敦。该刊起初以摘录国内外新闻及文艺小品为主。五年后大胆突破政府限禁,报道国会新闻。该刊以“合众为一”为信条,每月选登优秀文章。该刊还是第一份以“杂志”作刊名的刊物。1914年停刊,是英国杂志史上发行最久、最负盛名的权威月刊。 18.《政治记录》

由英国19世纪激进报人威廉,科贝特于1802年创办。报纸旨在呼唤言论自由,按照科贝特的观点,贿赂报纸是国家祸患的根源,如果报纸让自由而独立的人支持代替那些被雇佣的奴才,将是国家最大的幸事。1815年该报不堪印花税的重负提价销量大减,但1816年该报发行以劳工为对象的大众版,售价两便士,获得极大成功

19. 知识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府采取多种对报业的控制手段,征收知识税为其中之一。印花税、广告税和纸张税被统称为“知识税”。1712年5月16日英国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除按报纸版面大小收税 外,印花税法案还规定征收广告税和纸张税。 20. 英国统治当局控制报业的手段: 第一、征收“知识税”。

第二、实行津贴制度。实际上就是津贴收买报纸报人。 第三、运用法律制裁。包括叛国法和煽动诽谤法。

21理查德.富兰克林案:是在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府对报业的控制手段之一“煽动诽谤法”的执行后果。此案时诽谤法执行的初期的著名案件,沿袭17世纪的司法原则,凡指责、攻击国王、内阁大臣的人都犯有煽动诽谤罪。。1728年,保守党《艺术人报》发行人理查德·富兰克林发表抨击英国与西班牙、法国签订和平条约的文章,被致以煽动诽谤罪受审,被判一年监禁,罚款100镑,缴保证金2000。 22约翰·威克斯案:此案是诽谤法执行的中期阶段。在约翰.威克斯案与“朱尼斯”匿名信案的影响下,

11

出版自由获得一定程度的保障。

1762年,威克斯创办《北部列颠人》杂志。后因批评国王的文章被捕。最后威克斯以议员身份被释。之后,他联合被捕的48人控诉政府非法捕人。法院认定控诉成立,政府赔偿10万英镑。至此,总逮捕状被废止。 23朱尼斯匿名信案:此案时诽谤法执行的中期阶段。此案是诽谤法执行的中期阶段。在约翰.威克斯案与“朱尼斯”匿名信案的影响下,出版自由获得一定程度的保障。1768-1772年,九家报纸连续发表10封匿名信,其中有的抨击国王和政府。司法大臣对六人提出指控,结果五人开释。同时新闻自由又增添了“批评国王无罪”一项新内容。

24法克斯诽谤法案:1792年通过。是在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府对报业的控制手段之一“煽动诽谤法”的执行后果,是论辩双方妥协的结果。要点如下: 第一、陪审团对一切诽谤案件有总体判决权

第二、在诽谤案件中,法官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提供给陪审团参考 第三、陪审团认为必要时,可对诽谤罪做出特别裁决

第四、只要有一位陪审团团员认为被捕的被告有罪,即可提请审判 政府采取以上措施使整个报业发展缓慢,政党报纸居于统治地位。

英国政府的各种手段使报刊备受压抑,报界进行了反复的斗争,这是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继续,也是新兴的工商资产阶级同旧势力斗争的一种反映。 反压制斗争:

第一、集中在报道国会的问题上。有的报刊采取省略字母的办法报道国会议员和政界人物。

第二、批评当权人物方面。一些报人因在刊物上批评重要人物而被捕。但政府迫于群众抗议而释放被捕者。 25 廉价报纸的兴起和《每日电讯报》

《每日电讯报》:英取消“知识税”后,廉价报纸兴起。《每日》是英国第一家廉价报纸,也是其中最为成功最有影响的。创办于1855年。初期并无特色。在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他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会新闻。其次,改革版面编排,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再次,劳森十分重视延揽人才。劳森被尊为“报业之父”。二战前反对绥靖政策,使它声誉日隆。二战后,成为“高级报纸”。表现为重视国际报道,以严肃性新闻和人情味新闻相结合为方针。读者以中产阶级为主。

25. 密尔和《论自由》:

密尔,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改革家。在《论自由》里,全面论述了封建专制的严重危害,以及言论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该书被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为自由主义辩护并进行充分论证的经典作品。 主要观点:

第一、每个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都应享有良心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

第二、对于思想、意见是否正确的判断,密尔认为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力图窒息的意见是谬误;即使我们确信,要窒息它也仍是一个罪恶。

第三、对于不同意见,必须兼顾双方、无所片中,仔细辨别冲突双发的理由,才能获知真理。

第四、关于对真理压制的后果,密尔说真理的真正优越之处在于一个意见只要是正确的,尽管可以一次再次或者甚至多次被压熄下去,但在悠悠岁月的进程中一般总会不断有人把它重新发现出来,直到某一次的重现恰好情况有利,幸得逃过迫害,直至它头角崭露,能够抵住随后再试图压制它的一切努力。 26。 托马斯.莫尔和《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最著名的著作是1516年写成的《乌托邦》,这是欧洲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杰作。书中猛烈抨击圈地运动造成的羊吃人的悲惨结果,批驳战争,反对君主专制,要求法律公正而严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书中塑造了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暴政,人人劳动、和睦共处的理想社会。客观上反映了物产阶级领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为科社主义创立提供思想准备

27. 《贫民导报》:英国以一批合法工会组织诞生时期的报纸。1830年创办。1835年停刊。发刊词中明确

12

提出工人阶级要得到出版自由。《贫》第一次通俗介绍了空想社会主义基本概念。它还公开抵制“知识税”,并以一便士价格出售。

28.《北极星报》:在英宪章运动中诞生。1837年11月11日宪章左翼力量创办。很快成为宪章派最有威信的报纸。创办时在利兹,后迁伦敦。1852年停刊。《北》宣传宪章派左翼的主张,指导工人斗争。主张一切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北》报道及时报道面广,语言生动。吸引了大量读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称《北》是真正民主的、没有民族的和宗教的偏见的报纸,在各方面都成了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

29《共产主义杂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中央机关刊物。1947年9月在伦敦创刊。封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试刊号有序言、社论和文章。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该刊由于缺乏必要资金等原因,出版一期就停刊了。但它是最早以科学革命理论为指导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的正式机关刊物,开创了共产主义机关报刊的历史。 30、 《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

1848年欧洲革命中“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中心刊物,在德国科伦出版。革命失败后被迫停刊。1850年3月6日复刊,在伦敦编辑、在汉堡出版。杂志出版期间,马恩探讨了革命事件,进一步研究了历史唯物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进展。而且通过分析总结了欧洲革命经验,进一步制定了革命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原理。 1850年11月底被迫停办。这张报纸是无产阶级宣传、鼓动和组织民主运动的强大武器,是世界无产阶级报刊史上的一座丰碑。

31.《蜂房报》:创刊于1861年。本来是英国工会联合会的机关报。1864年第一国 际在伦敦成立,11月22日第一国际总委会确定《蜂》为自己的正式机关报。波特尔主持。该报曾热情报道第一国际成立大会盛况和临时委员会最初的几次会议情况。但波特尔有改良主义的错误倾向,后与第一国际决裂。1876年停刊。 32.《工人辩护士报》:前身是大不列颠矿工的工联机关报《矿工和工人辩护士报》。1865年9月改组为《工》报。马克思指出它的任务是随时随地都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1866年,理事会中的改良主义多数派改组编辑部,将报纸更名为《共和国报》,报纸立场发生 转变。马克思等人没能防止该报彻底背离阶级立场。该报后来成为激进资产阶级喉舌,1867年停刊。

33. 北岩爵士: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1905年受封勋 ,被称为“舰队街拿破仑”。1888年创办《回答》周刊,专门回答读者的来信提问,获得成功。1894年买下《新闻晚报》,进行新闻改革,积累了相当的办报经验。1896年创办《每日邮报》,创办前作了大量准备和宣传工作,并出试刊。该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08年买下《泰晤士报》,大胆改革,也获得成功。英国最早的报团由他组建,被称为北岩报团。1922年逝世。

