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08 18:04:0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新川创新科技园市政基础设施--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 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审批日期:

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 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 2 第二章 编制依据 ......................................................................................................... 2 第三章 基坑支护方案............................................................................................. 3 第一节 施工流程 ................................................................................................... 3 第二节 施工方法 ................................................................................................... 4 第三节 检测与验收要求 ...................................................................................... 5 第四节 基坑施工监测........................................................................................... 5 第五节、项目组织机构........................................................................................... 6 第四章 基坑降水方案 ................................................................................................. 7 第一节 降水条件分析 ........................................................................................ 7 第二节 基坑降水设计计算 .................................................................................. 8 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 ............................................................................................... 10 第六章 安全保证措施 ............................................................................................... 11 第七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 13 第八章 拟用的各类人工、机械计划 ...................................................................... 14 第九章 应急预案 ....................................................................................................... 15

1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拟建新川创新科技园区-新川大道道排、综合管廊工程。本标段线路起点位于天府大道辅道,西止于红星路南延线,道路由西向东走向。道路起点K0+035~K1+055.5, I标段全长1020.5m。

道排(雨污水):污水管道距设计线13.5m,起点南K0+78.908~K1+029.921;北K0+232~K1+032.161;污水管道全长共1751.174m,由西向东走向;雨水管道距设计中线10.5m,起点南K0+54.427~K0+981.247;北K0+55.651~K1+029.83,雨水管全长共1900.999m,由西向东走向。采用Ⅱ、Ⅲ级管径D300~2000钢筋混凝土圆管。雨污水管距原地面深度6-9m

综合管廊部分:起止桩号为K0+094.8~K1+050.5,全长955.7m,进入综合管廊的管线有给水(DN500)、中水(DN300)、10KV电力24孔、通讯32孔以及供冷(热)管DN1000(外包DN1200)6种管线。管廊主体部分断面结构形式5.95*3.0m钢筋混凝土管廊。管廊距原地面深度8-9m。

工程特点:该段路基原地面由上而下的土质情况为粉黏土层1-5m,砂卵石土层3-10m,泥岩层5-15m。维持基坑开挖过程前后的边坡稳定,是该项工作的重点。

第二章 编制依据

1、本工程业主提供的施工设计图纸

2、施工承包合同 、与业主签订有关补充协议书 3、《道排、综合管廊工程基坑支护施工图》

4、《新川科技园新川大道道排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6、《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

第三章 基坑支护方案

本方案应建设单位要求编制,依据是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编制的基坑支护图纸,主要目的为深基坑开挖后保证边坡稳定,根据基坑深度和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市政设施等环境情况,可以确定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由于基坑边坡坡度是直接影响基坑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基坑边坡土体中的剪应力大于土体的抗剪强度时,边坡就会失稳坍塌。

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和实际地形地貌情况,该基坑一般地段采用边坡放缓坡度方法以稳定边坡,一级边坡高度4m,坡度1:1.5,二级边坡高度4m,坡度1:1.5,三级以上边坡高度均为4m,坡度1:1.5,平台宽度2m。

在特殊地质地段,土质情况较差与地质勘查资料不符,或者经甲方、质检单位等认为必须增加防护地段采用网喷防护。放坡方法:一级边坡高度4m,坡度1:1.5,二级边坡高度4m,坡度1:1.5,三级以上边坡高度均为4m,坡度1:1.5,平台宽度2m。坡面采用网喷细石混凝土支护,标号C20,厚度8cm,水泥为PC32.5R,平台采用素喷C15细石混凝土,厚度为10 cm,水泥为PC32.5R。

坡顶设置反坡,一般地段设置土沟,边坡支护地段设置混凝土截水沟与混凝土排水沟,距边坡边缘5-6m,基坑内两侧排水沟有积水及时排除基坑。

特殊地质情况较差的基坑主要采用素喷支护、网喷支护、地表封闭和排水处理,其余部分段落根据现场情况采用自然放坡。 基坑支护(详附图)

第一节 施工流程

开 挖 线 放 样→第 一 层 土 石 方 开 挖 → 修 边 坡 → 土 钉 安 装 →

挂 钢 筋 网 → 喷 细 石 混 凝 土 → 下 一 层 土 石 方 开 挖 → 修 边 坡→ 土钉 安 装 → 挂 钢 筋 网 → 喷 细 石 混 凝 土 → 直 至 基 坑 底。

