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座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4-04-08 15: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绘本讲座心得体会

篇一:亲子阅读讲座心得体会 孩子未来学习与发展的“源头活水” ------亲子阅读绘本讲座心得体会

10月18日星期六,我有幸参加了新华区教育局组织的亲子阅读绘本讲座,本次活动还邀请到台湾的詹婉华老师,她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例,我们家长受益匪浅、满载而归。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关键.学校的每一项课程都依赖于阅读,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有良好的阅读才会有相对周全的思考,有周全的思考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拥有这样能力的人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所以阅读是孩子未来学习与发展的“源头活水”。幼儿园的孩子在不能完全认字读书之前,还不能自主学习,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很欠缺,特别是独立阅读的能力。如何让孩子体会书中的乐趣,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因此,幼儿的阅读需要我们家长的陪伴和帮助,也就是提倡“亲子阅读”。 在亲子阅读中,我们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要过早的让孩子陷入识字之中,这样不仅会抹杀孩子对阅读的兴致,同时也会让孩子对识字产生反感,进而影响其以后的学习。只要家长注意掌握好孩子的阅读进展和年龄,随着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浓厚,就会自然对儿童图书中

的字感兴趣,进而会在不知不觉中要求认识这些字,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二、让孩子从阅读中感受幸福。亲子阅读中最重要的一条:不带任何功利性,让孩子心情愉悦,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对于孩子而言,

读书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仅仅是因为书,更多的是有父母的陪伴,因此,我们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可以抱着孩子,搂着孩子。

三、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家长千万不要急噪,更不要强迫孩子阅读。家长带领孩子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引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例如从语音上要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还要加上肢体语言,甚至是头饰、服装等,这样可以全方位的吸引孩子的听觉、视觉的注意力,使孩子对阅读逐渐产生兴趣。 四、注意阅读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不要超前或者滞后。例如:一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语言的发展,这个时候适合一些简单上口的儿歌、歌谣等;而两岁的孩子更喜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故事和下雪、小动物等内容;三岁左右的宝宝,特别喜欢重复阅读一个故事。

五、在亲子阅读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孩子对儿童图书的喜欢情况,在孩子不喜欢的时候,要及时更新儿童图书,但是如果孩子对一本儿童图书兴致很浓时,一定不要轻易更换,也许孩子正在思考着我们成人无法预知的东西。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亲子共读,共同畅饮这“源头活水”,攀登这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

篇二:绘本讲座心得体会 绘本讲座心得体会

范明 我非常庆幸我参加了咸宁举办一场绘本阅读的讲座,由南京师范大学、台湾信谊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主讲。老师在讲座中主要与我们讨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早期阅读,为什么要进行早期阅读,幼儿园如何开展早期阅读。叶丽老师绘声绘色的经验讲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什么是早期阅读?即0-6岁学前儿童凭借图像、文字或成人的讲、读,来理解婴幼儿读物的活动过程。老师认为:学前儿童的阅读特点是:听声音+看图画=理解故事。早期阅读不等同于早期识字,不识字也能阅读,识字多不一定会阅读,过度强调识字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厌倦,孩子需要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情境自然而言的识得汉字。 其次,为什么要进行早期阅读?有研究数据表明,大约美国学习困难儿童的80%属于阅读困难之列。研究发现了早期阅读与后期阅读的关系,即对未来阅读能力和学业成就具有预测作用。因此研究者们正视到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人

的成功基石。老师认为,早期阅读可以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如语言发展,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老鼠偷吃了我的糖》《瀑布》《凤凰飞》等幼儿绘本;阅读能力的提升,如《多多什么都爱吃》,通过对图片的阅读,分清真实和想象;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绘本阅读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认知、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如《山丘上的约会》,让幼儿学会用真心与人交往,不以貌取人;审美素养的积淀,积累审美经验,发展幼儿审美能力。 最后,幼儿园如何开展早期阅读?老师从以下几方面为我们总结了经验:

(1)书本的选择是早期阅读的首要任务。

图书的题材、体裁要多元化,给幼儿多元的阅读感受;艺术表现形式要多元化,为幼儿提供审美的素养;要考虑中国文化的介入。

(2)围绕书本,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集体教学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要符合幼儿的阅读发展目标;紧紧围绕读本特点;紧密围绕读本特点;关注系列活动的层层推进;关注教学策略的多样性。

