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历史和现在

更新时间:2024-04-08 12: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联储的历史和现在

【简介】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英语: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或者Federal Reserve,非正式称为The Fed),简称美联储,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4年11月16日成立的。联邦储备系统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和12家分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珍妮特·耶伦为现任美联储最高长官。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力,行使制定货币政策和对美国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等职责。

一、美联储的建立过程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为美国的中央银行,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相比,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诞生的比较晚。历史上,美国曾多次试图成立一个像美联储这样的中央银行,但因为议员及总统担心央行权力过大,或央行会被少数利益集团绑架而没有成功。不夸张地说,美国是世界上最不信任政府的国家,这种担心主要是由美国的国家形态所决定的。建国之初,美国是由一些独立的州以联邦的形式组成的松散组织,大部分的行政权力主要集中在州政府,而非联邦政府。因此,成立中央银行这样一个联邦机构的想法会引起各州的警觉,他们担心联邦政府想以此为名来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20世纪后才出现和设立的美联储,是这一分权制衡立国哲学的百年演化的产物。

1、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

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向国会提议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银行。主要负责帮助美国各州发行债券,以逐步偿还独立战争时期累积的债务。另外,该银行还可帮助保管财政部的存款及处理其他联邦政府财务上的收支。

汉密尔顿的这个提议当时遭到了强烈反对。反对者主要担心这三个方面:其一,这样一个全国性银行比其他银行有更多竞争优势,会造成它在私营银行业务上的垄断;其二,该银行超出美国宪法规定的联邦政府权限;其三,成立全国性银行会削弱各州政府的权力。尽管汉密尔顿力排众议,于1791年在费城成功建立了这样一个银行——美国第一银行(The First Bank of theUnited States),但国会只批准第一银行经营20年。20年后,必须获得国会批准,第一银行才能继续存在。

美国第一银行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它实际上仍是一个私人性质的商业银行。第一银行和其他银行一样吸收储户的存款和发放商业贷款。另外,第一银行按照股份制方式成立,股票在市场上公开出售,股东和其他上市公司股东一样分配红利,决定第一银行如何经营。唯一不同的是,其他商业银行属于州内银行,而美国第一银行是全国性质的银行,在全美开展业务,而且第一银行是唯一一个为美国财政部提供服务的银行。

第一银行除了是私人性质的商业银行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硬伤,就是它大概有70%的股权属于外国人,当时主要是欧洲人。这让很多美国人担心第一银行是欧洲金融家族控制美国的一个工具。所以1811年,第一银行的20年经营期限到了之后,国会没有批准它继续存在,第一银行被迫关闭。

2、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第二银行(1816-1836)

1812年,英美再起战争冲突。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中央银行系统和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美国的州内银行陷入混乱。为了恢复银行秩序和处理战争债务,美国再次考虑成立一个

类似第一银行的中央银行。1816年由美国国会投票通过,麦迪逊总统签署法案成立了美国第二银行(The 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States)。

和第一银行类似,第二银行更接近一个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而不是现代意义的中央银行。同样,国会也只给第二银行颁发了20年执照。执照到期后,必须经过国会批准才能继续存在。

由于商业竞争关系,第二银行成立后遭到州内银行的强烈反对。它的反对者声称,第二银行只帮助美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商人和富豪,而不为当时占美国人口多数的农民服务。这种宣传把第二银行推到了舆论上非常孤立的境地。在当时美国第七任总统竞选中,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的竞选对手支持第二银行。1833年,杰克逊当上总统后,兑现了自己的竞选承诺,把财政部的存款全部转移到州立银行,削弱了第二银行继续存在的理由。这种情况下,第二银行的执照在20年期限到期后,没有通过国会的审批。1836年,美国第二银行重蹈第一银行覆辙,被迫关闭。

3、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自由金融时期(1863-1913)