34.《每日邮报》:英国现代报纸的早期代表,这张报纸标志着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开端。1896年,北岩在伦敦创办。《每》是在廉价报纸基础上产生的,但又有新的发展,它改良了以往英国旧式报纸狭隘地方政治内容和缓慢叙事节奏,适应了崛起的企业界人士和新一代工人的需要。1)内容上,报道范围广泛。迅速报道重大事件的全貌,开阔读者视野。读者对象以中产阶级、广大劳工和妇女为主。2)业务上,制定了“解释、简洁、清晰”的新闻原则。标题鲜明、版面新颖。3)健全的报业管理。此外,北岩还善于培养和训练新型记者和编辑。

35. 北岩报团:英国最早的报团。由北岩建立。他先后创刊和购买了《每日邮报》、 《观察家报》、《泰晤士报》以及多种地方报刊,形成英国最大的报 团。

36. 比维布鲁克报团:艾特肯,1917年受封比维布鲁克勋爵。一战后,收购《每日快报》,1918年创办《星期日快报》,1923年购入《标准晚报》,同年又购入几家地方报,形成比维布鲁克报团。至今仍是英国六大报团之一。

37. 罗瑟米尔报团:北岩的弟弟罗瑟米尔爵士拥有“联合报业公司”,在北岩去世后取得了北岩大部分报纸的所有权,成为英国当时最大的报团。该报团现为英国六大报团之一。 38. 两次大战间的报业特征: 报刊的兼并集中 星期日报的发展

13

英国日报星期日停止发行,造成星期报随之兴起。最早的星期日报为《观察家报》,1791年由威廉.克莱门特在伦敦创刊,该报着眼于娱乐,图片丰富,有不少犯罪新闻。

星期日报优势在于本周新闻综述,特别适合不看日报的读者,此外周六最新消息,解释性专栏也能适合读者的普遍需要,能达到很高销量 地方报的兴起

《北方快报与兰克郡每日邮报》、《曼彻斯特卫报》 报团的发展 共产党报刊的发展

39.《曼彻斯特卫报》:英国著名地方报。1821泰勒创办。1855年由周报改为日报。是自由派的报纸。在普法战争中其军事报道速度之快、之翔实不比伦敦大报逊色。主编斯科特认为报纸“应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应有高度的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公正”,他还深入下层了解工人和贫民的疾苦,支持罢工,并主张男女享有同等选举权等。1903年斯科特买下报纸后,在泰勒家族和斯科特家族的共同努力下,该报成为全国闻名的高级报纸,并在全世界发行。读者多位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1859年改名《卫报》,1964年编辑部迁往伦敦。

40.《工人日报》:英共机关报。1930年元旦创刊。主编鲁斯特,英共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共青团领导人。该报是失业工人运动和反法西斯运动的组织者。二战中声援苏联,政府不满,被罚款,工作人员被判 刑。 1941年一度被封闭。报纸批发商抵制该报发行达12年。 41. 皇家报刊委员会的三次调查报告

战后英国议会面对垄断的加剧,对报业情况所进行的彻底调查,以便明确政府在促进意见自由方面所能做出的努力。由此设立了三次皇家报刊委员会,并通过调查报告。但由于报业兼并、集中的背后隐藏着深刻额政治、经济、文化原因,有限的市场份额无法为众多报纸提供生存空间,自由竞争没有带来共生共荣的结果,却造成了集中兼并垄断的局面。此外政府深怕插手报业只会招来更多出版自由的限制。因此,皇家报刊的三次调查报告没能解决这一根源于体制的问题。 42. 默多克:

默多克,澳大利亚人。1964年创办了澳大利亚全国性大报《澳大利亚人报》。60年代其“新闻有限公司”成为澳大利亚著名的报团。1969年打入英国报业市场同年购得畅销世界的星期日报《世界新闻》,几个月后买下《太阳报》,并把这张枯燥的政治报变成了迎合低级趣味的出版物,获得成功。1981年买下汤姆森报团的《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和《泰》的三个附属刊物,一跃成为英国最大的报团。如今他在英国拥有三十余家报纸,占英国全国报纸总发行量的三分之一。此外,还用用英国天空广播公司40%的股份和路透社的股份。

70年代默多克进入美国市场。1973年买下《圣安东尼快报》、《圣安东尼斯新闻报》和《明星周刊》。 1976年买下《纽约邮报》。此后收购纽约杂志公司和《芝加哥太阳时报》。1985年入美国国籍后购买了六座电视台。到1998年,他在美国拥有哈泼克林斯出版公司、《电视指南》、《旗周刊》、福克斯广播公司、福克斯新闻频道、福克斯体育网以及分布在纽约、华盛顿、洛杉矶、费城、芝加哥、亚特兰大、波士顿、凤凰城、和其他14座城市的电视台。

在亚洲,默多克拥有香港最大的英文日报《南华早报》的股份,同时收买了《远东经济新闻》51%的股份。 新闻国际公司:新闻国际公司是一家跨国集团,由默多克创建,其前身为新闻有限公司,在60年代成为澳大利亚著名报团。新闻国际公司是一家跨国集团。其拥有者默多克创立报团在跻身澳大利亚著名报团之后打入英国、美国市场和亚洲市场,并分别获得成功。默多克利用手中的卫星广播电视和有限新闻网插手新闻、商业、体育、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活动,他的多媒体帝国已经伸向全世界每个角落。 默多克的多媒体帝国已经伸向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44.《泰晤士报》

英国重要的高级报纸,在世界也享有一定声望。1785年1月1日印刷商约翰·沃尔特创办。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三年后定名《泰晤士报》。沃尔特第一主持时,该报公正详实报道国会辩论、各国动态、商业行

14

情等消息。采用了新式印刷机,报价相对低廉。几年后跻身伦敦一流报纸之列。1803年,沃尔特第二主持该报,至19世纪中叶是《泰》的所谓“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沃尔特奉行自由公正的独立政策,并重用人才。后成为一张独立而有权威的报纸。1855年以后,廉价报纸兴起使该报大受影响,虽竭力维持,但销 量已不能与大众报纸相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沃尔特家族经营下面临一系列困难。1907年被迫出售给北岩。北岩对《泰》从技术和新闻业务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更新设备、增加短新闻、加强争论等。1914年北岩大胆将其改为便士报,一战中,销量大增。

二战时期的《泰》主编道森主张对德妥协,并为希特勒的侵略辩护。在欧洲临战之际,该报仍然纵容绥靖政策。此举遭到了严厉指责。

二战后,经一系列变故,《泰》曾在1976年面临绝境,1978年掀起工潮,1979年英国几乎看不见该报。 1980年该报员工举行历史上首次罢工。同年被默多克的国际新闻公司收购。

虽然该报连年亏损,设备陈旧,声望和地位远不如从前,但仍不失为英国最重要的报纸,在国际上还享有一定声望。

目前日出40版左右,在默多克接受后内容和形式都有一定变化:图片增大、人情味新闻和犯罪新闻取代了部分严肃的新闻报道,加强了评论和体育报道。 45《卫报》

英国全国闻名的高级报纸,并在世界发行。原为两次大战时期兴起的英国著名地方报,1821泰勒创办。1855年由周报改为日报。是自由派的报纸。在普法战争中其军事报道速度之快、之翔实不比伦敦大报逊色。主编斯科特认为报纸“应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应有高度的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公正”,他还深入下层了解工人和贫民的疾苦,支持罢工,并主张男女享有同等选举权等。1903年斯科特买下报纸后,在泰勒家族和斯科特家族的共同努力下,该报成为全国闻名的高级报纸,并在全世界发行。读者多位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1859年改名《卫报》,1964年编辑部迁往伦敦。

