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体裁

更新时间:2024-02-15 05:37: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通讯的格式写法

通讯的格式写法

1.标题通讯的标题一般跟记叙文的标题比较接近,多数为单行式;有的有副标题,也只是交代报道的对象和新闻的来源。通讯的标题既可直接揭示新闻事实,也可曲笔达意。

如《百姓心中的丰碑―追记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该标题就直接叙述新闻人物,正标题虚写,点明任长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副标题直接体现报道的具体对象。再如《急诊,你为什么急不起来?》,通过运用拟人和反问的手法,针对医院急诊室缺医少药、形同虚设的事实予以质疑,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标题形式,都是不拘一格、机动灵活的体现。应该说,通讯的标题只要能够很好的表情达意,能够为通讯的主题服务,就应该允许大胆创新。

2.开头通讯的开头多姿多彩,不拘一格,最为常见的开头形式有以下几种:

(1)直人式。是指开门见山地直接叙述人物、事件,以情节的尽快切人来吸引受众。例如《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的开头:?今天清晨6时23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太空归来,平稳着陆于内蒙古中部草原。?短短的一句话,交代了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直接、概括地切人到新闻报道的正题中。(2)描写式。从新闻现场的环境氛围或人物的形象、行为人手,在交代相关人物事件的环境中展开对主体内容的详尽描述,在对人物形象或行为的刻画中为人物树立一个清晰的形象,给受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2005年10月23 日《人民日报》的通讯《荷兰迎来?中

国热?》的开头:?舞台上,舞蹈《秦王点兵》正在表演,音乐尚未停止,剧场内已是掌声一片。当4位舞者做完动作最终谢幕时,坐在记者旁边的一位荷兰观众一跃而起,忘情地鼓掌……?这篇通讯就是从新闻事件的现场环境氛围人手的开头形式,给人以热烈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3)引用式。通讯的开头直接引用诗词典故、名人名言,这样不仅装点了通讯的艺术形式,更为主体的叙写营造有力的文化氛围。同时,通讯的开头也可直接引用新闻事件中人物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这种语言要经典、简明,富有个性、饱含深意。如例文7-2一1《基层法官的好榜样―记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审判员金桂兰》的开头,就引用了金桂兰工作笔记中的一段话,这段精彩的话印证了金桂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世界。(4)介绍式。在通讯的开头可以介绍新闻事件的缘起、结局或人物的生平、事迹等,使受众从总体上把握事件的思想内容或人物的身份品质,对主体的展开起着总领和铺垫的作用。如2005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的通讯《忘我人生―记中共广灵县委组织部组织科原科长梁树江》的开头:?他被确诊患有胰腺癌,医生说他的生命最长不过两个月时间,他没沮丧害怕过什么,一做完检查就到办公室上班。……临终前一个月,他全身剧痛,但他还坚持学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材料,并在上边画了许多圈圈点点。这位面对死神仍忘我工作忘我学习的人,就是今年6月病逝在先进性教育工作岗位上的年仅40岁的山西广灵县委组织部组织科原科长梁树汀。?这个开头通过介绍人物在病魔缠身的情

况下仍忘我工作、忘我学习的感人事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评议式。媒体针对新闻事件或人物本身的价值、意义、影响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给受众以情绪上的感染和思想上的启迪,并为下文主体新闻事实的叙写定下基调。如2005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的通讯《?数字十运? 展风采》的开头部分:?十运会赛事精彩,移动通信保障也别出心裁。由于十运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最后的一次全国性运动会,因此可看成是对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和办赛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同时也是通信服务的一次大演练。电信运营商在十运会上的实战经验,对服务奥运会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整个段落通过对移动通信在十运会上数字保障的概括报道,引出这一实战经验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产生的推广意义。由此及彼,评论恰当、确切。

3.主体主体是通讯的主干部分,是对事件或事实报道的核心。从通讯的内容来看,叙述单一事实的,多采用纵式结构,而叙述较为复杂的通讯多采用横式结构或纵横结合式结构。

(1)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在这种结构里,时间发展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序、作者认识事物的顺序成为行文的线索。在采用这种结构时,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如 2005年11月2日《人民日报》的通讯《面向未来世代友好―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中越青年代表》,从?当地时间15时30分左右?写起,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也按照中越两