(3)让阅读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 (4)营造丰富多元的阅读环境。 (5)转变家长观念,引领亲子阅读。

怎样念图书给孩子听?熟悉故事的内容,流畅地叙述;

运用音色、音速、音高,展示不同角色的对话;根据角色需要,加入幼儿熟悉的歌曲;讲述时情绪自然、准确;适当地留有空白悬念,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在讲座的尾声,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国内第一套专业早期阅读课程——《幸福的种子》。早期阅读对幼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作为幼儿教师,更要专注幼儿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将更好、更优秀的读本向家长及幼儿推荐、普及并运用到教学里面去。

篇三:绘本教学观摩心得 “幼儿绘本教学”观摩心得 义津中心幼儿园 房珍珍

一直听过绘本教学,但是并没有真正接触过它,4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安庆市“幼儿绘本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活动中上课的两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绘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绘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绘本符合孩子思维特点,更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同时也能 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越丰富,而绘本的内容大多都很简单十几幅插画,寥寥数句,一个故事便结束了,留给孩子们的是大块大块的想象空间。例如杨俊梅老师的绘本教学《彩虹色的花》,在出示第一幅图的时候,就会想:这

敏感期,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对色彩和图像的感受、记忆、理解的能力、对图像细节的关注能力,远远超过成人。对观察的高度依赖,正是图画阅读和文字阅读最重要的区别。孩子这个阶段的特质决定了这个时期的应该选择图画书,而非文字书!细细回想,作为父母,我们似乎没给孩子买过一本绘本,这是与孩子成长节奏的重大脱节,我们深感惭愧。后来回家后,孙溢瑶的妈妈主动把她家的绘本借给我们看,晚上我给博涵讲发现孩子竟然听得入迷了,一连几天缠着我让我给讲。我就更自责了,对绘本真是相识恨晚哪! 老师讲,在开始读书前,要给小朋友创造一个美好的、安静的、适合读书的氛围,而我很多次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情来定的,自己兴趣来了,纵然打断孩子手中的事情(比如他正在画画或玩玩具)把他拉到自己身边非要讲故事给他听,或是吵了他之后再给他讲故事。看来自己真是大错特错 了,孩子也是有心情的,孩子心情不好怎能听的进去呢,换成是我们大人心情不好也学习不进去呀!那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看了幼儿园小朋友表演的绘本话剧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孩子有太多的潜能需要开发了,别人家的孩子能做到的自己家的孩子为什么就做不到呢,原因在于家长的努力和付出还不到位。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绘本所涉及的博大精深的领域,绘本所涵盖的哲理需要我们反复地去阅读、去体会,这正是

一本好书的内涵,无论是幼儿还是家长,都会从中学到许多人生哲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会更好的使用和学习我们的语言。我家博涵和同伴交谈、沟通的能力不太好,如果我能早点接触绘本,也许能用开放式的提问,使孩子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些提高,或许不至于像现在这么怯于沟通吧!

因为阅读将伴人一生,阅读带给孩子的是发现美丽的眼睛,平和安静的心灵,感受幸福的能力,所以就让我们的孩子从今天起快乐地阅读,尽情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吧。 篇八:学习幼儿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

绘本能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绘本是一本色彩与图片极其丰富的作品,他给了孩子们强烈的视觉感受。其次绘本是一本看似故事简单异懂,却又包涵着一个深刻道理的童话书。再次绘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不仅孩子们可以看图猜测故事内容,也对文字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教师要走进绘本,挖掘绘本的内涵。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和讨论者,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钻研教材才能更好的展开教学活动。绘本就像一部电影,她所包含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开展一个绘本教学活动,有时会有些难度。

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中,从小兔子和兔妈妈的

对话中,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深厚的爱,让人感动不已,也会让孩子情不自禁的想要抱住妈妈。作家以简单却丰富的画面讲述了生活的哲理。我们要仔细的反复阅读才会感受到作者幽默话语中温馨的母爱。

在绘本活动中,因为她的点面涵盖的过于多,往往在一个活动中,我们究竟怎样去开展,非常需要教师对绘本了解透了,自己真正的走了进去,对绘本有了很多自己的感触,这样才能把自己认为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那部分带给幼儿一起分享。甚至包括分享的过程是如何组织的。

