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三年发展规划2014.7

更新时间:2024-02-04 00: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三年发展规划

(2014-2017年)

2014年~2017年是学院提高办学层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依据学院 “以人为本,铸造未来”的办学理念和“办一流高职,育技能大师”的办学定位,结合学院“依法治校、改革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四大发展战略和土木工程系通过行业调研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发展规划和目标。

一、基本情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系在原中专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基础上新办的高职专业,将于2014年9月开始招生。目前,本专业有20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人,有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10人,双师型教师达50%。

土木工程系现有的建筑工程实训中心拥有建筑材料检测、建筑仿真、测量、招投标室等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达5240平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430万元,与成都建工集团等十数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

善,需进一步开展市场调研,加强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体系构建,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改革,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组织;

2、本专业缺乏正高职称的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平均学历偏低,双师型教师比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师资结构应进一步优化;

3、目前,本专业科研整体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科研团队,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强。此外,缺乏稳定的科研方向、科研经费总量、学术论文数量、学术专著和授权专利数量偏少,学术论文质量不高,学术氛围不浓;学术交流的频度和广度不够。

二、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系实际,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教学改革与建设,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内涵发展为核心,树立育人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创特色,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发展目标

坚持在逐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举校企合作旗,走工学结合路,加强内涵建设,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做大、做强、做特。

1、以专业建设为龙头,进一步探索适合建筑行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成立由政府、学院、企业、协会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建筑专业理事会,推动专业建设。在规划期内,将建筑工程

技术专业建成市级重点专业,并积极申报省级重点专业。

2、加强课程建设。建成《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等2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全部的专业核心课程建成优质核心课程,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资源库建设,达成教学资源共享。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争取3年以内,出版3门以上课程的校本教材。

3、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期间,逐步实施建筑工程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建成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BIM技术实训中心等校内建筑综合实训场,完善测量工程实训中心,使其既能满足在校生校内实训要求,又可向社会进行行业培训;逐步扩充仿真虚拟实训室功能,解决因季节、空间,安全等原因不能到建筑施工现场实训的局限性。

4、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期间,计划引进1名正高职称的专业带头人,在规划末期,专业任课教师人数达到25人左右;鼓励专任教师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45周岁以下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学位)达到50%。建立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进修深造和评优奖励的首要依据,实施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5、校企合作。规划期间在原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发展达到10家实训基地,并签署企业校企合作协议,与建工集团、华西建工集团等高资质建筑企业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加强与企业横向课题的开发,师资互派,开设订单班。

6、技能大赛。建立“建筑测量”、“BIM”等学生学习型协会,指

导协会开展活动,积极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并力争取得省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以上的名次。

7、科研立项。规划期间,完成4项校级课题的立项。争取成功申请1个以上的省级课题立项。

8、社会服务。依托我院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积极探索为成都市建筑职教集团成员学校提供实训培训,与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培训中心合作,开展特种设备资格培训。同时积极开展建筑类执业注册人员考前培训、建筑行业基层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资格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生产一线操作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每年完成1000人次以上的社会培训任务。

9、招生就业。规划期间,三个年级共实现招生600人以上,实现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75%。

三、重点举措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

积极做好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建筑行业调研,以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为主,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系统设计识岗、跟岗和顶岗实习,使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将学校教学育人活动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培训课程,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做好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和质量评价等工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加强精品课程与校本教材建设。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实践

技能的培养,逐步构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核心课程和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相关课程的课程建设体系,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自立创新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师与企业交流,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任教。建立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每年安排1-2名专任教师不少于一个月的企业顶岗,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师中每年要有2人以上参加半年企业实践。

加强师德建设。切实加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加强实践教学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企业合作,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可持续运行机制的要求,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引进企业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满足学生的技能训练以及社会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利用建设成的实验实训条件和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成果,开展社会服务,提高设备、仪器的利用率,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施工环境的实践教学,同时为专任教师进行顶岗实践提供了机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kx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