位总书记会见两国青年代表这一中心事件的发展顺序,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2)横式结构。是指用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这种结构概括面广,要注意不同空间的变换,恰当地安排通讯所涉及的各方面的问题。采用空间变换的方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常见的有:

①空间并列式。围绕一个新闻事件所体现的不同空间、不同领域内所发生的动态事实或人物的行为活动来安排材料。如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今夜是除夕》即属此类。文章开篇之后,分别写了五个地方的人们做着日常工作的情况―在中央电视台:不笑的人们;在长途电话大楼:传递信息和问候;在红十字急救站:救护车紧急出动;在北线阁清洁管理站:?城市美容师?的话;在妇产医院:新的生命诞生了。 ②性质并列式。围绕一个新闻主题,选择性质上互不隶属的事实材料,即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料。如例文7一2-1《基层法官的好榜样一记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审判员金桂兰》,主体中通过 ?公正如山?、?爱心如水?、?廉洁如玉?、?坚强如铁?四个小标题,从四个侧面讴歌了金桂兰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③群相并列式。抓住新闻的主题,通过不同人物及其事迹来组织材料、再现其新闻价值。如2005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的通讯《党支部―科技创新的旗舰―记北京化工大学科研团队党支部的先锋作

用》,紧紧围绕科研团队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样一个主题,通过谭天伟、杨万泰、张立群等党员干部在科技创新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科研团队凝聚人心的无穷的精神力量。(3)纵横结合式结构。是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空间跨度广的通讯,如2005年11 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通讯《为了人民的健康与安全―写在防控禽流感关键时刻》,就是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来组织主体结构的。其中,主体中的前半部分主要按时间顺序,从?11月2日?写到?11月8日?;主体的后一部分主要是以空间为序,从辽宁的黑山、北宁到湖北的京山等地,作者通过对空间材料的组织,使?疫情严峻,不容懈怠?的抗击禽流感形势在主体内容中得以进一步强化。

4.结尾通讯的结尾应该是言简意赅的收束之笔、耐人寻味的点睛之笔。总结一些通讯的结尾方式,在这里列举几种较为常见的结尾技巧。

(1)评议式结尾。这种结尾方式通常以总结性的句式点明新闻事件的主题思想,即所谓的卒章显志,这种写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时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规律。

(2)引用式结尾。这种结尾类似于通讯开头所采用的引用法。也就是说,在通讯结尾处同样可以引经据典、也可以直接引用新闻当事人的言词观点。

(3)展望式结尾。在通讯写作中,针对一些新闻事件的动态特点或是发展变化的不固定性,依据主体内容的现实基础所做出的富有前瞻性的预测、憧憬和展望。

篇二:怎样写好人物通讯

怎样写好人物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详细地报道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比消息更详细地报道具有新闻意义的事件、经验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文体。通讯与消息都是新闻的主要文体,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具有严格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不同之处是:

1 选择不同,消息选择广泛,可大可小。通讯要选择含量较大的真实典型材料。

2 表述详略不同,消息的内容表述简单概括。通讯内容表述比较复杂详尽,讲究场面和细节描写。

3 表达方式不同,消息多用叙述,而通讯在叙述的基础上,还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手段。

4 结构不同,消息有固定的结构形式。通讯的结构与一般记叙文章相同,某本上按时间、逻辑及二者结合的顺序安排结构。

通讯的特点

1 新闻性。通讯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经验,紧密配合当前形势,为现实中心工作服务。

2 文学性。通讯常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要求对人对事进行较为具体形象的描写,人物要具有音容笑貌,事情要有始末情节,以此来感染读者。

3评论性。通讯一般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直接揭示事件的思想意义,并评说是非,议论色彩较浓,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和流露出作者的爱憎感情。

分类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方面的先进入物为主的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有的写一人一生的,为人物全面立传的;有写一个人的一个或几个侧向的,集中反映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也有写群像的。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记写事件为中心,重点描绘社会生活中带倾向性和典型性的生动事件及具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它的特点是以记事为主,交代清楚事件的原委,从而表达某种思想。

3。工作通讯。工作通讯又称经验通讯,是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写工作通讯要有针对性,抓住当前带有普遍性的,又需要解决的问题。介绍经验要科学、有理论根据。经验要写得具体,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

4。概貌通讯。概貌通讯也叫风貌通讯、上题通讯、综合通讯。它是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现实中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这类通讯取材广泛,气势大,笔墨重,给人以完整深刻的印象。

二、好的人物通讯的特点

人物通讯是一种重要的通讯体裁,它以写人为主,用详尽而生动的笔墨记录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描述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以感染和教育读者。想要写好人物,既要活灵活现地展现报道人物的精神风貌,即写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又要写出一个让读者可亲可近可学的人物,即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还要巧妙地运用语言再现人物的形象,即写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这样一个真真切切地人物才会树立起来。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可以升华读者的情感,悲时能催人泪下,喜时能愉悦开怀。

那么一篇成功的人物通讯的艺术魅力缘于何处呢?