3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第二节 施工方法

(一)土石方开挖

(1)分层纵向拉槽开挖,层厚约1-4m。

(2)开挖过程中应遵循先高后低的方向,并预留好汽车坡道。

(3)边坡及坑底应留200mm人工清底,以减少雨水和太阳暴晒对土层的扰动。

(4)如果到达坑底后发现基底土层与地勘资料不一致应立即通知业主、监理、设计以及地勘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5)施工降水详见降水专项方案。 (二)支护方法

坡面采用网喷细石混凝土,标号C20,厚度为80mm,水泥为PC32.5R,钢筋规格为Φ8,网规格为20 cm *20 cm,砂浆锚杆规格为Φ20,长度1-3m。坡顶3m和2m平台采用素喷C15细石混凝土,厚度为100 mm,水泥为PC32.5R。每2m*2m支护单元布置1个泄水孔。分层及时支护,分层厚度控制在1m-1.5m.

网喷混凝土工艺:修理边坡→土钉安装→挂钢筋网→预喷混凝土→二次喷射混凝土→养护。

素喷混凝土工艺:平整场地→预喷混凝土→二次喷射混凝土→养护。

1、土钉采用Φ20钢筋制作,成孔采用XY-1、2或MCJ-50型锚杆钻机成孔,成孔直径不小于500mm,当成孔中遇障碍不能达到设计孔深或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时,应立即与甲方及设计单位联系,及时确定处理方案;

2、锚杆的注浆采用水泥浆,水灰比0.45,加适量的早强剂,水泥用等级强度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3、注浆时应从孔底向外压浆,浆液初凝收缩后应注意补浆。注浆前清理孔内的残泥土屑; 4、锚杆设计抗拔力为不小于15KN/m。

5、按照配合比在料斗中装入碎石、砂和水泥,并采用12m3的空压机进行干喷,在喷射过程中根据喷射效果适当调节水分,喷射厚度为80mm。

6、喷射前,应对机械设备、水管、电线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喷射作业应分片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

7、喷射作业应配合土钉施工进行,混凝土应两次喷成,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小时后再进行喷射,应先清洗喷层表面。

8、喷头应与受喷面垂直,宜保持0.8~1.5m的距离。

4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9、开始喷射时,应减小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并调节喷射角度,喷头尽量垂直坡面,以保证钢筋与坡面之间砼的密实性。

10、喷射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11、输料管应能承受0.8MPa以上的压力,并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12、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应满足喷头处的压力在0.1MPa左右。 13、喷射中如有脱落的砼被钢筋网架住,应及时清除。

14、喷射作业完毕或因故中断喷射时,必须将喷射机和输料管内的积料清除干净。 15、喷射完毕后4小时进行养护,保湿养护7天。

第三节 检测与验收要求

1、检测与验收适用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2、施工所用的水泥、钢筋、砂、石等原材料应按照规范要求分批次送具备资格的试验室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混凝土、砂浆(纯水泥浆)应按规范要求的数量、批次制作石块,至养护龄期时送具备资格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4、锚杆施工前应进行基本试验,目的为测定岩土层与锚固体之间的摩阻力。验收数量为锚杆总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5、基本试验和验收试验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执行。

第四节 基坑施工监测

1、监测项目:变形监测、支护结构应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

2、变形监测:变形监测包括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地面沉降监测,临近建筑物沉降监测(见监测平面布置图)。变形监测须符合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建筑物沉降监测规程》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

3、基坑每边至少设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监测项目初始值在沟槽开挖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3次观测的稳定值作为基准值。

4、监测点沿基础周边布置,间距25m左右,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为公用点;监测频率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表7.0.3进行。

5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监测频率见下表:

施工进程 ≤5 基坑开挖() 5~10 ≤7 底板浇筑后时间()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时应加密监测频率。

6、监测报警值:该值由基坑变化速率达到5mm/d或连续3天超过该值的70%时为报警值;累计绝对值达30mm时为报警值。

7、监测资料必须当天整理,提交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14~28 >28 1 次/3d 1 次/5d 7~14 1 次/1d 1 次/1d 1 次/2d 监测频率 1 次/2d 备注 第五节、项目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薛长春 技术负责人:陈文 项目副经理:张煜 安全:庞昌奇 施工:曹华均 质量:余红雨 资料:李虎 材料:林松德 各施工班组 6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第四章 基坑降水方案