46.《金融时报》:1888年创办,主要报道金融、财政、工商业消息和与经济有关的国内外政治动向,是一张全国性经济金融报纸。政治上倾向保守,使伦敦金融界的喉舌。注重国际新闻,评论风格严肃。常报道世界一些银行和企业的业务状况,常常“通过企业家的活动来研究世界形势。”常附特刊,介绍世界各国政治情况和经济发展统计材料,在国内外金融经济界有一定权威。在订户方面中质不中量,其销量虽不多,但据说有世界大企业都订这家报纸。采用粉红色纸印刷,独具特色。该报还有一个子公司,金融时报商业情报公司,专门搜集和报道世界经济信息,并出版一套期刊,分门别类报道各种产业信息,影响很广 47.《每日电讯报》:英取消“知识税”后,廉价报纸兴起。《每日》是英国第一家廉价报纸,也是其中最为成功最有影响的。创办于1855年。初期并无特色。在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他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注意社会新闻。其次,改革版面编排,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再次,劳森十分重视延揽人才。劳森被尊为“报业之父”。二战前反对绥靖政策,使它声誉日隆。二战后,成为“高级报纸”。表现为重视国际报道,以严肃性新闻和人情味新闻相结合为方针。读者以中产阶级为主。

48.《太阳报》:当代英国通俗报的典型。目前是是英国销量最大的日报。1996年由默多克买下的《每日先驱报》改造而成。《太》面向下层读者,以刺激性揭丑性新闻为卖点,利用特大醒目标题制造视觉冲击效果,并最先每天推出女模特裸体彩照,推动销数直线上升。 49.《经济学家》:

英国最有影响、最富权威的大型综合周刊,1843年创办于伦敦。现已成为内容广泛的国际性刊物,主要刊登有关国内外政治、经济的评论和报道,反映垄断资本集团的意愿,和英国金融界保持密切联系。稿件编辑严禁,图文并茂,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图表让人一目了然。文章均不署名。注重事实,引用数字可靠,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较有参考价值。语言较为深奥,宣称不想把刊物办得通俗易懂,甚至趣味化。读者主要是各国政界、经济界人士。 50.《新政治家》

1934年由新政治家和民族合并而成,在伦敦出版,是工党左翼刊物,京城刊登国内外事件的文章,读者多

15

政治措施进行了有利的抨击,具有革命的民主义立场,矛头常指向普鲁士王国的根本制度,从而遭到当局的一再刁难,于1843年4月被查封。《莱》存在时间不长,但它是德国第一家具有广泛影响的资产阶级反对派报纸,也是德国资产阶级三四十年代革命浪潮的舆论中心。恩格斯称它是德国现代期刊的先声。 3.《人民国家报》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机关报。

1869年创办于莱比锡,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支持,该报同马恩报纸密切联系,成为革命喉舌,是当时德国最优秀的工人报刊之一,对德国无产阶级政治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该报致力于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在德国统一、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等主要问题上坚持党的立场,反映党的立场主张。

该报经常刊登第一国际的文件、消息,实际上成为第一国际在德国的机关报 马恩非常重视该报的宣传活动,并为之经常撰稿 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被捕后,该报质量下降 4.《社会民主党人报》

1879年9月28日创刊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最初由于德国国内“非常法”的迫害,此报最先转至瑞士苏黎世出版,1888年转至伦敦。

此报同马恩保持密切联系,在马恩的不断关怀和指导下,《社》高举正义的旗帜,同俾斯麦以及国内机会主义派别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坚持了物产阶级的策略纲领,其在《非常法》期间出色的宣传活动成为当时国际和德国工人运动中最重要的报刊之一。恩评价“在它的篇幅上及其明确和坚决的阐述并捍卫了党的原则,编辑部的策略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正确的” 1890年非常法被废除,该报完成了使命,自动停刊。 5.《前进报》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全德工人联合会合并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之后,党中央的机关报。 1876年10月1日在莱比锡创刊,主编是李卜克内西和哈森克威尔。

该报曾刊登不少马恩重要文章,最为重要的是发表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对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1878年10月被当局查封 6.施普林格报团

二战后发展起来的德国最大报团

施普林格在战后创办了一系列报刊并获得成功,到20C80S,施普林格报团拥有全国性日报《世纪报》和《图片报》,最大的晚报《汉堡晚报》,最大的星期日报《星期日图片报》和《星期日世界报》,两家柏林报纸《柏林日报》和《柏林邮报》,最大的广播电视刊物《听》,此外还拥有两家通讯社。80年代末,施购买了东柏林《晨报》一半的股份,并向东欧国家渗透。至此,施普林格报团已经成为欧洲屈指可数的大报团。 7.《世界报》

被称为原联邦德国三大报之一,1946年由英军占领当局在汉堡创办,1976年迁至波恩。1952年招标出售,施普林格买下75%的股权。

《世界报》的读者多为国家机关和经济界的上层人士。平日20版左右,分四个部分:重要新闻和评论、综合新闻、文体新闻和特高,此外还有一系列专稿,广告约占一半篇幅,该报信息广泛,文字精练,版面活泼。其记者网分布广泛,对记者和编辑的挑选标准严格,对首都新闻的报道具有一定权威性,对国际新闻也相当重视。 8.《法兰克福汇报》

德国的一家超区域日报,于1949年11月1日创办于法兰克福。

该报代表实业界利益,重视经济新闻和国际新闻,读者主要是政府部门和企业界上层人士以及独立职业者。90年代初发行近40万,成为超区域的一家报纸,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我国报刊经常转译其文章,该报也注意反映中国情况,在其文艺版于1987年5月3日期曾连载老舍小说骆驼祥子。

该报平日出24至30版,内容分政治、经济、文艺三大部分,此外每天还分别有科技书籍、旅游等专版,

26

版面严肃,标题字小,图片较少。

该报最大的优势在于有一个遍布世界的记者网,使其很大程度上无需依赖通讯社而独立发布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并使它在经济报道方面独领风骚 9.《南德意志报》

1945年10月创办于慕尼黑。初为周二版,1949年改为日报。该报创办时持社会主义民主执照,以后变为私人报纸后仍倾向于社会民主党。读者对象主要是自由派知识分子。

该报篇幅较大,平日40~50版,周末更多。该报报道面广,头版专设抨击时弊的杂文栏“曝光台”,其对危害社会想象予以抨击的做法广受赞赏。报纸外观庄重而不呆板。广告约占一半左右,该报还设有图片供应社,向世界各地的报刊、电视台、出版社提供图片资料 10.《图片报》

联邦德国最早的一份通俗画报。1952年由施普林格在汉堡创办。

报纸主要篇幅不是文字报道,而是图片、大字标题、彩色线条和哗变。读者可以通过这份报纸了解身边发生的一切新闻。 11.《明镜周刊》

德国最有影响的新闻周刊,1947年在汉堡创立。该报以“展示社会的阴暗面为己任”,注意掉调查性报道,敢于揭露政界内幕和社会弊端。70年代对国防部长斯特劳斯受贿渎职的揭露、1983年钢铁大王弗里克公司贿赂政界要人的揭露都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12.沃尔夫通讯社

德国通讯社事业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和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1849年沃尔夫在柏林创建。 创办人贝纳德.沃尔夫1848年曾来到巴黎在哈瓦斯社当过议员,同年回到柏林创办《国家日报》,1849年利用从柏林到边境城市亚琛开通的电报线,建立了沃尔夫通讯社,利用电报搜集和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给报社筹集经费。

自创办开始,沃尔夫社业务发展极为顺利。1855年逐步增发政治新闻和其他非经济信息,成为德国报刊重要的新闻供应者。但由于技术原因,直到60年代,该社才能向德国报纸及商业公司提供经常性信息服务,并与路透社、哈瓦斯社齐名,成为欧洲三大通讯社之一。

沃尔夫社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处处为政府的内外政策服务。1865年,俾斯麦将沃尔夫社置于政府控制下,并改组为股份公司。1875年,在政府支持下,扩建为大陆电报公司,但习惯上仍沿用沃尔夫的名称。 一战爆发后,沃尔夫社与路透、哈瓦斯社的联系中断,被迫中止在德以外业务。一战后,沃尔夫社降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接管沃尔夫社,改组为德国通讯社。历史悠久的沃尔夫通讯社就此告终。 13.德新社

