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比知识重要

更新时间:2024-03-20 16: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心法比知识重要

作者:叶丙成

来源:《求知导刊》2013年第09期

日前有一位大二同学跟我约喝咖啡聊天。这位同学是位相当聪明优秀的学生。在台大读了一年半之后,对于学习,有些想法也有些疑问,所以找我聊。当中聊到了一个问题。他问我系上安排的这些课,以后到底有什么用?有些好像修了以后也不见得用到。如果是这样,那何必要他们花时间修?

是啊,这似乎是很多同学在修课、念书时会产生的疑问:“我念这个到底有什么用?”特别是在期末考前熬夜念不完时,这谜之声便不停地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仿佛是“台科兄弟”的旋律,久久挥之不去。

一个课有什么用,确实是很重要的问题。在我以前写过的一篇故事中。我的教学启蒙老师耶哥教授来台演讲时,便对大家耳提面命:“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修这个课有什么用。学生知道之后,才会有动机学习。”

所以让学生知道修这个课有什么用,是老师们的义务。不过,这样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很主观的看法。老师的看法并不见得是唯一的面相。特别是老师属于专业的人士,他们的看法有时候会比较偏重在专业面而不够全面。同学们除了听老师的说法外,也还是应该要靠自己来发掘。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体悟你学到了什么,并深入思考你学到的东西对你的未来究竟有何意义?

乍听起来,好像摸不着头绪,对吧?这边我给大家一个例子。“计算器程序”,是许多系所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修“计算器程序”到底有什么用呢?直觉的答案是:“学了之后就会写程序了”“会写C/C++程序以后才能修下一个XX课”“学会了之后在业界比较好找工作”。这些答案对不对?都对。但是学写程序的用处就仅仅是这样吗?

写过程序的人都知道,写程序最痛苦的,就是要抓虫(debug)。所谓的“虫”,指的就是自己写的程序代码中的错误。只要有虫没抓完,程序就无法正常运作。可是我们写的程序,往往有成千、甚至上万行的程序代码。一旦程序无法运作,要如何知道虫儿们到底躲在哪些地方呢?特别是程序写得不好的人,程序代码往往都是写成一大沱,main() 函数总是写的特别肥大。一旦程序出错,实在很难抓到虫。有道是:“只在此沱中,沱深不知处。”

程序课程最重要的训练,就是要大家学会抓虫的功夫。为了抓虫,写程序不能再写成一大沱,而是要学着把程序的功能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模块,分别写出程序代码。最后再把所有的小模块串起来完成程序。由于这些独立的小模块的功能都被不是很复杂,程序代码的行数也不是那么多,所以每个小模块运作正常与否可以很容易的测试出来。相较于一大沱的程序来说,要抓虫就容易多了。举例来说,如果有几只蚂蚁跑到一个饼干瓮中,要找到所有的蚂蚁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0o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