在美国第二银行关闭后的70多年里,美国政府没有再试图建立一个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在此期间,美国的金融市场经历了放任自流式的大发展。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张,放任自流式银行体系的缺点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银行挤兑造成市场崩溃的情况经常发生。美国在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1907年都发生过由于挤兑造成银行大规模倒闭的金融危机。尤其是在1893年的危机中,美国有超过500家银行相继倒闭,很多人的毕生积蓄可以说一夜之间付诸东流。

金融危机不仅给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财富损失,整个美国经济也由于金融业无法正常运转而陷入了长时间停滞。1893年的金融危机给美国带来了空前严重的经济衰退。沉寂了10年之后,金融危机于1907年在美国再度爆发。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股票市场上一些投机者试图操纵美国联合铜业公司(United Copper Company)的股票,但没有成功。贷款给这些投机者的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因此损失惨重。1907年10月,纽约第三大信托投资公司可尼克波克(Knickerbocker TrustCompany)被迫宣布破产。和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类似,当年可尼克波克的破产引发了一场席卷美国的金融海啸。存款者人人自危,纷纷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款以避免损失。由于金融恐慌,银行间也失去信任,相互间的借贷完全冻结,并发生挤兑。这种银行挤兑很快从纽约蔓延到全国各地,一场类似1893年金融危机的市场崩溃即将发生。当时,美国著名金融公司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创始人摩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刻召集最重要的几家金融公司的总裁开会,要求大家一起拿出资金帮助面临挤兑的银行。而摩根自己也身先士卒,拿出资金帮助金融市场渡过危机。从一定程度上讲,摩根当时扮演的角色正类似于2008年拯救金融市场的美联储。

4、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联邦储备法案(1913--)

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让公众逐渐意识到,放任自流式的金融市场存在很大问题。支持成立一个机构对金融市场进行适当监管的呼声逐渐高起来。1907年的金融危机结束后,美国参议员尼尔森·奥尔德里奇(Nelson Aldrich)组织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教训。在1907年的危机中,尽管仍有将近100家银行因为挤兑倒闭,但与1893年500多家银行倒闭相比,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摩根带领其他金融机构挺身而出,为遭受挤兑的银行提供流动资金是1907年危机成功化解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依赖金融市场上某个人的能力解决危机的方式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最好用法律形式赋予某个机构稳定金融市场的职能来缓解危机。因此奥尔德里奇花了将近两年时间考察欧洲国家的中央银行,并对欧美金融市场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随后他起草了被称为《奥尔德里奇计划》的提案,主张

美国应该模仿欧洲国家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银行。今后再发生类似1907年的金融危机时,该中央银行可以向被挤兑的银行提供紧急贷款,以此稳定金融市场信心。

但《奥尔德里奇计划》受到议会很多成员的强烈反对。作为共和党的主要成员,奥尔德里奇非常担心联邦政府权力过大,因此不愿意成立一个新的联邦政府机构来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奥尔德里奇计划》中的中央银行的各种角色完全由私人银行扮演,而不像欧洲国家的中央银行属于政府机构。这种设置方式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的影响。《奥尔德里奇计划》的反对者主要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州。这些从事传统农业的人们一方面担心银行业过于强大后会绑架整个经济,另一方面这些州的低收入者认为该法案主要服务于东部商业发达地区的富人,而不是美国大众。奥尔德里奇本人和摩根大通的创始人摩根关系非常密切,同时女儿又嫁给了美国超级富翁洛克菲勒唯一的儿子小洛克菲勒。这种和超级富豪家庭千丝万缕的关系,让奥尔德里奇对这些指责有口难辩。民主党人威尔逊于1912年当选美国总统。他的当选险些彻底扼杀《奥尔德里奇计划》和再次提出建立中央银行的设想。好在威尔逊总统认为《奥尔德里奇计划》虽然是共和党提出的,但其整体框架存在很多优点。如果认真修改后实施,会对美国的金融市场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在威尔逊总统的支持下,参议员欧文和众议员格拉斯以《奥尔德里奇计划》为蓝本,在1913年起草了《联邦储备法案》。《联邦储备法案》中对美联储的机构设置与《奥尔德里奇计划》非常相似,但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在美联储中的影响。最初的《奥尔德里奇计划》把美联储完全定性为一个私人机构,而《联邦储备法案》把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定性为联邦政府机构,尽管美联储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被定性为更接近于私人部门的非营利性机构。