联邦德国主要的通讯社,总部在汉堡。德新社是1949年9月1日,在美、英、法占领区的三个新闻社基础上成立的。为一百多家报社、电台、电视台组成的股份公司,但联邦政府每年都给予财政支持。 领导机构为股东大会选举出来的董事会,业务部门有国内新闻部、国际新闻部和新闻图片社,在国内,首都伯恩设联邦分设,其他州均设分设。

它是股份公司性质的企业,德新社领导机构为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业务部门由国内新闻部、国际新闻部和新闻图片部。

该社国内各州分设可直接向当地用户发稿,对外则由总社分欧亚非拉美中东和海外6条线路发稿,使用多国语言。播发新闻强调及时、迅速、准确,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各类稿件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近年来采取计算机传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向国际通讯社前进的步伐 大题:

14.《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及内容特色 创办经过:

1.1848年欧洲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团结起来建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同年2月马恩所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成为该委员会的纲领。1847年9月,机关刊物《共产主义者杂志》在伦敦出版,出版一期后停刊。

27

2.随后不久,轰轰烈烈的欧洲革命风暴兴起,继意大利和法国后,柏林和维也纳也相继发生群众起义。为了传播革命思想,贯彻共产主义同盟在德国的政治纲领,领导分散在各地的盟员的斗争,马恩决定在无产阶级相对集中、政治环境较为有利而且马曾办过报纸的工业城市科伦创办了《新》 内容特色:

1. 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把宣传革命纲领作为主要任务。新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德国的政治思想中心,报

纸始终不渝的宣传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德国革命制定的纲领和路线: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民主的共和国;对外推翻反对沙皇的战争,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宣传革命纲领。这个特色是无产阶级报刊思想的具体体现,也以后形成的无产阶级政党报刊的思想先导 2. 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

《新》通过各种渠道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建立广泛而灵活的通讯员网,从读者来信中随时获取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了解群众情绪,直接反映群众呼声,编辑部成员直接参加群众活动,使报纸能够更好的代表人民,指导运动前进。

3. 强烈的革命爱憎,鲜明的战斗风格,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的对敌原则。从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出发,

区别对待敌我友

总之,新的办报实践,是马恩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生动体现,是莱茵报时期人民报刊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15.马恩的主要报刊思想 ㈠第一阶段(1848年以前)

作为革命的民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报刊理论。

马克思认为,报刊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总裁力量,即社会的“第三种因素”。 他进而指出,报刊应当是政治因素,而非官方因素,不以官方意志为出发点;是市民的因素,但不直接和个别人的利益纠缠在一起。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赞美出版自由,追求出版自由,并把自由报刊看作是社会的仲裁力量,这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主张是十分接近的。

马克思还认为,要想完整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全貌,各种报刊需要配合和补充。因此他提出应当允许各种报刊独立自主地发展,允许它们有自己的报道方面,不要压制人们的精神自由。 ㈡第二阶段(1848年以后)

随着各国工人运动的成熟,马、恩也有革命的民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马恩早期的自由报刊思想也随之为无产阶级党报观念所取代。 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

马恩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必须遵循以科学共产主义为指导的党的政策纲领。必须坚持党的立场、宣传党的策略纲领、贯彻党的路线。 关于报刊的使命:

马恩认为,报刊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关于报刊的作用:

马恩认为,报纸最大的好处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们的日刊发生不断地、生动活泼的联系。同时,杂志能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详细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剖析正在进行斗争的各政党的性质,以及决定这些政党生存和斗争的社会关系。

这些新闻观点显然已经褪去民主主义色彩,具有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性质。

意大利: 1.《晚邮报》

1876年于米兰创刊,是意大利现存最古老的报刊之一,也是意大利最先走上企业化管理的报刊。 该报名为晚报实为早报,代表米兰、伦巴第资产阶级利益。

28

版面严肃,较多刊登文学、艺术作品,重视经济报道和体育报道、国际新闻报道也有分量。

该报在世界上二十多个重要城市派有常驻记者,拥有一批知名“旅行记者”。其中女记者法拉奇善于访问国际风云人物,于1980年曾采访邓小平 2.《新闻报》

意大利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创刊于1867年的都灵。

20世纪在继承开明进步传统的同时不断改进新闻报道,很快赢得声誉成为了欧洲著名报纸之一。两战期间曾与法西斯主义积极抗争。四五十年代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力倡导清新活泼、简介晓畅的文风,同时对版面进行了改革使之更有条理。

除星期一外每天出版,立足都灵,面向全国,拥有很广泛的读者。该报历史上以发表有分量的政治评论蜚声报坛,至今仍重视评论。每天还辟有读者和来信专业,反映和议论的内容包罗万象。 3.《信使报》

意大利一家历史悠久的著名报纸,1878年创刊,在罗马出版,1986年平均日销量为21.5万份。 该报代表意大利钢铁、军火工业集团的利益。 4.斯蒂法尼社

1853年在撒丁王国首相的支持下,由新闻记者斯蒂法尼创建于罗马,是意大利通讯社历史的开端。斯蒂法该社曾在1890年与沃尔夫社、奥地利通讯社签订协议,以打破哈瓦斯社在欧洲的垄断地位。后哈瓦斯社也与该社签订协议,互换新闻。

1922年墨索里尼夺权后,斯蒂法尼社被改组为国家通讯社。

1935年,政府负担该社费用。 至此,斯蒂法尼社完全置于法西斯政权控制下。 1943年,墨索里尼败亡,斯蒂法尼社随之解体。 5.安莎社

全名意大利全国报业联合社,简称安莎社,是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成立于1945年1月13日。为五十多家报社联营的公司,但有政府补贴而具有半官方性质。

它由责任报道议会和政府机关的活动情况,并向驻外使馆提供新闻;而政府负责在国外推销和分发它的国际新闻稿,并向它提供可报道的新闻。

总部在罗马,其政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独立,对重大事件不做评论,并且注意发展中国家的报道。 自70年代末期起,安莎社开始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到1982年,信息收发中心已全部实现电子计算机化,并能采用各种地面和卫星线路及时向国内外发稿。

安莎社每天用意、英、法、西、葡五种文字发稿,在七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分社或派有常驻记者。 俄罗斯

1.《同时代人》

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派的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

1836年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创办。开始为季刊,1843年改为月刊。后由车尔尼雪夫斯基主持编辑工作,成为革命民主派的主要论坛,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在草拟废除农奴制的法案时期,同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坚决主张无条件的把农奴使用的份地无偿分给他们。1866年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专制手段控制报业,同被勒令长期停刊 2.《祖国纪事》

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派的著名期刊,是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

1839年在彼得堡创办。前期由别林斯基主持评论栏目,这一时期,该刊积极宣传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同保守派作斗争。1872年发表了《评卡尔马克斯的书的俄文版》的文章,热烈祝贺《资本论》俄译文的出版。后别林斯基转投《同时代人》,《祖国纪事》战斗性有所减弱。1848年以后逐渐带有学院派色彩。 在涅克拉索夫时期,成为俄国先进的民主思想的合法讲坛,并同西欧俄社会主义运动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1877年涅克拉索夫去世,米海伊洛夫斯基任主编,该刊成为民粹派的宣传阵地。

29

3.《俄国财富》

19世纪俄国民粹派的舆论阵地,1876年在莫斯科出版,是俄国科学、文学和政治旬刊

杂志创刊之初,刊登了许多研究经济问题的文章,是民粹派宣传其主张的重要讲坛。该报曾经由革命民粹主义转变为自由民粹主义,90年代起,还登载了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列宁对此进行了深刻剖析,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1907年革命后,《俄》改变编辑方针,政治上保持中立,1918年停刊。 4.《工人曙光报》

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工人秘密刊物。

1880年2月15日由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创办,协会领导人哈尔图林任编辑。

哈尔图林通过《工》宣传协会纲领,指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先进作用,主张工人与农民联合起来,争取共同的政治权利,为最终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而斗争。