1.写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

好的人物通讯在打动读者的同时,还要反映出时代的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主题是通讯的灵魂。选择一个准确、恰当的主题,才能将人物通讯写得深刻、生动,才能增强读者的吸引力。

通讯的主题,是在采访、写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般是:先有素材,后有题材,再有主题。

1.1人物通讯要以写人为主,写出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

写人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有感染他人的力量。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 “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中心思想,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有的记者在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时,常常被事情的过程牵着鼻子走,摆脱不了“过程线”的圈绕,多半是将好思想、好品德、好人好事平铺直叙地照实写出来,没有把这些材料提高一步来认识,只是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就事论事,这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来。著名记者郭梅尼说得好:“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报道先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是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

1.2先进人物,不仅要写事迹、经历,而且要透过事迹和经历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物的灵魂之窗,思想之光。

例如,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中写到:“胡昭程走了,可他的办公桌上,还静静地躺着:指南针、皮卷尺和规划图”。“他每到一所学校都先拿规划图看施工是否走样,再掏出卷尺量一量房子的规格是否合乎要求,然后拿出指南针,看采光通风是否合理”。他对质量不放心,对500箱瓷砖一箱箱地检查,从上午8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整整用了12小时。”胡昭程下乡从不领补贴,局里造了节假日加班的补助表,胡昭程挥笔划去自己的名字,等等。通过这些描写,使报道的画面感强烈,充分展现了作为教育局长的胡昭程一腔热血倾事业,两袖清风为人民的崇高形象。

人物通讯中的“事”与事件通讯中的“事”是有区别的。事件通讯中的“事”,往往贯穿始终,统领全文,有完整的过程;而人物通讯中的“事”,则是彼此间或有联系或无联系的一件件具体的事.这些事的出现或消失,都是受人物支持的,不要求有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

1.3人物通讯写作,要善于抓住矛盾,展示人物心灵世界和精神风貌。

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和不平衡的,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矛盾;相同的环境,其矛盾激烈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实践证明,越是处在诸种矛盾因素焦点上的人,其思想性格就越容易暴露出来。因此,人物通讯要深刻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必须抓住现实生活中尖锐重大的矛盾冲突来写。

有一篇报道《孔繁森》的通讯在展示孔繁森的思想性格特征时,是通过三个方面的矛盾展示的。一是人与自然界的矛盾。孔繁森两次进藏,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援藏任务。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为了寻找阿里的发展优势,全地区106

个乡,他跑了98个,雪域高原上留下了他的深深足迹。二是人与人的矛盾。孔繁森到阿里后,40多封请求调离工作的报告信摆在了他面前。这对人才奇缺的阿里来说,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孔繁森说:“要求调走的那些同志在阿里工作了多年,这本身就是一种奉献.现在,他们申请调离,主要是对阿里的前途缺乏信心。我看,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阿里发展的突破口。只要??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就一定能把阿里的经济和各项事业搞上去。”由此可见,孔繁森对这一矛盾的认识是正确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也是积极可行的。三是人物自身的矛盾。这篇人物通讯写孔繁森自身的矛盾着重写了三个地方:

第一个矛盾是,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时,“自己的身体不如从前了;年近九旬的老母,生活已不能自理三个孩子尚未成年,需要有人照看;妻子动过几次大手术,体弱多病”。在自身的矛盾面前,他坚决而干脆地回答:“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但他想到也许这是同年迈多病的老母亲的最后一面,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扑嗯”跪在母亲面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娘,您要多保重!”说完,流着眼泪给母亲深深磕了一个头。

