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29 13: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

从高三开始,同学们进入了全面复习的阶段,首先面对的就是第一轮复习,怎样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是高三同学最关心的话题。根据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的特点,在此给广大2010届考生提供以下几点参考:

一、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储备不足,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出现障碍。因此,一轮复习时应力争不漏知识点。

强化基础的有效做法有: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对每天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课后应及时理解、记忆,尽可能照顾到所有的细节。在完全理解、及时记忆的基础上,做一些巩固练习。

二、关注地理重点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

地理学科自身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地理时事热点、焦点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如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地理科学前沿问题、时事热点问题等。我们在复习时,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关注时事,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并随时查阅地图,搞清事件发生地点。在读、听、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听、看,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三、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很多同学理解能力较强,做客观性的试题可以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往往得不全。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那么怎样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呢?我们的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不论是记忆、思考还是表述都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千万别指望等高考前最后阶段来纠正自己不规范的语言表述习惯。

四、充分利用地图,训练读图、析图、绘图和计算技能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地理试题和考试说明对地理能力要求的阐述来看,除提取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能力要求

外,对灵活掌握运用地理学工具,进行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读、绘制、分析能力和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能力尤为重视和强调。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特别重视地理图式和计算方面的训练。

五、 建立错题集,培养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错题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同学由于思维定势,总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犯错。所以,让克服思维缺陷,优化思维习惯,是能否突破自我的关键。对此,我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把每次大考的错题汇编起来,用红笔修改,并写上解题思路和反思;在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模拟卷均圈起来,并用红笔修改。在临考前一个月看,就相当于考前清醒剂,能够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六、重视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大多需要在区域地理中落实和验证,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形成,都需要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在复习中要把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与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选修教材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巩固在图像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一,强化空间思维能力,建立空间整体定位意识。从近年高考阅卷得分统计来看,考生区域地理试题方面失分现象严重。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区域性,空间位置是区域属性的重要内容,正确判定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是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

其二,立足于整体性,掌握区域的综合特征。区域特征是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现。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于所处的位置、所具备的条件、影响的因素有别于其他地区,因此,形成了该地区的独有特征,以及区域间的差异。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比较,有助于理解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有助于理解人类活动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的必要性。

总之,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地理复习的基础,一轮复习的基础不打好,就好比盖高楼大厦时没有打好基底,其后果不言而喻。希望同学们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为下面二轮、三轮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yl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