《工》创办不久,哈尔图林被沙皇政府紧急缉捕,《工》随之停刊。 5.《工人报》

全俄第一份社会主义报纸。

1897年8月在基辅秘密出版。他的创办标志着俄国工人报刊日趋成熟。

《工人报》的办刊宗旨是:使工人认识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历史使命,为在俄国建立统一的社会民主工党而斗争。

《工人报》及时报道国内各大城市工人斗争消息,对西欧无产阶级运动中发生的大重大政治事件也有评论。 《工人报》只出版了两期,就被迫停刊了。 6.旧《火星报》 1)创办背景和经过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俄国日益高涨的革命情绪迫切需要一个统一集中的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的领导,由于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没有真正的把党建立起来,因此澄清思想,建立一个能统一领导革命运动的统一集中的党就成了当务之急。为建立这样的政党,列宁认为首先要从办报入手,出版一份具有全国影响的政治报纸,把各地分散的社会民主党人思想统一起来,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1900年秋天,列宁到国外和劳动解放社成员商讨了办报事宜,亲自拟定了办报计划。1900年12月24日,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创办。不久迁往慕尼黑、伦敦等地出版。初时编辑有列宁和普列汉诺夫领导,但实际上列宁在创办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从52期起,《火星报》的领导权被孟什克掌握,报纸因此而成为反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工具。此后,党内称52期以后的《火星报》为“新《火星报》”,52期以前的《火星报》为“旧《火星报》”。新《火星报》于1905年停刊。

2)宣传内容(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 ⑴同经济派论战。

第一、针对经济派有关工人只需通过罢工储金会进行单纯的经济斗争观点,《火》号召工人“不但要组织互助会、罢工储金会和工人小组,而且要组织政党,组织起来同专职政府和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坚决的斗争”。

第二、针对经济派关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能够从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无需从外部灌输进去的主张,《火》发表列宁文章予以反驳。指出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革命的思想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参加工人运动实践,在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斗争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不会自发产生。

第三、针对经济派关于工人只要有罢工组织和合法团体就行,用不好建立政党的论点,列宁在《火》撰文反驳。并且论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意义。

列宁通过《火》的宣传及其论著粉碎了经济主义思潮,打击了国际修正主义,为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 ⑵宣传党的纲领

30

在《火》创办的近三年时间里,报纸发表了三百多篇论述党的工作的文章。

制定党纲草案是《火》的一项重要工作。1902年将党纲草案刊出后,《火》又连续发表论文和文章,进一步阐明党的纲领和策略。

在《火》的宣传、引导下,列宁的建党思想深入人心。

至此,《火星报》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并宣传党纲的任务圆满完成。 ⑶组织工作

列宁就党报作用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火星报》组织工作的特点是:通过代办员网同各地方组织建立密切的联系,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代办员的工作包括:收集稿件和信件;传递报纸和其他文件;为报纸募集出版和活动经费等。 ⑷历史功绩

火星报在列宁主持的三年里,为俄国革命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通过对经济派的斗争,使多数地方工人组织摆脱了机会主义的影响,接受了马的思想路线,为建党作了思想准备

其次,通过代办员网的广泛努力,把分散的地方组织连接起来,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三、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为建党准备了正确的纲领。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完成了初步统一党内思想,联合各地分散的组织,筹集召开党代会的艰巨任务。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党代会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火星报提出的纲领,监狱火星报为建党作出的重大贡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党代会通过决议表彰其历史功绩,宣布它为“党的中央机关报” 7《火星报》时期列宁的新闻思想 1)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列宁认为,思想性、坚定性、政治路线的明确性以及对敌斗争的不妥协性,是机关报极为重要的品格。 2)关于报纸的功能

列宁指出:“报纸不及时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列宁认为,通过报纸集中地、系统地向全中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批判机会主义观点,讨论党的策略纲领,就能改变党内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状况,为建党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3)关于出版自由

列宁指出俄国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是政治斗争,其首要任务时争得政治自由,而取得政治自由的首先要求是争取出版自由。 4)关于报纸的群众性

列宁在文章中指出,一定要把机关报办成一切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机关报。大家都来畅谈对运动的贡献和在运动中的收获。这样,就能办好全俄社会民主党人的机关报 7.火星报时期列宁新闻思想

火星报时期列宁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深入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同时也涉及无产阶级报刊的性质、功能、作用等问题。 1. 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列宁认为,思想性、坚定性、政治路线的明确性以及对敌斗争的不妥协性,是机关报记为重要的品格。应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方针办报 2. 关于报纸的功能

报纸的作用不仅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教育和正确政治上的同盟,同时也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鼓动者,集体的组织者。他将《火》比喻为“脚手架”,可以“显示建筑物的轮廓,便于各个建筑工人进行联络,帮助他们分配工作和观察有组织的劳动所产生的成果” 3. 关于出版自由

把争取出版自由列为党的奋斗目标之一。指出俄国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道路的斗争是政治斗争,其首要

31

任务是取得政治自由,而取得政治自由的首先要求是争取出版自由 4. 关于报纸的群众性

鼓励每个受到政治压迫和有志于使俄国人民摆脱政治努力地位的人们都来发表自己意见,揭露俄国专制制度的丑恶,都来报道有关运动的消息。

火星报时期列宁有关报刊的思想、原则,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得到充实、发展 8.《前进报》

布尔什维克的第一份机关报。

1905年在日内瓦创办。周报。是列宁为反击孟什维克的进攻,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而创办的。该报继承了旧《火星报》的传统,同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因后来创办新的机关报《无产者报》,《前进报》于1905年5月终刊。 9.《无产者报》

布尔什维克继《前进报》之后创办的新的中央机关报。 1905年5月在日内瓦创刊,同年11月停刊。

该报的首要任务是宣传布尔什维克党的“三大”的决议。同时还揭露了孟什维克企图分裂党的阴谋,号召党员和工农群众紧密团结起来,共同贯彻三大决议,为准备武装起义而斗争。 10.《新生活报》

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一份合法日报。

1905年11月在彼得堡创办。在列宁的领导下,《新》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准备武装起义,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指出只有武装斗争才能决定国家命运,才是革命胜利的唯一保障。

《新》这种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旗帜鲜明的战斗风格,引起了资产阶级政治家的恐惧和仇视。资产阶级的新闻工作者主张报纸应当“无党性”。

针对这种言论,列宁在《新》上发表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鲜明地提出了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

《新生活报》的革命宣传,充分体现了列宁倡导的党性原则。由于报纸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成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最大的讲坛。 报纸出至27期被查封。 11.《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在《新》上发表,列宁撰写。文中鲜明地提出了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

1)列宁认为,党的出版物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写作时也不能成为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也不能是与无产阶级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

2)列宁指出,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写作时也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有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3)写作事业应当成为社会民主党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党的工作的一部分。 12.《真理报》

1912年5月5日,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真》在彼得堡问世。

在经济上全靠工人们的捐款支持,工作一直在列宁的直接领导下进行。

真大量刊登工人通讯,介绍工人生活,工作情况,以及各个企业罢工的消息,成为全俄的政治讲坛、广大工人的耳目喉舌

真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极大恐惧和仇恨,两年多的事件被查封8次。一战前沙皇政府采取非常手段镇压革命,真社被捣毁,报纸于1914年7月8日停刊。 发展阶段: ㈠第一阶段

1912年5月5日在彼得堡问世。该报是布尔什维克全额性的政治讲坛,是真正的工人的报纸。

《真理报》大量刊登工人通讯,介绍工人生活、工作情况,他们遭受的剥削、压迫,以及各个企业罢工的

32

消息。

也是依靠工人们的捐款,《真理报》才能出版。此外,工人们还为《真理报》提供稿件,组织订阅,扩大发行。

《真理报》读者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是当时俄国的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 一战前,沙皇政府采取非常手段镇压革命,《真理报》被迫停刊。

这一阶段的《真理报》虽然只存在了两年多,却为布尔什维克当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造就了新的一代工人革命者,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了充分的准备。 ㈡第二阶段