这时孔繁森思想上的矛盾达到了顶点。通过这个矛盾细节,充分展示出孔萦林的思想性格特征,把他不顾“小家”为国家、不顾私利为人民的精神已表现得非常突出。

第二个矛盾是,当第二次进藏期满,又要延长在藏时间到阿里工作时,有的同志劝他:你是山东的干部??凭你的政绩和能力,回去一定可以干得更好、进步得更快.听了这话,孔繁森的神情顿时严肃起来:“怎么能说我是山东的干部呢?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党的干部.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需要我们为之去拼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有愧于群众。”由此可见,孔繁森的精神已升华到相当的高度,他把服从党的需要作为夭职,把自己的一切与党的事业、与人民的利益紧紧地捆在一起,他只知道去拼搏、奋斗、奉献,而从来不愿在党面前讨价还价,更不想索取什么.这样的共产党员,是党的宝贵财富;有这样的领导干部,何愁社会主义事业不能兴旺发达。

第三个矛盾是,孔萦森家庭负担重,对自己节俭而吝啬,对他人,对藏胞却慷慨大方。住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花得所剩无几,有时连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在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后,经济上更加拮据。这个矛盾如何解决?作为党的领导干郁,他没有向国家伸手,要求照顾,而是到医院献血。读者可以以此感悟到孔繁森高尚的精神境。

由此可见,作者善于在揭示矛盾中刻画典型人物的风貌,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

1.4要抓住人物身上“亮点”,即最闪光的性格来写。

世间人世百态,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生活轨迹,都有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在报道时,要注意寻找报道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据此提炼报道主题,这样写出来的报道才真正是“这一个人”,是人物真实形象的反映,避免“千人一面”之流弊。在成功的人物通讯中,人物各具特点,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与记者根据人物特点确定主题,精心选材挖掘出这一个与其他人的“不同”来,很有关系。有了这个最能表现人物本质的素材,一个鲜活的人物就会跳出来。

1.5 人物通讯写作,要善于抓住本质,精选言行

在人物通讯写作中,凡是个性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总是伴随着一些令人难忘的语言和行动。因此,写人物通讯就要抓住人物的本质特点,提炼出人物闪光的语言,精选人物最感人的行动。凡是写得好的人物通讯,都十分重视提炼语言,用人物闪光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本质特点和思想性格。“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见通讯《县

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是“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的语言,表现出焦裕禄不怕困难,关心群众的性格特征。

1.6 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

人物通讯与人物传记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人物通讯要有新闻性,要能够体现出当今时代的某些特征。新华社著名记者穆青说过:“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往往会起到人物的某一段传记、时代的某种记录的作用。”他认为“能否高瞻远瞩地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并且从这个角度来表现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就成为决定人物通讯成败、优劣的关键”。提炼和确定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报道主题,一方面要体现同当前生活关系最密切、群众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课题,使人物通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另一方面要考察人物本身具人哪些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精神,一定要把时代的需要与新闻人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结合起

2 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

一般说来,人物通讯主要是写模范人物的,所表现的模范人物愈真实,愈像,就愈有感染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物通讯是所表现新闻人物的文字化的素描,是其基本相貌、性格、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复印或传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采访对象的贴近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何所谓贴近?贴近,意思就是接近、亲近。也就是说,人物通讯的写作要完全忠实于新闻人物的实际,最大限度地贴近新闻人物的性格、身份、情感等等,写出真实可信的“这一个”来。

“贴近”是新闻真实的必然要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人物通讯的生命。“贴近”是新闻规律的本质体现。“贴近”也是增强新闻感染力的客观需要。宣扬先进典型人物的目的在于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增强人物通讯的贴近性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环节。

3 写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

世间人世百态,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生活轨迹,都有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在报道时,要注意寻找报道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据此提炼报道主题,这样写出来的报道才真正是“这一个人”,是人物真实形象的反映,避免“千人一面”之流弊。在成功的人物通讯中,人物各具特点,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记者应根据人物特点确定主题,精心选材挖掘出这一个与其他人的“不同”来,有了这个最能表现人物本质的素材,一个鲜活的人物就会跳出来。

公文材料只作参考,不宜将其改写。材料只能作为新闻线索或者素材,将材料改写成人物通讯,无论如何也鲜活不起来。笔者始终有一个提议:作者在写作人物故事时,一定要与主人公面对面采访之后再写,这就好比“随警作战”,现场感更强烈。基层通讯员大都与主人公长期共事,对其人其事相当熟悉,再加上面对面交流之后,这个人物的形象一定在脑海中完整地储存起来,不妨趁热打铁,把印象最深的故事片断赶紧写下来。