1913年美国国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威尔逊总统签署了该法案,正式宣告美联储成立。

5、大萧条时的美联储

错误的紧缩政策,维持高利率水平

救市动作太过缓慢,将近10000家银行关门倒闭

1933,美国抛弃金本位制,美联储立即实行宽松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1934年通过存款保险法,阻止银行的关门潮 二战期间,成为财政部的工具,维持超低利率

6、战后的美联储

第三任主席马丁通过1951年协议,让美联储从财政部中独立出来 1979年,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坚决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顶住巨大的政治压力,将利率由10.5%提高至20%的历史高位,成功遏制了通货膨胀

1987年,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长达数十年实行低利率政策,这一时期美国经济保持了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局面但其长达多年的低利率政策也被人归咎为08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2006年,伯南克出任美联储主席

二、历史事件——五轮加息周期

1982 年以来,美联储共经历了五轮较为明确的加息。

第一轮加息周期为1983.3—1984.8,基准利率从 8.5%上调至 11.5% 。

当时,美国经济处于复苏初期,里根政府主张减税帮助了经济的复苏、制造了更多工作机会。1981 年美国的通胀率已达 13.5%,接近超级通胀。1980-81 年间经济处于极端的货

币紧缩状态,试图积压通胀,而通胀率从 1981 年的超过 13% 降至1983年的4%以下。

第二轮加息周期为1988.3—1989.5,基准利率从 6.5%上调至 9.8125% 。

当时,当时通胀抬头。1987 年“股灾”导致美联储紧急降息救市。由于救市及时、股市下跌对经济影响不大,1988 年起通胀继续上扬,美联储开始加息应对,利率在 1989 最终升至 9.75%。此轮紧缩使经济增长放缓,随后的油价上涨和 1990 年 8 月份开始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相关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经济活动,使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第三轮加息周期为1994.2—1995.2,基准利率从 3.25%上调至 6%

当时,市场出现通胀恐慌。1990-91 年经济衰退之后,尽管经济增速回升,失业率依然高企。通胀下降令美联储继续削减利率直到 3%。到 1994 年,经济复苏势头重燃,债券市场担心通胀卷土重来。十年期债券收益率从略高于 5%升至 8%,美联储将利率从 3%提高至 6% ,使通胀得到控制,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此次加息也被认为是导致此后97 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第四轮加息周期为1999.6—2000.5,基准利率从 4.75%上调至 6.5%。

当时,互联网泡沫不断膨胀。1999 年 GDP 强劲增长、失业率降至 4%。美联储将利率下调 75 个基点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后,互联网热潮令 IT 投资增长,经济出现过热倾向,美联储再次收紧货币,将利率从 4.75% 经过 6 次上调至 6.5%。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纳斯达克指数崩溃后,经济再次陷入衰退,“911 事件”更令经济和股市雪上加霜,美联储随即转向,由次年年初开始连续大幅降息。

第五轮轮加息周期为2004.6—2006.7,基准利率从 1%上调至 5.25% 。

当时房市泡沫涌现,此前的大幅降息激发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2003 年下半年经济强劲复苏,需求快速上升拉动通胀和核心通胀抬头,2004 年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连续 17 次分别加息 25 个基点,直至达到2006 年 6 月的 5.25%。直至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再次开始降息至接近零的水平,直至今日。

三、美联储的实质

美联储是一家私人性质的金融组织,是以私有化组织行使公共目的的政府机构。从其建立之初,主要股东都是跨国的国际共济会家族,其中势力最大的是罗斯切尔德银行家族、沃伯格银行家族、洛克菲勒银行家族和摩根银行家族。美联储实质是一家跨国的全球最高金融寡头的行业协会。

