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08 07:37:1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伟人周恩来及其给大学生的启示

周恩来,一个让全世界肃然起敬的名字,我们敬爱的好总理。他的崇高精神鼓舞着我们,他的行为风范激励着我们,他的慎言警语鞭笞着我们。

周恩来:一位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奋斗者。

12岁的他便道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此'为中华之崛起'成为他终生奋斗之目标,笃定坚持,从未放弃。18岁的他'面壁十年图破壁',远渡东瀛,自寻强国御辱之道。24岁的他,成为黄浦军校政治部主任,领导全国各阶级各阶层的大革命。30岁的他踏上漫漫长征路,为挽救革命而义无返顾。50岁的他与美蒋代表谈判,为百万雄师过长江铺平道路。51岁的他开始担任一个拥有四万万人却千疮百孔的大国总理,从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始自终'为中华之崛起'是他所有行为目标中最根本,最宏大的任务。在周恩来七十多年的人生中,他为了他的这个理想始终奋斗如一。为了振兴中华,他放弃了天伦之乐,放弃了一个常人应得的满足,他是个坚定而忠实的奋斗者,在每一次努力之后完成华丽的转身.

周恩来:一位风度翩翩的外交家。

在万隆会议上那个顷刻间提出影响世界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他;在与第三世界交往中,那个平等对待小国弱国和蔼可亲的他;在与美日强国过招时,那个睿智自信,从容不迫的他。没有他的出现,世界外交史上就会少很多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小故事;没有有他的运做,我国的外交也许到70年代仍是停滞;没有他的努力,我国不可能在短短20年内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在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外交舞台上,周恩来以他的博爱与平等观念从容于每一次对话,稳健于每一次国际会谈,贡献于每一次出访。在辉煌的外交旅程中,始终坚持以自己的大爱对待世界人民的他,有同样获得了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同行对手的尊重。

周恩来: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公仆。

在他担任共和国总理的20多年中,周恩来平均每天工作近13个小时,没一天休息过。如果说人无完人,金无足金,那么总理近乎完人,近乎铁人。这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支撑着他。在他心目中,人民始终处在第一位,个人的情感,个人的得失又怎能与他对人民的博爱相提并论呢?' 服务于群众,贡献于社

会。”在发生地震的灾区,他连夜到现场勘探,关心受灾群众的冷暖;在日常与人的交往中,他亲切关怀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人们;在政府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严格要求各级干部。

周恩来,在我心目中近乎完美,无论是他的英容相貌,他的阳春白雪,他的机智幽默,他的无畏无私,都让人无比崇敬。当这位伟人与世长辞时,全国悲痛,十里长街送总理;世界哀悼,联合国降半旗。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旧纪念他,学习他,并努力完成他未完成的使命——“为中华之掘起。”

周恩来总理是举世公认的伟人,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少有的杰出人物。他具有超凡的气度、才华和人格魅力,融集了中华民族种种智慧与美德与于一身。他曾以他那超凡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而他的精神并未随着他肉体的消亡而消逝,他的人格魅力仍然每日每夜都在影响着现今的中国人,尤其是我们这些当代的大学生。

周恩来说:“一个人应当不怕死。如果打起仗来,要死就死在战场上,同敌人拼到底,中弹身亡,就是死得其所。如果没有战争,就要努力工作,拼命地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既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身为学生,尤其是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学生,学习更应当成为大学生活中的第一要务。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总体上和平稳定,但在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的当今,知识的战争与科技的战争无时无刻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发生着。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东西,我们更应该学习周总理,努力学习,勤奋钻研,在老师的帮助下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才。

周总理不但好学求知,还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信书,但不尽信书。他在《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讲话中指出:“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前人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的确很宝贵,但终究是死的东西,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加以验证,证明它是正确的,才有用处,才能发挥作用。不论是社会科学理论还是自然学理论,都要跟实践相结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反过来说,不相信书本知识,只相信自己的狭隘经验,也是危险的。”

这一点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也会死非常重要的。我国改革开放能够取得如今的辉煌成就,有一句话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指导我们建立起自己的主观意识、原则和看法,同时结合具体实际,有效地运用从书本和老师那里获得的知识,擦能进步的更快。

周恩来融集中华民族种种智慧美德与共产党人的气质品格于一身,以超凡的人格魅力征服了那个时代。为追求毕生的信仰全心全意地奉献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直到生命终结的最后一刻,仍吟唱《国际歌》坚信共产主义终将到来!这种疯狂的追求和坚毅的决心我们可曾有过?难道我们不像那些呆在象牙之塔里,不谙世事的王子和公主?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那一次次的考试带来的挫折,在他眼中也许是命运带给他的玩具,他会笑,而非我们曾经的满面泪水。

你可以说,时代不同,使命也浑然各异。我们无法做到离去时让联合国史无前例的为我们降一个礼拜的半旗,难道我们就让那弥足珍贵的人生平淡无奇地平庸在宁静祥和的社会里?奋斗,竞争,人才,这个社会最流行的话题。相信我们中的每一位不想毕业了,很不容易的领个红皮的毕业证,磨破鞋底的四处求职而求职无望,美好的前途,无尽的绝望。

也许是时代发展的太快,而我们却迷失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使我们不必像周总理那样秀才不怕蓝衫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苦生活。可我们在手机短信和网络聊天里打发了青春,在麦当劳和肯德基或是咖啡厅酒吧理荒芜了光阴,在名牌潮流和价位之间流连忘返,遗忘了勤勤恳恳,失落了拼搏创新。那么我们这个时代便空虚了,失去了太多了太多。我们满足了虚荣,失去了前程。成就了当前,失去了未来。

周总理走远了,我们还在追求着,时代的脚步还在不知疲倦的步步前移。而这个属于我们的时代会创造他身后的那段辉煌么?我们会让那个睡着了的灵魂欣慰还是痛心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473.html

Top