1917年,《真理报》复刊。

这一阶段的《真理报》为准备和实行十月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 2)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以此来统一全党思想。

3)宣传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作为报纸的宣传中心

4)直接宣传和推动十月武装起义。首先从理论上宣传马武装起义的思想,继而着重宣传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同时大量报道各地革命委员会和赤卫队的活动,巧妙完成了宣传党关于武装起义的战略方针的任务

1917年10月27日,《真理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㈢第三阶段(卫国战争时期的《真理报》)

卫国战争时期的《真理报》被称为是卫国战争年代一份最先进的前线报刊。它的宣传内容: 1)宣传保卫祖国思想,鼓舞人民的抗敌斗志

《真》毫不隐瞒祖国面临的巨大危险,冷静地指出,祖国的命运有赖于每一个苏维埃人的努力,有赖于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在前线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刻,《真》打破严格的版面布局,在不固定的位置刊登列宁关于保卫祖国的雨露和斯大林向首都人民发出的战斗动员令。

《真》的宣传与号召为莫斯科保卫战注入了巨大的力量。 2)报道卫国战争的重要战事

《真理报》是卫国战争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它记载着苏联红军从莫斯科走向柏林的光辉历程。

在报道前线战事时,报纸把重点放在分析战争形势及战争每一阶段特点、揭示苏德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指出红军指战员和广大民兵的主要任务等方面。

在报道卫国战争主要战事的同时,《真》还以大量笔墨介绍了为国捐躯的苏联英雄的事迹,为战斗者的苏联人民树立了楷模。 3)号召后方人民支援前线

报纸号召后方民众,调动全部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其中包括:保卫劳动果实的号召、提高工作效率的呼吁、关于苏联人民支前行动的报道、劳动竞赛报道。

在《真理报》的宣传和倡导下,苏联后方的爱国主义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战时经济的发展,给苏军很大的支持。

4)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本质

总之,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真理报》是全党全国的舆论中心,是思想战线上的反法西斯的前沿阵地。 13.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取缔反动报刊、发展苏维埃报刊的重大举措。 ㈠取缔反革命报刊

苏维埃政权成立不久,列宁就签署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出版的法令,用革命手段剥夺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 1)《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1917年11月10日列宁签署发布。

《法令》宣布查封下列报刊:煽动公开对抗和不服从工农政府者;通过恶意中伤,歪曲事实来制造混乱者;挑动从事犯罪活动者。

33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公布的第一个出版问题法令。

2)《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为了加强对资产阶级报刊的监督管理,1918年2月由列宁签署发布。 《法令》指出:“报刊革命法庭审理利用报刊反人民的各种犯罪活动”。

3)《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案》1919年2月全俄总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

为维护布尔什维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苏维埃政权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勒令孟什维克报刊全部停办。到1919年底,除布尔什维克的报刊外,其他政治派别的报刊全部停刊或被查封。 至此,对反动报刊的监督管理以至查封取缔工作已基本完成。 ㈡发展苏维埃报刊的举措

1)颁布《关于国家统一管理广告业务的法令》

1917年12月公布。《法令》规定,广告的业务均由国家统一管理。 对广告实行国家垄断,是苏联报业建立初期列宁的又一个重要思路。

2)下达关于征用资产阶级的印刷厂和纸库的命令,剥夺资产阶级报刊的物质基础,用以出版无产阶级的革命报刊,是苏维埃报业体系建立初期列宁的总体思路之一。 3)拨款给印刷厂,支持无产阶级报刊的出版 14. 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报业的主要做法和业绩

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历时四年的卫国战争爆发,苏联报刊全面转入战时状态,报刊的结构也作了相应调整。 1)停办、合并了一批民用报刊。

2)减少报纸篇幅,限制出版期数和发行份数。 3)大力发展军事报刊。

在卫国战争前线,还出版了一批前线报。前线报是一种新型的军事指挥报纸,他在战争进程中虽战线数量的变化而增减。由前线指挥部和政治部出版,读者对象是各级指挥员和广大士兵。 4)在报纸组织结构调整的同时,按党和政府的要求,苏联报刊全面转入战时轨 道,开始声势浩大的抗战宣传。宣传内容包括: 第一、宣传保卫祖国思想,鼓舞人民的抗敌斗志 第二、报道卫国战争的重要战事 第三、号召后方人民支援前线 第四、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本质

15. 苏联新闻体制形成的背景、基本特点、历史评价

新闻体制,包括新闻机构的归属形式和对它的干预形式两层含义。 ㈠苏联的社会主义报业,是由革命前的布尔什维克党报发展而来的。

1)1907年俄社会民主工党“五大”的党章确定了中央委员会领导中央机关报的的党报体制。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了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报自然成了全国的报业核心。但以后创办的各级各类报纸,全够沿用了党报的体制,分别属于各级、各部门党委领导,全都由党委宣传部门管理,实际上使全国上下的报纸一律采用了导报所有制形式和管理机制

2)新经济政策时期曾经开放过民间办报,曾经允许党和非党报纸并存过。不过,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新闻政策也像当时其他一些政策一样,随着列宁的去世而终止执行

(二)在斯大林执政的三十几年来,在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苏联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高度封闭的新闻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概括起来讲是:

1). 新闻媒介全部国有。所有都是国家事业单位,完全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作,民间团体或者个人均不得办报

2)媒介管理高度集权,所有媒介均由党委管理,并设有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 3)媒介功能只重宣传。固守革命时期和战争时期习惯把宣传功能置于信息功能之上, 4)信息来源十分单一。官方渠道是唯一信息来源,政府封锁外来信息

34

5)媒介言论高度统一。《真理报》具有绝对权威,其余各级报刊都与之保持一致

(三)历史评价:苏联新闻的这种体制,具有集中、统一、封闭的特征,可以通过集中调控和层层把关,实现党对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强有力的舆论引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体化为全民的行动,在十月革命及战争的特殊时期是必要的,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在和平建设时期,这种体制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历史表明,这种体制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对苏联人民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对于整个社会在民主和

16.苏联报业改革的过程和这场改革失败的原因 ㈠改革过程

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之前,苏联新闻业处于一种僵滞的状态中。 1985年,戈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场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就此拉来序幕。 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上,戈极力倡导新闻界“公开性”、“透明度”。

按照戈的要求,从1985年底到1986年初,苏联新闻媒体在宣传方针和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具体表现:

1)公开暴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

2)大量触及时政、历史“敏感问题”,出现了对斯大林时期的全面批判,进而对过去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全盘否定

3)不同观点激烈交锋

在“公开性”原则引导下,在新闻媒体的积极推动下,苏联的新闻舆论完成了从统一到分散、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为苏共解体、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㈡改革失败原因

在改革的进程中,苏联报刊纷纷由一般揭露阴暗面,批判历史失误,发展为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

1990年出台的新闻法又加剧了这种变化,这部新闻法有几个重要规定;1取消新闻审查制度2规定各种组织和个人有权办报3 扩大了办报人的自主权限

1991年8. 19事件后苏共中央解散,报纸的性质大部分有所改变,至此,原有的以党的机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系统很快陷入瓦解。 17.塔斯社

前苏联的中央新闻机构。

1925年7月10日正式成立,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简称塔斯社,统管全苏的新闻通讯工做。

塔斯社受苏联人民委员会领导,负责在全苏和国外搜集和发布新闻。在国内新闻发布上处垄断地位,国内报纸的所有重大新闻均由它提供。

二战后塔斯社的业务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设备不断完善,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通讯社之一。 1971年被确定为部级机构,社长由部长会议任命,下设国内、国际、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图片五个总编部。设在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社集向塔斯社提供本国消息,又将塔斯社的新闻提供给当地媒介

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社和记者站,采用8种文字,拥有先进的电子信息处理系统。苏联解体后,1992年1月,俄罗斯总统签署命令,将塔斯社和苏联新闻社合并组建成俄罗斯通讯社 18. “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就积极开展无线电广播的研究实验