第一节 降水条件分析

根据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分布的地下水有上层滞水和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砂卵石层,上层滞水静止水位标高约为476.75m,基坑顶面标高约为479.5 m,基坑底标高约为471 m,这层地下水对基坑开挖、基坑支护及基础施工均有影响。

基坑设计开挖深度约为8.8m,降水深度约5.75m;主要降砂砾石层中的水;根据勘察资料,砂砾石为强渗透性,经过试验测出渗水量Q=24m3/d,引渗井断面积F=2 m2,H=1 m,L=1 m由此求的渗透系数

Q×IFK= H其中I= L =1

K=12m/d。

根据该场地的环境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量较大,拟采用管井降水方案。

表1-1 地下水控制方法与使用条件

方法名称 集水明排 降 水 喷射井点 管井 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岩溶土 填土、粉土、砂土、碎石土 真空井点 杂填土、粉土、粘 性土、砂土 土 类 渗透系数(m/d) 7~20 0.1~20.0 0.1~20.0 1.0~200 降水深度(m) 5 单级<6、合级>20 <5 >5 水文地质特征 上层滞水 或水量不大的潜水 含水丰富的潜水、承压水 截水 不限 不限 回灌 0.1~200 不限 针对该场地地下水类型、场区水文地质条件,设计采用管井降水方案,形成一定降水深度,达到疏干基坑目的,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0.5~1.0m。

7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第二节 基坑降水设计计算

1)确定井点管的埋深L

式中:H——基坑开挖深度,H=8.8;

h——井点露出地面高度,一般取0.2~0.3m,h=0.2m;

Δh——降水后地下水位至基坑地面的安全距离,一般取0.5~1.0m,Δh=1.0m; i——降水漏斗曲线水力坡度,双排状布置取1/10,单排线状布置取1/5,i=1/10;

h1——井点管至基坑顶面边缘距离,一般取0.7~1.2m,h1=1.0m;

r0——基坑中心至基坑顶面边缘距离,r

0

=18.7 m;

l——滤管长度,一般取1.3~1.7m,l=1.5m;

则 L=8.5+0.2+1+1/10*(1+18.7)+1.7=13.37 m,取L=14 m。

2)确定抽水影响半径R

11.25=152.9 m R=1.95×SHw×k=1.95×6.75×12×式中:k——渗透系数, k=12m/d;

Hw——含水层厚度, Hw=14-2.75=11.25 m; s——抽水坑内水位下降值,s=9.5-2.75=6.75m。 3)确定基坑涌水量Q

井深14m,打入坑底砂卵石层中,为透水层,因而可以将井看作潜水完整井,完整井涌水量可用下式计算:

H2—h2L1×K×RQ=

式中L1为条形基坑长度,L1=955.7 m; K为渗透系数,K=12m/d;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H=11.25 m;

h为抽水前和抽水时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 h=(11.25+4.5)/2=7.875 m; R为抽水影响半径,R=152.9 m。

11.25×11.25_7.875×7.875955.7×12×152.9Q==4841 m3/d。

4)确定单井出水量

8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对于完整潜水井单井出水量

l1×d×24q=a1

l1为过滤器淹没段长度,l1=1.7 m; d为过滤器外径,d=300 mm;

a1为与含水层渗透系数有关经验系数,见《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表 6.4.5-2,取值=100。

1.7×300×24Q=100=122.4 m3/d。

5)确定井点数和井点间距

Q4841

井点数 N=q=122.4=39.55,N=40。

井点布设采用双排式

2×L12×955.7井点间距,X=N=40=47.785 m;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地质情况,为施工方便,可对井点数量做适当的调整。 基坑降水井点剖面图见附图。

1700100880地下水位降水井51.1:降水井1500降水后浸润线说明: 1.图中尺寸以厘米为单位;基坑降水示意图 2.降水深度必须低于基坑底以下1m.