美联储垄断而且控制了全美国的银行系统和货币供应。由于美联储的垄断地位,美国政府失去了货币发行权和金融政策的决定权。也就是说,关于美国金融事务的最高决定权不是由美国总统、美国国会和联邦储备理事会掌握,而是被操纵在控制共济会的金融寡头们手中。所有的信息和形成决策的基础都掌握在国际共济会银行家的一个神秘而且封闭的小圈子里。

四、美联储的股份分配

美联储纽约银行是美联储系统的实际控制和操作者。 在1914年5月19日向货币审计署(Comptrollerofthe Currency)报备的文件上记录其控制股份发行总数为203053股,其中:

洛克菲勒和库恩雷波公司所控制的纽约城市国家银行(National City Bankof New York 即花旗银行前身),拥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0000股。JP-摩根的第一国家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拥有15000 股。这两家公司在1955 年合并成花旗银行后,它们拥有美联储纽约银行近四分之一的股份,它们实际上决定着美联储主席的候选人。美国总统的任命只是履行确认程序,而国会听证会则只是形式。

此外,保罗-沃伯格的纽约国家商业银行(National BankofCommerceof New York City)拥有21000 股;罗斯切尔德家族担任第一董事的汉诺威银行(Hanover Bank)拥有10200 股;大通银行(Chase National Bank)拥有6000 股;汉华银行(Chemical Bank)拥有6000 股。以上这六家银行原持有40%美联储纽约银行股份,到1983年后,他们总共拥有53%股份。经过近年的结构调整后,以上几家私有银行对美联储纽约银行的持股比例分别是:花旗银行15%。大通曼哈顿14%,摩根信托(Morgan Guaranty Trust)9%,汉诺威制造(Manufacturers Hanover)7%,汉华银行(Chemical Bank)8%;共计约控股60%。 美联储纽约银行注册资本金为一亿四千叁百万美元,但是上述这些私人银行究竟是否实际支付过这笔钱一直是个谜。有些经济史家认为他们最多只付过一半现金,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他们根本没有实际出过任何现金,而仅仅是用划账方式虚拟转付,而在他们自己所拥有的美联储的账户上投资与收益只是通过几个数字的变动完成,美联储的运作其实就是“以符号做抵押发行符号”。因此有人讽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既不是联邦的,又没有储备,也不是银行。

1978年6月15日,美国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Government Affairs)发布了美国主要公司的利益互锁问题的报告,该报告显示,上述银行在美国130家最主要公司里拥有470个董事位置,平均每个主要公司里有3.6个董事位置属于银行家们。其中,花旗银行控制了97个董事席位;JP摩根公司控制了99个;汉华银行控制了96个;大通曼哈顿控制了89个;汉诺威银行控制了89个。

1914年9月3日,纽约时报在美联储出售股份的时候,公布了美联储主要银行的股份构成:

纽约城市国家银行发行了250000股票,詹姆斯?洛克菲勒拥有47498股; JP摩根公司14500;

威廉?洛克菲勒10000股; 约翰?洛克菲勒1750股

纽约国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50000股票,乔治?贝克拥有10000股; JP-摩根公司7800股; 玛丽?哈里曼5650股; 保罗?沃伯格3000股; 雅各布?谢夫1000股, 小JP-摩根1000股。

大通银行,乔治?贝克拥有13408 股

汉诺威银行,詹姆斯?洛克菲勒拥有4000股; 威廉-洛克菲勒1540股。

可以说美国金融领域完全是由以上私人家族控制的巨型垄断金融财团所掌控。

五、美联储现在结构

在组织形式上,美联储采用的是联邦政府机构加非营利性机构的双重组织结构,从而避免了货币政策完全集中在联邦政府手里。美联储把12个联邦储备银行设立成非营利机构而非政

府机构的一个初衷就是希望制定货币政策时能同时考虑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声音。虽然位于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部分,但12家联邦储备银行不属于联邦政府机构,而是非营利性私营组织。但需要强调,联邦储备银行不同于一般的私营组织。联邦储备银行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与联邦储备局一起承担美国中央银行的公共职能。