1918年成立的下新城无线电实验所成功试制了第一台无线电电话台,并于次年组织了实验性语言广播,成功进行了从下新城到莫斯科的远距离通话实验。

对此,列宁欣喜万分,他写信致贺说,这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19.沙俄时期无产阶级报刊发展的一般历程 1.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早期工人报刊

35

19世纪70S起,俄国工人群众性勃兴起,1880年出版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工人秘密刊物《工人曙光报>, 只出版了一期便停刊。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是1885年彼得堡的俄国社会主义民主党,它创办了俄国最早的社会民主主义报纸《工人报》,当时较为重要的地方性工人报刊还有基辅社会主义民主小组于1892年出版的《前进报》

2. 列宁和全俄政治报《火星报》

1900年12月,在列宁的领导下,火在莱比锡出版,后来又在伦敦、日内瓦出版,火的宣传内容集中在同经济派论战和宣传党的纲领两个方面,并为建党做了大量的组织准备,火在列宁主持的三年内为俄国革命运动作出重大贡献

3. 俄国社会主义民主工党的分裂和布尔什维克报刊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党以后,分裂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派,孟什维克篡夺火的领导权后,布尔什维克在1905年创办了资金的第一份机关报,前进报,后又创办了新的机关报共产党报,第一份合法日报新生活报等报纸

5. 群众性的政治日报真理报

1912年在列宁的亲自筹划下,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堡创办了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真理报,成为全俄性的政治性讲坛和广大工人的耳目后舍,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恐慌,1914年7月8日被迫停刊

一战间,反沙皇制度的革命运动重新高涨,1917年23月间,起义群众取得了二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沙皇统治,在新的形势下,俄国无产阶级报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俄罗斯目前新闻体制特点: 1)多样化的媒体归属形式。包括:

国家直接控制的新闻媒介;国家控制之外的媒介;政党报纸;社会团体报纸;商业报纸。 2)多样化的媒体调控形形式。包括: 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 《大众传播媒介法》

俄罗斯联邦1991年12月通过。该法一方面赋予新闻界许多前所未有的宽松条件和活动领域,同时也规定了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界定了当局所能接受的“言论自由”和“舆论自由”的范围。 2.独联体其他国家现状: 1)新闻媒体纷纷改换门庭。 2)出现了\信息贫乏\状态。 3)报业活动出现无序局面。 4)政府试图加强对媒介的管理。 东欧: 1.《火花报》

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机关报。

1931年创刊。1989年底改名之前,它一直是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在首都布加勒斯特出版。 《火花报》为对开大报,除星期一外每天出版。

该报版面朴素,不登商业广告、报头上端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更名前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罗马尼亚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战斗报》

南斯拉夫最有影响、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1922年创刊,南解放后,在贝尔格莱德正式出版。从1944年起成为南共中央机关报,1954年以后改为南斯拉夫劳动人民社会主义联盟的机关报。

《战斗报》是南斯拉夫全国性的主要报纸之一,言论最能代表官方。

36

美国:

1.《国内外公共事件》 1.《国内外公共事件》 美国第一张报纸。

1690年9月25日由本杰明?哈里斯在波士顿创办。

该报只印三版,第四版空白,读者传阅时可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写上去。内容有国外新闻,也有本地消息。首先报道重大事件,同时注意猎奇性,报道夹叙夹议。

《国》报与当时其他印刷品的区别在于:它不但看上去像一份报纸,读起来更像一份报纸,而且也是把它当作一份长期的新闻刊物办的。

该报出版四日后,殖民当局禁止发卖并令收回,成为出版许可法第一个牺牲品。 2.《波士顿新闻信》

北美殖民地第一张连续发行的报纸

由波士顿第一任邮政局长坎贝尔在1704年创办。他利用职务之变,把信息编写成新闻信,供给政府官员。 该报每周出版一次,内容的三分之二报道英国政治、宫廷及欧洲战争新闻。其余则为短讯。最后一栏有少许广告。

该报在报名下,注有“政府核准发行”字样。稿件送审被批准后才刊印。所以得以延续72年。是殖民地时期具有悠久历史的三大报纸之一。 3.“曾格案件”

北美殖民地时期报界反压制的典型案例。

曾格是纽约市的出版商,1733年11月在当地一些反对殖民当局的人士推动下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该报发一系列文章是批评总督和地方议会,结果被指控为“诽谤政府”,于1743曾格被捕。

1735年开庭审理,80高龄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为其辩护。按照当时英国的惯例,凡是对政府进行批评,不管内容是否属实一概视为诽谤。汉密尔顿指出:首先诽谤罪只有在言论不实时才成立,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其次,陪审团不仅有权进行事实判断,还有权进行法律判断,裁决应由法庭和陪审团共同作出。最终,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判曾格无罪。这一案件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4.塞缪尔。亚当斯

美国独立运动中杰出的报刊活动家。

毕业于哈佛学院,1748年任波士顿一个俱乐部所办的《独立广告报》的编辑,经常抨击英国政府横征暴敛的政策。第二年在《波士顿报》上发表文章宣传反抗殖民统治的主张。随着斗争的深入,他积极敦促殖民地人民联合起来,脱离英国,成立独立的国家。

他不但是个宣传家,而且是革命杰出的组织者。由他成立“自由之子社” 曾在反印花税的高潮中,集中了一批活跃的报人和印刷商,为革命作了积极的舆论准备。1772年组织的通讯委员会在马萨诸塞州各州间互通情况,传播消息,1774年后一直出任马州的会议代表、州长副州长 5.托马斯?潘恩

美国独立战争中卓越报刊活动家。

出身于美国一个贫民家庭,1774年担任费城《宾夕法尼亚杂志》编辑,经常撰写散文、评论,指责英国政府的专横无理,宣传取缔黑奴制度。

1776年1月出版了争论小册《常识》,旗帜鲜明的指出:争取独立是个常识问题,继续从属于英国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本小册子引起极大反响,它鼓舞了人民战斗的决心和勇气,被认为是独立战争的响亮号角。 独立战争中,先后发表了13篇名为《危机》的文章,起到了鼓舞士气、抨击英国议和使者、揭露保皇派阴谋的作用。战争结束后潘恩返欧,著有《人权论》、《理性的时代》等书 6.艾赛亚?托马斯

美国独立战争中卓越的报刊活动家。

37

印刷工出身。1770年与人合办《马萨诸塞侦探报》,不久独自经营。

他参加了“自由之子社”和“通讯委员会”,在报上公开宣传独立,并领导开展地下活动。

列克星敦战斗打响后,他率先发表了详细、传神的报道。一系列文章有力地鼓舞了人民投入战斗。战争胜利后主要从事出版事业,以后进行新闻史研究,著有《美国印刷史》 7. 杰弗逊的新闻自由观

《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资产阶级革命家。

独立战争后,杰弗逊在同联邦派的斗争中,捍卫《独立宣言》规定的人民民主权利,就出版自由和汉密尔顿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杰弗逊的观点是: 1)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

他认为:世界上每个政府都有人类的弱点和腐化堕落的胚芽,为了防止政府的蜕化,必须由人民来监督。为了防止犯错误,就必须通过报纸让人民充分了解公共事务。 2)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

杰弗逊认为,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们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

3)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

杰弗逊认为,人权法案没有明确宣布言论自由,实在是令人不能容忍的疏漏,必须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修正。

最终,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前10条修正案,其中第一法案规定国徽不得指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 8.《太阳报》本杰明。戴

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它的出现和成功是资产阶级报纸向廉价报纸发展的转折点。 本杰明.戴于1833年9月3日在纽约创办。创办后发行量空前巨大,震动报界。

报纸的成功得益于创办人本杰明.戴全新的办报方式:明确的办报方针: “当天所有的新闻”,售价低廉,以每一读者之能力所及为度;与此同时,又为广告提供一种有利的工具;该报注意刊登有趣味的新闻来吸引读者;该报销售得法。

凭借上述做法,为美国开了商业小报先河,《太阳报》获得了明显的成功。销售量很快在纽约居首。 但这家报纸格调不高,为招徕顾客,不惜弄虚作假。 后几易其主,1920年停办。 9.贝内特《先驱报》