刚开始接触《幸福的大桌子》这样的绘本,第一个反应就是很难,这是日本作家描述的家庭的温情,会觉得与我们的孩子的生活实际相隔很远。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身子女,很难理解这个意思。但这个绘本所展现的亲情与美好,会让很多人感动,有深刻的教育价值,那么怎么入手,孩子们才会感受到绘本所要表达的意义呢?当我看了应彩云老师的绘本教学后,觉得原本很难的教学活动,在应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非常轻松,应老师从职业入手,当孩子们发现兔子先生和兔子太太培养的子女,有各种各样让人羡慕的工作,那么了不起,从而去感受,父母对于孩子们的爱与培养,再到第三代。应老师在整个活动中都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对绘本不了解透彻,是很难有线索去展开绘本的教学。因为有的绘本,线索很多,而且

很难,因此,我觉得要更好的展开绘本教学活动,首先教师一定要很深刻的去挖掘绘本内涵。

二、教师要注重教育机智,开展有效的提问。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所以教师的提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在《新纲要》中也提出:进行适当的设疑发问有明显的作用,它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迅速指向老师的预期目标,并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合理的设疑是有效进行绘本阅读活动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仔细斟酌,提出有效的问题,可以是发散式的也可以是有指向性的问题,但关键是要激发幼儿的思考,为进行有效的阅读服务。 比如在故事《贪吃苹果的鼠小弟》中,以简单的故事情节来讲述,构图清晰。我们先出示封面,让孩子说说封面上有谁?它想干什么?谁会吃到树上的苹果呢?让孩子猜想后再进行故事讲述。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已经给予了幼儿想象的空间,接着让幼儿感受故事,体会绘本独特的魅力。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呈现在画面上的是母鸡萝丝平淡无奇的散步过程,而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是狐狸想抓萝丝却一直遭遇倒霉,惹人发笑的故事情节。也正是那只丑态百出的狐狸引得孩子们笑声不断,在绘本的阅读中体验了快乐。这本绘本一开始出示图书,让幼儿观察封面,猜测母鸡萝丝散步时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也能在观察中发现细节“母鸡

为什么眯着眼睛?”而正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才更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让他们有了讨论、交流的聚焦点,真正体现了师幼、幼幼互动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以丰富的想象力猜测,而故事则以丰富精彩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自主阅读呢?幼儿作为阅读的主人,应让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在互动与

引领中,让幼儿渐渐的去感悟绘本。由于孩子的天性,当他们看见画面时,往往会有一些表达。但是我们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对幼儿进行提问。可是,孩子在观察画面后会发现很多,比如画面的色彩、动物的表情、特别是一些吸引幼孩子的情节等,这时他们就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这时正好是教师发现孩子们理解程度的最佳时机。我们不能以固定的教案去束缚孩子们,要让她们学会自主阅读,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如绘本《大卫,不可以》,首先是因为故事内容很贴近幼儿的生活,大卫他叛逆、调皮,有着孩子的天真。这样的角色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鸣,继而就产生想说的欲望。另外这绘本中还隐含着一些深刻的内涵可以让孩子去发现去了解,让孩子体会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宽容。 活动中我们先以幼

儿的自主阅读导入,让幼儿先说说你自己喜欢的一页。这种阅读方式不同,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幼儿掌握着主动权,幼儿的兴趣自然就有了。这样让幼儿看看说说的方式,改变了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孩子自然就会有兴趣。而且在孩子们看看说说自己喜欢的那一页的过程中自然就把书的大概内容了解了。孩子们学的轻松,老师也教的轻松。另外教学中教师经常把一个个问题提出来,让孩子猜测,孩子乐在其中。如:大卫做了什么?妈妈又怎么样的?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思考的去看,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绘本《蚯蚓日记》,画面丰满而且富有情趣,文字穿插较少,我们充分利用画面让孩子进行猜想,蚯蚓在干什么?蚯蚓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让孩子们大胆的表述自己的猜测,当我们把答案告诉他们时,猜对的孩子会高兴得跳起来,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更加激起孩子阅读的热情。

在绘本教学中,在与幼儿分享绘本的过程中,我相信,我们能给予孩子的其实是更多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本着让幼儿成为阅读主人的态度去开展。让幼儿真正的走进绘本,真正的感悟绘本,并在绘本中获得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bp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