9

100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基坑降水平面布置(详附图)

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管理制度

分项工程开工前,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技术交底,对特殊过程编写作业指导书,对关键工序编写施工方案;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技术交底制度 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该分项工程的设计要求、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过程质量三检制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实行三检制,即:班组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工长负责组织质量评定,项目部质检员负责质量等级的核定,确保分项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 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计量员,各种仪器、仪表,如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准仪、精密水准仪、钢卷尺等均按照《检验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进行定期标定,专人负责管理。 每周召开质量专项例会,对上周质量跟踪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例会制 分析和总结,提出解决措施,预控下一阶段不再发生同样的问题。同时,工程部对各层同一分项工程质量问题发生频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做出统计分析图表,进一步发现问题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克服质量通病。 (二)检验和试验内容及取样检测方法 序号 检验、试验内容 钢取样批量 取样或检测方法 备注 复检时试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同规格、同品种、同炉号的钢筋每随机抽取4根钢筋,各切取1 原材进场复试 件数量加筋 60t为一批 拉、弯试件各2根 倍 按同生产厂家、同等级、同品种、随机地从不少于20个袋中2 进场水泥强度及同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各采取等量取样,经混拌安定性检测 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均匀后,再从中称取总量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不少于12kg 10

/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第六章 安全保证措施

本基坑开挖、支护工程涉及的专项安全防护比较复杂,下面分别从土方挖运施工、安全标志管理措施、施工安全通道规划、临边防护、各类地上地下管线及设施的保护、高空防坠落措施、中小型施工机械安全措施、临时用电系统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土方挖运期间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编制安全可行的土方开挖方案,并对现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做好地下管线的探测工作。进场后我方根据正式的地下管网图探明地下管线的分布位置。若场内还有正在使用的管道,专业工程师负责联合市政、电力等相关部门,对管线做好安全的保护或转移; (3)项目部编制专项的交通策划方案,针对本工程特殊地理位置,策划东西两土方侧各设一个出入口作为土方开挖施工阶段的车辆出土口,制定专门的土方运输挖运路线,确保土方开挖过程中的交通运输安全; 施工 (4)土方开挖过程中,挖掘机和载重车辆不得在距离基坑上口线3米以内停留;运土车辆进出大门时注意控制速度,车道出口处人流较密集,该出口处应安排专人疏导交通; (5)本工程周边有各种建筑物,施工中需注意防止土方开挖对相邻建筑的结构形成扰动,对该侧进行全天候全过程的监测工作; (6)为保证夜间土方开挖足够的照度,全场挂4个3.5Kw的碘钨灯,在重要位置布设红色环保节能LED警示灯。 安全(1)在现场各入口、出口处布置安全标志标示牌,重点加强现场存在的重大危标志险源,通过图象文字等形式进行说明,起到对现场进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警示。 管理(2)在现场悬挂醒目的安全标语牌,达到项目宣传安全生产的目的。 措施 (3)在各机械、用电设备旁边悬挂安全警示牌,说明机械设备操作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安全制度方案。 11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本工程临电系统包括办公区、场外生活区、现场施工机械、基坑内外照明等;加强临时用电系统的管理对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1)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报公司审批; (2)建立用电规章制度,明确用电责任; (3)建立对现场的线路、设施的定期检查制度,并将检查、检验记录存档备查; (4)按规范架设配电线路,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 (5)内、外电线路与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万一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6)配电系统实行分级配电;各类配电箱、开关箱的安装和内部设置符合规定,箱内电器可靠完好,选型、定值要符合规定,开关电器标明用途; (7)各类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箱体应外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箱内无杂物;停止使用的配电箱切断电源,箱门上锁; (8)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根据现临时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器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用电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按规定采取可靠接零或接地保护;在采用接零和接系统地保护方式的同时,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安全统; 措施 (9)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完好;工具的外结缘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由专人负责; (10)凡在一般场所采用220V照明灯时,按规定布线和装设灯具,并在电源一侧加装漏电保护器; (11)电焊机设独立开关;电焊机外壳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一次线长度小于5m,二次线长度小于30m,两侧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套;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做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在防漏、防雨、防砸的地点; (12)施工现场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的规定,并采用“TN-S”供电系统,严格地将工作零线(N)和保护地线(PE)分开,并定期对总接地电阻进行测试,保证在4欧姆以下; (13)对所有的配电箱等供电设备进行防护,防止雨水打湿引起漏电和人员触电。 12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第七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材料加工 (1)各种成品、半成品、机械设备应按照施工总平面图堆放; (2)钢材按规格分别搁放整齐,并挂设产品标示牌(标示牌内容同上),加工及堆场管的半成品分门别类的搁置在物架上,现场材料库应设货架; 理制度 (3)材料库应设货架,分类摆好,挂设标签、库内整洁行走道路通畅。 施工现场清洁及垃为进一步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作,保证场容场貌整洁卫生、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材料堆放有序等,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定本制度: (1)施工作业时不得造成严重污染环境; (2)操作人员应做到工完料尽、物尽其用、废料归堆,并清运出场的责任到圾处理管位工作; 理制度