3. 1要善于捕捉和运用细节

普便存在的事例不能全面地展现一个人物,往往一些细小的情节才能把人物的精神境界和内心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

抓住细节,善于捕捉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是写活人物通讯的关键。

抓细节,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常常要有几根支柱,这就是能够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几个光彩的细节,人们读过这篇通讯后,久久不

能忘记那几个细节。

人物通讯有了细节,可以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特征,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典型,使作者笔下的人物丰满、细腻、生动。

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还有助于增强通讯的可读性。 人物通讯产生一般化、概念化的写作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缺乏细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精彩的细写,是顺应读者心理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剌激,使人物通讯吸引读者,强化读者的印象和记忆。

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有助于增强新闻的可信性。让读者感到又是那么真实可信。因此,在写人物通讯时要挖掘和掌握细节、并善于应用细节。到现场精细地观察,是抓取人物细节的有效手段。一些好的细节,往往是记者在现场精细地观察获得的。善于观察是一个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英国的泰晤士报总编辑每当召见新来记者时,都要问他到总编办公室来共爬了多少级楼梯,答不上来的要下楼重新走过。这种注意培养记者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猎取细节的本领的做法,值得借鉴。善于运用细节,能深化人物的主题。当掌握细节之后,还必须仔细选择。在选择细节的过程中要服从文章的主题,符合人物的个性。如果在写人物通讯时,细节运用不当,偏离主题,往往会弄巧成拙。

3.2 要写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还要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反映人物性格特点

通过人物语言,不但可以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特征,使之成为独特的“这一个”,而且使人物更加丰满、细腻、生动、感人。

2004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长篇人物通讯《百姓心中的丰碑》,记述了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

文章中还有一个非常动人的细节,表现任长霞作为一个女人的特有情怀。犯罪嫌疑人王小伟被押在囚车上带走,他的刚满3岁的儿子死命追着囚车大喊“爸爸!爸爸!”。见此情景,任长霞让民警把囚犯从车上押下来,说:“打开手铐,让他们父子见上一面。”任长霞蹲下来,她用双手轻抚着孩子的脸,从衣兜里摸出100元钱,递给一位邻居说:“给孩子买点吃的,以后孩子有啥困难,就去公安局找我,我叫任长霞。”这短短的几句话,足以表现她铁面无私而柔情似水的女公安局长的典型性格特征。

3.3运用典型的人物语言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言为心声。很难想象,没有人物发自肺腑的真情表白,人们会触摸到他们的心灵。人物通讯一般化、概念化的原因尽管有多方面,但缺乏包括对话在内的细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精彩的对话,是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需要,是顺应读者心理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刺激,是一种共鸣,是一种互动,它会使人物通讯更加吸引读者,强化读者的印象和记忆。

200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长篇人物通讯《党的好干部 人民的贴心人》,追记了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牛玉儒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迹。上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的牛玉儒,顺应民心,决心大规模改造建设新青城。其间,有几段牛玉儒与同志们的对话。他说:“搞城市建设,就像装修自己的家一样,哪些地方需要装修,怎么装修,必须时时做到心中有数。”而这个“心中有数”,人们知道是牛玉儒用脚步量出来的;为了这个“心中有数”,牛玉儒走了大街进小巷。他说:“光大街美不行,老百姓可生活在小巷里啊!”于是,昔日的47条“黑巷”装上了路灯,老百姓心里透亮。见电线杆正挡在盲道中央,他火了:“这样的盲道盲人怎么用?这不是害人吗?”于是,城建

篇三:新闻体裁

简讯 快讯

事件/动态消息 社会问题

消息 综合/非事件性消息 社会现象

述评消息 服务参考

人物消息

人物通讯

通讯 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

风貌通讯

人物专访

专访 问题专访(意见、言论、学术)

事件专访

事件

场面/景

新闻特写 人物

景物

工作

风情

社论

编辑部评论

新闻评论 评论员文章

编后语

短评

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详细说明如下:

消息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特点(1) 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2)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3) 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4) 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

时。(5)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6) 结构严密,层次分明。(7) 交代必要的背景。

通讯的体裁特征(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4)通讯的篇幅长,发稿时间稍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3d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