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地球与地图

更新时间:2023-03-09 13: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必修①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1课时 地球与地图

题组一:地球和地球仪

(2010·广州模拟)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沿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 大( A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解析 由图中长城站的位臵及0°经线可知,科学考察船顺时针绕南极洲航行一周,依次

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 ( C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 由黄河站位于北极附近(60°E附近),长城站位于南极附近(60°W附近)判断,黄河

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向。

题组二:比例尺

3.读右图,两幅图表示的区域实地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 000,则 ( C )

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 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1∶400 000 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 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

解析 已知图甲比例尺为1∶100 000,由图中甲的边长是乙的1/2,可推知图乙的比例尺

为1∶50 000,因两图实地范围相同,故图幅大的图乙较详细。

4.某测绘局要绘制新开发镇的平面图,采用2种比例尺绘制,其中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 倍( B )

A.如果甲图比例尺为1∶30 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10 000 B.甲图的图幅面积一定是乙图的9倍 C.乙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详细 D.甲图中1 cm表示的距离是乙图的3倍

解析 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倍,说明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当乙图为1∶10 000时,

甲图比例尺为3∶10 000,即1∶3 333,所以A错。根据图幅面积扩大倍数为比例尺扩大

倍数的平方,B选项正确。甲图比例尺大,反映地理事物应更详细,所以C选项错误。 乙图上1 cm表示的实际距离为甲图的3倍,所以D选项错误。 题组三:等值线

5.(2009·烟台质检)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①盆地,②陡崖,③山谷,④山脊,⑤山顶,⑥鞍部。

(2)⑤、⑦两地的垂直距离为11m,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 cm,其实际水平距离是 4.6km。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100 000。 (4)小河流向东方。计划把水调到C处,有虚线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

答案 选择AC路线较合理,因为A处比C处高,可自流引水,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为困难。

(5)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理由是什么?

答案 选在甲处好 因坡度较缓,虽然乙处坡度比甲处更平缓,但在建坝后,乙处会被淹

没,甲处则濒临水库,灌溉方便。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不同等高线重叠是陡崖(如图中的

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当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峰(如 图中的⑤、⑦);由内向外增高的,为洼地、盆地(如图中的①)。等高线的曲线向高处

凸出的是山谷、河谷(如图中的③);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如图中的④)。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形似马鞍,为鞍部(如图中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⑥)。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垂直距离,实际上是两个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差。已知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根据公式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结果应是厘米,要把它化成所要求的单位千米。小河流向应注意箭头和指向标,这里是指干流流向。AC和BC的引水问题,不要被距离远近所迷惑,而应选择水势从高处向低处流的实质。开辟梯田,应考虑平缓的坡度、灌溉水源和修建水库后可能被淹没等条件,所以,选择在甲处开辟梯田要比乙处适宜。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2010·广东江门模拟)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程数据”,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 A.坡度:甲>乙 B.气温:丙>丁 C.降水:乙>丁 D.海拔:甲>丙

2.图中四地中,林木分布最茂密的是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 第1题,先根据高程画出等高线,可以看出是两峰夹一鞍部的地形,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且位于阴坡,蒸发少,水分条件最好。 答案 1.C 2.B

(2010·江苏南京阶段检测)冬至日(12月22日)凌晨4点(地方时)一架飞机从甲地 (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后抵达乙地 (60°N、80°E)。据此回答3~4题 3.飞机途中航向 ( ) A.一直不变 B.先朝东北后朝东南 C.先朝西北后朝西南 D.先朝北后朝南

4.这架飞机若以同样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致需要 ( ) A.16小时 B.12小时 C.20小时 D.24小时

解析 第3题,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是过这两点的地球大圆上被这两点分成的

弧长,因为甲、乙两点位于相对的两条经线上,因此过这两点的大圆在一个经线圈上,又

因为这两点均在北半球,所以过经线圈被它们分得的劣弧要经过北极点。因此最近的走法

是先朝北再朝南。第4题,从甲地过北极到乙地,飞了纬度60°,所以飞了60×111=6 660

(千米),用了8个小时。而在60°N上飞行,飞了180°,路程只有赤道上的一半,相当于走

了180×111×0.5=9 990(千米),所用时间为12个小时。 答案 3.D 4.B

(2010·辽宁鞍山调研)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点( )

①该点以东为西半球,北为高纬度,以南为中纬A.a点 B.bD.d点 6.某幻想家幻想在某年7月从e地深入地下过地心后从地球另一端钻出,他可能看到的自然(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温带草原

解析 第5题,东半球为20°W~0°~160°E,西半球为160°E~180°~20°W;30°~60° 中纬度,60°~90°高纬度;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加的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第6题,根据地理坐标对跖特点,该幻想家从e地深入地下过地心后从地球另一端钻出的地点在(0°,40°E),位于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景观。 答案 5.D 6.B

读下图,回答7~8题。

以西为东半球 ②该点以度

点 C.c点

7.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8.若图示甲、乙、丙三处阴影面积相同,则关于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

是()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 D.乙的比例尺最小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地球上的距离和比例尺的知识。第7题,相同经度间的纬线长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三艘船中乙位于赤道,距离最远。第8题,图上甲、乙、丙三处阴影图上面积一样,但实际面积乙>丙>甲,则比例尺的大小顺序为甲>丙>乙。 答案 7.B 8.D

(2010·海淀期末)水准仪测量法是高程测量最精确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准仪提供一条水平视线进行测量的方法,如图甲所示进行测量。据图回答9~10题。

9.已测得A点的海A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 A.54.581米、1.386米 B.55.405米、2.210米 C.53.757米、0.824米 D.53.757米、0.562米

10.图乙所示为一中学地理活动小组用简易方法测得的某地高程情况,如果该地降水丰富,

( )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解析 首先通过水准仪A标尺的读数1.386米与B标尺的读数0.824米,算出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0.562米,在此基础上可推算出B点的海拔高度;图乙中显示了各点高程,大致可画出等高线图,由等高线的弯曲可得出有两条溪沟。 答案 9.D 10.B

(2009·枣庄高三调研)冬至日,山东枣庄市某校高一学生去下图所示地区进行地质考察,他们借助GPS测得山峰M的纬度为36.5°N,海拔为598米。两组学生分别到达P、Q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回答11~12题。

对高度仅15米。读图拔为53.195米,通过水准仪A标尺的读数为1.386米,B标尺的读数为0.824米,判断B点的海拔高度及与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区域较大的溪沟可能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n6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