(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对现场施工场地进行局部硬化,并根据施工布署的需要对其进行保养,现场道路管 理 满足施工和行车需要,并配专人随时清扫,洒水,保持场区清洁卫生,避免扬尘; (2)土方运输车辆不超载,并覆盖严密,严防遗洒。密闭垃圾运输车、混凝土罐车、货物运输车辆每天保持车辆表面清洁,车辆卸料溜槽处装设防遗撒的活动挡板。 (1)施工现场排水根据总平面施工图统一规划;现场根据规范要求统一设现场置排水沟保证现场用水、雨水等得到有序的排放; 排水管 理 (2)办公、生活区必须按规定设置排水沟,使生活用水、用水排放有序; (3)室内出现的各种用水,必须派专人处理; (4)现场必须设集水井、沉沙池、使现场清洗车辆等的污水得到统一排放。 13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砂石堆材料场的管砂石等材料分类成方堆放、统一管理,上面覆盖油毡布,防止扬加工理 尘。 及堆场管材料及理措半成品材料统一划地堆放,各施工队务相互之间堆场不可冲突。 施 堆放的管理 (1)文明施工教育是为了增强企业职工文明施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文明施工素质,确保文明施工; (2)文明施工教育适用于工程项目所有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 (3)项目安全部门负责文明施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4)项目全体员工必须参加定期或不定期文明施工教育培训; 文明(5)项目负责人、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学习施工一次,学习时间不少于30学时; 教 育 (6)管理人员培训教育主要内容为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企业规章制度,工地制度、现场环境、工程特点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等; (7)班组教育培训主要内容:本工程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事故教训、本班制度等; (8)针对文明施工教育培训必须作出详细记录,定期培训。 第八章 拟用的各类人工、机械计划

1、工程施工阶段拟投入劳动力计划: 按工程施工阶段拟投入劳动力情况 工种 综合管廊 排水工程 管理人员 12 12 司机 15 10 电工 2 2 14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电焊工 4 2 模板工 10 5 砼工 16 4 钢筋工 10 5 保安 3 3 后勤人员 2 2 普工 30 10 合计 104 55 2、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水准仪 DSZ3-A32X 台 2 2 全站仪 KTS-442RL 台 1 3 喷浆机 台 2 4 空压机 12m3 台 2 5 挖掘机 1.3m3 台 2 6 装载机 ZL50 台 3 6 钻孔机 台 2 钻孔 7 吊车 25T 辆 1 8 罐车 12 m3 辆 3 9 泵车 辆 1 10 洒水车 辆 1 11 运输车 辆 10 第九章 应急预案

(一)应急情况管理机构及职责

15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安全应急救援小组的组成目的是为了保证本工程施工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本着“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经理部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重要作用,使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应急处理小组机构

机构成员 组 长 组 员 组 员 组 员 组 员 组 员 组 员 姓 名 薛长春 李声镛 陈文 庞昌奇 曹华均 赵波 陈尧 电 话 13880869716 13880869926 13881955799 18615714807 13688478432 13330990131 13882267748 备 注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 施工员 材料员 测量员 职责和分工: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本工程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日常工作由项目部安全环境管理部兼管。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项目经理任总指挥,安全总监任副总指挥。如项目经理不在工地时,则由安全总监任总指挥,依次类推,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的现场抢救和应急处置及报警工作。