1835年5月6日贝内特在纽约创刊。到60年代,《先驱报》销量超过《太阳报》居全国之首。在欧洲也被广为订阅,成为最受欢迎的一家美国报纸。

《先驱报》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贝内特在创刊词中说,要办一份超党派独立的报纸,致力于记录事实,公正独立的进行报道,并适当予以评论。

该报虽然同样热衷耸人听闻的题材,但新闻报道面广、速度快,更重视全方位的新闻报道。地方新闻内容丰富,此外贝内特还很重视全国性新闻和国外新闻,首创金融新闻栏和社交新闻,并率先提供体育新闻以吸引球迷,开辟读者来信以反映民情民意。文字通俗、议论辛辣。南北战争期间的报道更是超过了所有竞争者。

该报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做法和创举使它在美国的著名廉价报纸中占有一席之地,19C60S发行量居全国之首,七八十年代区域衰落,1924年与《论坛报》合并为纽约先驱论坛报。 10.格里利《论坛报》

1841年4月10日自纽约创刊。创办人格里利。 与其他廉价报纸相比,该报有其自身特点。

1) 摒弃了一般廉价报纸的三种做法:煽情主义新闻、不健康的医药广告和虚伪的政治中立,确立了报纸

理性原则

38

2)重视言论,大量刊登鼓吹社会改革的文章。言论紧密结合下层群众挂关心的问题,如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提倡西部开发、积极推动废除农奴制度等,这些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掀起广泛群众运动。 该

3)该报还重视招揽人才,吸引非方面有识之士写稿,马克思曾长期担任本报驻英国的通信记者,为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1.亨利。雷蒙德《纽约时报》

前身为1851年9月18日创刊的《纽约每日时报》,由卓越的新闻工作者雷蒙德和两位同仁合作创办。1857年改现名。

雷蒙德主张“刊登应该刊登的消息”, 奥克斯摒弃刊登黄色新闻的做法,坚持严肃的办报方针,树立庄重、严肃的报纸形象,主张办成一份新闻翔实、言论平和的廉价报纸。

该报创刊后努力贯彻这一办报方针,新闻报道详尽准确,言论调和平稳尤其注意国外新闻。此外《纽约时报》的特稿也很有特色

到南北战争时,已成为美国杰出的日报,对战争报道十分出色。后被奥克斯接管。 奥克斯与《纽约时报》

1896年接办后决心把报纸办成新闻全面、内容详尽、言论稳健的报纸

摒弃黄色新闻做法,坚持严肃的办报方针,强调一“刊载一切适于刊载的新闻”

力求报道翔实,在经济方面及时提供市场行情、金融信息,商界动态,航运消息,在政治方面详尽登载政府文章,重要演说、外交协定,同时开辟法院案件专栏、图片评论专栏以及评论时事为主的星期日专刊。 认真选择人才,任用米勒为主笔,聘任极有但是的范安达为主编。善于经营管理,注重印刷质量,保持低价发行。经过他的努力,纽约时报很快出现转机,发行量大增。一战中,《纽约时报》占地报道全面翔实、图文并茂,在数次重大新闻报道中获得较高的声誉。 最终成为面向上层的严肃性现代报纸的先驱。 12.《工人辩护者报》

1829年10月31日创办于纽约,创办者伊文斯。周报。

该报在美国工人报纸中居于领导地位,以争取“平等教育、平等权利”为主要奋斗目标和宣传内容。 该报在除纽约之外的城市也有订户。1836年停刊,1844年又复刊。 13. 约瑟夫?魏德迈

科学社会主义在美国的最初传播者。

1852年创办《革命》周刊,曾经刊载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等内容,这些文章都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

同年又在纽约创办了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秘密团体——“无产者同盟”。

1853年春天,又创办了一份工人阶级的报纸《改革报》。魏德迈利用报纸在广大读者中传播知识,阐述经济和历史方面的根本问题,受到工人们的欢迎。 14.《世界报》 美国现代报纸的典型。

1883年普利策收购纽约《世界报》,宣称将采取新的宗旨、新的方针、新的经营管理方法,面向新的读者。从实际情况看,该报一方面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揭露时弊反映民情,提倡改革;另一方面大量刊登刺激性报道,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段扩展销路。

此后,该报销量不断上升,篇幅也不断扩大。出版10周年纪念号时为100版,开美国报纸巨大篇幅之先河。 《世界报》的出现是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标志着廉价报纸取代正当报纸称为报刊的主体。 《世界报》提倡社会改革是受到尊敬的,但它大量刊登犯罪新闻,则为世人诟病。 15. 普利策

美国现代报业奠基人。

1868年被《西方邮报》聘为记者,开始报业生涯。他以“工作、工作、工作,思考、思考、思考”为座右

39

铭,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特殊的采访本领为报界所赏识。

1878年,普利策购买了《圣路易斯电讯报》,不到一年合并了当地《邮报》,改名《邮讯报》。普利策用煽情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段,使《邮讯报》获得成功。这不仅为普利策积累了大笔资金,也为他经营更大规模的报纸提供了必要经验。

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开创了廉价报纸称为报刊主体的时代。 新闻学者把普利策的办报特点归结为六项:

1)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轻松又刺激性的新闻以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 2)借发起全国性运动之机,提高该报声誉。

3)高质量的社论版,有力地论述、倡导、支持新闻栏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4)篇幅大,报价低。 5)率先使用插图。

6)重视报纸的推广工作,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此外,普利策认为好的报纸必须要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并十分注意进行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他在遗嘱中捐赠了250万美元建立新闻学院,在他去世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落成。普利策还留下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奖”,这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最荣耀的奖赏。

普利策一生政治上的进步、新闻事业理想和贡献应当予以肯定,其煽情主义做法则应加以批判。 16.赫斯特《纽约新闻报》

出身于旧金山一个矿主家庭,1895年买下一家陷入困境的报纸,改名纽约新闻报,开始同普利策世界报展开激烈战争。

1896年1月赫斯特高新将世界报星期日版全班人马挖走,出版纽约新闻报的星期日版,从此两家报纸都带有黄孩子的漫画,被新闻界成为黄色新闻。赫斯特在黄色新闻的使用上更加露骨和拙劣,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

该报主要版面充斥着凶杀、抢劫、暴行、色情的报道,经常使用触目惊心的打字标题。该报有时也为社会运动大造舆论,但纯属虚张声势、哗众取宠,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该报事前制造气氛鼓吹战争事后又权利推波助澜,以求在战争中扩大发行量谋利。1901年该报公然教唆行刺新任总体麦金莱,舆论哗然,社会各界纷纷地址该报,赫斯特被迫将报纸改名为《美国人报》 16. 斯克里普斯报团

斯克里普斯从进入《底特律新闻报》开始正式步入报坛。

1878年创办《克里夫兰报》。采取抨击大企业权势,强调为劳工服务的方针,讲求语言简练、言论可观。使该报销量大增,获得成功。

19世纪80年代开始,斯克里普斯开始向其他城市扩张,接连创办了《圣路易纪事晚报》、《辛辛那提邮报》、《肯塔基邮报》等报纸,初具报团规模。

1889年与麦克雷合作组成“斯克里普斯-麦克雷报团”。这一联合报团不断扩大。到1911年,已经在俄亥俄、印第安纳、田纳西等州拥有18家报纸。 1914年由增至23家。 17.《纽约时报》

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也是西方世界最具权威性的报纸。

1851年由雷蒙德创办,被誉为便士报时期的最高成就。1896年由奥克斯接办并实行改革,20世纪后逐步取得权威地位。

从内容上来看,该报无浅薄哗众之处,格调严肃,信息量充足,对国内外大事有详尽的报道,新闻全面、内容全面,历史上独家刊登的重要文件甚多。平日版分ABCD四个部分,A组为国内外要闻和评论,B组为一般新闻,以及专业新闻;C组按日轮财经金融商业新闻和行情信息

该报对一切事物保持冷静姿态,以最巧妙职业化的手法掩盖其倾向,集中代表着西方公认的价值取向,一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v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