美联储的组织结构是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按照不同地区在私营企业和政府部门,以及在银行、商人以及公众之间分权的要求而形成的,主要包括:联储银行、美联储董事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顾问委员会以及3000多家商业银行。 一、美联储董事局

美联储董事局有7名董事;都是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确认,董事的任期为14年,各董事任期的起始时间不同,相互交错。董事局主席和副主席也是由总统指定并经参议院同意,但任期只有四年(可在他们董事任期内连任)。 董事局的主要职责如下:

1.每年要向国会就美国经济状况和美联储对货币和信用增长的目标等进行年度和年中汇报。董事局主席经常与总统和财政部长会见,董事局董事们则要经常在国会陈述作征; 2.设定存款准备金率及批准由各联储银行董事们提出的贴现率; 3.制定和执行金融安全、健康以及保护消费者的有关规定; 4.检查联储银行的服务、监管及会计程序;批准各联储银行的预算。 二、联储银行

美联储共有12个大区联储银行分布在波士领、纽约、费城、克利夫兰、里士满、亚特兰大、芝加哥、圣一路易斯、明尼阿波利斯、堪萨斯城、达拉斯及旧金山。这12个联储银行共有25个分行分布在其他25个城市。每个联储银行都独自以公司的形式存在,并且有9名董事,这些董事在美联储量事局的监管下监管联储银行的运作。并批准联储银行总裁和第一副总裁的工资。

联储银行9名董事中有3名A类董事、3名B类董事和3名C类董事。A类董事代表银行界,B类董事由所有会员银行选举出,C类董事(包括董事会主席和副主席)则由美联储董事局任命。B类董事和C类董事代表着联储银行所在区的农业、商业、工业、劳工界和服务业,但不能是某一商业银行的官员、董事或职员。C类董事不能是商业银行的股东。联储银行的分支银行一般有5名或7名董事,他们大多数由所属联储银行的董事会任命,其余则由美联储董事局任命。

联储银行的主要职责如下: 1.密切关注国家

和世界经济状况并向美联储董事局提供本地区的经济信息供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做参考;

2.控制储备平衡,向储蓄机构贷款。联储银行董事会确定贴现率(要由美联储董事局批准)向这些贷款收取利息; 3.检查和监督储蓄机构;

4.向储蓄机构和财政部提供服务;

5.向会员银行支付红利、保持与注册资本相等的盈余并在支付营运开支后将盈利余额上缴财政部。

三、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每年在首府华盛顿召开8次会议。共有12名成员,其中7名是联邦董事局的董事,加上5名联储银行的总裁,其中联储纽约银行的总裁始终是其成员,其他四名按一年任期轮沈由其他11家联储银行的总裁来做。但所有12家联储银行的总裁都参加每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职责是指导公开市场操作,这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四、联邦顾问委员会

向美联储提出建议,并向受美联储政策影响的各种团体提供参考信息。联邦顾问委员会每年至少要就经济和银行等问题与关联储量事局召开四次会议。并要适时对各种经济、金融等问题向联储银行提出顾问建议。

六、美联储近期动向

美联储16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到0.25%至0.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自2006年以来首次加息。加息后美联储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支持就业改善以及让通胀向目标值迈进。自2008年底以来,美联储一直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超低水平。

而最近,周一(2016年3月21日)美联储委员,里奇蒙德联储主席莱克在巴黎国际央行会议上表示,美国未来几年通胀可能加速,且迈向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在油价触底反弹后,美国通胀将会大幅回升;一旦美元不再升值,扣除食品和能源的通胀将会向2%靠拢。

莱克同时表示:“尽管近期通胀补偿指标下滑,让我有些犹豫,我认为证据显示,通胀预期仍然受到良好控制,研究显示,民众的通胀预期引导实际的物价变动;随着金融市场动荡,通胀预期下降令行动有所迟疑。” 此外莱克称,主要国家央行的政策分化是不正常的,因而近几年来主要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格外同步。

莱克今年在美联储利率制定委员会中没有投票权,但会参与讨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dp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