救援用具:1、常用药箱一只;2、救扶担架2副;3、挖掘机一台;4、手推车10台、铁铲20把;5、抽水机5台

(二)应急情况处理流程图

人员疏散、区域警戒

事项 故 目 报 紧急情况 经 应急预案 告 理 车辆等运输工具准备 撤离到安全区域伤者送至医院 小组成员及抢险设备就位 抢救重要的物资设备、保护现场 社会协助资源 16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三)各类应急情况的预防措施 经常检查现场基坑周边管道排水情况,保证基坑周边雨水及下水管线排水畅通。 1 基坑/土加强基坑边的荷载控制,基坑周边2m内不得堆土、堆料、停方坍塌 置机具。 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加强雨天情况的跟踪报道,雨天对基坑边坡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并且及时排除基坑内的积水,以防大风、暴雨袭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凡在距地2m以上,有可能发生坠落的基坑边、通道口、基坑口等2 高处坠 高处作业时,都必须设置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防止高处坠落和落事故 物体打击。 严禁高空嘻戏、打闹、洒后上岗和从高处向下抛掷 物块,以避免造成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事故发生后,施工现场指挥不要紧张,有条不紊的组织应急抢险,第一步迅速组织人员对事发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在确保检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观看是否还有可能坠落物体,若还存有隐患,必须组织排险人员进行全面排除险兆,由项目物3 物体打 资管理员提供应急物质实施,当险兆排除后方可让抢救人员施击事故 救,施救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抢救时首先要排除障碍或覆盖物,然后抢救伤员;第二步要停止作业,实施警戒,设立警戒区,封闭现场,由项目应急警戒员组织实施警戒,以防闲杂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导致进一步的事故扩大;第三步要安排人员紧急向上级报告;在实施抢救和救护的同时要保留音像资料图片,抢救和救护完毕,在事故调查组确认后方可清理事故现场。 施工现场做到临时用电的架设、维护、拆除等由专职电工完成。 4 触电事故 与外电高压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达不到要求的,要增设屏障、遮栏或保护网,避免施工机械设备或钢架触高压电线。无安全防护措施时,禁止强行施工。 17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综合采用TN-S系统和漏电保护系统,组成防触电保护系统,形成防触电二道防线。 不得在高、低压线下方施工、搭设工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箱、开关箱要合理设置,避免不良环境因素损害和引发电气火灾,其装设位置应避开污染介质、外来固体撞击、强烈振动、高温、潮湿、水溅、以及易燃易爆物等。 雨天禁止露天电焊作业。 按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保证其安全使用。凡移动式照明,必须采用安全电压。 坚持临时用电定期检查制度。 机械设备应按其技术性能的要求正确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 按规范要求对机械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机械伤害机械操作工持证上岗,工作期间坚守岗位,按操作规程操作,5 事故 遵守劳动纪律。 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 机械设备应按时进行保养,当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有关部门应停止其使用。 对于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预先配备必要的抗灾资源,做好防御工作,减少灾害损失。在听到台风警台风、报后,所有的台风影响区域必须在台风到来之前,对可能导致坍塌设施采取必要的加固防范措施;对于在高处作业的区域,全部6 暴雨等自然灾停工,对于作业现场的施工用电全部拉闸停电,力争减少人员和害 财产的不必要损失。 在暴雨发生前,要密切关注气象报告,配备必要的防水物质,要将处于较低位置的物质设备转运到较高位置,以防物质财产的损失,住在低洼处的人员要全部转移,防止人员被淹。 18

新川大道(新川创新科技园段)建设工程Ⅰ标段项目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四)专项应急措施

(1)基坑开挖时当临近建筑与管线位移或沉降值达到报警值后,应立即采取措施: 临近管线位移采取:管线靠基坑一侧打槽钢封闭;管线距基坑较近时设支撑架将管线架空,与土体脱离。

周边建筑物变形接近报警值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及专家会审确定的处理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

若出现在土方开挖阶段,则应立即停止开挖,进行回填和坑内坑外双液注浆加固等措施,在周边建筑物变形趋于稳定或变形趋于恢复减小的情况下再继续施工;

若出现在结构施工阶段,则增加临时钢支撑,同时增加施工人员,缩短结构施工时间,尽早形成安全稳定的永久支撑结构。

(2)变形速率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加强监测,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较大累计变形值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加强监测,必要时回填反压,以确保基坑安全。

(3)若井点出水量增加,而坑内水位没有正常下降,坑外水位下降明显,则应暂停或减少周边管井的降水;

堵漏完成后,再逐渐恢复降水,并按要求增加水位监测的频率。

(4)在施工区域内合理布置排水沟,并且有一定坡度,能够迅速将大量地下水排入城市管道中。

现场准备10台水泵,一旦遇到大暴雨,则及时投入坑内抽水,将水排放到沉砂池沉淀后,排到市政雨水井道,不让雨水浸泡坡脚。

。,、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gm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